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林霞 《农民致富之友》2013,(10):187+116
我县地处广东省东北山区,是比较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70%。近年来,随着广州、深圳等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畜牧业由发达地区向山区方向转移,我县畜牧业得以快速发展,畜牧业逐渐以家庭散养、家庭副业模式向规模化、专业化的产业化方向发展,畜牧业已的发展成为我县农业重要支柱产业之一,2012年我县牧业总产值为4.84亿元,占农业总产值32%,畜禽养殖业已成为当前农村、农民相当部份家庭收入的主要经济来源,畜禽养殖家庭农场模式已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全面阐述农业人口转移规律的基础上,从我国国情出发,具体论证我国农业人口战略转移的基本途径——积极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农村工商各业,加快小城镇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农业人口的战略转移。  相似文献   

3.
一、农业科技体制创新是新的农业科技革命首先要求突破的瓶颈 我国是一个拥有9亿农村人口的农业大国,步入新世纪,面临着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与竞争,特别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处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既面临资源、人口、食物、环境与发展的矛盾,又要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安排和转移富余劳动力就业、发展农村经济。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作为农业人口大国,农业不仅是我国迈向工业化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还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近年来,我国农村人口的增多和农业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耕地面积的减少,农村劳动力转移成为目前特有的社会现象。这关系着农民是否能够持续增收,还关系着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本文通过简要介绍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村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并采取策略加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
秦巴山区经济发展必须突破传统产业结构的单一性,建立新的产业结构或产业发展格局。新的产业结构转换的方向应是:第一、以粮食生产为基础产业,以林特产业为主导产业,以食草畜牧业、副业等为辅的农业发展格局;第二、以农村工业为主,以农村建筑业和农村商业饮食服务业等为辅的非农产业发展格局。文章最后提出了政策、技术及人才、基础设施及服务体系、人口控制、生态环境改善与经济协调发展为产业结构转换的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我国农业人口转移的现状进行描述,归纳了我国农业人口转移的特征,并从积极与消极两个方面对农业人口转移对农村经济的影响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合理利用农业人口转移、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业转移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研究已经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分别从城→乡和乡→城2个方向探究影响农业转移人口迁移的一般因素,进一步总结农村土地利用对农业转移人口迁移的影响以及现阶段对农业转移人口影响因素研究的欠缺之处,对农业人口转移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乡镇也是个地区问题。在西方,乡的权力机关为乡议会和乡公所。乡议会是决策机构,乡公所是执行机构。国土整治机构是西方乡镇建设的指导核心,其职能是贯彻工业分散政策,保证地区问经济活动的平衡,使农业专业化与农村多样化的理论得以实现。城乡关系是城乡人口和空间的关系。据此提出的地方发展和地区化概念,导致小城镇建设的几种模式。在上述理论与模式的影响下,农业劳动力呈梯度转移,畜牧业迅速发展,农业产前、产后部门成了农村二、三产业的主体,这就是西方国家的乡镇建设与地区发展。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是我国人口大省,其中农村劳动力资源数量较大也是河南省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结构和转移特征对区域产业结构有着重要影响。将常用于产业结构特征分析的偏离-份额分析法应用于劳动力结构分析,可以较好地了解劳动力就业和转移特点,为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参考。研究表明: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仍呈现传统农业大省的典型特征;农村劳动力的农业就业基础优势逐渐削弱,而工业、建筑业和批发零售餐饮业等行业的竞争优势较强,同时,河南省各地市农村劳动力就业的部门偏离存在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10.
利用山区资源优势,实现畜牧业的大发展,增加山区农民收入,是农村今后工作的一个重点。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入与加大,畜牧业占农业经济的比重越来越大,那么如何以市场为导向,发展山区畜牧业,改善农村环境面貌,是山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是我国人口大省,其中农村劳动力资源数量较大也是河南省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结构和转移特征对区域产业结构有着重要影响.将常用于产业结构特征分析的偏离-份额分析法应用于劳动力结构分析,可以较好地了解劳动力就业和转移特点,为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参考.研究表明: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仍呈现传统农业大省的典型特征;农村劳动力的农业就业基础优势逐渐削弱,而工业、建筑业和批发零售餐饮业等行业的竞争优势较强,同时,河南省各地市农村劳动力就业的部门偏离存在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村人口占有很大比例,所以一直以来农业经济都是我国经济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但近些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城乡贫富差距越来越明显。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劳动力出现大规模向城市转移的现象。针对基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耕地种植结构调整展开研究,探讨劳动力转移对耕地结构产生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建议,以促进农村发展建设。  相似文献   

13.
城乡的二元社会经济结构和人与地高度的紧张关系是三农问题背后的两个主要的矛盾。农村剩余劳动的解决可以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两大矛盾。文章通过对江西现存农村劳动力素质以及农村劳动人口转移的趋势和对农村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总结分析江西农村劳动力人口转移对农业现代化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4.
陈赋 《吉林农业》2010,(8):214-214
发达的畜牧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特别是奶牛产业作为畜牧产业中的阳光产业,更具有高产、高效、低耗等产业发展优势。大力发展奶牛产业,对于从根本上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移安置农村富余劳动力,有效解决"三农"问题,都将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郑州市通过强化城镇产业支撑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切实解决农业转移人口的居住问题,提升新型城镇居民生活适应能力,促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推进农业转移人口社会福利保障制度等措施,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促进郑州市新型城镇化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农业劳动力转移是农村劳动社会化分工的发展与劳动产业结构升级的体现。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是农业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劳动力本身素质、技能与就业能力提高的需要。农业劳动力转移与农业劳动产率、农村城镇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基本基础建设、农业科学技术进步,以及转移者个人与社会对农民入住城市成本的支付能力等有着密切的互动关系。新疆必须坚持农村劳动力内部转移与外部转移相结合,以内部转移为主的方针。在组织、引导农业劳动力从事临时性、季节性的外部性转移的同时,要大力发展本地二、三产业、加速城镇化进程,增强农业劳动力的内部转移的能力。充分发挥大中小城市及小城镇在转移农业劳动力方面的合力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一、河北省畜牧业结构调整的现状 1.农业产业结构层次明显且呈优化趋势.农业(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的产业结构构成是衡量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其中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比重是衡量畜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西部农村工业化发展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工业化一般是指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农村工业化就是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化、农民非农化和农村城镇化,从而使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西部地区要实现农村工业化,关键是要逐步减少农村劳动力,使农业人口向非农人口转移。其中,乡镇企业是西部地区农村工业化的主力军,小城镇是西部地区农村工业化的主战场。一、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西部地区农村工业化的突破口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应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积极推进。首先,调整农业内部结构,使种植业中的劳动力向非种植业转移。近年来,…  相似文献   

19.
翟国胜 《中国农垦》2011,(10):59-60
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它主要表现为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其农村人口居住地点向城镇迁移和农村劳动力向城镇二、三产业转移。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统筹城乡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国有农场作为我国农业战线的"国家队"和  相似文献   

20.
王正旭 《甘肃农业》2005,(11):30-30
本文分析了庆阳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了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优化生态环境全面推行农业可持续发展技术,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深化土地改革,加强对农业土地的管理强化政府职能,加大对农业投资的力度立足地区特色,转变观念,发展“绿色产品”,调整产业结构,改变单一的种植业,大力发展畜牧业、养殖业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