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海湾扇贝属瓣鳃纲、珍珠贝目、扇贝科种类,又称大西洋内湾扇贝,原产美国东海岸。现主要在山东、辽宁、河北等地开展人工养殖,因其生长快,产量高,成为我国沿海主要养殖品种。目前虽工厂化养殖技术比较成熟,但实际生产中,仍有一些育苗单位育苗失败,笔者现将2012年海湾扇贝育苗生产记录整理出来供同行借鉴。  相似文献   

2.
焦战锷  姜家义 《海洋渔业》1983,5(5):222-222
<正> 苗种培育,是海珍品养殖的一个技术难关。近几年,山东省长岛县科技人员经过反复试验,成功地摸索出扇贝自然采苗技术,为扇贝大面积养殖开辟了途径。为了推广这一科研成果,促进我国扇贝育苗和养殖生产的发  相似文献   

3.
1 虾夷扇贝苗种培育现状 我国虾夷扇贝育苗始于1980年,大连水产学院从日本引进虾夷扇贝亲贝进行育苗。烟台市于1982年12月,在蓬莱市原马格庄海珍品增殖站,由山东省海水养殖研究所引进日本虾夷扇贝亲贝24个进行试验。1987、1988年在北沟镇养殖单位进行虾夷扇贝养殖试验。  相似文献   

4.
扇贝是我国北方贝类养殖的第一大品种。我国的扇贝养殖已有近30年的历史。1979年栉孔扇贝人工育苗及其养成获得成功,从此栉孔扇贝人工养殖开始走上规模化发展道路。80年代初又从日本引进了虾夷扇贝,从美国引进了海湾扇贝,在栉孔扇贝人工育苗技术的基础上,分别获得育苗和养殖成功。尤其是海湾扇贝采用控温育苗技术,当年育苗当年即可养成成品贝,更加速了扇贝养殖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虾夷扇贝自20世纪80年代从日本引入我国以来,因其具有生长快、贝柱肥大、味道鲜美等优势,深受广大养殖户和消费者欢迎,增养殖生产迅速发展,现已成为辽宁、山东等地的主要贝类增养殖品种。但在持续多年的育苗与养殖热潮后,近年来各地不同程度出现了育苗难度大、苗种生产效益不稳定、出池稚贝质量差、稚贝保苗率低、养殖扇贝大量死亡等问题。笔者在多年从事虾夷扇贝人工育苗科研与生产的实践中,从多个角度进行原因分析与技术探索。我们认为,上述问题的出现除了与近海水域环境恶化  相似文献   

6.
扇贝是我国北方贝类养殖的第一大品种。我国的扇贝养殖已有近30年的历史,1979年栉孔扇贝人工育苗及其养成获得成功,从此栉孔扇贝人工养殖开始走上规模化发展道路。80年代初又从日本引进了虾夷扇贝,从美国引进了海湾扇贝,在栉孔扇贝人工育苗技术的基础上,分别获得育苗和养殖成功。尤其是海湾扇贝采用控温育苗技术,当年育苗当年即可养成成品贝,更加速了扇贝养殖业的发展。1995年,仅山东省扇贝产量就达到7.34×10^5 t。  相似文献   

7.
栉孔扇贝育苗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目前栉孔扇贝(以下简称扇贝)的养殖苗种主要来源于人工育苗。但是,北方的育苗场(室)普遍生产不稳定,甚至失败。育苗工作前期的技术管理措施和后期的附着条件是否适宜,是育苗能否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初步探讨了静水条件下高密度人工育苗的技术措施,取得了在180米~3水体中平均附苗量228万个/米~3和最高附苗量662万个  相似文献   

8.
缢蛏从南方逐渐进入了北方,并成为北方滩涂养殖的一个新亮点。缢蛏全人工养殖是由室内人工育苗、室外越冬暂养和滩涂围网养成三个环节而构成的,现将每个生产环节的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一、缢蛏室内人工育苗技术1.育苗设施可利用扇贝、泥蚶等贝类育苗设施及供水、供气配套系统进行缢蛏人工育苗生产。2.亲贝选择进入9月份,缢蛏性腺逐渐成熟,此间选择滩质好、无污染、缢蛏肥满度高、性腺发育好的海区,定期定点取样检查其性腺发育情况。当确认性腺成熟时,挖取蛏种,经挑选、洗刷,入池进行催产。实验表明,缢蛏亲贝入池培养难度较大。因此,适时掌握…  相似文献   

9.
我们于2005年12月至2006年4月,在大连长山岛金海育苗室进行虾夷扇贝的人工育苗生产,取得了较好的生产效益。现将情况介绍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育苗设施的准备2005年12月至2006年4月,在大连长山岛金海育苗室进行虾夷扇贝的人工育苗生产。亲贝培育池150米3,幼体培育池550米3,饵料培育池300米3。锅炉1台,18千瓦罗茨鼓风机3台,发电机1台。沉淀池1个,沙滤池1个。育苗用水符合育苗标准。2.亲贝的选择亲贝可采用底播增殖或筏式养殖贝,选用2龄以上、壳高10~15厘米、体重200克以上的较大个体。壳表干净,附着物较少,色泽较深,壳面完整无损,外套膜伸…  相似文献   

10.
刺参是我国传统的名贵海珍品,列"海产八珍"之首。近年来,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刺参消费量逐年攀升,推动了刺参养殖业的蓬勃发展,掀起了继海带、对虾、扇贝、海水鱼类后的第五次海水养殖浪潮,继而刺激了刺参育苗生产的迅猛发展。但随着生产规模的急剧膨胀和生产方式的不规范,出现了诸如病害频发、苗种质量下降以及生产废水大量排放所致的近海水域污染加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一九七四年扇贝全人工育苗的成功为扇贝人工养殖提供了大量的苗种,扇贝的大发展已成为可能。但十年来扇贝养殖一直发展比较缓慢,主要原因是养殖器材成本高,单台产量低,收益少,甚至亏损。因此,研制一种结构合理,成本低廉,操作简便,扇贝生长快的新型养殖器材已是当前扇贝养殖发展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北方如胶州湾,海湾扇贝一年有春秋两个繁殖盛期,春季为5月下旬至6月,秋季为9~10月。由于在海湾扇贝育苗中对亲贝暂养育肥性腺促熟的关键技术尚未被育苗生产单位普遍掌握,造成每年仍有许多育苗生产单位因亲贝培育不理想而导致生产成本增加、亲贝产卵量低、产卵不集中、孵化率低,严重影响海湾扇贝的育苗生产,甚至直接导致育苗生产的失败。因此,海湾扇贝亲贝暂养育肥性腺促熟是育苗生产中最为关键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13.
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是旅大沿海的特产海珍品,比日本的虾夷扇贝和南海的华贵扇贝肉嫩鲜美、营养丰富,颇受人们欢迎。最近,据国外资料报道,从扇贝肉中提取了一种能抑制癌细胞生长的“原素”,因此,栉孔扇贝的养殖以及利用,更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从我国海水养殖的现状来看,扇贝全人工养殖事业,还处在“起步”阶段,而且一直认为扇贝必需在1~2米的深水池中培育,虽然各地建了一些育苗室,但每年获苗量不稳定,加上投资又大,故对加速发展人工养殖扇贝带来一定困难。另外,我们注意到沿海各地为了发展海带养殖,建筑起来的海带育苗室,  相似文献   

14.
虾夷扇贝是一种冷水性贝类,原产于日本,我国自1980年引进后,对其生物学特性、繁殖习性、苗种培育、养殖等各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育苗与养殖技术日臻完善,成为黄渤海地区的主要养殖品种.近年来,由于养殖面积不断扩大,苗种需求量越来越大,各地育苗水体不断增加,育苗单位的利润越来越薄.因此,提高单位水体出苗量,增产、稳产,对育苗厂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虾夷扇贝的养殖在我国北方沿海逐渐受到重视,因而虾夷扇贝苗种的生产也成为不少育苗场家的重要内容。搞好虾夷扇贝的苗种生产不仅关系到育苗场家的利益,也是该品种能否顺利养殖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正> 目前,海湾扇贝人工育苗在河北已形成规模,育苗厂已达到8个,总水体约3000m~3,但育苗量尚欠稳定,年育苗量大体在2~3亿粒,其中有的育苗厂出现育苗失败或育苗量较少的现象,导致育苗总量低而不稳,在养殖规模较小的年份,2~3亿亩种尚能满足养殖需要,1994年扇贝养殖扩大了规模,苗种短缺超亿粒。为提高育苗技术水平,实现苗种稳产高产,应进行多方面的研究和探讨。1 亲贝培育技术 扇贝育苗生产的亲贝培育是整个育苗生  相似文献   

17.
栉孔扇贝是山东蓬莱市海水养殖主要种类之一。随着栉孔扇贝养殖生产的大发展,全人工育苗已远远满足不了殖养生产的需要,严重制约了扇贝养殖的发展,而且成本较高。为解决这一矛盾,我们于1990—1993年在沿海重点乡、镇养殖区进行半人工采苗试验,并取得了成功。通过三年的实践探索出了一整套适宜我市海区应用的栉孔扇贝半  相似文献   

18.
搞好虾夷扇贝的苗种生产不仅关系到育苗场家的利益,也是该品种能否顺利养殖的重要因素。现就提高虾夷扇贝育苗成活率的关键措施总结如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中科院海洋所于1982年12月将海湾扇贝从美国大西洋沿岸引入我国,因其具有生长速度快、生产周期短、产量高、经济效益显著等特点,使之在山东、辽宁等沿海得以迅速推广。我省于1987年由河北水产研究所等单位进行了小规模人工育苗或养成试验,均获成功。为了推动我省扇贝养殖生产,我校于1988年3月开始进行人工育苗生产试验。在约110m~3的水体中育出壳高320~700um 的稚贝25746.4万粒(其中出售稚贝近1亿),  相似文献   

20.
虾夷扇贝控温育苗高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虾夷扇贝(Pecten yessoesis)为冷水性贝类,原产于日本北海道及本州北部和俄罗斯的千岛群岛南部水域。1980年,辽宁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等单位相继引入后,已在辽宁、山东等地开展了大规模的育苗与养成。虾夷扇贝是目前我国常见经济贝中个体最大、营养价值最高的一种。由于近年来海湾扇贝、描孔扇贝等浅海贝类养殖品种经济效益极不稳定,虾夷扇贝的育苗与养成越来越引起重视。笔者根据近年来从事虾夷扇贝苗种生产的经验,将虾夷扇贝控温育苗的技术报告如下:1 亲贝的选择与运输 最好选择10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