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红小豆是我省的传统出口产品,具有栽培和生产的悠久历史。由于近年来种植结构的调整,红小豆产量低、效益差、品种杂,导致其种植面积逐渐下降,生产效益也日趋降低。为此,选育优质、高产的红小豆品种,提高我省红小豆产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苏红2号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最新选育的红小豆新品种,2011年1月通过江苏省鉴定,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病等优点。现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主要特征特性、高产栽培技术作一介绍,供广大科技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垦区红小豆综合栽培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植方式、密度和播期对红小豆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较大,本文初步研究了佳木斯地区红小豆的栽培技术。结果表明,双条播种植方式产量较高,适时早播有助于红小豆产量的提高,15万株/hm2密度处理的红小豆小区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3.
红小豆食药同源,营养价值和保健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晋小豆7号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隰县农业试验站选育而成,2011—2012年进行产量比较试验,2 a平均产量为2 137.5 kg/hm~2,2015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该品种具有早熟、高产、稳产、抗旱及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宜山西省北部春播、南部复播及类似生态区种植。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红小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小豆(Vigna angularis)又名赤小豆、红豆、小豆,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 。我国红小豆种植面积及其产量均居世界首位。红小豆营养价值高,也是黑龙江省出口创汇的主要农产品之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外市场需求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经济效益十分可观。近几年来,由于在生产上栽培技术使用不当,致使产量下降,为此特总结黑龙江省红小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以指导红小豆生产。  相似文献   

5.
该研究以2个红小豆品种珍珠红和宝清红为试材,设置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配比组合,研究了种植密度和施肥配比对红小豆形态指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和施肥配对红小豆形态指标和产量的影响显著,适合黑龙江省西部地区红小豆的最佳种植密度是21万株/hm~2,与之配比的施肥组合是尿素60.3kg/hm~2、二铵154.2kg/hm~2、硫酸钾61.8kg/hm~2。  相似文献   

6.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以‘晋红小豆5号’为试验材料,研究在覆膜和裸地栽培条件下不同种植密度对红小豆株高、产量、耗水特性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裸地相比,覆膜种植显著提高红小豆的株高、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在2种种植模式下,随着密度的增加,小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呈增加趋势,且水分利用效率随密度的变化与产量变化基本一致,而覆膜种植的小豆株高无显著差异,裸地种植的小豆株高到中后期具有随着密度增加而降低的趋势。分析表明,在丰水气候年型下,在山西北部使得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达到最优的覆膜和裸地种植的密度分别为20.0万株/hm~2和13.3万株/hm~2。  相似文献   

7.
红小豆通常称为赤小豆,它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如淀粉、蛋白质、钙、铁和维生素B族等,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红小豆在我国种植历史悠久,我国是世界上红小豆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大的国家,产区主要分布在华北、东北、  相似文献   

8.
随着农业领域的改革发展,在农作物生产栽培技术上也有着显著提高,在对红小豆进行栽培种植过程中,注重规模化的管理栽培,促进栽培技术的整体水平提升以及产量质量的提高就显得比较关键。本文主要就红小豆高产栽培技术的实施应用,以及病虫害的防治措施实施进行详细分析探究,希望能通过此次理论研究对红小豆栽培种植质量提高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红小豆品种建红4号的选育及栽培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小豆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创汇农产品,主要出口日本和韩国,不但为国家换取了大量的外汇,同时给广大农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黑龙江省是我国红小豆主要产区之一,现种植品种多为日本引进.但是日本不允许从国外进口日本品种的产品,同时黑龙江省红小豆品种存在产量低而不稳、适应性差、商品性差等缺点,严重影响出口和种植效益,因此,选育、生产迎合市场需求的红小豆新品种迫在眉睫.鉴于此,利用有性杂交方法,将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综合于一体,培育了高产、大粒、秆强、抗病、株型直立、商品性状好的和适应机械化栽培的红小豆新品种建红4号.  相似文献   

10.
红小豆又名赤小豆,属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生育期110d左右,百粒重9.5~14.7g,单株结荚数10~35.6个,单荚粒数5.2~9.0粒,单株产量4.94~27.8g。红小豆是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都很高的经济作物。我县种植红小豆历史较长,但只是零星种植,面积较小,上世纪90年代初,全县红小豆种植面积  相似文献   

11.
<正>红小豆在黑龙江垦区种植范围较广,属常见杂粮类作用,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因此,其日益受到广泛性关注和普遍认可,需求量也不断提高。从这项作物种植技术来说,发展较缓慢,主要表现在好的品种少,质量不尽如人意,栽培技术亟需要提高。本文就红小豆如何实现优质高产栽培方面的技术加以探讨。红小豆要实现产量高、质量好,需要采取多种手段来实现有效提升。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基础性环节1.1择优选种提升产量及质量  相似文献   

12.
红小豆引种与品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庆阳自古就有红小豆的零星种植,近几年随着人类对健康的重视,在饮食上越来越追求营养的合理搭配.而杂粮内所含的营养成分恰好能满足人们的健康需要,因此,对杂粮的需求量越来越多,从此目的出发,通过引进红小豆品种,进行区域试验,鉴定红小豆品种(系)的适应性、生产力与商品性,筛选出适宜庆阳市种植的优良高产品种,并在全市推广种植,提高度阳市红小豆整体产量水平和经济效益.为此,本课题组从全国各地引进9个红小豆品种,以当地主栽品种红宝1号为对照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通过研究其生长规律、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其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的适应性、丰产性及商品性,从中筛选出适应性广、高产、优质,符合国内外市场需要的优良品种,为庆阳市红小豆品种改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引进的辽小2号综合性状良好、折合产量高,达到3068.20kg/hm2,较当地主栽品种红宝1号增产29.94%,增产潜力大,适宜在度阳市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3.
随着市场需要的不断增加,红小豆种植面积不断扩大,09年我县种植面积达到11085亩,亩产量150公斤,亩效益达到了256.65元,现将红小豆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红小豆无公害生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小豆在世界范围内种植面积较小,我国是世界上生产面积最大、产量最高、出口最大的国家。本文对红小豆无公害生产技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随着市场需要的不断增加,红小豆种植面积不断扩大,09年我县种植面积达到11085亩,亩产量150公斤,亩效益达到了256.65元,现将红小豆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红小豆已成为市场上非常畅销的杂粮作物之一。其经济价值较高、效益较好,成为农民致富的好门路。但当前红小豆生产的主要问题是产量低而不稳,几年来笔者对红小豆公顷产量1500kg栽培技术进行了探讨,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红小豆通常称为赤小豆,它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如淀粉、蛋白质、钙、铁和维生素B族等,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红小豆在我国种植历史悠久,我国是世界上红小豆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大的国家,产区主要分布在华北、东北、西北地区,南方部分地区也有少量种植,相当一部分出口到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各国。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玉米与绿豆或红小豆间作对玉米、绿豆、红小豆产量、主要农艺性状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筛选出适宜济南及周边地区玉米、绿豆、红小豆的最优种植模式。[方法]设置玉米间作绿豆、玉米间作红小豆、玉米单作、绿豆单作、红小豆单作共8个处理,分别以玉米单作、绿豆单作和红小豆单作为对照,分析不同种植模式下的经济效益。[结果]玉米6.75万株/hm~2+绿豆5.55万株/hm~2为最优处理,收获玉米产量为6 567.0 kg/hm~2,收获绿豆产量为583.5 kg/hm~2,经济效益为18 384.0元/hm~2,比绿豆单作增效12.3%,比玉米单作增效26.9%。通过缩小株距,将玉米密度固定在6.75万株/hm~2能使玉米产量水平降低不显著。绿豆在间作条件下较绿豆单作产量降低59.1%;红小豆在间作条件下,玉米和红小豆产量均显著降低,经济效益低于玉米单作或红小豆单作。[结论]在该试验条件下,济南及周边地区最适宜的间作方式为2行玉米6.75万株/hm~2+2行绿豆5.55万株/hm~2。  相似文献   

19.
<正>红小豆通常称为赤小豆,它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如淀粉、蛋白质、钙、铁和维生素B族等,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红小豆在我国种植历史悠久,我国是世界上红小豆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大的国家,产区主要分布在华北、东北、西北地区,南方部分地区也有少量种植,相当一部分出口到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各国。选择品种,种子处理。选择种植优良品种是获得红小豆高产的基础和关键,应选用籽粒较大.早熟高产,粒色鲜艳,皮薄出  相似文献   

20.
<正> 红小豆具有耐瘠、耐旱、适应性广等特点,田埂地头及林果行间均可种植,若能因地制宜发展生产,对调剂生活、出口创汇、增加收入大有好处。但因对其栽培技术缺乏研究,且品种混杂老化严重,长期以来产量低而不稳。我们试图从引进品种入手进行品种筛选,并配之以相应的综合栽培技术,以提高红小豆的产量。本文介绍1986—1988三年红小豆引种观察筛选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