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述了森林认证的产生背景、概念、目的以及森林认证在我国的开展情况,并结合森林认证在木兰林管局的试点工作,分析了森林认证工作对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影响,指出了实施森林认证存在的问题与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2.
森林认证对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影响及其在中国的实践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开展森林认证是促进我国森林管理与国际接轨并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有效途径。文中概述了森林认证的发展概况以及森林认证对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影响,并以我国吉林省经过认证的森林经营企业为例,通过对森林认证前后的对比,以及与未经过认证的国有林业局对比,分析森林认证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具体影响。结果表明,森林认证的开展在经济上可行,使社会受益,对环境友好,能够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文中还对我国开展森林认证工作提出了具体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森林认证的发展,总结了森林认证对我国森林经营的总体影响,并分析了森林认证对我国森林经营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特别是对经济成本效益的影响,提出了我国森林认证应以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为主要目标、应以能力建设为主要工作、应以大型林业企业带动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当前,森林认证已成为全球性的一项森林经营管理活动,成为促进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的重要举措。从全球来看,森林认证正逐步得到全世界生产企业和消费者的认可,将成为解决世界森林问题、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和林产品市场准入的一种有效手段。文章从森林认证的宗旨、产生的背景、森林认证的标准及森林认证的内容等方面阐述了森林认证是促进森林资源...  相似文献   

5.
世界森林认证的发展现状及对中国森林认证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认证是一种基于对森林产品市场贸易的监管达到保护森林资源和提高森林管理的机制。自从20世纪90年代初第一个森林认证体系(FSC认证体系)问世以来,世界上已有50多个森林认证体系,这些认证体系对世界森林开展了不同形式的认证工作,目前已被认证的森林面积超过300×104 km2。中国第一个森林认证始于2002年,但发展较为缓慢。本文在分析世界森林认证现状的基础上,对中国的森林认证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国森林认证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研究森林认证与森林可持续经营、林产品国际贸易、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以及中国林业同国际接轨等方面的关系 ,详细阐述了中国开展森林认证工作的意义和作用以及中国森林认证的进展情况 ,分析了森林认证对中国森林经营和林产品贸易的可能影响 ,认为森林认证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冯超  薛亮  吕勇 《林业调查规划》2009,34(1):98-100
阐述国际上的森林认证体系、国内外森林认证工作的进展以及森林认证的效益.论述了森林认证对湖南省森林经营的影响:促进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对森林经营者良好的示范效应;提高森林经营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消除贸易壁垒,开拓国际市场;促进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提出培养绿色需求,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建立森林认证网,制定森林认证管理办法等促进湖南省森林认证工作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8.
森林认证与生态良好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详细论述了森林认证与生态良好之间的辩证关系,介绍了森林认证的概念、机制和体系,回顾了森林认证的国内外进展,详细分析了森林认证对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进而促进生态良好的积极作用。森林认证作为一种市场机制正在为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发挥着积极作用。森林可持续经营意味着森林三大效益的有机结合和协调统一,也就是生态良好、社会有益和经济可行。森林认证能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也就意味着森林认证能够促进生态良好。  相似文献   

9.
森林认证综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简要介绍了森林认证的概念、森林认证体系内涵与特征、主要森林认证体系和认证程序,对森林认证投入与产出情况、国内外森林认证现状与认证产品市场进行了分析。从政府采购政策和ENGO的作用两个方面分析了森林认证的原动力;阐述了森林认证发展态势和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关于建立我国森林认证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鉴于我国目前建立森林认证体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出在建立我国森林认证体系的过程中,必须吸收森林经营单位和非政府组织参加;我国森林认证体系应高标准,严要求,分步走;尽量做到与国外森林认证体系互认;对国外森林认证机构在我国开展森林认证在现阶段应采取扶持与鼓励政策;对我国出口木质林产品考虑改革现有出口退税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