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农户满意度的农地流转经营模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户满意度是评价农地流转经营模式的新视角。基于农地流转与规模经营两个环节构建多层级指标体系,对农户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农户满意度总体处于"良好"水平,其中,单项满意度排序为:规模经营农地流转、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在国家宏观政策环境下,农地流转经营正朝有利的方向发展,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户的满意度,地方政府应加强对流转政策的宣传及流转纠纷的解决,并针对流转后农户受益程度及社会福利保障、农地质量的改善提出具体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家庭经营的规模有效性”为假设前提,采用博弈论方法,分析了三种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模式(“企业+农户”合作组织+农户”“企业+合作组织/大户+农户”)。揭示组织模式演化的内在合理性,在此基础上,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提出在中国发达地区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股份制改造的构想,并进一步阐述了新机制与农地使用权流转间的促进关系。  相似文献   

3.
以临安1 325个农户为样本,通过构建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重点分析了组织模式对农户产业化经营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组织模式是影响农户产业化经营水平的重要因素,与未参加农业经营组织的农户相比,参加新型农业经营组织的农户更倾向于采取产业化经营方式。此外,研究还发现户主受教育年限、农业收入占比、农业技术培训、信贷获得等因素也将对农户产业化经营水平产生促进作用。最后,从创新农业组织形式、提升农户文化程度、创造良好农村金融环境等方面提出了提升农户产业化经营水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研究法、对比分析法和制度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产权结构角度阐释其变化历程和权能功效,进而揭示农地产权结构与农地经营模式的互馈。研究发现:农地产权结构的变化经历了所有权与使用权一体,所有权与使用权初步分离,所有权、资格权及使用权再分离等发展阶段,权能划分越来越细、权能内涵界定更趋清晰。农地产权正持续进行合理性变革,农地权能的分解具有中国特色,更加注重农民权能利益保护,并与农地经营模式关联紧密。未来农地产权结构和农地经营模式的创新需要国家从政策措施、经济措施、法律措施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和予以保障。  相似文献   

5.
农户经营模式是指农户家庭所经营的各种产业组合,其指标是指权衡农户与经营模式关系的一系列数据,主要包括"产业与农户之比"和"农户与模式之比".它从中观角度反映了农户与产业的关系,即农户家庭从事或经营产业以及收入来源的状况.杨陵区地处关中平原中部,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在陕西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尤其是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在此建立后,它更成为陕西乃至全国瞩目的焦点.因此,本研究以杨陵区1990年和2002年的农户经营模式为典例,对关中地区农户经营模式在这一时段的发展及变迁规律加以探讨,并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申红卫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5):11580-11582
分析了我国农地制度创新的现状,在评析我国目前4种农地所有制创新模式的基础上,论述了我国实行土地农户所有制的必要性、合理性和可行性,并指出了我国农地制度创新的模式定位。  相似文献   

7.
农业规模化生产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农地规模经营是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关键所在.从农户效用最大化的角度,建立了农户农地适度经营规模的测度模型;并利用湖南长沙市2个郊区县141份农户调查问卷数据,对该模型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农地适度经营规模的因素包括农产品市场价格、农业生产技术、各生产要素的市场价格及其市场转移概率;目前,农业生产处在规模报酬递减阶段;农地投入对农产品产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劳动力投入,资本投入的影响最小;户均农地适度经营规模为1.42 hm2,但目前户均农地经营面积仅有0.31 hm2;为了使农户家庭劳力与农地达到最优配置状态,进而使农户家庭收入达到最大,应选择转入农地或转出剩余劳动力.  相似文献   

8.
资本主导型农地流转模式是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途径。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户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流转流向规模经营农户明显加快,以龙头企业、专业大户等资本主导型农地流转模式已日渐成为我国一些地区农地流转与规模经营的主体形式和现代农业经营的重要模式选择。事实证明,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有利于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但是也出现了比如非农化、非粮化等新问题。对资本主导型农地流转模式的定义、动因、环境、特征与效应进行梳理及归纳,对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城镇化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不同模式农地整治的收入分配效应及其区域差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湖北省江汉平原天门市和潜江市、武陵山区宣恩县和咸丰市483份农户调查数据,采用分位数倍差法评价不同模式农地整治的收入分配效应及其区域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地方政府主导模式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导模式的农地整治主要通过增加农户非农收入,进而恶化收入分配状况,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导模式收入分配恶化效应大于地方政府主导模式;2)地方政府主导模式对农业收入分配的影响不受地貌类型的制约,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导模式对农业收入分配的影响受地貌类型的制约。其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导模式会显著增加平原中高和最高收入组农户农业收入,而对山区不同收入组别农户农业收入均没有显著影响。因此,建议继续大力实施地方政府主导模式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导模式的农地整治,重视非农就业对缩小农户收入差距的作用,因地制宜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以增加农户收入和缩小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0.
烟叶生产组织形式和经营模式的变革和创新,能有效解决烟叶生产过度分散的问题,降低生产过程中管理技术指导难度,提高技术到位率,使烟叶质量状态差异性减小.紧密型公司加农户烟叶生产经营模式可以形成种管加、产供销、农工商、内外贸、农科教一体化的生产经营体系,建立一种新的利益分配调节机制,与烟农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经济利益共同体.  相似文献   

11.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将组织分散的个体农户与市场经济进行连接的有效组织形式,近些年来在已经建合作社的农村中形成迅速发展之势,为增加入社农民的创收带来了极大成效。本文主要分析阐述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的创新,旨在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2.
识别农地产权强度对农户经营行为的影响路径,对进一步深化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通过梳理目前学界相关成果,提出应该在扩宽农地产权与农户经营行为内涵的基础上,探究农地产权细分权能对农户经营行为的影响机理。  相似文献   

13.
经营模式创新是农产品国际化经营者应对国际市场激烈竞争的必由之路.本文在借鉴发达国家农产品国际化经营模式的基础上,根据中国农产品的经营现状,提出了农业产业链管理模式、"公司 协会 农户"经营模式、农业标准化经营模式三种新的国际化经营模式,并对各种经营模式的含义、构成环节、实施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粮食龙头企业+农户"经营模式对粮食产业化经营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也存在突出的弊端,需要进行改革创新。其改革创新的主要内容和途径是在企业和农户之间植入各种中间链接组织,形成多元结构的创新模式。在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新形势下,各种创新模式遇到新的挑战,必须采取新的措施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15.
“公司+基地+农户”生产经营模式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吕帆  涂炳坤 《湖北农业科学》2011,(21):4513-4517
“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是以技术先进、资金雄厚的农业公司为龙头,利用基地的作用把分散的农户集中起来,最终以合约的形式把农户和公司结合在一起.“公司+基地+农户”生产经营模式使农户实现了订单农业生产,一方面改变了农户长期以来靠天吃饭的生产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农户生产的风险,使农户的收入得到了保障;同时使原来分散的...  相似文献   

16.
日中两国农业经营体制各有特色,可互相学习借鉴。在农地制度方面,日本在私有制基础上实行自耕农土地所有制,农地所有权与经营耕作权由统一逐渐转向分离。中国实行农地集体所有,农户家庭承包经营的两权分离制度;在农业生产经营形式上,日中两国都是以小规模的农户家庭经营为主体,但中国在农地等主要生产资料公有基础上实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有利于群体与个体两个积极性的发挥;在农业合作组织方面,日本的农协作为具有广泛基础的农业合作社团体,为农户提供多方面服务,在日本农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农业合作组织建设与发展走过了曲折的道路,目前亟待发展、重建与完善  相似文献   

17.
PPP模式农地整理项目的运作方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PPP模式农地整理项目的不同运作方式,为我国农地整理项目的融资和建设模式创新提供科学参考,采用文献研究、案例研究和分类研究等方法,对PPP农地整理项目的基本结构、内在特征和适用条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运作方式的选择依赖于项目区是否有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以及农户参与投资意愿;通过龙头企业和农户来实施项目、监督项目,可减少业主管理、项目监理、中介服务和施工利润等费用支出,能提升农地整理项目的投资效率;对不具有农业规模经营可能的项目,可委托土地整理公司进行项目设计和建设,同时赋予农户监管项目的法律权利,也能达到改进项目投资效率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制度变迁是经济增长不竭的动力。在我国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如何对农地经营制度进行创新,使土地资源更加合理、有效地利用,从而提高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意义重大。总结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有代表性的几种农地经营制度的创新模式,分析了这些创新模式产生的背景、涵义和操作方式及其作用,以及对当前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为促进土地合理有效的可持续流转,稳定农民专业合作社与专业大户的土地供给,利用对陕西子长县492名农户进行调查获得的数据,构建农户土地再流转意愿影响因素的 logistic 模型,分别就农地已转入农民专业合作社与专业大户两类农户的土地再流转意愿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农地已转入合作社的农户,其土地再流转意愿与农户文化程度和转出农地的租金呈正相关,而与农业收入、农地的转出期限和经营现状以及转出自发性呈负相关;对于农地已转入专业大户的农户,其土地再流转意愿与农户所从事职业的农业属性和土地租金呈正相关,而与农户年龄、家庭实际经营土地面积和农业劳动力人数以及转出农地的经营现状呈负相关。农户是否为村干部、农户家庭总人口、土地转出面积、协议形式、转出形式均对农户的土地再流转意愿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土地规模经营是农业现代化的必要环节和前提。当前农村土地的经营模式仍然是农户分散经营为主,在"三化"过程中,已表现出严重的阻碍作用。该研究在比较几种主要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模式的基础上,归类分析了各自的优劣势,指出当前农村土地产权改革的关键是在深化农村集体所有制的基础上变革土地使用权,并提出取消土地承包权这一创新。最后,在这一创新制度下,提出了新型农村生产合作社这一土地规模经营模式,并对其进行优势分析,得出其有助于实现土地规模经营、农业现代化以及城乡一体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