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福建省桉树焦枯病菌分类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桉树焦枯病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桉树商品林种植和苗木生产极具潜在危险性病害之一,受害桉树植株生长势明显减弱,甚至整株枯死,给桉树生产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严重制约着桉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丽赤壳属是桉树焦枯病重要病原菌。文中通过形态学鉴定结合多基因联合系统发育分析,对福建省采集的桉树焦枯病病原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供试的12株菌株中,10株为Calonectria pseudoreteaudii,2株为Ca.pseudocolhounii。Ca.pseudoreteaudii在福建省的分布为首次报道。Ca.pseudoreteaudii和Ca.pseudocolhounii分布广、适应性强,对其进行分类鉴定,旨在掌握该病原菌的分布动态,为加强预测预报和植物检疫防控桉树焦枯病为害提供科学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福建省有关桉树种系对焦枯病的抗性差异,选育抗病种系,2006年通过野外自然发病情况调查和室内人工接种测定,将收集的11个在福建主栽的桉树种系初步划分为抗病种系——巨尾桉9224、尾细桉M1;中抗种系——巨赤桉201-2、邓恩桉、柳桉、巨尾桉广9和尾巨桉Ug9;中感种系——本沁桉、尾巨桉3229;感病种系——巨桉3号、巨桉5号。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桉树焦枯病的综合防治措施,主要包括:选用良种,培育壮苗、提高造林质量、合理施肥、加强抚育管理等,为有效控制桉树焦枯病的危害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4.
桉树焦枯病成为制约桉树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使用环境友好型的杀菌剂是防控桉树焦枯病的有效途径之一。植物源抑菌剂由于具有生态安全的特点,已作为开发新型农药的重要成分而备受关注。以广玉兰、银杏、八月桂等11种植物为供试材料,分别用蒸馏水和无水乙醇进行低温浸提,研究粗提物对2种桉树焦枯病病原菌类柯氏丽赤壳和瑞丽赤壳的生长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在1 g·mL-1的浓度处理下,对桉树焦枯病菌瑞丽赤壳抑制效果最好的是银杏水粗提物,抑制率达到了100%;其次是红花檵木水粗提物,抑制率达到了94.28%;广玉兰无水乙醇粗提物对桉树焦枯病菌类柯氏丽赤壳的抑制效果最好,抑制率达到了73.36%;银杏、红花檵木和广玉兰在开发桉树焦枯病新型抑菌剂中具有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5.
桉树焦枯病发病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桉树焦枯病病原菌主要以子实体或菌丝在落叶和林下土壤中越冬,分生孢子经气流、雨水传播,主要从新叶背面自然孔口或伤口侵入,以自然孔口为主.病害一般在4月下旬或5月初始发,高峰期一般出现在7和8月份,9月份病情逐渐和缓,进入11月后天气逐渐变冷,气温开始下降,降雨量减少,至11月中旬左右病害停止发展.该病的发生发展与当地气候条件密切相关,气温、降雨量和相对湿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发病程度.  相似文献   

6.
桉树焦枯病菌原生质体制备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桉树焦枯病强致病菌株Calonectria pseudoreteaudii YA51为材料,对其原生质体生成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收集1 g(湿重)培养24 h的菌丝,以0.8 mol·L~(-1)Na Cl为渗透压稳定剂,置于10 m L含20 mg·m L~(-1)崩溃酶和30 mg·m L~(-1)裂解酶的混合酶液中,在30℃、100 r·min~(-1)条件下裂解4 h,原生质体生成量可达3.72×107个·m L~(-1),在SR培养基上的再生率为32.33%.  相似文献   

7.
采用qPCR检测Calonectria pseudoreteaudii YA51的MAPK基因在盐胁迫、氧胁迫、细胞壁干扰物质胁迫、桉树组织诱导以及不同发育时期5种条件下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CpKss1参与致病过程,CpKss1、CpSlt2和CpIme2与菌丝生长发育有关,CpKss1、CpHog1和CpIme2参与病菌高渗胁迫反应,CpSlt2参与调控氧胁迫反应和细胞壁完整性,且4个MAPK基因所介导的级联通路间可能存在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协作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利用Blast及TCDB数据库对桉树焦枯病菌(Calonectria pseudoreteaudii)的Cpsit1基因进行鉴定;再利用SMART数据库和Prot Param、TMHMM、PHD、Pro Comp 9.0在线分析工具对Cpsit1基因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跨膜螺旋、蛋白质二级结构和亚细胞定位进行预测分析;最后采用qRT-PCR方法对CpSit1基因在焦枯病菌侵染桉树过程中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CpSit1基因长度为1 780 bp,其编码的蛋白序列共有592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并将其鉴定为铁载体-铁:H+同向转运蛋白.其保守结构域为MFS_1;共含有14个跨膜螺旋;在二级结构中α螺旋占45.10%,延伸链占26.01%,无规则卷曲占28.89%.通过qRT-PCR相对定量的方法分析焦枯病菌侵染桉树24、48和72 h后CpSit1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CpSit1基因在这3个时段均发生上调表达,但24 h的表达量明显大于48和72 h.说明桉树焦枯病菌CpSit1基因在病原菌侵染寄主的过程中通过调控铁载体-铁化合物的转运来完成铁元素的摄入,协助其在寄主中的定植.  相似文献   

9.
桉树焦枯病菌是桉树焦枯病的致病菌,为明确该菌的致病因子及致病机制,对YA5j2菌株的最佳产毒条件及毒素专化性进行了研究,采用离体叶片针刺法对致病菌毒素进行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桉树焦枯病菌产生的毒素对桉树叶片有毒性,叶片病斑面积与粗毒素的浓度成正相关关系.YA5j2菌株的最佳产毒条件:培养基为改良Fries′培养基,...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丽赤壳属种的分布动态,科学防控焦枯病菌危害,经柯赫法则进行致病性验证,通过β-微管蛋白、组蛋白H3和翻译延伸因子-1α3个基因序列比对以及形态特征观察,对福建省苗圃地采集的尾细桉M1和巨桉5号扦插苗焦枯病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供试菌株与已知种Calonectria kyotensis Terashita(无性型:Cylindrocladium floridanum Sobers&Seymour)的形态基本一致,且亲缘关系相近,将其鉴定为Ca.kyotensis.该菌能够侵染桉树引起焦枯病在国内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引起云南省铁线莲叶枯病病原菌的种类,从患叶枯病的植株上采集病叶,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菌的分离纯化,通过观察病原菌的形态学特征,结合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ITS)和大亚基(LSU)双基因序列分析对病原菌的种类进行鉴定,采用科赫法则进行验证。并用不同培养基、温度、光照、pH、碳源和氮源对病原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铁线莲叶枯病的致病菌为Spencermartinsia sp.,按照科赫法则接种植株的叶片均发病。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和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PSA)为其适宜培养基,生长最适温度为25 ℃,不同光照处理下生长不受影响,生长最适pH为6.5~7.5,最佳碳源为葡萄糖和蔗糖,最佳氮源为硝酸钠。  相似文献   

12.
描述了富贵竹叶枯病的症状,鉴定其病原菌,并测定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富贵竹叶枯病由茄腐镰刀菌〔Fusariumsolani(Mart)Sacc.〕引起,为国内首次报道;菌丝生长最适温度是25℃,光照对菌丝生长无显著影响,只影响其颜色;该菌能利用多种碳源和多种氮源,最适pH值为7~9,菌丝致死温度为69℃。  相似文献   

13.
描述了朱蕉枯尖病的症状,分离鉴定其病菌,并对其进行形态学、致病性及生物学特性观察。结果表明,朱蕉枯尖病由粘团镰刀菌(Fusarium conglutinans Wollenw.)引起,为国内首次报道;菌丝生长最适宜的温度是25~30°C,光对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该菌能利用多种碳源和多种氮源,最适pH值为5~10,菌丝生长的致死温度为65℃。  相似文献   

14.
花生黑腐病菌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条件下观察了花生黑腐病菌(Cylindrocladium parasiticum)的菌丝生长和产孢等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花生黑腐病菌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V-8汁(v8)、酵母蛋白胨葡萄糖(YPDA)、燕麦琼脂(OMA)和合成真菌(SF)等培养基上均能生长,其中以燕麦琼脂培养基最适宜菌丝生长,而V8汁...  相似文献   

15.
番茄晚疫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对番茄晚疫病病原菌生长温度及其污染纯化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番茄晚疫病病原菌可耐最高温度43℃,4℃情况下菌丝仍可以生长,孢子囊在8h后所有的孢子释放完毕,同时提出了病原菌污染后纯化方法。  相似文献   

16.
栀子叶枯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了不同温度、光照、pH、营养等条件对贵州栀子叶枯病病原菌菌丝生长、孢子萌发(或产孢)的影响,以期系统掌握该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为栀子叶枯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栀子叶枯病菌菌丝在10~35℃温度范围内均能生长,孢子均能萌发,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5℃;连续光照或光暗交替有利于菌丝生长和产孢;在pH 5~6之间,是病原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最适pH;该病原菌适宜于PDA、PSA 等培养基袁单糖、双糖、多糖等碳源以及有机氮和无机氮均能利用。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滇楸叶斑病病原菌(Glomerella cingulata)的生物学特性和选用最适抑菌剂,对不同条件下的病原菌菌丝生长进行了观察和室内药剂平板筛选。结果表明:该病原菌菌丝生长的适温为21~28℃,致死温度为45℃,在pH 4~7的范围内生长良好,碳源和氮源分别以蔗糖和硝酸钠为宜;在供试5种药剂中,10%苯醚甲环唑抑菌效果最好,在质量浓度1.00mg/mL时相对抑菌率为93.6%;45%石硫合剂抑菌效果最差,在质量浓度6.70mg/mL时相对抑菌率仅为13.4%。  相似文献   

18.
万寿菊叶斑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万寿菊叶斑病病原菌进行了形态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万寿菊叶斑病的病原菌为细极链格孢(Alternaria tenuissima).该病原菌在25℃,pH6.04,相对湿度98%的环境条件下,菌丝生长快、茂盛,产孢量大,孢子萌发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