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采用定点监测、分级调查法对云南河口地区香蕉黑星病的发生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降雨量及温度的异常变化对香蕉黑星病的发生危害影响最大。河口县香蕉黑星病从4月底5月初开始发病.7月份开始迅速扩散,9~10月份达到高峰值,发病率为80%~100%,且高发病率维持至12月份;不同栽培地区香蕉黑星病的危害率及病情指数差异较大,危害率依次为河口东部地区=65.5%〉中南部地区=51.44%〉西部地区:48.78%.不同海拔高度的危害率及病情指数呈现出海拔越高危害性越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针对云南省河口地区气候环境的异常变化,采用定点监测、分级调查法对云南河口地区香蕉黑星病和炭疽病的发生规律进行了再研究。结果表明:降雨量及温度的异常变化对香蕉黑星病和炭疽病的发生危害影响最大。河口县香蕉黑星病7月份开始迅速扩散,9~12月份达到高峰期;不同栽培地区香蕉黑星病的危害率及病情指数具有一定的差异,危害率依次为河口东部地区>中南部地区>西部地区,但并不具有显著性差异;海拔对黑星病的危害情况具有一定的影响,海拔越高危害性越大;香蕉炭疽病在1~3月发病率较低,8~12月为发病高峰期;河口县西部地区危害率较东部和中南部较低,随着海拔的升高,危害率逐渐升高,但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云南省河口地区香蕉灰纹病发生危害的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云南省河口地区3个不同地理方位上高、低海拔地区香蕉灰斑病的调查研究,发现:河口地区香蕉灰斑病的发病时期主要集中在2013年3~4月。随着温度升高,病害迅速发展,8月雨季高峰期发病率达到最大值,11月温度降低,病情回落;该病在常年保持高湿条件下的河口地区的发生危害规律主要受降雨量及温度的影响;不同地理方位上病害的危害情况呈现东部地区(DI=7.23)>中南部地区(DI=7.01)>西部地区(DI=6.13)的规律;同一地理方位高海拔地区的病害情况较低海拔地区稍重。  相似文献   

4.
采用大棚饲养及连续2年定点监测、分级调查等研究方法对云南河口香蕉褐足角胸叶甲进行动态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香蕉受褐足角胸叶甲危害的高低与温度、湿度密切相关,与发生危害的田间消长规律成正比;12月至翌年3月份的温度、湿度为每年当中的最低值,其危害率、危害指数最低,仅为0~3.08%及0~0.77;5~9月份尽管温度都很高,但仅5~6及8~9月降雨量最多,出现了2次高峰值,危害率、危害指数达到28.67~57.22%、7.17~14.61及31.56~32.78%、7.58~8.22;大棚饲养年发生3代,世代重叠,5~6月、8月上旬及11月成虫出土,尤以5~6月高峰值最大,大棚饲养成虫消长与田间消长呈现正相关性;热量、降雨的高低差异使得不同地区的危害及种群动态分布差异十分明显,河口东部地区香蕉褐足角胸叶甲发生危害>河口西部地区>河口中南部地区;排除山地逆温现象最为普遍的河口中南部地区,在正常年份的降雨条件下,海拔越低温度越高,其种群繁育数量越多,危害越重。  相似文献   

5.
采用定点监测、分级调查法对红河流域不同区域的木薯细菌性枯萎病发生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木薯细菌性枯萎病在红河流域进入雨季后(5月)开始发病,整个雨季中(5~9月)病害发生较为严重,尤其是进入夏季后温度满足病原菌的发病条件时,病情指数变化曲线和降雨量曲线出现了同升、同降的现象。(2)同一海拔高度下,病情指数呈现出下游大于上游和中游,而危害率则出现相反的趋势,250~300 m海拔观测点的病情指数大小顺序为下游(2.03)>中游(1.96)>上游(1.77),危害率为下游(64.57%)<中游(66.86%)<上游(70.00%);450~500 m海拔观测点的病情指数大小顺序为下游(2.01)>中游(1.77)>上游(1.76),危害率为下游(64.57%)<中游(66.29%)<上游(69.14%)。(3)同一区域则表现出低海拔地区的病情指数和危害率均高于高海拔地区。  相似文献   

6.
以云南河口坝洒农场土沉香林为例,通过对其炭疽病、黄野螟进行1年的调查,结果显示:(1)该地区土沉香炭疽病流行方式为渐发型,流行曲线以多峰波浪型为主,平均危害率为8.7%,病情指数平均值为1.79,危害高峰期为5月和9月,发病率较低且危害级别较轻;(2)黄野螟危害具有发生面广、级别较重、虫口密度较大的特征,平均虫叶率为9.0%,百叶虫量平均值为22.3头,危害高峰期为3~4月和10~12月;(3)炭疽病和黄野螟的发病规律与气候因素之间存在显著或非显著相关关系,日照、气温和湿度是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依据河口县的地形地貌特征,分东部、西部及中南部并采用定点监测、分级调查法对香蕉炭疽病的发生危害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香蕉炭疽病在河口地区1~3月基本维持较低的危害水平,4月初开始发病,8~12月中旬处于危害的高峰值,12月份后逐渐下降;全年月平均危害率达38.44%,月平均危害指数0.81,处于危害率较高的水平;西部地区与东部、中南部地区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月平均危害率西部地区(49.61%)中南部地区(35%)东部地区(30.72%);不同海拔对香蕉炭疽病的田间发生危害有一定影响,但未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8.
云南河口地区香蕉褐缘灰斑病的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云南河口地区香蕉褐缘灰斑病(BananaSigatokaLeMSpotDisease)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主要受温度和降雨量的影响;春季气温回升时开始发病,10~11月危害达到高峰值;不同地理环境危害程度有明显差异.病情指数东部地区(11.81)〉中南部地区(10.40)〉西部地区(7.94),但危害的基本规律是低海拔地区比高海拔地区先发病.且发病程度比高海拔地区严重,病情指数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9.
李子红点病是李子树发生比较普遍的一种真菌病害,为做好该病的流行预报和综合防治,于2017年9月对吉林省长春地区和黑龙江省哈尔滨地区李子红点病的发生危害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哈尔滨地区的李子红点病发生危害比较严重,发病率为98.2%,病情指数为63.90;而长春地区发生危害相对较轻,发病率虽为86.6%,但病情指数仅为26.90。  相似文献   

10.
自然发病田中 ,病级与穗粒数下降率、千粒重下降率均呈显著正相关。田间土壤接种试验表明 ,同一品种在相同气候条件下 ,土壤带菌量是小麦根腐病发生和危害程度的关键因素 ;腊熟期小麦根腐病病情指数与产量损失率显著正相关 (r=0 .972 5 * ,n=4)。拌种防治小麦根腐病 ,防治指标为当地近年主栽品种上的病情指数。  相似文献   

11.
马铃薯是新疆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在生产中马铃薯植株出现黄化矮化现象明显,严重影响了产量.为了摸清马铃薯黄矮病发生及危害情况,于2006~2007年对新疆天山以北乌鲁木齐、沙湾、奇台、玛纳斯、克拉玛依、奎屯、阿勒泰、伊犁和塔城等主要马铃薯种植区的马铃薯黄矮病进行了调查,典型症状为:植株极端矮化偶伴有顶端丛生,由新叶向老叶黄化,病薯块茎小而轻,出现龟裂,表面凹凸不平.其发病率为22;~80;,病情指数为0.19~27.56.对上述调查结果从种植地区海拔高度、马铃薯品种、栽培管理、栽培土壤的方面进行了分析.同时,通过对马铃薯黄矮病的发病情况和近3年马铃薯产量分析,初步了解马铃薯黄矮病的危害程度并做出病害损失估计.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梨锈病田间发病规律及发病影响因素,为梨锈病抗病性鉴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翠冠×金星杂交梨苗为试材,采用田间发病和人工接种鉴定方法,对梨锈病发病规律及抗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梨杂交实生苗对梨锈病的抗性表现出广泛的分离,不同年份梨杂交实生苗锈病病情指数概率分布差别较大;田间发病条件下,病害分布呈多峰型,人工接种呈单峰型;同一年份不同时期杂交实生苗对梨锈病的抗病性不一致;梨锈病病情指数与桧柏和梨树间的距离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性逐年增强.[结论]梨树杂交苗单株对梨锈病抗性年份间有差异,同一年内不同时期也不一致;对锈病人工接种鉴定,应进行多次接种,才能筛选出综合抗性较强的单株;进行田间抗性鉴定时应考虑梨树与桧柏距离对病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对1988~1993年6a内甘肃濒危野生动物繁育中心所驯化繁育的赛加羚羊的外科疾病和内科疾病的症状以及治疗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人工管理条件下赛加羚羊碰伤是引起外伤的主要原因,饲养管理不科学是内科病发病的主要原因。提出科学的饲养管理是减少发病的前提。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制备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H9亚型禽流感[ND-IB-AI(H9亚型)]三联灭活疫苗。[方法]以NDV La Sota株、IBVM41株、AIV(H9亚型)WD株为毒种,分别接种鸡胚,制备NDV、IBV及AIV(H9亚型)抗原液;采用病毒超滤系统浓缩病毒抗原液,并用甲醛溶液进行灭活;将浓缩灭活后的3种抗原液按一定比例混合(1∶1∶1),以司本80及吐温80为乳化剂,10号白油为佐剂,乳化制成ND-IB-AI(H9亚型)三联灭活疫苗;对制备的疫苗进行无菌检验和物理性状观察。[结果]共制备了3批ND-IB-AI(H9亚型)三联灭活疫苗实验室制品,经无菌检验为阴性,外观为乳白色,剂型为油包水型(W/O型),粘度6.36.8 s,离心和37℃放置21 d均不分层。[结论]所制备3批ND-IB-AI(H9亚型)三联灭活疫苗均无细菌污染,其物理性状均能达标。  相似文献   

15.
报导了安阳县某鸡场突然暴发传染病。短短4天内死亡700余只,通过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实验室检查等综合诊断,确诊为鸡传染性法氏囊炎。用法氏囊弱毒疫苗加适量奶粉进行饮水免疫,并对部分鸡注射高免卵黄抗体,连用3天,70%病鸡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6.
疾病的发生给畜牧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疾病抗性通常由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控制。除免疫基因外的非免疫基因对疾病的抗性也起很大作用。家畜疾病抗性是一种普遍现象,这种现象的本质,也就是疾病抗性是由基因控制的。这表明,对疾病抗性的选择有一个坚实基础。抗病育种是控制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综述了抗病诱导剂的种类、抗病机制以及抗病诱导剂在采后果蔬贮藏中的应用研究进展,重点概述了化学诱导剂水杨酸(SA)、茉莉酸类物质(JAs)、一氧化氮(NO)、壳聚糖、苯并噻二唑(BTH)、Harpin蛋白等在采后果蔬病原菌控制方面的应用。同时,针对目前抗病诱导剂应用过程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和重点。  相似文献   

18.
河北省棉花黄萎病的地域分布及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调查了邯郸、邢台、衡水、石家庄、沧州、保定、廊坊等65个市县棉花黄萎病发生情况的基础上,根据相对病情指数的大小,结合各市县棉花自然播种面积,将河北省中南部棉花黄萎病发生区分成重病、中度和轻病3类。并根据棉花黄萎病自1986年到1994年的发生情况进行查档发现,黄萎病病因逐年上升。根据时间序列二次指数平滑法预测表明,1995年棉花黄萎病病四百分率逐将增加,随着棉田面积的逐渐加大,黄萎病对生产的潜在威胁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9.
牛蛙(Rana catesbeiana)腐皮红腿症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牛蛙腐皮红腿症的病理学改变。【方法】通过石蜡切片,H.E染色法,对发生腐皮红腿症的牛蛙自然病例进行病理形态学变化观察。【结果】剖检发现病蛙头、背部皮肤腐烂,露出肌肉,腹部及腿部皮肤出血发红;肝肿大,严重充出血,呈花瓣状;脾、肾出血肿大,颜色加深;胃肠道黏膜出血发红,内充满大量淡黄色黏液。镜检以全身多组织器官充出血、实质细胞变性、坏死及炎症细胞浸润为主要特征,以皮肤肌肉、肝、脾、肾和胃肠道的变化最为明显。胃肠道表现为严重的出血性、卡他性炎症,胃肠黏膜上皮严重坏死、脱落;肝细胞严重空泡变性,并出现大面积坏死,肝间质充满大量炎症细胞;脾脏淋巴细胞、网状内皮细胞严重坏死;肾间质充血,肾小管上皮细胞广泛坏死,肾小球毛细血管严重充血。【结论】头背部体表皮肤溃烂,腹部及四肢出血,肝、脾、肾、胃肠道等多器官组织炎性病变是本病的示病症状。机体多器官组织严重病变是引起病蛙死亡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冬枣贮期浆胞病病原菌鉴定及病害生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冬枣贮期主要病害是浆胞病,经病原菌鉴定,属半知菌类交链孢霉菌。-2℃的低温只能抑制而不能终止该菌的生长。pH值在5~9的范围内,菌落生长和孢子繁殖良好,pH值低于5和高于9时生长缓慢;在含有3.0 mg/mL壳聚糖的PDA培养基上,病原菌菌落生长抑制率可达88.23%,将其浓度与菌落直径抑制率分别取对数后,二者存在正相关性,相关系数R=0.964 6;臭氧和减压均能抑制该病原菌孢子的繁殖,臭氧浓度为300mg/m3时对孢子繁殖抑制率达75.80%,40 kPa的压力对孢子繁殖抑制率为59.2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