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大豆种子性状、幼苗性状及经济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22个种子性状差异较大的大豆品种,在测量种子百粒重、百粒容积和容重后,进行田间试验,测定各品种幼苗性状及经济性状的平均值,计算大豆种子性状、幼苗性状及经济性状的相关系数。结果表明:大豆种子粒重和容积与出苗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幼苗叶绿素含量和基茎粗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幼苗根、茎、叶干物重呈显著或不显著的正相关,与后代百粒重和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幼苗叶绿素含量高的品种,单株分枝数和单株荚数多,百粒重和单株产量高。幼苗茎干重和根干重对单株分枝数和单株产量有显著影响,基茎粗与百粒重呈显著相关。选用大粒品种,既可培育壮苗,又可获得较高的单株产量。  相似文献   

2.
为了精准鉴定胡麻种质的表型,为种质创新和品种选育奠定基础,在4个环境下,对269份胡麻种质资源产量和品质相关14个表型性状进行鉴定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胡麻产量和品质相关性状存在广泛的表型变异,其中单株粒重变异系数最大(24.33%),全生育日数变异系数最小(2.66%)。产量相关性状表型变异系数依次排序为单株粒重单株果数千粒重工艺长度分枝数株高果粒数全生育日数,品质性状表型变异系数依次排序为硬脂酸油酸棕榈酸亚油酸亚麻酸粗脂肪,14个表型性状均呈现正态分布的趋势。4个环境下亚麻酸的广义遗传力最大,达到了85.91%,工艺长度的广义遗传力最小,为52.38%。产量性状的广义遗传力依次排序为千粒重果粒数单株粒重株高全生育日数单株果数分枝数工艺长度,品质性状的广义遗传力依次排序为亚麻酸粗脂肪硬脂酸油酸棕榈酸硬脂酸。  相似文献   

3.
红花种子产量相关性状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以9个栽培红花品种为材料,进行种子产量相关性状通径分析。结果表明,9个相关性状对种子产量影响的顺序:单株粒重>单株无效果球数>株高>平均每果粒数>开花期>一级分枝数>百位重>单株有效果球数>单株粒数。降低单株无效果球数是提高种子产量的主要途径。在百料重、一级分枝数、单株无效果球数相对稳定的类型中,选择植株高大的材料,是提高种子产量的重要途径。开花期、单株有效果球数、单株粒数通过株高进行间接选择,亦是提高种子产量的重要途径。选择单株有效果球数多的材料,或在百粒重相对稳定的类型中,选择平均每果粒数多者,亦可提高种子产量。在单选单株粒重高的材料,可能会因为其他相关性状的变化而导致减产。因而两两性状间的互作效应对种子产量的影响极大。  相似文献   

4.
在玉米-大豆带状间作下,对55份大豆品种的15项农艺及产量性状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参试品种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为6.35%~55.76%,各性状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达到1.984 3,说明各地的种质资源有着比较丰富的表型多样性;相关性分析表明单株粒重与茎粗、单株荚数、百粒重等9项指标呈现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选择品种应着重考虑茎粗、单株荚数、百粒重等9项性状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可以提取出5个主成分来反映这14项性状指标的信息,累计贡献率达67.29%,根据主成分得分并借助权重计算的综合得分把55份大豆品种聚类成3类,其中茎秆粗壮、单株荚数多、百粒重高、生育期适中的第一类大豆品种比较适合在黄淮海地区与玉米进行带状间作种植。  相似文献   

5.
为了筛选和鉴定适宜云南省与玉米间作的大豆品种,本研究在玉米与大豆间作条件下,采用灰色关联度和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对44个大豆品种(系)的10个农艺及产量性状进行综合分析及评价。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各性状的变异系数的变异范围为7.3%~51.2%,说明各地大豆资源的表型多样性比较丰富。灰色关联分析表明影响间作大豆产量的性状依次为单株粒数、主茎节数、百粒重、单株荚数、分枝数、倒伏性、株高、节间长度、每荚粒数。利用系统聚类法将44个大豆品种分为了3大类,各类群性状之间的差异较明显,其中单株荚多、单株粒多、分枝多、百粒重适中的第一类是比较适宜与玉米间作的大豆品种(系)。  相似文献   

6.
以黄淮海地区87个大豆常规栽培品种为材料,对12个产量相关的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变异、相关及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在所有供试品种中,变异系数最大的是有效分枝数,最小的是生育期;亚有限型夏大豆底荚高度、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和百粒重的变异系数(18.38%~27.56%)较大;有限型夏大豆株高、底荚高度、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的变异系数(21.02%~28.04%)较大。在亚有限型夏大豆品种中,产量与每荚粒数、单株粒重、百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有效分枝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生育期呈显著负相关。在有限型夏大豆品种中,产量与茎粗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底荚高度呈显著正相关,与其它农艺性状相关性不显著。亚有限和有限结荚习性的大豆性状主成分分析中,前4个主成分对变异的累计贡献率分别为79.92%和79.50%。对以亚有限和有限型为主的黄淮海地区夏大豆在进行单株选择时,应根据其不同的结荚习性而有所侧重。对于亚有限型品种,应选择株高和生育期适中,有效分枝数较少,而每荚粒数、百粒重均较大的品种。对于有限型品种,应选择茎基部较粗,株高和底荚高度较高,主茎节数较多,单株荚数、单株粒数较多的品种。  相似文献   

7.
对1923~2008年间育成的吉林省主推的57个大豆品种按中早熟、中熟和中晚熟品种进行分类,研究了不同熟期组品种各冠层农艺性状和叶片部分光合特性指标的演化趋势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各熟期品种的产量、百粒重、株高、单株叶面积、叶柄长、始粒期的光合速率和SPAD与育成年代均成正相关,单株分枝数与育成年代成负相关;单株荚数、单株荚重、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单株茎重、始粒期SPAD与产量成正相关,其中单株荚重与产量显著相关。总体上看,中早熟和中晚熟品种各性状的演化趋势及其与产量的关系较相似,它们的百粒重、株高、单株粒数、单株叶面积、叶柄长、始粒期光合速率及始粒期SPAD与育成年代及产量都成正相关;始粒期SPAD在所有性状中表现最稳定,在各熟期组中与育成年代及产量均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四川小豆地方品种资源的形态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7份来自四川的小豆地方品种资源进行了形态多样性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⑴参试品种资源群体中,与产量密切相关的株高、主茎分枝数、单株荚数、单荚粒数和百粒重等性状的变异系数均较大,依次为单株荚数(24.68%)、百粒重(23.71%)、株高(21.06%)、主茎分枝数(19.75%)、单荚粒数(14.13%);⑵四川小豆地方品种资源具有丰富的形态多样性,平均多样性指数为1.490;⑶依据14个形态性状的鉴定数据,应用非加权配对法聚类,将参试品种划分为三个类群,这三个类群的划分与生长习性、生育期、粒重、粒色等性状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自然湿涝条件下花生种质主要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在自然湿涝条件下花生主要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旨在为花生耐湿涝生态育种提供理论依据。考 察了21份珍珠豆型花生种质的20个性状,以产量为目标函数进行了回归和简单相关、偏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 表明,各性状在种质材料之间存在丰富的变异;简单相关分析显示湿涝条件下高产种质的总体特征为矮秆、多枝, 根强而冠弱,根冠比高,生理落叶少,果多、果饱、果重、仁重,而饱果率、饱仁率低,收获指数高,与产量的相关程度 以单株总果数>收获指数>单株秕果数≈单株饱果数>百仁重>百果重>根冠比。进一步逐步回归分析则表明, 对产量有显著(p<0.05)影响的性状只有5个,以标准回归系数、偏相关系数分别判断其重要性依次为单株饱果数 >百仁重>单株秕果数>>饱果率>根冠比和百仁重>单株饱果数>单株秕果数>饱果率>根冠比。通径分析 显示,单株饱果数、百仁重对产量的影响以直接效应为主,根冠比对产量的直接效应较小而间接效应较大,饱果率 对产量的直接效应较小且间接效应呈较大负值。综合来看,百仁重、单株饱果数、单株秕果数可作为湿涝时高产种 质筛选的最主要性状指标,其次是根冠比。  相似文献   

10.
应用简单相关、多元线性回归、通径分析等方法,研究了7个大麦品种和该7个品种的21个杂交后代的10个农艺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这些性状对单株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数农艺性状之间存在着相关,与单株产量关系密切的性状有穗粒数、百粒重、单株干草重、穗数/株,其直接贡献大小顺序为:穗粒数>百粒重;穗粒数>单株干草重>穗数/株。  相似文献   

11.
覆膜红花单株种子产量相关性状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新红花1号、吉红1号等10个红花品种为材料,在地膜覆盖条件下进行单株种子产量相关性状通径分析.结果表明,10个相关性状对单株种子产量影响的顺序为:单株有效果球数>单株总粒数>每果球粒数>百粒重>一级分枝数>单株无效果球数>单株总叶片数>株高>主茎种子重量>二级分枝数.单株总粒数与单株有效果球数的互作效应对单株种子产量的影响在所有的性状互作中为最大,单株有效果球数、单株总粒数、每果球粒数及百粒重是影响红花单株种子产量的4个主要因素.所研究的10个农艺性状中,两两性状间的互作效应对红花单株种子产量的影响极大,在红花育种、地膜栽培时应注意考虑这些性状间的影响.单株种子产量高的株型特征为单株无效果球数少,一级分枝数多,单株有效果球数多,单株总粒数和每果球粒数多,百粒重大等.  相似文献   

12.
21个花生地方品种的数量性状分析和聚类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郭贵敏 《花生学报》2004,33(3):29-31,40
对贵州省21个花生地方品种和主要农艺性状的田间调查和室内考种数据的平均值进行性状比较、相关系数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有效枝长、分枝数、单株荚果数、百果重、单株荚果产量变异系数较大,可用于杂交和选择育种,单株荚果产量与百果重、单株结果数呈极显著正相关,21个地方品种可分为3大类。  相似文献   

13.
陈新 《杂粮作物》2006,26(1):17-22
通过对来自中国北部、中部和南部不同纬度地区的114个小豆品种在江苏南京和泰国农业大学的农艺性状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与栽培在江苏相比,小豆品种在泰国热带地区表现为株高降低、生育期缩短,百粒重、每荚粒数、和单株产量均有所降低,但分枝数和每荚粒数变化不大。从不同来源的群体来看,来自中国北部的品种的农艺性状在泰国的变异系数大于中部品种,而南部品种引种至泰国后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最小。通过对产量因子的相关分析表明,单株荚数对产量的相关系数最大(0.75)。而其它性状如分枝数(0.30)和每荚粒数(0.21)与产量的相关系数不大,而百粒重(0.07)对产量的相关系数最小。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以上114个小豆品种可划分为中国北部1、中国北部2、中部、南部4个大类。显示了北部品种之间有较大的遗传差异。  相似文献   

14.
黄淮海地区大豆品种遗传改进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黄淮海地区大豆品种遗传改进的明显趋势是每英粒数增多、每节荚数增多、英比提高、分枝数减少、茎秆增粗、抗倒伏能力增强、粒型增大、单株粒重提高,脂肪含量增加、株高、节数、节间长度,生育期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蛋白质含量没有明显改进,产量的遗传改进幅度为1.2-2.5%。相关分析表明,单株粒重、脂肪含量、荚比、每荚粒数、主茎荚数、每节荚数、三、四粒荚数、百粒重、茎粗、节数、生育期与产量正相关或显著正相关。聚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选用东北农学院常规育种圃中F_2代至F_5代的85个组合和453个品系为试材,以明确目测等级与各主要农艺性状、产量的关系,阐明目测选择的效果,并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目测选择经验进行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16.
大豆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亲本冀豆12(高蛋白)和冀nf58(高油)及其175份F_(9∶11)重组自交系(RIL)材料,对大豆12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性和遗传分析,以期初步解析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结果显示:亲本在株高、主茎节数、分枝数、百粒重、油分含量、蛋白含量和单株粒重7个性状上具有显著差异。在RIL群体中,12个农艺性状均表现为典型的数量性状特征,且具有相对较高的遗传率。其中,株高的遗传率最高(0.98),茎干重最低(0.63)。除3个性状(油分、蛋白含量和百粒重)外,其它9个性状之间呈现极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30~0.90;蛋白含量与6个性状显著负相关,但与百粒重显著正相关。各性状与单株粒重相关性依次为:单株粒数单株荚数叶干重株高分枝数叶片数茎干重、主茎节数百粒重蛋白含量油分含量。选取19个单产最高的家系材料进一步分析表明,所测试的9个农艺性状主要遗传于母本冀豆12,而株高和主茎节数受到父本冀nf58的改良,说明通过聚合不同品种优异性状仍有提高品种产量的潜力。本研究结果可为培育高产优质大豆品种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以长江中游地区夏大豆品种资源中随机抽取的94个品种为材料,运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研究品种的蛋白质含量、油分含量、产量性状及其它农艺性状间的相互纲时利用通径分析方法研究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及与形态及生育期性状之间的关系。主要结果是: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之关系较大,与形态数量性状之关系次之,与生育期性状之关系较小。产量构成三因素中以荚数/株、百粒重对产量,生育前期及分枝数对荚数/株,生育前期及生育后期长短对  相似文献   

18.
11个瓠瓜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与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1个瓠瓜品种的14个农艺性状进行相关与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小区前期产量与雌花开花期、子房柱宽为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依次为-0.83、0.73;小区产量与单瓜重、小区采瓜数、小区前期产量为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依次为0.76、0.85、0.65;通径与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子房柱形指数对前期产量形成的贡献最大,直接作用系数为1.401 5,单瓜重对产量形成的贡献最大,直接作用系数为0.789 0。因此,在瓠瓜早熟性育种实践中,应注重选择雌花期早、子房粗短、瓜形比较短的类型;在丰产性育种实践中,应着重选择单瓜重、结瓜数多的类型。  相似文献   

19.
四川省玉米杂交种综合评价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的方法,对四川省玉米区试2005年平丘1~4组参试的40个玉米新组合及相应对照分组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玉米杂交种产量与其主要农艺性状的关联度大小顺序为:单穗粒重>株高>穗位高>出籽率>穗长>适应度>穗行数>百粒重>抗倒伏>CV值>生育期>行粒数,与产量密切相关的性状是单穗粒重、株高、穗位高、出籽率和穗长等。选育玉米杂交种时,在保证适当的株高和穗位高的前提下,要注重单穗粒重、出籽率、适应性、长穗和多行的选择,同时不要忽略百粒重和抗倒性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