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该文研究了北京西山地区针叶林林窗的形成方式及其特征,结果表明:在西山人工针叶林中,林窗形成最主要的方式为人为砍伐,占76.7%;其效是由病虫害和干旱形成的。林窗以10 ̄20m^2所占的面积比例最大,为27.93%,面以<10m^2所占的数量最多,占46.51%,在扩展林窗中,以20 ̄40m^2的数量和面积比例最大,为51.12%和45.45%。林窗主要由一株形成木形成,在所调查的林分中平均每个林窗拥有的形成木数为1.79株,每株形成木所能形成的林窗面积为9.01m^2,扩展林窗面积为16.21m^2。林窗大部分是在10年前形成的。  相似文献   

2.
北京西山地区人工针叶林林窗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该文研究了北京西山地区针叶林林窗的形成方式及其特征 .结果表明 :在西山人工针叶林中 ,林窗形成最主要的方式为人为砍伐 ,占 76 7% ;其次是由病虫害和干旱形成的 .林窗以 10~ 2 0m2 所占的面积比例最大 ,为2 7 93 % ,而以 <10m2 所占的数量最多 ,占 46 5 1% .在扩展林窗中 ,以 2 0~ 40m2 的数量和面积比例最大 ,为5 1 12 %和 45 45 % .林窗主要由一株形成木形成 .在所调查的林分中平均每个林窗拥有的形成木数为 1 79株 ,每株形成木所能形成的林窗面积为 9 0 1m2 ,扩展林窗面积为 16 2 1m2 .林窗大部分是在 10年前形成的 .  相似文献   

3.
人工针叶林林冠空隙土壤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20  
作者研究了北京西山地区人工针叶林林冠空隙和林冠下的土壤及植被状况.结果表明:①林隙中乔木物种丰富度指数与林下一致,但灌木和草本的物种丰富度指数比林下高.②林隙土壤的枯枝落叶层比林下薄,其组分主要是草本和根系盘结物且呈半分解状态;林隙土壤的剖面形态特征,除A层的颜色、根系含量有别外,与林下土壤无明显区别.③油松林林隙土壤中A层的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分别比林冠下土壤高10.7%,345%,25 .8%和35.7%.④油松侧柏混交林中林隙土壤A层的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分别比林冠下土壤高4.7%,12.5%,9.4%和31.1%.⑤林隙土壤的pH、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⑥建议对林隙土壤水分的时空动态变化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亚高山针叶林自然恢复过程中的物种多样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亚高山针叶林的恢复与重建中,物种多样性的变化与配置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自然恢复过程中不同演替阶段的群落为对象,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群落学调查方法,对亚高山针叶林自然恢复过程中不同演替阶段群落物种多样性变化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糙野青茅(Deyeuxia scabrescens)、高山柳(Salix paraqple-sia)、白桦(Betula platyphylla)、紫果云杉和桦木(Betulaspp.)混交、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紫果云杉(Picea purpurea)和粗枝云杉(P.asperata)群落的物种丰富度(S)分别为46、54、69、38、61、38和26,Shannon-Wienner指数(H)分别为2.42(±0.10)、2.71(±0.06)、2.93(±0.06)、2.59(±0.11)、1.83(±0.43)、1.81(±0.32)和1.75(±0.24),均优丰多样性指数(Z)分别为17.39(±1.81)22.52(±1.09)、23.76(±2.09)、18.13(±1.74)、7.05(±1.75)、6.69(±1.01)和5.26(±2.30)。②在植被恢复的过程中,物种的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都在不断波动,其变化趋势是"低-高-低",随着演替的进行,草本逐渐被灌木替代,灌木又逐渐被乔木替代,到顶极时期,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虽然较少,但结构更完整。③在生态恢复的相邻阶段,群落间的物种相似性高、群落结构类似、共有物种也较多。  相似文献   

5.
亚热带人工针叶林光能利用效率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我国南方主要造林树种湿地松(Pinus elliottii)、马尾松(P.massoniana)和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为对象,比较和分析了3种人工针叶林的光能利用效率。结果表明,当以热能百分比表示光能利用效率时,湿地松、马尾松和杉木林分的光能利用效率分别为0.36%、0.44%和0.76%;当以单位热能转化生物量来表示光能利用效率时,3种林分的光能利用效率分别为0.18、0.20和0.34 g.M J-1,杉木的光能利用效率极显著地高于湿地松和马尾松(P0.01)。因此,采用光能利用效率模型准确估算本地区区域尺度的净初级生产力应区分不同人工针叶林树种。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工林面积的不断扩大,人工林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而六盘山人工林大多数以针叶林为主,因此开展人工针叶林现状调查与分析,对六盘山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作者主要梳理了六盘山人工林营造的历史背景和现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人工针叶林质量提升建议,为六盘山森林资源管理与保护提供重要依据,以实现森林资源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封育对人工针叶林林下植物多样性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以河北省木兰林管局较强封育、较弱封育和非封育等3种封育强度的人工油松林和人工华北落叶松林林下植被为研究对象,对其物种丰富度、群落结构特征、物种多样性指数、群落相似度等4个方面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不同封育强度下人工针叶林林下草本植被差距较大,较强封育区油松林和落叶松林比非封育区的物种数分别多33种和21种,高度大2.49倍和3.28倍,盖度值大52.21%和54.87%;而木本植物的密度、盖度差距等不明显。各封育强度下植被反映物种多样性的Simpson指数值差异并不显著,部分Shannon-Wiener指数差异显著。随着封育强度的变弱,相同树种各标准地间的林下物种组成差异增大。油松林和落叶松林林下植物在较强封育下物种种类和群落结构相似程度不大,但在非封育的极强干扰胁迫下,两个不同的建群种林下植物种类和群落结构表现出较为接近的特征。外界的严重干扰影响人工针叶林林下植被,人为干扰一旦停止,针叶林林下植被的恢复较快。限制人、畜对林下植被的干扰,加强封育,可有效恢复和增加林下植被的物种多样性。这说明人工林群落加强封育、减小干扰直接影响着群落的生物多样性的高低及其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8.
城市森林的近自然林经营技术方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了城市森林近自然林经营的指导理论、经营的目标和原则,并着重讨论了城市森林中人工纯林的营建、培育、管护和利用的技术方案,旨在先进理念指导下经营城市森林。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低山丘陵区水保措施减蚀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低山丘陵区土壤贫瘠,农业生产活动剧烈,加之降雨多以夏季暴雨为主,造成了该地区严重的土壤侵蚀现象。文章通过对宾县三岔河小流域7个试验小区径流和产沙观测资料的分析,总结得出不同水保措施下的水土保持效益,为合理安排耕作方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涡度通量观测可直接获取陆地生态系统与大气之间CO2净交换量(NEE),但深入认识碳循环过程和校验生态系统模型需要不同时间尺度总初级生产力(GPP)和生态系统呼吸(Re)等碳通量数据。利用中国陆地生态系统通量观测与研究网络(ChinaFLUX)中亚热带人工针叶林生态系统2003-2009年的涡度通量和气象观测数据,分析了两种NEE拆分方法对不同时间尺度GPP和Re评估的影响,结果表明:(1)两种拆分方法得到的生态系统碳通量组分(GPP和Re)的季节动态变化一致,都在生长季7、8月份达到峰值;(2)非线性回归模型拆分得到的全年Re和GPP相较于光响应曲线模型分别高出2%-28.6%和1.6%-23%,最大高出317.6 gC·m-2·a-1(2006年),逐月最大差值主要发生在8、9月份;(3)不同时间尺度上,两种方法拆分得到的GPP 和Re之间差值的环境响应因子不同。在广泛采用非线性回归模型进行拆分时,如果当月光合有效辐射接近到905 mol·m-2·月-1,月平均空气饱和水汽压差接近1.18 kPa时,需要考虑使用光响应曲线模型拆分该月通量,结合两种拆分方法以减小全年的误差。  相似文献   

11.
森林覆盖率与水土保持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森林覆盖率是反映区域森林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对评价森林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和改善森林小气候等生态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国内外大量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对覆盖率高低与水土流失、区域降水之间关系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并探讨了今后的研究方向和趋势。  相似文献   

12.
长苞铁杉天然林水源涵养功能研究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研究了闽西邱家山长苞铁杉天然林、常绿阔叶林和杉木人工林的林冠层、林下植被层和凋落物层的持水量、土壤蓄水能力和渗透性能,结果表明:长苞铁杉天然林地上部分持水量与常绿阔叶林接近,分别为258.426T/hm2和277.242T/hm2,林地土壤的稳渗值亦相近,分别为6.68mm/min和6.91mm/min,是杉木人工林的1.8倍和1.9倍.说明了长苞铁杉天然林具有较好的水源涵养功能.  相似文献   

13.
水土保持林有效覆盖率(ECR)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水土流失现象,水土保持林以及森林覆盖率与土壤流失量(或侵蚀模数)的综合分析,首次定义水土保持林有效覆盖率(ECR)为在水土保持林防护范围内土壤流失量等于或小于允许流失量时的森林覆盖率。并提出了确定方法,还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为例,初步确定了该区的水土保持林的ECR约为43%,并以黄土高原11个试区(1986~1990年)定位研究结果进行了初步验证  相似文献   

14.
晋西黄土区水土保持林地抗冲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该文采用野外试验方法,以单位水量在单位面积上冲刷的土壤量为指标,对晋西黄土区水土保持林地抗冲性进行了研究,得出不同地类土壤抗冲性差异显著.研究结果表明:油松×刺槐混交林的抗冲性最好,其次是油松林地>刺槐林地>虎榛子林地>沙棘林地>荒草地>玉米茬地>土质马路>新开垦地;坡度对土壤冲刷量的影响十分明显;随冲刷过程的进行,土壤冲刷量不断减少,减少至一定值则不再减少,此时的值称为基值.同时对糙率、冲刷过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东江水源涵养林土壤养分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常规方法对东江流域红苞木Rhololeia championii×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混交林、稠木Lithocarpusthalassica×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混交林、荷木Schima superba×稠木混交林、格木Erythroploeum fordii×红苞木混交林、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马占相思Acacia mangium混交林和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枫香混交林造林后2年的土壤肥力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6种林分中,红苞木×枫香混交林的有机质和养分最丰富.6种林分的土壤酸性均有所减弱,降幅2.22%~9.85%.除个别林分外,其余林分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均有减少,最大降幅达74.12%.  相似文献   

16.
密云水库上游水源保护林水土保持效益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该文对大面积水源保护林的水源涵养与防止土壤侵蚀效益进行了研究,并找到了一种切实可行的定量评价方法,利用该方法对密云水库上游密云县境内13.11万hm2水源保护林的水源涵养与防止土壤侵蚀效益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水源保护林具有较强的水源涵养能力和防止土壤侵蚀能力.与无林荒地相比,在50年一遇场暴雨情况下,有林地可使地表径流量减少38.8%,土壤侵蚀量减少53.8%,年土壤侵蚀量减少83.3%.  相似文献   

17.
山西省吉县人工油松林水土保持效益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入渗、地表径流、土壤侵蚀和土壤水分动态等几个方面比较系统地研究了山西省吉县人工油松林水土保持效益。结果表明,油松林具有明显的水土保持效益;水土保持效益受林龄和林分结构的影响,林龄越大,水土保持效益越显著;混交林的水保效益高于纯林。本文还对影响地表径流及土壤侵蚀的各因子作了逐步回归分析,并用谐波分析方法和Spearman秩相关方法建立了土壤水分含量拟合方程,找出了影响水分含量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东北林区棕色针叶林土壤和暗棕壤的N养分差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东北林区两类主要森林土壤(棕色针叶林土和暗棕壤)的N素养分的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通过对全N含量、碱解N、氨态氮、硝态N和粘性矿物固定态铵的统计分析,认为暗棕壤较棕色针叶林土能够提供更多的速效N(硝态N和铵态N),并具有长期的供应能力(全N,碱解N,粘性矿物固定态铵)。同时,研究结果认为速效N更容易受外界环境因子和植物生长的影响,同一类型土壤不同的样本之间的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9.
不同林龄马尾松林土壤水源涵养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麻江地区马尾松纯林不同林龄土壤特性分析,进一步深化对林地土壤涵养水源功能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马尾松不同林龄中,土壤厚度0~20cm,非毛管孔隙含量为中龄林〉近熟林〉幼龄林。说明在马尾松不同林龄中,中龄林的土壤静态蓄水效能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