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今天我来到农村一个普通家庭。这家老主人是1957年结识的一位老花友,也是我的老师。当我一走进大院时,第一眼就看见他老人家又在炕上看书。走进他的房间时,见他正在用放大镜看《中国花卉盆 相似文献
2.
3.
山东省民航局花圃,是花木栽种技术能手赵德裕一手组建起来的。开始时,他是在战争中遗留的一个破碉堡里和屋顶上养花,后辟地20亩,局方拨给一万元经费(实际上建围墙就用了一万六千元),他就带领着几个徒弟,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大干起来。赵德裕深深懂得“项羽江东立基业,全靠八千子弟兵”的哲理,育花必先育人。他以育人来搞花木生产和培育花卉新品种,以花木生产和培育花卉新品种带动育人。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边给徒弟讲课,边带领他们具体操作。在教学上,他耐心细心,诲人不 相似文献
4.
安徽歙县有一处远近闻名的盆景园——励志园,业内人都夸赞说园内盆景丰富多样,个个皆是精品.记者慕名前往园区采访,见到了励志园园主、中国盆景艺术大师张志刚. 已迈入不惑之年的张志刚中等身材、春风满面,显得比实际年龄小很多.记者问他保持年轻的秘诀是什么,他笑着说:做盆景的人内心淡定,心情愉悦,制作盆景时可与植物互动.这种康养疗愈的过程使人年轻.言谈里流露出对盆景艺术发自内心的热爱的张志刚,虽然脸上没有留下岁月的痕迹,但在盆景艺术道路上已奋力耕耘了近30年. 相似文献
5.
<正>振华园艺是山西省知名的花卉生产企业,利用山西省海拔较高、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的地域优势,生产蝴蝶兰、红掌、仙客来等开花植物。公司虽然生产规模不大,但其产品以花朵硕大、色泽艳丽而深受市场好评,少而精的路线也使公司发展蒸蒸日上。记者日前采访了公司总经理刘振华,分享了他从事花卉生产的一些心得。 相似文献
6.
水插繁殖栀子,可在春、夏、秋季剪取一年生半木质化枝条,长约10厘米,摘除二分之一的叶片,插入水中3厘米左右,放置在荫蔽处。约7—15天即可生根,当根长到4—5厘米时即可上盆管理。枙子水插繁殖速度快,成 相似文献
7.
白族之乡——滇西大理,是祖国西南边疆美丽而神奇的地方。巍峨壮丽的苍山十九峰,碧波荡漾的三百里洱海,清泉潺潺的十八溪,高耸入云的三塔,将人们带入一个神话般的境界。在大理访问白族农家,一走进庭院,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鲜艳夺目、五彩缤纷的花草树木。阳台上、花坛中、墙角边,到处都有兰花、杜鹃花、山茶花等名贵花卉。在众多的花卉中,白族人民尤为喜爱多姿多彩的兰花。大雪素、小雪素、朱砂兰等兰中珍品就出产在大理。大理不仅生长名贵兰花,而且涌现出不少养兰专家、名家。碧龙兰苑苑主李映龙,就是 相似文献
8.
走进这个房间,就被墙上的国画迷住。一幅幅墨梅,有的悬根倒挂,虬曲苍古;有的疏影横斜,俏丽俊逸。尤其是窗台上那盆生意盎然的附石式榕树桩景,给整个居室平添了 相似文献
9.
年过八旬的科普作家徐海宾,是百花园中辛勤的园丁。六十年来,他爱花、种花、写花、咏花、与花卉结下了不解之缘。徐老原是南通市一所中学的生物教师,在他离休那年,他拿起了一种新的劳动工具——笔。从此开始了他在花草世界中十几年的笔耕生涯。随着时光无声无息的流逝,徐老的劳动结出了丰硕的果实:他发表 相似文献
10.
提起76岁高龄的朱宝祥,南北各派的园林艺人都知道,他在近半个世纪的岁月里,创作了近万件独具魅力的“通派”盆景精品,成为中国五大“盆景艺术大师”之一。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在他的身后,有一位勤劳聪慧的女人,数十年如一日,默默地支撑着他的家庭和事业。她,就是朱宝祥的妻子朱舜英。这对同姓伉俪的结合,有着一段曲折的经历。早在清朝末年,南通有一位颇有名气的盆景艺人,名叫朱汇泉。由于膝下无子女,从育婴堂抱回一个4岁女婴,取名朱舜英。舜英从小聪颖机敏,8岁起便随父学艺,耳濡目染,很快掌握了通派盆景的各种盘扎技艺。也许是朱老先生认为女儿大了终究留不住,又不愿让通派盆景 相似文献
11.
今年初夏,著名作家叶圣陶家里的海棠花开得灿若云霞,格外美丽。一天,这位九十三岁高龄的文坛老寿星与冰心老人一同赏花,便高兴地说:“海棠花又开了,我一直想请你来赏花。这很不容易啊!我在医院里躺了三年,今天你来到我家,我该多么高兴。”叶老爱花,与他受故乡——得天独厚的苏州园林艺术的陶冶有很大关系。苏州园林有一百多处,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与远景的层次。叶圣陶小时候经常到园林中玩的地方不下十多处。叶老在回忆童年这段生活时曾感慨道:“苏州园林的栽种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多种花树相间,使 相似文献
12.
袁乃夫,一个普通的打工仔,在1997年6月18日被确诊身患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后,他的女友孙瑞不离不弃,用爱情的雨露滋润着生命几度垂危的他,使他顽强地战胜了死神的威胁。今天,他们不仅携起手来战胜了病魔,而且在事业上取得了辉煌的成绩,生命之花、事业之花再放异彩。 用鲜花实现自己的梦想 袁乃夫查出白血病之前,在济南玉泉森信大酒店绿化物业部养花插花。为了治病,袁乃夫花掉了所有的积蓄,在女友的精心照顾下奇迹般地从病床上爬了起来。如今,袁乃夫的身体和正常人一样健康,已经有一年的时间没有吃药和化疗了。 袁乃夫一直有个梦想:将自己的插花技艺奉献给社会。大病初愈后袁乃夫感到是该实现自己梦想的时候了。1998年11月,袁乃夫背负着治病欠下的几万元债务,用手中的200元钱又借了6000元作本钱,创办了袁乃夫花艺中心。女友孙瑞也辞了职,和他一起创业。 相似文献
13.
大多数人喜花爱花,却不懂得赏花护花育花,至于辨叶识花那就更是望尘莫及了。而在京城确实有这么一位月季鉴赏专家,他就是中国月季协会理事、月季鉴别专家——孟庆海先生。 孟庆海是北京人,白白净净的面庞,温文尔雅的举止,他身上有一种亲和力在悄悄拉近着你和他的距离。今年初夏,正是密绿护深红的季节,他邀我参观了他的月季园。 相似文献
14.
●百万居民争买花“华灯照不夜,歌声喜欲狂。人人争买花,忙煞卖花郎。……”。陈毅元帅此诗传神地写出了羊城花市的盛况。而香港年宵花市的热闹程度,比广州有过之而无不及。年花是香港室内最重要的观赏花卉。在花市摆卖年花是香港花卉业一年最重要的赚钱机会,对香港花农来说,也是辛苦一年后收成的好日子。 相似文献
15.
正2016年12月20日,四川成都温江花木搭乘中欧班列出口欧洲首发仪式在成都国际铁路港举行。12月21日,19140株榕树、货值4.3万美元的温江花木搭乘中欧班列发往荷兰蒂尔堡。这是温江花木首次通过铁路运输出口欧洲,也是全国首例花木通过中欧铁路出口"一带一路"国家,迈出了花木通过陆路"走出去"的第一步,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2017年,温江区一直在谋划和推动花木产业通过"蓉欧+"走好"一带 相似文献
16.
17.
虽未到而立之年,即已在根艺、奇石、篆刻等艺术领域取得了喜人的成就,这在全省乃至全国可说是罕见的——他就是年仅28岁的根艺家、奇石收藏评论家陈兴旺。是他,首开人体根艺创作之先河,为我国根艺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为此,原国务院副总理谷牧亲切接见了他并给予高度评价。陈兴旺是山东新泰人,从小在北京长大,自幼酷爱艺术。中学时代在学习绘画、篆刻摄影等艺术的同时爱上了根艺。树根奇特的造型深深打动了他,从此一发而不可收,与根艺结下了不解之缘。当时,根艺作品的内容单一,为飞禽走兽一统天 相似文献
18.
在首届中国根艺展中,陈琰先生以《硕果》、《猩猩》、《憨》三件作品独得两枚金牌一枚银牌,名列全国榜首(《硕果》、《憨》两件作品均已被台湾收藏家所收藏)。近年陈先生又应美国美洲中华艺术研究会、香港中国文物展览馆邀请于纽约及香港举办个人作品展。一天我来到他的琢斋陈列室,这里真是个根的世界。凳子、桌子、茶几、果盘、烟缸、笔筒、画筒、壁挂、屏风无处不在“琢”,体现了作者对根艺的探索与痴情。 相似文献
19.
今年“五一”,我在河南汝州市见到了正在林场里忙碌着的河南省劳动模范、农民企业家冯火秀。冯火秀61岁,高大笔挺的身躯,一头浓密的黑发,眼镜后面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和那谈话时脸上露出可信的微笑,使人感到他工作上的游刃有余。退休前,他是河南省汝州市国有企业磊裕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退休后,他承包了3000亩山地,建了一个林场。林场位于汝州市临汝镇关庙村北,它的前身是1966年建的关庙文革林场。当年年轻的冯火秀是关庙大队的党支部书记,他以革命的豪情带领群众夜以继日,战天斗地,修水库,造梯田,植树造林,绿化荒山。今天他… 相似文献
20.
1990年夏的大阪,阳光明媚,空气清新如洗。在这里举行的国际花卉博览会上,一条新闻突然爆出——中国江苏如皋绿园参展的雀梅盆景《饱览人间春色》,以其“稀少、奇特、古老、怪异”的艺术特色。一举获得:国际金奖和博览会最高荣誉奖——国际优秀金奖。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入在国际花卉盆景评比中夺得的最高荣誉奖。消息通过报刊、电波传遍了日本,飞向了全世界。此时此刻,盆景《饱览人间春色》的创作者、农民盆景艺术家、如皋绿园经理花汉民手捧国际金奖,心潮起伏,激动不已……今年51岁的花汉民,出生在苏北文化古城如皋南郊的一个农民家庭里。他家祖孙三代酷爱花卉盆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