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禽白血病是由禽白血病病毒引起鸡生长受阻、免疫抑制和产能下降的一种禽类重要传染性疾病。目前无有效治疗禽白血病的方法,主要通过净化的手段进行防控。本文综述禽白血病病毒检测和净化技术的研究,以期为种禽和商品禽饲养中防控净化该禽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禽曲霉菌病的病原与病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禽曲霉菌病是禽类常见的霉菌病之一,本文简要概述了其主要病因与病因,认为烟曲霉菌是最为常见的病原菌,对禽类的致病性最强,其次是黄曲霉菌。黑曲霉菌和构巢曲霉菌等;其发病主要归因于各种诱发因素导致禽类机体抵抗力低下和禽类吸入或接接大量致病性曲霉菌。因而认为,禽曲霉菌病的防制,一方面要排除诱因,增强宿主自身抗感染能力,另一方面要切断传染源,消除其对饲料和垫料等的污染。本文对禽曲霉菌病主要病原与病因的概述可  相似文献   

3.
<正>禽霍乱又称禽巴氏杆菌病,禽出血性败血症,是由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鸡、鸭、鹅等多种禽类急性、致死性传染病,且多发生于夏秋季节。病原菌广泛存在于禽呼吸道及消化道粘膜,与禽类共生,为条件性致病菌。禽类在应激状态下,容易发生本病,主要通过被污染的饲料、饮水经消化道感染,一般潜伏期为2~7d。1发病情况2014年7月13日,公主岭市双城堡镇某养天鹅户,饲养天鹅2000只,日龄18个月左右,第一  相似文献   

4.
禽霍乱是禽类的一种常见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病理特征表现为急性败血过程,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髙。本文主要对禽霍乱的流行特点、发病机理、主要症状及治疗方法等进行阐述和分析,旨在为今后有效防治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禽霍乱(俗称禽出败)是由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家禽及野生鸟类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主要危害较大日龄的禽类。该病一般呈急性经过,急性病例主要表现为发病突然、腹泻、败血性症状和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6.
活禽交易市场内的禽类主要是雏禽和商品禽类,来自于孵化场、规模养殖场、农村散养户及贩运商户.  相似文献   

7.
禽霍乱又称禽巴氏杆菌病、禽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禽急性致死性传染病。病原菌广泛寄生于禽呼吸道及消化道黏膜,与禽类共生,为条件致病菌,禽类在应激状态下,容易发生本病。急性病例表现为全身黏膜有小出血点,发病快,死亡率高。慢性病例主要表现为鸡冠、肉髯水肿,关节发炎。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禽类的集约化、规模化养殖越来越普遍,与此同时,禽类大肠杆菌病的感染率和死亡率也逐年上升,该病已成为危害养禽业的主要细菌性传染病之一。本文就禽大肠杆菌病病原的现状、耐药机制以及防控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介绍,以期为禽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禽霍乱或称禽巴氏杆菌病、禽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主要侵害鸡、鸭、鹅、火鸡等禽类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以发病急、病程短、死亡快为主要特征,死前往往无明显症状。  相似文献   

10.
禽白血病(Avian Leukosis,AL)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疾病,是由反转录病毒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ALV)引起的一种传染性肿瘤疾病总称。主要表现为禽类产蛋率降低,发生肿瘤,还可引起感染鸡的免疫抑制,从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影响着国内外养禽业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11.
禽衣原体病是由鹦鹉衣原体引起的一种全身性接触性传染病。早在1895年Morange首先使用鹦鹉热(Psittacosis)这一名词来描述人和鹦鹉的衣原体病。之后,Meyer(1941)将鹦鹉类以外其它禽类的衣原体病称为鸟疫(Ornithosis)。两者在病原学上是一致的,只是感染宿主不同,而叫法也不同。目前,除继续延用这两种名称外,人们还将家禽和野禽的此病统称为“禽衣原体病”。而人的鹦鹉衣原体感染传统上则一直使用“鹦鹉热”(主要是禽源性鹦鹉衣原体感染)这一名词。禽的衣原体病不但造成经济损失,并给公共卫生带来严重的危害。由于鹦鹉衣原体在禽类感染的宿主十分广泛,各种禽类在流行病学中相互作用又较复杂。对此,本文仅就近十年来家禽和观赏鸟类衣原体病的流行范围、病的发生、流行因素和流行形式,以及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方面的问题,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禽霍乱又称禽巴氏杆菌病、禽出血性败血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禽的急性致死性传染病。病原菌广泛寄生于禽呼吸道及消化道黏膜上,与禽类共生,为条件致病菌,禽类在应激状态,尤其是热应激时发病。急性病例表现为全身黏膜有小的出血点.发病快,病死率高。2011年4月笔者诊治了一例较典型病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禽脑脊(Avian encephalomyelitis,AE)是由禽脑脊髓炎病毒(AEV)引起的主要侵害中枢神经系统的一种禽类传染病,又称为流行性震颤(Epidemic Tremor)。该病主要侵害中枢神经而呈现非化脓性脑脊髓炎的病理变化和特怔性的临床症状,呈世界性分布。现就禽脑脊髓炎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禽曲霉菌病是禽类最为常见的一种真菌病,见于鸡、鸭、鹅等 20多种禽类,传染源主要有污染的饲料、垫料、器具和空气等,主要经呼吸道感染,亦可经消化道、伤口和蛋感染,发病率与死亡率均较高。本文简要论述了这些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禽痘是由禽痘病毒引起的禽类的一种接触性的常发病毒性传染病。目前该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流行于家禽和各种野生鸟类。禽痘通常分为以身体无毛部位皮肤(尤头部和脚)的痘疹、增生、干硬结痂脱落为特征的皮肤型和呼吸道及食道粘膜纤维素性坏死性炎症并常形成假膜的白喉型,有的病禽可同时混合发生。由于禽痘具有病原类型多、宿主范围广及交叉感染比较复杂等原因,使其防治难度加大,相应的造成了禽类养殖的经济损失和濒危野生鸟类的灭绝和某些种群数量的减少。本文就禽痘的病原学、流行病学诊断和防治等方面进行简要概述,以期能为禽痘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禽链球菌病链球菌引起禽类的一种急性败血性或慢性传染病。主要发病特征是病禽精神沉郁、打蔫、昏睡、下痢,走路破行或者出现瘫痪,剖检病禽可见全身皮下组织及不同组织器官表面水肿、出血,肝、脾、心、肾等实质性器官肿大,有坏死点。在禽类中鸡、鸭、鹅和鸽等均有发病的报告,引起一定的经济损失。本文通过病原体、发病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防治措施等方面对禽链球菌病的诊断与预防措施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17.
特种经济禽类,简称特禽,是指除了传统家禽鸡、鸭、鹅之外利用价值较高的其他稀有禽种。特禽业作为养殖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各地快速发展。目前,我国饲养的特禽禽种主要有鹌鹑、肉鸽、雉鸡、珍珠鸡、火鸡、鹧鸪、鸵鸟、野鸭和笼养观赏鸟等。其中鹌鹑、肉鸽和雉鸡的饲养数量最大,1999年我国鹌鹑饲养量达1.5亿  相似文献   

18.
禽白血病是一种重要的禽类肿瘤性传染病,也是防控难度相对较大的家禽疫病之一,对养禽业的危害甚大.目前,防控措施主要是通过检测后淘汰的方法进行禽白血病的净化.本文从控制传染源、生物安全措施、无禽白血病禽的饲养、药物、疫苗和检测方法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为临床上防控禽白血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禽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各种禽类的急性或慢性的细菌性传染病。介绍了禽大肠杆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与防治,以期为防治禽大肠杆菌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尹燕迪 《现代畜牧科技》2019,(6):154-154,158
国际病毒分类学将腺病毒分为哺乳动物腺病毒和禽腺病毒两种。禽腺病毒与哺乳动物腺病毒在血清学上不同,基因结构也有差异性。禽腺病毒是全世界家禽、野禽常发的传染性疾病。许多禽腺病毒可在健康禽体内复制,症状轻微或不表现感染症状,但有其他诱因后禽腺病毒可成为条件性病原,从而影响被感染禽类的健康。禽腺病毒主要在临床上引起心包积液综合征与包涵体肝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