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东南沿海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渔业资源是当前渔业生产中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对体长为7.5~50.0 mm的小公鱼属仔鱼的形态特征进行描述,并将这些特征发展的过程作为定种的依据。结果表明,体长50.0 mm标本体长为体高的4.5倍,而体长8.5 mm标本体长为体高的9.4倍,随着鱼体的增长,体长与体高的比值逐渐减小;鱼背鳍15~16条,以15条为主;臀鳍20~21条,以20条为主;体吻部至背鳍间的距离与全长的比值随着鱼体的增长而逐渐减小,背鳍和臀鳍随着体长的增长逐渐向前推移;标本总肌节数为43节,而康氏小公鱼成鱼也有43节脊椎。这些特征对鉴定出这批标本为康氏小公鱼提供了更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2.
公鱼属(Hypomesus)是胡瓜鱼科的小型经济鱼类,分布于北太平洋两岸。在我国见于黑龙江水系和鸭绿江、大连等地。大连和黑龙江公鱼在形态上有很大差异,为知此差异是否属于本质上的,我们从生化角度采用了聚丙烯酰胺凝胶盘状电泳方法对两地公鱼的肝酯酶同工酶进行了初步分析。 应用电泳法研究鱼类的同工酶进行鱼类的系统分类研究在国内及国外均有报导但用于研究不同种和种群的生化差异,则报导较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6种鳀科鱼肌肉的脂肪酸含量,并对各脂肪酸组成进行相关性分析,为鳀科鱼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秋冬季收集来源于湛江海域的印度小公鱼、康氏侧带小公鱼、雷氏鲚、太的黄鲫、杜氏棱鳀和汉氏棱鳀6种鳀科鱼,采用0.5%硫酸—甲醇溶液甲酯化鱼肌肉组织的脂肪酸,利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脂肪酸甲酯含量;再通过IBM SPSS Statistics 20对各脂肪酸组成进行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6种鳀科鱼肌肉饱和脂肪酸(SFA)含量为35.02%~48.53%,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为13.62%~44.79%,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为17.31%~44.73%,EPA+DHA达13.09%~37.28%;主要组分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C18:2(6)与EPA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 ||r=0.800~0.899,下同),EPA与DHA呈极显著正相关(||r=0.900~1.000,下同),C18:1(9)与C18:2(6)呈显著负相关,与EPA和DHA均呈极显著负相关.聚类分析将6种鳀科鱼分为3组,第一组为印度小公鱼和康氏侧带小公鱼,第二组为杜氏棱鳀、汉氏棱鳀和雷氏鲚,第三组为太的黄鲫.[结论]6种鳀科鱼均含有较高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其中印度小公鱼和康氏侧带小公鱼的EPA+DHA含量在35.00%以上,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开发利用潜力.  相似文献   

4.
我国东南沿海尚未开发,而又有一定经济价值的渔业资源,是当前的渔业生产中一个重要课题。而小公鱼是鱼类组成和食物链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并有着较丰富的资源潜力。2018年8月至2019年10月,利用大型浮游生物网I型网采用表层水平拖网(拖网 10min,速度为 3.5n mile/m)的调查方式在浙南沿海披山、洞头、南麂岛(N28°30′~N27°;E123°30′~121°30′)之间海域共采得鱼卵 351粒,仔鱼425尾。鱼卵、仔稚鱼样品共48 种,分别隶属于8 目 22 科。鱼卵优势种主要是沙丁鱼(Sardinella)、小公鱼(Stolephorus)、鳀(Engraulisjaponicus)、斑鰶(Konosirus punctatus)等。仔鱼优势种主要斑尾刺虾虎鱼(Acanthogobiusommaturus)、鳀(Engraulis japonicus)、凤鲚(Coilia mystus)、小公鱼(Stolephorus)等饵料性鱼类。其中小公鱼的稚幼鱼约一百尾。本文对8.5mm~50mm之间的小公鱼各阶段之形态特征加以描述,并以这些特征发展的过程作为定种之依据加以探讨。从研究结果表明:50.0mm标本体长为体高的4.5倍,而8.5mm标本体长竟为体高的9.4倍。随着鱼体的增长,体长与体高的比值是逐渐减小的。也就是鱼体型是随着长度之增加而逐渐变宽;鱼背鳍15~16,以15为主;臀鳍20~21,以20为主,体吻部至背鳍间的距离同全长的比值是随着鱼体之增长而逐渐减小,也就是背鳍随着身体之增长而逐渐向前推移。臀鳍情况也一样。  相似文献   

5.
根据池沼公鱼的活动与繁殖习性,设计了一种北方水域冰下捕捞池沼公鱼的网具,通过2012—2013年的实际应用,证明该网具具有方便、实用、经济、高效等优点。在北方池沼公鱼移植成功的水域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西太公鱼的遗传多样性。[方法]使用水平式淀粉凝胶电泳法,对于桥水库、密云水库、日本青森县和日本北海道4个群体的西太公鱼进行了AAT、α-GPD、GPI、LDH、MDH、ME和PGM 7种同工酶的电泳分析。[结果]共检测到10个基因座位,其中有变异的基因座位分别是于桥公鱼中的LDH-2*和PGM*、密云公鱼中的α-GPD*和PGM*、青森公鱼和北海道公鱼中的PGM*。于桥水库、密云水库、日本青森县和北海道西太公鱼4个群体的多态基因座位比例分别为0.20、0.20、0.10和0.10,平均杂合度的预期值(He)分别为0.007 3、0.012 0、0.015 3和0.006 4。[结论]与其他鱼类相比,西太公鱼是一个遗传多样性较低的物种。  相似文献   

7.
根据2006-2007年"苏通渔01110"渔船按季度对江苏省沿岸海域(119°00′-123°00′E 、31°40′-35°50′N)进行仔稚鱼种类组成及数量分布的调查.从中对筛选出的中华小公鱼(Stolephorus chinensis)仔稚鱼资源空间分布及其与环境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夏季共采集到443尾,平均每站为36.9尾,以前弯曲期仔鱼为主;秋季共采集417尾,平均每站为34.8尾,以后弯曲期仔鱼和稚鱼为主.结合环境数据和历史调查资料分析表明,低盐度的水域更适合中华小公鱼的个体生长;水温和盐度的变化影响了该调查海域优势种鳀鱼的分布,显示了中华小公鱼在该海域内的数量优势作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在室内进行8种淡水小型鱼类吞食鱼卵的试验观察表明:小型鱼吞食鱼卵带有普遍性,吞食强度依次为宽鳍鱼,麦穗鱼,马口鱼,鲺虎鱼,棒花鱼,鲜皮,鱼,其中7种鱼具有昼摄食节律,高峰期各异,但每天皆有16h的停食期。由此可见,小型鱼灶通过摄食鱼卵,对能够在湖泊水库中自然繁殖的经济鱼类及凶猛鱼类的种群具有一定调控作用,对公鱼等孵化期较长的鱼类移植效果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9.
通过在室内进行8种淡水小型鱼类吞食鱼卵的试验观察表明:小型鱼吞食鱼卵带有普遍性,吞食强度依次为宽鳍、麦穗鱼、马口鱼、虎鱼、棒花鱼、鱼旁鱼皮、银鱼句、,其中7种鱼具有昼夜摄食节律,高峰期各异,但每天皆有16h的停食期.由此可见,小型鱼类通过摄食鱼卵,对能够在湖泊水库中自然繁殖的经济鱼类及凶猛鱼类的种群具有一定调控作用,对公鱼等孵化期较长的鱼类移植效果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七星鱼有很多种的叫法,广东地区一般称为山斑鱼或者点秤鱼,广西地区则习惯叫它张公鱼。七星鱼肉质鲜嫩,因含有很高的蛋白质,所以经过烹饪的七星鱼味道极鲜,营养也很丰富。同时,七星鱼也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具有祛风湿、补血、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是滋补的佳品。七星鱼在市场上的销量极大,价格也是很高。但是,对于养殖人员来说,如果可以很好的利用七星鱼的坑塘养殖技术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因为养殖七星鱼占地少、投资少、产量高、收益大。而在我省也有一些地方在进行七星鱼的坑塘养殖。  相似文献   

11.
生物防治鱼病用某些生物来消灭或控制病原体,可以达到防治鱼病的目的。如当鱼发生锚头鳋病的池塘内放养黄颡鱼(每亩放黄颡鱼20—30尾,每尾100—125克),对防治锚头鳋病有很好的效果;也可在池塘内适当放养青蛙或癞蛤蟆,可适当抑制和杀灭池中的病原体。很多寄生虫在其生活的整个过程中都有自由的幼体阶段,可  相似文献   

12.
古树保护性移植的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树名木是指一种生长百年以上、具有社会影响、闻名于世的树。随着旅游产业和城市化建设的发展,古树成为了旅游和城市化建设的资源,这就需要对古树进行移植。但是,古树在移植过程中容易受到损坏,因此,要加大古树的保护措施,注重古树在移植中的技术措施,以保证古树在移植过程中不会遭到严重破坏。  相似文献   

13.
池沼公鱼在新疆大水面的移植推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池沼公鱼自1989年由吉林省移植到新疆后,经进一步移植推广,已经广泛分布到博斯腾湖、天池、乌伦古湖、石城子水库等20个总面积为29.24×104hm2的湖泊和水库,共移植池沼公鱼受精卵12.99×108粒,捕获池沼公鱼1012802t,本研究从池沼公鱼受精卵移植、生物学性状、丰满度、繁殖力等方面论证了池沼公鱼在新疆大水面移植推广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4.
<正>巴沙鱼又名龙利鱼、雪龙鱼,是分布在越南湄公河流域中的一种名贵淡水鱼类,肉质白嫩,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在国际上非常走俏,是越南南方主要养殖经济鱼类和出口创汇拳头产品,深受养殖户、消费者喜爱。该鱼为越南国家二级保护鱼类,其腹腔内有三块较大的游离脂肪块,占体重的8%~10%,提取方便,在其他淡水鱼类中很少见到。该脂肪块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1.形态特征。鱼体纺锤形,无鳞。头较小且较圆,稍扁平,一般  相似文献   

15.
银鱼移植大有可为银鱼是一种适应范围广、繁殖力强、食物链短、经济价值高、肉嫩味美、营养丰富的小型名贵经济鱼类,我国以太湖银鱼最为著名。传统的银鱼生产是捕捞湖泊中自然生长的银鱼,进入80年代以来,我国湖泊鱼产量急剧下降,银鱼的捕获量也呈现出逐渐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商代的渔业经济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渔业是商代社会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鱼产品是当时人们的食物品种之一。在河南郑州二里岗的商代遗址中,出土有“鱼类的骨胳和骨牙”当是人们食后扔下的鱼骨。在安阳殷墟苗圃北地的墓葬中,常发现用鱼随葬,如在编号为113号墓中的一件陶鬲内,有鱼的骨头。陶鬲是当时人们常用的一种炊器,鬲中的鱼骨反映商  相似文献   

17.
黄颡鱼肉质鲜美,是一种优质名贵的经济鱼类,营养价值较高,普遍受到人们的喜爱,在我国各大水系中均有分布。随着黄颡鱼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黄颡鱼病害比例也相应增加,严重影响黄颡鱼的经济效益,本文主要针对黄颡鱼养殖中的常见疾病进行探讨,指出黄颡鱼疾病的相关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大树移植前的准备工作、移植中的技术措施、移植后的养护处理三个角度阐述大树移植的技术要点,其中在移植前的准备工作中,对树种的选择和灌水处理做了简单的介绍;在移植中的技术措施里,详细介绍了季节选择、树木的处理、包装、运输、定植,尤其对树木移植过程中的断根、截冠和有关囤苗知识做了详细叙述,并对移植后的大树如何养护做了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19.
稻鱼共生系统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志  陈菁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9):162-164
我国农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面源污染面广、量大、不易控制。稻鱼共生系统作为一种优秀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具有突出的生态、经济等多方面价值,已被确定为全球首批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而得到保护。总结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阐述稻鱼共生系统在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中的作用,提出在稻田养鱼的基础上优化稻田种养结构、发展生态农业是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黄颡鱼,又名嘎牙子、黄嘎、黄姑子、黄腊丁、盎丝、昂刺鱼、昂弓等,是我国江河湖泊中的一种重要的经济鱼类。黄颡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鱼刺少,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近年来,黄颡鱼人工养殖在黑龙江省发展很快,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成为养殖高效鱼类品种。黄颡鱼在黑龙江省的池塘养殖周期一般为二年,湖泊、水库少量放养黄颡鱼,一般经过两年即可养至商品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