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为抑制山地红壤肥力退化,提高旱地作物产量,以传统翻耕垄作法为对照,3a定位试验研究了高原旱地作物免耕垄作下的土壤供肥性能及其产量.结果表明:在冬春季节干旱少雨的高原气候区,传统翻耕垄作法旱地冬小麦早衰突出,产量低,而免耕垄作对提高旱地红壤的保水肥能力、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提高旱地作物产量及抑制旱地红壤磷素固定和氮素养分淋失的作用最为明显,是高原红壤区旱作农业发展的一项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豌豆播期试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山农场地处天山北麓巴里坤山间盆地,海拔170m,≥10℃积温1800~2200℃,无霜期104~130天,年均气温2℃。由于气候冷凉,主栽作物为适宜当地自然条件的春小麦、豌豆。为提高豌豆产量,本站用无叶豌豆进行播期试验,并在生产中按优化播期种植豌豆,大田平均产量达到260kg/667m2,技术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市场需求的变化,我市农民摸索出了一套豌豆~玉米高效栽培模式.这种模式不仅有利于培肥土壤,而且有效解决了夏播玉米生育期对产量的影响,又由于豌豆和玉米的投入均较少,每667米2不足百元,所以产量和效益明显高于传统的冬小麦~夏玉米栽培模式,上茬一般667米2产豌豆250公斤左右;下茬玉米一般667米2产量可达650公斤以上.今年,下茬玉米一般667米2产量可达650公斤以上.今年,我市推广该模式4669万米2.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4.
左军 《北京农业》2003,(1):26-26
近几年,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市场需求的变化,我市农民摸索出了一套豌豆~玉米高效栽培模式.这种模式不仅有利于培肥土壤,而且有效解决了夏播玉米生育期对产量的影响,又由于豌豆和玉米的投入均较少,每667米2不足百元,所以产量和效益明显高于传统的冬小麦~夏玉米栽培模式,上茬一般667米2产豌豆250公斤左右;下茬玉米一般667米2产量可达650公斤以上.今年,下茬玉米一般667米2产量可达650公斤以上.今年,我市推广该模式4669万米2.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5.
霍城县大西沟乡属沿山逆温带,全年≥10°C有效积温2672~3400°C。由于日照时间长,年降雨量大,春、夏、秋三季较平原地区凉爽,不但适合甜菜、玉米等作物生长,而且也适合大豆的生长。2009~2010年连续2年引进了新大豆8号试种,春播667米2产量280~300千克。  相似文献   

6.
通过2008-2012年连续5 a旱地春玉米栽培方式试验,观察影响旱地玉米产量的限制因素,总结出能够提高自然降水利用率,高产稳产,优化农田生态和自然环境的循环利用、持续发展的栽培方法。  相似文献   

7.
草原22号豌豆品种是由青海省农林科学院作物所于1998年从台湾引进的高代品系,从中选择矮秆、绿粒单株选育而成,是适宜加工的豌豆品种.2005年12月9日通过青海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7年在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向化乡上滩村(海拔2890m)高位旱地引种栽培6.67hm2,平均产量达到3186kg/hm2,为当地农民开辟了新的农业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8.
通过试验,建立了青海省中,低位山旱地豌豆种植密度,氮磷肥施用量,播种深化等三因子与产量关系的数学模型,。从模型的主次因子分析及各参 因子对产量的影响程度得知,施肥是中,低位山旱豌豆栽培技术的关键措施。,此外,低位山旱地的播种深度,中位山旱地的种植密度,对豌豆的丰产栽培亦有较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旱地作物免耕垄作土壤供肥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抑制山地红壤肥力退化,提高旱地作物产量,以传统翻耕垄作法为对照,3a定位试验研究了高原旱地作物免耕垄作下的土壤供肥性能及其产量.结果表明:在冬春季节干旱少雨的高原气候区,传统翻耕垄作法旱地冬小麦早衰突出,产量低,而免耕垄作对提高旱地红壤的保水肥能力、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提高旱地作物产量及抑制旱地红壤磷素固定和氮素养分淋失的作用最为明显,是高原红壤区旱作农业发展的一项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甜豌豆种植     
1环境要求 1)温度:甜豌豆耐寒不耐热,适宜的生长温度为9~23℃,幼苗能忍受零下4℃的低温.苗期温度稍低,可提早花芽分化,温度高特别是夜温高,花芽分化瓦解节位升高.开花结荚期间以良好的光照和15℃左右气温为宜.超过25C以上,生长不良,结荚减少.采收期间温度高,成熟快,但品质和产量降低. 2)光照:甜豌豆为长日照作物,目前生产上栽培的品种大多对日照长短不是十分严格,但在长日照低温情况下,可以促进花芽分化.  相似文献   

11.
<正>豌豆是主要食用豆类作物,按照生长习性可分为直立、半蔓生和蔓生,按收获类型可分为干籽粒豌豆和鲜食豌豆,按产区可分为春播豌豆和秋播豌豆[1]。云南省豌豆常年播种面积约17.3万hm2,其中60%~70%种植在山区和半山区旱地,干籽粒产量1.2~1.8 t/hm2,主要以满足自身需要或本地作坊加工生产为主,近几年鲜食豌豆生产规模逐年扩大,干豌豆生产面积和产量严重下跌[2],主要原因是干籽粒豌豆品种缺乏、单产较低,种植户积极性不高。靖豌5号是曲靖市农业科学院通过常规杂交育种程序育成的蔓生型干籽粒豌豆新品种,  相似文献   

12.
柴达木盆地豌豆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柴达木盆地昼夜温差大、灌溉方便,所种植的作物产量都较高。近年来我们对该区的豌豆高产栽培技术作了大量的试验与示范,在此基础上系统总结和组装配套出了一套柴达木盆地豌豆高产栽培技术,供大面积生产应用和指导豌豆高产栽培。  相似文献   

13.
紫色土旱地节水农业综合配套技术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紫色土旱地节水农业综合配套技术示范研究表明:聚土垄厢、垄沟栽地膜春玉米、垄厢免耕播小麦、先秸秆覆盖的栽培模式,可减少水土流失,增强抗旱能力,改善土壤性状,提高作物产量,聚土覆盖小麦产量达5190kg/hm^2,比对照小麦增产18.2%,是合理利用水资源、保土、保有以,能蓄能排的旱地节水农业夺取作物高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豌豆,属于豆科植物,是蝶形花亚科豌豆属的豌豆种,为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植物,在全球广泛种植,中国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豌豆分为春豌豆和秋豌豆两个产区,河北省属于春豌豆产区,廊坊市气候适合豌豆种植,且栽培面积较大.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玉米间作针叶豌豆在垄作栽培和传统平作栽培方式下,对土壤温度、水分、作物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垄作栽培5~25 cm土层的日均地温较平作栽培提高0.92℃,随土层的加深,土壤增温效果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垄作栽培土壤含水量及储水量高于平作栽培19.1 g/kg和315 m3/hm2。垄作栽培在灌水量比平作减少1200 m3/hm2的条件下,两种作物的混合产量为16895.3 kg/hm2,增产达14.97%;水分利用效率为26.61 kg/(hm2·mm),节水1268.4 m3/hm2。从增产节水的角度来看,玉米间作针叶豌豆垄作栽培模式明显优于平作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6.
软荚豌豆604(简称"604"豌豆)是由原"台中11号"软荚豌豆改良而来的新品种,豆荚脆嫩爽口,营养丰富,属高档菜用豌豆.近年来在我区早秋反季节种植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种植面积不断扩大,2001~2003年反季节种植面积累计达1200 hm2以上,667 m2产量550~700 kg,产值2500元左右,最高可达4000元.但由于该品种反季节栽培苗期正处于高温、高湿的气候环境,病虫为害严重,若管理不当易造成严重死苗,甚至全田一片枯黄而绝收.因此,反季节种植豌豆的关键是前期如何保住苗、保齐苗.根据近几年的试验及广大农户的种植经验,现将保苗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旱地春番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浮山县栽培旱地春番茄历史悠久,并且种植旱地春番茄是当地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旱地春番茄适应性广,产量较高,果实中含有较丰富的糖类、有机酸、多种维生素、蛋白质、矿物质等多种营养元素,不但可作蔬菜及水果食用,且为重要的蔬菜加工原料,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  相似文献   

18.
《新农业》2016,(21)
正豌豆的特点是生育期短,适宜冷凉的条件下种植,因此豌豆在各种耕作制度中是一种重要的倒茬作物,在辽阳地区豌豆常作为粒用玉米、青食玉米、蔬菜类等作物的前作。豌豆作为前茬不仅可以提高下茬作物的产量,还能改善下茬作物产品的品质。种植豌豆不仅能促进土壤中氮素的积累,而且能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在长期的栽培实践中,创造了多种复种模式,提高了单位面  相似文献   

19.
马铃薯普遍栽培,近年来发展迅速,面积不断扩大.马铃薯属冷凉性作物,好栽培易管理,茬口好.春马铃薯一般亩产2000~2500千克,高产可达3000千克以上,经济效益十分可观.而且耐贮运,无污染,营养丰富.所以,马铃薯生产是目前种植业结构调整中的重要一项.可是,有不少地方栽培马铃薯产量低(每亩不足1500千克)、薯块小、效益不高(亩收入不足1000元,有的仅500~600元,甚至更少).现就产量低效益差的主要原因及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措施简述如下.   ……  相似文献   

20.
试验分别于2010年和2011年进行.2010年以玉米品种郑单958为材料,以行距模式为主处理,以亩密度为副处理,研究旱地春玉米高产栽培适宜模式和密度.2011年以玉米品种郑单958、陕单609为材料,以品种为主处理,以亩密度为副处理,研究旱地春玉米高产栽培适宜品种和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在适宜行距、合理密植条件下,旱地春玉米亩产量可达到950 kg以上.试验初步结论,旱地春玉米高产栽培行距以60cm+60 cm较为理想,密度以4 000-5 000株/667m2较为适宜,品种以郑单958为主,不断扩大陕单609示范面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