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比较了5种杀菌剂施保功、库力班、克霉灵、多菌灵和H2O2对食用菌生产中5种常见污染霉菌总状毛霉、黑根霉、绿色木霉、黑曲霉和青霉孢子萌发或菌丝生长及对栽培平菇苏研7号杂菌污染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H2O2对该5种霉菌孢子的萌发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EC50和EC90均很低,分别在0.24%-1.61mg/L和1.09-2.89mg/L,但对杂菌菌丝没有抑制作用。H2O2对食用菌菌丝生长、出菇和菇产量没有影响,可有效抑制杂菌污染,且易分解无残毒,是高效无公害食用菌防杂药剂。  相似文献   

2.
余有贵  杨再云 《食用菌》2005,27(4):15-16
在灵芝液体深层培养中使用几种消毒剂,研究其对灵芝菌丝和杂菌生长的影响。试验表明:消毒剂的单独使用不能达到灵芝菌丝正常生长而杂菌受到抑制的目的;通过正交试验获得了多菌灵0.015%、SJ-Ⅸ克霉灵0.045%、山梨酸钾0.035%的最佳复合消毒剂。  相似文献   

3.
六种生物杀菌剂对平菇及杂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马林  宋金俤  曲绍轩 《食用菌》2010,32(3):58-59
采用平板内菌丝生长抑制率测定法测定了6种生物杀菌剂稀释1000倍后对木霉、黄曲霉、黑曲霉及平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6种生物杀菌剂对3种杂菌及平菇菌丝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中生菌素对3种杂菌菌丝的抑制作用最大,5d后黄曲霉菌丝的生长完全受到抑制,木霉和黑曲霉菌落的平均直径分别为1.43mm、11.83mm,其次为宁南霉素;宁南霉素和中生菌素对平菇菌丝的抑制作用最小,5d后平菇菌落直径分别为12.50mm和12.33mm。试验表明中生菌素和宁南霉素适合在食用菌生产中使用。  相似文献   

4.
对白灵菇Pw-1生长温度、pH值、含水量及碳源利用等试验,结果表明:白灵菇Pw-1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是葡萄糖加玉米淀粉;最适氮源是蛋白胨;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值为7.0;最适料水比为1:1.7(含水量63.0%)。  相似文献   

5.
杂菌净对黑木耳菌株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木耳抑菌剂———“杂菌净”能刺激黑木耳菌丝生长 ,有效抑制黑木耳生产中的杂菌污染 ,用量仅为 0 2‰ (干料比 ) ,灭菌时间从 8h缩短到 4h ,菌丝培养期污染率降低 7 8% ,出耳期杂菌污染率极低。出耳期提前 ,产耳质量提高 ,产量提高达 2 8 9%。  相似文献   

6.
玉米芯栽培姬菇无污染高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用玉米芯栽培姬菇无污染高产技术。试验结果表明,玉米芯粉碎后加入一定量的辅料经高温发酵作为姬菇的培养基,无需添加多菌灵、克霉灵等杀菌抑菌剂,无一袋杂菌污染,成功率100%,且菌丝体洁白粗壮,比用棉籽壳提前14d(天)发满,生物学效率达250.46%,投入产出比为1∶16.3,为发展平菇生产开辟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7.
试验结果表明:多菌灵浓度在0.1%~05%内对灵芝菌丝生长无阻碍作用,但浓度大于1%时,对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而石灰浓度小于2%时,对灵芝菌丝生长没有明显抑制作用,但浓度大于2%时对菌丝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组织分离法分离母种的方法具有操作简便,菌种遗传稳定的特点,但在实验中经常受到霉菌污染。为优化分离结果,试验采用平板培养方式,对实验室常用两种杀菌剂及其不同浓度对平菇、绿霉和青霉三种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杀菌剂及其不同浓度对平菇、绿霉、青霉三种菌丝的抑制力也不同,全力威杂菌清在稀释倍数为1500倍时,能有效的抑制绿霉菌丝和青霉菌丝的生长,而对平菇菌丝的生长抑制作用较小;原克霉灵在稀释倍数为1000倍时,能有效抑制绿霉菌丝的生长,对平菇菌丝和青霉菌丝的抑制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9.
食用菌主要杂菌——绿色木霉、黑根霉药剂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抑菌力测定和棚内药剂试验,筛选出对绿色木霉、黑根霉的有效药剂为力克霜、多菌灵、甲基托布津;观察测定其对食用菌菌丝生长的生长影响,结果表明,在拌料时加药力克霜2g/L、1g/L,多菌灵、甲基托布津1g/L在拌料时加药对菌丝生长影响较小、菌丝满袋率在90%~100%,多菌灵、甲基托布津2g/L对食用菌菌丝生长速度有较明显的影响,总满袋率77%~86.8%;装袋前各药剂按2g/L、1g/L用药,对食用菌菌丝生长有严重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平菇的生料栽培中用0.005%的氨基寡糖替代0.1%多菌灵(或克霉灵)可有效地抑制杂菌的生长,促进平菇菌丝的生长,平均长速比对照快4.8%,比加多菌灵的快8.1%;生物学效率比对照增加44.78%,比加入0.1%多菌灵的增加20.68%,对照由于污染袋数比较多,对产量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进行了5种药剂对辣椒枯萎病菌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所采用的5种药剂均对辣椒枯萎病菌有抑制作用。药剂EC50大小顺序依次为甲霜·噁霉灵>噁霉灵>百菌清>科佳>腐霉利,其中甲霜·噁霉灵最高为19.4mg·L-1,腐霉利最低为5.4mg·L-1。  相似文献   

12.
王升厚  董文秀 《食用菌》2008,30(5):52-52
采用平板加药抑菌法,研究了32%克菌乳油对金针菇栽培中出现的主要病害的抗杀作用。实验结果表明:32%克菌乳油在0.1‰以上浓度对金针菇褐斑病病原菌(细菌)和绵腐病病原菌孢子抑制作用强,无菌落生长;在0.2‰以上浓度对木霉、青霉孢子抑制作用也很强,无菌落生长;在0.05‰-0.7‰浓度范围内对金针菇F21菌丝体抑制作用明显,菌丝几乎不生长。药物对金针菇绵腐病菌丝体抑制方面呈现出随浓度增加抑制作用增强的效果,当浓度超过0.3‰时,抑制程度几乎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种科研中试产品,蘑菇祛病王在山东等地食用菌生产中的应用性试验,取得了令人满意的预期效果:对绿色木霉、青霉、黄曲霉、毛霉等主要杂菌的预防率达92%,对该杂菌菌丝的抑杀率达100%;对褐斑病、褐腐病、软腐病、霜霉病等常见病害的预防率为89%,抑杀率达98%以上,完全符合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4.
恶霉灵与多菌灵对甜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室内抑菌和温室盆栽试验,对常用土壤杀菌剂多菌灵与恶霉灵及其混合使用防治甜瓜枯萎病的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多菌灵对甜瓜枯萎病菌菌丝生长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EC50为3.01 mg/L,恶霉灵的EC50为261 mg/L,多菌灵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强于对孢子萌发,恶霉灵对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强于菌丝生长,恶霉灵可显著刺激甜瓜生长,恶霉灵与多菌灵具有协同增效作用;采用田间常用浓度进行土壤处理,恶霉灵与多菌灵混合使用相对防效达82.21%~86.67%,与单独使用恶霉灵相比可提高防治效果13.23%,与单独使用多菌灵相比,可提高防效60.47%。  相似文献   

15.
比较研究平菇、香菇及其代料栽培中的主要污染真菌菌丝生长对温度和几种杀菌种的反应。平菇P82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30℃;而其主要污染菌绿色粘帚霉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5℃。香菇X10菌丝生长的最佳温度为25℃;其主要污染菌哈茨木霉、绿色木霉和长枝木霉菌丝生长的最佳生长温度为30℃。 符合绿色食品生产要求的多菌灵、甲基托布津和使百克对木霉和绿色粘帚霉有较强抑制作用,而对平菇P82和香菇X10抑制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16.
郭继平 《北方园艺》2012,(21):118-119
以供试茼蒿炭疽病病菌为试材,研究了12种农药对茼蒿炭疽病病原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戊唑醇的抑菌效力及药效持久性与其它农药处理差异显著;其次是己唑醇、百菌清和代森锰锌;再次是异菌脲、恶霉灵和霜霉威盐酸盐,但恶霉灵和霜霉威盐酸盐药效持久性差;其余农药处理的抑菌距离与对照差异不显著。菌落生长速率测定结果表明,戊唑醇、己唑醇、百菌清和代森锰锌这4种处理,没有菌落生长,具有良好地抑菌杀菌效果;异菌脲、恶霉灵处理的菌落边缘菌丝矮小、稀疏、生长不良,说明有一定的抑菌杀菌效果,其它农药抑菌杀菌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温鲁  葛宜和  吴晓芳 《食用菌》2005,27(4):54-56
采用克霉灵对PDA培养基进行灭菌,0.02%的克霉灵即可对PDA培养基彻底灭菌;平菇适宜的克霉灵浓度为0.04%,蛹虫草和美国灵芝适宜的浓度为0.08%,日本赤芝适宜的浓度为0.12%;所培养的母种与高压灭菌培养基上的母种,经比较具有同样的扩制和栽培效果。  相似文献   

18.
据报道。每年霉菌平均发病率在8%,损失率40%~50%,高的可达80%乃至绝收。其中危害最大的是绿色木霉。香菇发菌期一旦感染绿色木霉,很快便会导致整个菌袋的报废。传统的防治措施主要是在培养料中拌入杀菌剂。而对发菌期感染了绿色木霉的菌袋生产上一般采用回炉处理的方法。但这会造成极大的浪费。针对以上问题,试验选用对香菇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小、对绿色木霉的抑制效果好的克霉灵作为抑菌剂。采用注射的方法,对在发菌期被绿色木霉污染的菌袋进行注射处理。以期减少生产的上损失。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9.
利用丙酸钙、脱氢乙酸钠、山梨酸钾3种防腐剂对马铃薯脱毒试管苗污染的控制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山梨酸钾对马铃薯脱毒试管苗污染的控制效果最好,在0.18 g?L-1浓度水平上污染率为0,且对脱毒试管苗的生长无影响,持效性强,为最佳的抑菌剂浓度|脱氢乙酸钠次之,在0.05~0.09 g?L-1浓度水平上对脱毒试管苗污染表现出了明显的控制效果,污染率为0~10%,但对脱毒试管苗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丙酸钙对马铃薯脱毒试管苗污染的控制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20.
试验结果表明,复合微生物制剂能促进糙皮侧耳菌丝生长,降低污染率,改善子实体品质,显著提高生物学效率。生料栽培中,添加1.0%复合微生物制剂可使污染率下降31.7%,生物学效率提高79.6%。发酵料栽培中,添加0.5%复合微生物制剂可使污染率下降12.5%,生物学效率提高42.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