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陕西省西安、咸阳和宝鸡等地区养殖的鳖穿孔病病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在分离出的6种菌株中,经过人工感染试验,其中9401,9402,9403和9405菌株对健康幼鳖表现出较强的致病力,出现与自然病鳖相同症状;对小白鼠感染试验,4种菌株均能致死。由此说明这4种菌株为穿孔病的病原菌。对菌体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和生理生化反应的鉴定,证明致病菌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hydrophilaStanier)和普通变形杆菌(ProteusvulgarisHauser)。  相似文献   

2.
中华鳖穿孔病的病原菌及其防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从具有典型穿孔病症状的中华鳖体分离到C-1,C-2,C-3,C-4,C-55株细胞,经人工感染试验均对健康产生了较强的致病力,出现与自然病鳖相同的症状,由此证实这5菌株中华鳖穿孔的病原菌,对菌体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和生理生化反应的鉴定。证明致病菌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hydrophila)和产碱假单胞菌(Pseudomonasalcaligenes)。同时进行了病原菌的药敏试验,提出了较  相似文献   

3.
鳖嗜水气单胞菌甘肃株和上海株的生物学特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甘肃灵台县和上海市奉贤县水产养殖场患病鳖病原菌的分离、培养、鉴定,两地菌株均为嗜水气单胞菌。经过对该菌形态学、革兰氏染色、21项生理生化特性比较,以及两菌株毒力比较和动物感染试验,表明甘肃菌株(G-97-7)和上海菌株(S-96-10)是引起鳖白点病(疖疮)、穿孔病(鳖甲溃烂)和出血等细菌性疾病的原发性致病菌。该病菌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水体中。  相似文献   

4.
中华鳖穿孔病感染途径与防治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进行了中华鳖穿孔病病原菌嗜水气单胞菌和普通变形菌的人工感染,药敏和治疗试验。结果表明,两种菌经肌注,体表划痕法感染,均能使鳖表现出与自然病鳖相一致病性,两种菌均对庆大霉素,卡那霉素,诺氟沙星高度敏感。人工感染后第4天分别用硫酸庆大霉素,硫酸丁胺卡那霉素和复方诺氟沙星腹腔注射治疗,每100g体重剂量分别为1.2,4,16mg/d,连续4d均能完全治愈。  相似文献   

5.
一种中华鳖穿孔病病原菌的分离和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患有穿孔病的中华鳖的病灶中分离到菌株N9910和N9911。用二菌株分别进行小白鼠和鳖的感染试验,均能使小白鼠死亡及鳖发病,感染鳖出现与自然发病鳖相似的症状,并从人工感染的死亡鳖中再次分离到相同的细菌。经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及生理生化反应测定,二菌株均鉴定为摩氏摩根氏菌(Morganella morganii)。药敏试验结果表明:二菌株对氯霉素、菌必治、氟哌酸及丁胺卡那霉素均呈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6.
鳖穿孔病病原的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病鳖中分离到CD-1,CD-2,CD-3,CD-4细菌菌株4个,经人工感染试验均对鳖有较强的致病力,出现与自然鳖相似的症状。对4个分离菌株进行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生化反应鉴定,证明致病菌为嗜水气单胞菌。用多种药物对分离的菌株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4个菌株对丁胺卡那,妥布霉素,氟哌酸,庆大霉素高度敏感,对青霉素、羧苄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则不敏感。  相似文献   

7.
进行了中华鳖穿孔病病原菌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hydrophila)和普通变形菌(Proteusvulgaris)的人工感染、药敏和治疗试验。结果表明,两种菌经肌注、体表划痕法感染,均能使鳖表现出与自然病鳖相一致病症,两种菌均对庆大霉素、卡那霉素、诺氟沙星高度敏感。人工感染后第4天分别用硫酸庆大霉素、硫酸丁胺卡那霉素和复方诺氟沙星腹腔注射治疗,每100g体重剂量分别为1.2,4,16mg/d,连续4d均能完全治愈。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山瑞鳖红底板病的病原菌及其对药物的敏感性,为生产中有效防治该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常规方法从患红底板病山瑞鳖的肝脏、心脏和腹水中分离病菌,人工感染确定其致病性,以API 20NE生化鉴定与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鉴定病原菌,并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从患病山瑞鳖的心脏、肝脏和腹水中分离到3株优势菌株,经鉴定均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与标准株ATCC 7966的亲缘关系最近,同源性达99.6%.3株病原菌对舒普深、菌必治、多粘菌素B和先锋必等4种药物均高度敏感,而对先锋霉素Ⅵ、青霉素G和氨苄青霉素等3种药物均不敏感.[结论]引起广西南宁市某养鳖场山瑞鳖红底板病的病原菌是嗜水气单胞菌,可选用舒普深、菌必治、多粘菌素B和先锋必等药物进行治疗.放养密度大、水质条件差和相互咬伤是山瑞鳖在保温越冬期间红底板病暴发性流行的诱发因子.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广西武鸣县某养鳖场患病黄沙鳖幼鳖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旨在找出黄沙鳖幼鳖的发病原因,为生产实践中有效防治该病提供参考。【方法】用常规方法从患病濒死黄沙鳖幼鳖的心脏、肝脏及病灶等处分离病原菌,通过人工感染试验确定分离菌株的致病性,用API20NE生化鉴定系统对病原菌进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高度敏感药物对该病进行防治。【结果】分离获得的两株优势菌株(WMB.A和啪.B)对健康黄沙鳖均有很强的致病性,都是导致黄沙鳖幼鳖发病死亡的病原菌,经API20NE生化鉴定系统鉴定均为类志贺邻单胞菌(Plesiomonasshigelloides)。两株分离菌株的药敏试验结果虽不尽相同,但均对菌必治、舒普深、氟哌酸、多粘菌素B和环丙沙星高度敏感,对青霉素G、氨苄青霉素、苯唑青霉素、特治星、先锋霉素VI、复方新诺明、万古霉素、阿莫西林、头孢克肟、头孢噻吩、阿洛西林、头孢氨苄、新生霉素、头孢克洛和磺胺-6-甲氧嘧啶(钠)不敏感。选用菌必治拌料(50mg/kg·d)连续投喂6d,治疗效果良好。【结论】广西武鸣县某养殖场黄沙鳖幼鳖发病死亡是由类志贺邻单胞菌感染引起,可选用菌必治、舒普深、氟哌酸、多粘菌素B和环丙沙星等5种药物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0.
为了指导马铃薯黑胫病相关试验,利用CVP培养基,对疑似感染了黑胫病的马铃薯植株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和纯化,并对菌株的3种保存方法进行比较和探讨,同时采用病原菌回接的方法对菌株致病性进行鉴定,最终成功建立了马铃薯黑胫病菌分离纯化体系。  相似文献   

11.
1995年盛夏,福建省厦门市杏林区某鳖养殖场,体重10-20g的稚鳖暴发一种的传染性疾病,病鳖外观除腹甲充血外,其它正常,内脏肝水肿,心脏贫血,肾肿大,胃肠壁血管充血。对该病的病原进行了分离,培养,人工感染,菌种鉴定,药敏试验等试验研究,确认引起该病的病原菌为温气单胞菌和一株气单胞菌未一种药物敏感试验表明该病的防治宜采用环丙沙星,氟哌酸,丁胺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药物。  相似文献   

12.
为鉴定福州地区不结球白菜黑腐病致病菌,以感染黑腐病的不结球白菜植株为材料进行了病原菌分离和鉴定。通过观察所分离病原菌的形态及接种试验发现其形态和发病症状与黑腐病的形态和发病症状相一致。以细菌通用引物16S对该病原菌进行16SrDNA的PCR扩增测序分析,发现该病原菌与野油菜黄单胞菌(Genbank:CP017308.1)16SrDNA序列同源性为99.8%。从接种病原菌植株中重新分离病原菌,其16SrDNA序列与之前接种菌株序列一致。以上结果初步证明分离的病原菌为不结球白菜黑腐病病原菌,且该病原菌为十字花科黑腐病野油菜黄单胞菌野油菜致病种。  相似文献   

13.
乌鳢腹水病病原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解乌鳢腹水病的发病原因,对患病鱼肝脏、肾脏、腹水进行了细菌分离和鉴定,并用分离菌株进行人工感染试验和药物体外抑菌试验,结果从病鱼体现人分离到形态和生理生化特性完全一致的6株菌,人工感洒试验证实均为腹水病原菌,经细菌学鉴定为费氏枸橼酸杆菌,体外抑菌试验表明,病原菌对环丙沙星、诺氟沙星、复方新诺明、卡那霉素高度敏感,可作为防治该病的首选药,研究证明,乌鳢腹水病的病原为费氏枸橼酸杆  相似文献   

14.
王海潮  张兴桃  廖红艳  陈红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523-20524,20651
[目的]确定锯缘青蟹黄水病致病菌的病原。[方法]对从患黄水病的锯缘青蟹体内分离出的28株致病菌株进行培养、形态鉴定、生理生化鉴定和人工感染等试验。[结果]分离出的菌株均为弧菌科细菌,其中嗜水气单胞菌12株、辛辛那提弧菌8株、副溶血弧菌5株、温和气单胞菌3株。[结论]4种菌株均为青蟹黄水病的病原菌,其中嗜水气单胞菌为优势种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明确中华绒螯蟹黑鳃病的病原菌及其药敏特性,为该病的临床诊断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传统方法从患黑鳃病的中华绒螯蟹肝胰腺组织中分离病原菌,通过人工回归感染试验确定病原菌的致病性,利用API 20E细菌鉴定系统和16S rRNA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并以K-B药敏纸片扩散法测定其药敏特性.[结果]从患黑鳃病的中华绒螯蟹肝胰腺中共分离获得4株疑似病原菌株(C1、C2、C3和C4),人工回归感染试验结果表明,仅C1菌株感染中华绒螯蟹后出现死亡,死亡率达90%,且试验中华绒螯蟹出现黑鳃、肝胰腺呈浅黄色的病症,与自然发病的症状基本一致.依据C1菌株的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RNA序列分析结果,可确定C1菌株为弗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freundii),其对健康中华绒螯蟹的半数致死剂量(LD50)为2.85×105 CFU/mL.药敏试验结果表明,C1菌株对新霉素、阿米卡星、庆大霉素、链霉素、多西环素、四环素、复方新诺明、氧氟沙星和恩诺沙星等9种抗生素高度敏感,对多粘菌素B中度敏感,对氨苄西林、羧苄青霉素和万古霉素3种抗生素已产生耐药性(不敏感).[结论]弗氏柠檬酸杆菌感染可引起中华绒螯蟹黑鳃病,且对中华绒螯蟹具有较强毒力,实际养殖生产中可选用新霉素、多西环素等渔用抗生素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患烂鳃病银龙鱼开展病原分离和鉴定。[方法]采用人工回归感染试验确定分离菌株的致病性,利用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 DNA基因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分离菌株YY-2017-3对斑马鱼具有致病性,其生理生化试验结果与柱状黄杆菌相一致;YY-2017-3菌株的16S r DNA基因序列与柱状黄杆菌聚为一支,对多种药物显示耐药。[结论]菌株YY-2017-3被鉴定为柱状黄杆菌,这是柱状黄杆菌引起银龙鱼烂鳃病在国内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7.
鳖病原细菌的分离鉴定及胞外产物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来自福建光泽,宁德和福州的表现不同症状的病鳖进行细菌分离,所得菌株经形态观察及生化反应鉴定均为有运动力的气单胞菌,其中主要是嗜水气单胞菌。对气单胞菌进行了致病性和药物敏感性试验,对其液体培养物用(NH4)2SO4沉淀得到胞外产物,测得其对兔血有溶解性,对小白鼠有致死性,SDS-PAGE电泳结果表明,胞外产物的差异具有菌株特异性。  相似文献   

18.
采用组织块法对金线莲疑似茎腐病病原菌进行分离,用致病性试验、病原菌形态学观察、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该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收集的金线莲疑似茎腐病病原菌感染植株中分离得到的菌株,在培养基中产生大量气生菌丝呈棉絮状,菌丝在培养基中产生紫色色素,有隔及分枝,大型分生孢子纺锤形,小型分生孢子卵形或长圆形。分离的菌株回接后可使金线莲植株产生病害,对扩增得到的rDNA-ITS序列进行 Blast对比分析,确定该病害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oxysporumSchl.引起的茎腐病。  相似文献   

19.
从濒死鳖的肝、心血和腹水物分离到两种细菌,人工感染试验均表现出较强的致病力,出现与自然病鳖相同的症状并死亡,从人工感染死亡鳖中分别再次获得同种细菌。根据形态、生长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分别被鉴定为运动型气单胞菌的豚鼠气单胞菌(Aeromonas caviae)和温和气单胞菌(A. sobria)。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此二种细菌对菌必治、氟嗪酸、庆大霉素、环丙沙星、氯霉素均呈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20.
罗非鱼创伤弧菌的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春季广东、海南的养殖罗非鱼苗种出现较大范围的死亡现象,在广东珠海某罗非鱼养殖场的发病罗非鱼体上分离到一株病原菌ZH1。人工感染试验显示该分离菌株具有较强毒力,该病原菌经ATB 32E细菌鉴定系统鉴定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为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株对诺氟沙星、头孢克洛、氧氟沙星和壮观霉素等19种试验药物敏感。本研究病原的鉴定与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为罗非鱼病害的有效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