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膜的选用。0.005毫米×170厘米强力超微膜。2、选用良种。海拔500米以下以Ⅱ优系列长组合为主;500~700米以冈优22、仙优63为主;700~900米以特优63为主;900米以上以汕优晚三为主。3、旱育秧。海拔400米以下3月下旬育秧;500米以上4月上旬育秧。早插小苗秧龄20天左右,2叶1心即可移栽,大田因无水整田或油菜茬,秧龄可推迟到30~50天。4、田整平。同寄插田一样整耙。5、施基肥。亩施农家肥2.5吨、过磷酸钙50千克、氯化钾10千克、标氮35千克,作畦前施入,使其与泥土充分结合,做到全层深施,以免烧苗。6、深起沟。起沟是地膜水稻成功的关键,秧田整好…  相似文献   

2.
引进观察了4个粮饲兼用型玉米杂交种在庄浪的表现,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均可在庄浪县海拔1 900m的川旱地成熟,籽粒产量较对照品种沈单16号增产9.26%~20.62%,鲜秸秆产量达24 657.14~41 135.71 kg/hm2,且田间生长势强,综合性状优良,青秆成熟,属粮饲兼用的优良品种.其中酒试20、金穗1号、富农998生育期较短,建议在庄浪县海拔1 500~1 700 m地区露地和海拔1 700~1 900 m的地区覆膜种植;东单60生育期较长,为保证籽粒的正常成熟,建议在海拔1 700 m以下地区覆膜种植.  相似文献   

3.
 将优质米新品种滇粳优1号种植在海拔1 532~2 109 m范围内的18个试点,通过分析稻米外观品质、碾磨品质、蒸煮食味品质和营养品质,初步得出如下结论:海拔高度对滇粳优1号外观品质、整精米率和食味品质影响较大;海拔与滇粳优1号外观品质和食味品质的相关显著,与其余品质性状的相关均不显著。最适滇粳优1号种植的海拔高度为1 700~2 000 m地区。  相似文献   

4.
在海拔300、400、500、600、700、800、900 m等7个不同高度上建立气象天蚕养饲基地,研究了南岭天蚕的气候适应性。结果表明:南岭天蚕适宜的温度范围为17.0~25.0℃,最适宜温度为22℃,适宜相对湿度60%~70%;最适宜海拔高度在500~800 m之间。南岭天蚕养殖的关键技术如下:3月底4月初日平均温度稳定通过10℃初日后,栎树萌动开苞时即孵化;小蚕(1~3龄)采取人工增温至26~24℃室内养饲;大蚕(4~5龄)以野外大棚或网罩林养为佳。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龙胜县大叶百合在不同海拔区域的适应性和生长情况,以野生大叶百合鳞茎种为供试材料,在海拔500~700、700~1 000、1 000~1 500 m 3个试验点开展了林下种植试验,并对其成活率、商品鳞茎占比、平均产量和纯收益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700 m以下海拔环境不适合大叶百合的生长;海拔700~1 500 m范围内为大叶百合的适宜生长区域,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和良好的经济效益,可以在龙胜县高山、半高山林下发展并逐渐推广大叶百合产业。  相似文献   

6.
以H优518和陆两优996为供试材料,研究了不同秧龄处理对机插秧秧苗素质、生育期、分蘖能力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秧龄对机插双季晚稻的秧苗素质、生育期及产量等均有一定影响,在该试验条件下,H优518和陆两优996作双季晚稻机插栽培时,秧龄以17 d为最适宜,产量分别为577.3和541.7 kg/667m2。并在试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水稻机插栽培的几点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明遵义气候特征,为该市引种榨菜的合理布局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欧氏距离系数对比分析涪陵榨菜主产区与遵义全市立体气候的相似程度,找出适宜种植榨菜的区域。【结果】在赤水河谷一带、桐梓北部以及遵义市东北部局地海拔600 m以下区域,与涪陵榨菜主产区500 m以下的气候相似距离小于0.5,为榨菜引种的重点参考范围区,可规模化种植;遵义市西北部、中南部、桐梓北部海拔600~900 m区域,以及东北部和东南部海拔500~800 m区域,与涪陵区榨菜种植的500~800 m海拔气候相似距离小于0.5,为榨菜种植适宜区;在遵义市1 000 m以上区域,与涪陵榨菜分布上限区800 m的气候相似距离大于1,气候不相似且秋季茬口紧张,冬季受低温雪凝灾害影响风险偏大,引种要慎重。【结论】遵义市西部及西北部海拔800 m以下地区、东南部600 m以下,可以发展涪陵榨菜,尤其在遵义市西部500 m以下低热河谷地带,为最适宜种植区;中部及东部800~1 000 m地区不宜大面积种植;1 000 m以上区域不宜种植榨菜。在海拔500 m以上地区播种榨菜,建议播种时间比涪陵提前,保证越冬前有充足的热量条件壮苗。  相似文献   

8.
我省生态条件与发展养羊业的优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我省的自然生态条件我省位于北纬31°23′~36°22′,东径110°21′~116°39′,南北宽约530km,东西长约580km总面积为16.7万km~2。地貌主要包括:海拔200m以下的平原和盆地,面积约9.3万km~2;海拔200~500m的丘陵,面积约3.0万km~2;海拔500m以上的山地面积约4.4万km~2。我省地处北亚热带和暖温带,年平均气温绝大部分为13~15℃,无霜期为190~230天。大部分地区农作物为两年三熟或一  相似文献   

9.
针对农村有的地方杂交中籼稻存在秧龄长而产量低的现象,通过对杂交中籼稻两优6326不同播期、落谷密度、秧龄、抛栽密度进行合理组合的抛栽试验,进一步量化各项指标,初步探明即使63d的秧龄、苗床落谷密度在27g/m2、抛栽密度在11万苗/667m2的两优6326,也能获得667m2产650kg以上的高产。  相似文献   

10.
安康烟区不同海拔及土壤类型养分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明安康烟区植烟土壤的养分分布状况,分析了安康烟区不同海拔高度及不同类型植烟土壤的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和微量元素含量。结果表明:不同海拔高度有机质和有效磷含量均以海拔600~700 m 的植烟土壤最高,差异显著;碱解氮含量也以海拔600~700 m 植烟土壤含量较高,差异不显著;海拔500~700 m 植烟土壤的速效钾含量显著较高,氯含量无显著差异,有效硼和有效铜含量变幅较大但无显著差异;有效锰含量以海拔700~800 m 含量较高,与海拔600 m 以下土壤存在显著差异,但与其他海拔土壤无显著差异;有效铁含量以海拔600~700 m 含量较高,500~600 m 含量较低,差异显著;有效锌含量变幅较大,以海拔600~800 m 含量最高,差异显著。不同类型土壤中,有机质及碱解氮含量以料姜黄土最高;有效磷和速效钾以白墡土含量最高;氯和有效硼以白墡土含量最高,料姜黄土含量最低;有效铁以黄泥土含量最高,料姜黄土含量最低;有效铜和有效锌以扁沙土含量最高;有效锰含量黄泥土最高,料姜黄土、扁沙土和白墡土含量基本相当。  相似文献   

11.
一、整地。由于机插苗秧龄弹性小,必须做到田等苗,不能苗等田。整地时要求田面平整,田中高低差应小于3厘米,表层无残株杂草。机插前要求预先沉泥,沙质土沉实1天左右,壤土沉实1~2天,黏土沉实2~3天,待泥浆沉淀、表土软硬适中、作业不陷机,保持1-2厘米薄水机插。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从不同海拔高度、种植模式和品种适应性3个方面对酿饲兼用高粱进行了籽粒产量和生育期试验研究,以探讨陇东雨养农业区不同种植模式下的高粱适宜性。结果表明,同一栽培模式下,高粱籽粒产量随着海拔高度升高而降低。1 300~1 400 m海拔高度下,露地栽培平试13号中晚熟高粱产量最高,为13 239 kg/hm~2。1 400~1 500 m海拔间地膜栽培中晚熟高粱产量、生育期与露地栽培中熟高粱均无明显差异,泾川荔堡和华亭安口镇露地种植平杂10号籽粒产量分别可达到8 749.5、11 056.5 kg/hm~2。1 500~1 700 m海拔间地膜覆盖栽培早、中熟高粱品种籽粒产量较露地栽培早熟高粱品种高,生育期166 d,籽粒产量介于6 435.0~10 033.5 kg/hm~2之间。>1 700 m海拔地膜覆盖栽培高粱籽粒产量最低,吉杂140产量最高,为5 554.5 kg/hm~2,通杂108和6A/8801未成熟;在高粱适宜栽培区域,1 300~1 500 m海拔间适宜中熟、中晚熟露地栽培,1 500~1 700 m海拔间适宜早、中熟覆膜栽培,1 700 m以上海拔,产量较低,不适宜高粱栽培。  相似文献   

13.
以H优518和陆两优996为供试材料,研究了不同秧龄处理对机插秧秧苗素质、生育期、分蘖能力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秧龄对机插双季晚稻的秧苗素质、生育期及产量等均有一定影响,在该试验条件下,H优518和陆两优996作双季晚稻机插栽培时,秧龄以17 d为最适宜,产量分别为577.3和541.7 kg/667m2。并在试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水稻机插栽培的几点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念青唐古拉山南坡土壤动物群落结构随海拔的变化及其多样性指数的表现。【方法】于2021年6-9月,采用手捡法和干漏斗法,对念青唐古拉山南坡海拔4 500,4 600,4 700,4 800,4 900,5 000,5 100,5 200 m区域的草地土壤动物进行调查,分析土壤动物群落结构、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丰富度指数及相似性指数Srensen和Cody。【结果】从研究区域共采集土壤动物2 061只,隶属5纲20目97科(群)。同一海拔区域在科级水平未出现优势类群,说明在科级水平上各海拔区域土壤动物的分布较为均匀;从目级水平看,优势类群为鞘翅目、弹尾目、双翅目、前气门亚目、中气门亚目,分别占总数的11.80%,24.07%,11.70%,19.55%和14.70%;常见类群为鳞翅目、蜘蛛目、甲螨亚目和石蜈蚣目,分别占总数的1.60%,1.75%,8.83%和1.75%,其余目均为稀有类群。土壤动物的Simpson多样性指数以海拔4 700,5 000和5 200 m区域较高,海拔4 500 m区域较低;Shannon wiener指数以海拔5 000 m区域最高,其次为海拔5 100和5 200 m区域;Pielou均匀度指数以海拔4 500 m区域最高,其次为海拔5 000和5 200 m区域;群落丰富度指数以海拔4 500 m区域最高,其次为海拔5 100 m区域;相似性指数Srensen以海拔4 700 m以下区域总体较低,海拔4 700 m以上区域较高;Cody指数以海拔4 700 m以下区域相对较高,海拔4 700 m以上区域逐渐降低。土壤动物类群数量与其个体数量的变化基本一致。【结论】在藏北高寒草地,海拔对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丰富度和均匀度指数均有影响,放牧强度及不同季节的降水可能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在金华市婺城区进行机插连晚试验,研究不同秧龄对嘉禾优555的生育期、群体分蘖动态、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嘉禾优555在7月2日播种时,22 d 秧龄移栽产量最高,随着秧龄增加,抽穗期推迟,安全齐穗的风险加大,产量降低。金华市婺城区嘉禾优555机插的适宜秧龄为18~22 d。  相似文献   

16.
<正>一、科学选用良种选用产量高、秧龄弹性大、生育期适中、抗病性强的品种与机插秧技术配套。目前所有的中稻品种均可机插,选用甬优9号、天优3301、Y两优302等组合更好。由于受秧龄限制,晚稻(烟后、菜后稻)只能选早中熟品种(生育期120天左右),如天优华占、中优218等组合。早稻所有品种都可以机插,选用岳优9113、准两优2号等生育期偏短的早杂优组合为宜。二、培育标准秧苗育秧是机插秧技术体系中的关键环节,与手插(抛)秧等相比,水稻机械插植对秧苗的要求有很大的不同,一是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3个不同基因型烤烟品种K326、云烟87、中烟103为材料,在湖北省恩施地区同一山脉的3个不同海拔点(500、900、1300 m)进行试验,研究了海拔高度对烤烟致香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烤烟品种的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含量均以海拔900 m最高;棕色化反应产物含量在海拔1300 m处最低;茄酮含量在海拔900 m处最高;新植二烯含量在海拔900 m处最高。3个品种的中性致香物质总量均以海拔900 m最高,海拔1300 m次之,海拔500 m最低。评吸结果显示,研究区的低海拔(500 m)处烤烟香型风格有偏向浓香型的趋势,高海拔处(1300 m)有偏向清香型的趋势;K326和云烟87偏浓香型,中烟103的香型风格更偏向清香型。  相似文献   

18.
2019年在浙江省武义县进行单季稻湘两优900机插高产攻关示范研究,其平均产量达802.1kg/667m2。示范研究明确了湘两优900作单季稻机插800kg/667m2的产量构成和技术指标,并提出湘两优900在武义县的机插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中早39,株两优189,H优518和泰优390 4个水稻品种研究了低机插用种量条件下延长秧龄对秧苗素质、分蘖率、成穗率、干物质量和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机插用种量条件下20(15)天秧龄相比(常规稻100 g干谷/盘和杂交稻70g干谷/盘),低机插用种量条件下延长5~10天秧龄能显著提高水稻产量,从产量构成来看,早、晚稻每穗粒数分别提高了18.9%和15.9%,但在这两种机插用种量条件下单位穗数没有显著差异。同时,低机插用种量条件下延长秧龄能提高秧苗素质和成穗率。本研究结果表明机插条件下,降低用种量并延长秧龄可弥补由于推迟移栽产生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0.
王政  王崇玉 《安徽农业科学》2012,(31):15171-15173
[目的]对不同海拔高度云烟97(Nicotiana tabacum L.)初烤烟叶的外观质量、化学成分、评吸质量进行分析。[方法]供试品种为巧家主栽品种云烟97,设置6个海拔处理,分别为处理A:海拔1 450 m,处理B:海拔1 540 m,处理C:海拔1 600 m,处理D:海拔1 700 m,处理E:海拔1 830 m,处理F:海拔1 910 m,处理G:海拔2 020 m。[结果]海拔在1 450~2 020 m内,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烟叶的外观质量和评吸质量总体评分表现先增大后减小趋势,以海拔1 600~1 830 m表现较好;总糖和还原糖含量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逐渐增加;在海拔1 830 m以下,烟叶烟碱、总氮、蛋白质含量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下降。烟叶评吸质量随海拔高度上升先提升后降低,海拔1 700m感官评吸质量最好。[结论]综合来看,海拔1 600~1 830 m内云烟97各项指标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