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苹果腐烂病菌拮抗放线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常规方法对广东省中山市采集的土样进行分离,得到放线菌293株。以苹果腐烂病菌为指示菌,通过平板对峙法和管碟法对分离菌株进行筛选。对峙法获得有拮抗效果的放线菌61株,抑菌率在50%以上的有13株,其中Z-6的抑菌率达87.2%;进一步应用管碟法对上述作用明显的菌株进行复筛,抑菌圈直径大于20 mm的菌株6株,其中Z-6菌株产生抑菌圈直径最大,为32.87 mm。抑菌谱测定结果表明,该菌株对小麦全蚀病菌、番茄灰霉病菌和稻瘟病菌抑菌效果最强,抑制率在70%以上。离体枝条测定试验中,该菌株同样表现了一定的防治效果,抑制率达32.9%。最后,本试验还对Z-6的形态特征、培养特征及生理生化特性作了研究,初步鉴定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的金色类群(Aureus)。  相似文献   

2.
三种拮抗放线菌对冬枣黑斑病防治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土壤有益放线菌研究中筛选到3株对冬枣黑斑病菌具有较好抑菌活性的放线菌株(RA-1、RA-2、RA-3),室内平板对峙培养测定抑菌带直径均达10mm以上。本文报道了利用3株放线菌发酵液对冬枣黑斑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施药3次后,RA-2防治效果最好,高达53.42%,其次为RA-3,RA-1与康吉在P<0.05水平上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3.
采用内生菌常规分离法从云南榧的新鲜茎与叶中分离得到10株内生真菌和5株内生放线菌,通过滤纸片扩散法研究了内生菌对小麦雪腐病菌、辣椒炭疽病菌、三七丝核病菌等10种植物病害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显示,云南榧内生真菌粗提物对10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较广泛的抑制作用,其中,菌株TY3对棉花枯萎病菌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菌株TY7对辣椒炭疽病菌、三七丝核病菌及番茄灰霉病菌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5株内生放线菌中,菌株FTY1、 FTY5、 FTY7无抑菌活性,而菌株FTY2对10株植物病原真菌均表现出了较强的抑菌活性, FTY6对辣椒炭疽病菌、棉花枯萎病菌、梨黑星病菌表现出了很强抑菌活性。该实验结果为云南榧内生菌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核桃炭疽病生物防治菌株YB-4-15的筛选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桃炭疽病给云南核桃产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为给核桃炭疽病生物防治制剂的开发提供理论支撑,以核桃炭疽病菌为指示菌,采用土壤稀释平板法及对峙培养法,对生防菌株进行了分离与筛选,结果表明:菌株YB-4-15、YB-8-11-1、YB-7-9-1对核桃炭疽病菌均有80%以上的抑菌活性,其中,抑菌作用最稳定、抑菌效果最佳的菌株为YB-4-15。然后对YB-4-15菌株进行了形态学鉴定和ITS分析,鉴定结果表明:YB-4-15菌株为钩状木霉菌。最后,对该木霉菌的生物学特性及次生代谢产物的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最适温度为28℃,其菌丝生长对光照条件不敏感,适合在p H为4~8的PDA培养基上生长,其无菌滤液的热稳定性较差,仅在45℃及以下温度条件下才有较好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5.
在土壤有益微生物的分离、筛选中获得一株拮抗细菌Bs-03,抑菌谱测定结果表明该菌对供试的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表现较为广谱的抑菌活性。通过对菌株的培养性状、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等试验项目,初步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测定Bs-03菌株抑菌活性,结果表明Bs-03对供试的14种植物病原真菌,除花生白绢病菌外,都具有抑菌活性。其中对核桃炭疽病菌、苹果轮纹病菌、黄瓜灰霉病菌、冬枣黑斑病菌效果最好,与其他处理在P0.05水平上具有显著性差异。该菌具有较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目的】杨树溃疡病是中国杨树人工林重大生物灾害之一,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控制杨树溃疡病是持续有效的手段。本研究旨在从杨树林地土壤中分离出对杨树溃疡病菌有良好生防效果的拮抗微生物。【方法】以杨树溃疡病病原菌葡萄座腔菌为靶标,进行土壤中生防微生物的分离、筛选和鉴定。土壤微生物的分离采用稀释平板涂布法;拮抗微生物的筛选分为初筛、发酵液复筛和拮抗菌株离体复筛3步,初筛采用平板对峙法,拮抗菌发酵液复筛选择三明治法和改良琼脂扩散法相结合的方法,最终通过离体组织防治效果测定确定目的生防菌株;生防菌株的鉴定采用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相结合的方法。【结果】在河北省廊坊市和河南省原阳县的杨树林地中按上、中、下3层共采集48份土样,从土样中共分离得到微生物259株,其中细菌122株;放线菌106株;真菌31株,各土层微生物数量规律整体符合上层>中层>下层;通过平板对峙法初筛选择出8株抑菌带直径>4 mm的细菌和放线菌以及8株拮抗菌菌落直径>40 mm的真菌;再通过发酵液三明治法和改良琼脂扩散法复筛,筛选出8株对杨树溃疡病有良好抑制作用的拮抗菌,分别是细菌TYZ1B3和YX5B1,真菌LS10F1,LX5F1,LZ10F1,LS6F1,LX6F2和 TLZ2F2;最终通过离体组织防治效果测定,从这8株拮抗菌株中筛选出1株土壤生防真菌LX6F2,其对杨树离体组织溃疡病的防治效果可达76.04%;经过形态学观察,菌株LX6F2的菌落、菌丝及孢子形态符合镰刀菌的特征,通过 rDNA-ITS序列及其系统发育分析,测得生防菌株 LX6F2的序列长度为563 bp,序列登录号为 FR872729.1,其与编号为 JN038467的木贼镰刀菌相似度高达100%,从而鉴定该菌株为木贼镰刀菌。【结论】该菌株的发现为杨树溃疡病的生物防治提供了新的原材料,对杨树溃疡病的可持续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可在后续研究中将进一步对其抑菌机理、有效拮抗成分及菌剂研制等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
森林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ilvicola菌株T1-3-2对杉木炭疽病具有较强的防治效果,为将其研发为林木炭疽病的生防制剂,需进一步探明该菌抑菌谱、抑菌物质稳定性以及主要成分等,以补充完善该菌的生防理论。文章通过平板对峙法、菌丝生长速率法、液相色谱/线性离子阱-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UPLC/LTQ-Orbitrapa MS)和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了该菌的抑菌谱、抑菌物质的稳定性以及主要成分。结果表明,菌株T1-3-2对9株供试病原真菌均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尤其对包括杉木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在内的多种林木炭疽病菌表现出较强的抑菌作用,抑制率均达到65%以上;其代谢产物粗提物对杉木炭疽病菌的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温度≤70℃、酸碱度以及紫外辐射对粗提物抑菌效果均无显著影响,但高温处理(T> 70℃)对抑菌效果影响显著;粗提物主要含有14种化合物,其中包含假单胞菌常见的4种吩嗪类抑菌物质,即吩嗪、1,6-二羟基吩嗪、10-乙酰基-3,7-二羟基吩嗪和绿脓菌素;挥发性气体(VOCs)中包含:苯类...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新疆野苹果内生链霉菌菌株A-m1的分类地位,优化其发酵条件,测定其对多种植物病原物的抑菌活性,明确其广谱抑菌性,为相关病害的生物防治以及该菌株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对菌株A-m1菌落培养性状、形态特征、理化性质和16S r DNA序列进行研究;以葡萄座腔菌为靶标菌,确定最高抑菌活性所需的基础培养基,优化碳源和氮源种类,确定最优发酵条件;测定发酵滤液对9种供试植物病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菌株A-m1是娄彻氏链霉菌,命名为Streptomyces rochei A-m1。高抑菌活性所需基础培养基为高氏一号,最佳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最佳氮源为硝酸钾;添加培养基体积5%的种子液、发酵温度23~32℃之间、p H 6~8之间、装液量100/500 m L和发酵培养4天为较优的发酵条件。发酵滤液对参试的9株植物病原菌均表现出抑菌活性,具广谱抑菌性;其中对葡萄座腔菌、苹果拟茎点霉的抑菌率可达95%以上,对胶孢炭疽菌、小麦赤霉病菌和小麦纹枯病菌的抑菌率超过80%,表现出强抑菌作用。【结论】链霉菌S.rochei A-m1抑菌谱较广、抑菌活性高,具有防治部分作物真菌性病害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
壳聚糖对油茶炭疽病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2种不同壳聚糖(水溶性壳聚糖CS1、酸溶性壳聚糖CS2)对油茶炭疽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这2种壳聚糖均对油茶炭疽病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随壳聚糖浓度的增大而抑菌活性增强;在pH 5.3~6.0环境中抑菌效果最优,最佳酸溶剂为酒石酸和醋酸;2.50 mg.mL-1CS1 1%HA c对油茶炭疽病菌抑制率为71.6%,抑制作用几乎与500倍甲基托布津等效.壳聚糖是甲壳素脱去乙酰基的产物,无毒无害,可生物降解,又具有较强抑菌作用,可望开发为一种新型的环保农药.  相似文献   

10.
核桃炭疽病生防菌yb33的鉴定及其次生代谢物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较好地利用生防菌防治核桃炭疽病,采用土壤稀释平板法和对峙培养法,从核桃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获得了yb23、yb31、yb33、yb34菌株(其对核桃炭疽病菌的抑菌活性均在60%以上),然后对其中生防效果较好的菌株yb33进行了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鉴定,并对该菌次生代谢产物的性质进行了分析。鉴定结果表明:菌株yb33为芽孢杆菌属细菌,其与Bacillus axarquiensis的亲缘关系最近。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浓度yb33无菌滤液的抑菌效果间具有明显的差别,其在65℃及其以下温度条件下的热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11.
竹伐桩促腐微生物的分离筛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不同腐朽程度的毛竹伐桩为样品,对其中的具有降解纤维素或木质素的竹腐微生物进行富集、分离、纯化.通过定性和定量筛选共得到16株具有较好纤维素降解能力或木质素降解能力的菌株,包括8株真菌,5株细菌和3株放线菌.采用固态竹屑培养基测定各菌株对毛竹纤维素和木质素的降解能力,真菌菌株F2和F10的降解效果最好,15 d对纤维素的降解率分别为23.96%和24.31%,优于参照菌株绿色木霉YJ-3的19.59%;对木质素的降解率分别为16.92%和19.15%,优于参照菌株黄孢原毛平革菌ME-446的16.53%.  相似文献   

12.
采用梯度稀释涂板法和平板对峙培养法从油茶林根际土中分离、筛选到了一株对油茶炭疽病原具有拮抗作用的细菌,编号为YCSF-1,其对油茶炭疽病病原的抑菌圈直径达20.6 mm。经过形态学、生理生化测定、16Sr RNA序列比对鉴定,该菌株为侧孢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laterosporus)。该研究为油茶炭疽的生物防治提供菌株。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对四川省马边县具有垂直分布带谱的山地土壤放线菌数量特征采取微生物平板培养法和计数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放线菌数量明显下降;不同林分类型土壤放线菌数量差异明显;土壤放线菌的数量随海拔高度的升高先增多后减少;同时,不同植被的林地放线菌总数量在雨季和旱季变化较大,以雨季最大而旱季最小的趋势,且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将所收集的28个菌株,用稀释单孢分离的方法,进行生长特征、生长速度、产孢量和室内外对松毛虫致病力的测定比较,以闽林2、闽林1、闽林3号菌株表现突出,为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15.
木麻黄根瘤内生菌的分离、培养和回接*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福建、广东、海南岛的木麻黄根瘤中分离到16株内生菌,它们都具有Frankia菌的典型形态特征。回接鉴定表明,除4株不侵染原寄主植物外,其余12株均具有侵染能力,但各菌株的侵染能力不同,这些菌株在培养基上的培养特征有一定的差异,实验菌株在BAP培养基上生长最好,在Jan B10m,Qmold等培养基上生长较差。  相似文献   

16.
油茶杂优闽1等32个品系选育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1973年开始 ,经过初选、复选和决选的 3a强度选择 ,从近 6 0 0hm2 油茶林中决选出达到全国油茶优树评选标准的优树 10株 ,采用无性繁殖的方法把分散在异地的 10株优树繁殖成为无性系苗木 ,供作长期考核 ,并确定为杂交亲本进行双列杂交 ;1985年按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营造了 5 31株杂交子代试验林。根据 1994~ 1997年对营建的杂交F1代试验林连续4a的测产结果 ,筛选出油茶杂优闽 1等 32个品系 ,它们的年均产油量为 6 86 332~ 10 46 90 9kg·hm-2 ,比目前国内优良无性系标准年均产油量 45 0kg·hm-2 增产 5 2 5 18%~ 132 6 46 % ,而且对炭疽病都具有较强的抗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筛选出强致病菌株用于木麻黄抗病育种研究工作。[方法]在广东沿海木麻黄青枯病发病区采集病根,开展病原菌两种不同分离方法的比较研究,对分离出的31个病株进行16s rRNA测序鉴定及致病性测定。[结果]采用稀释分离法及根系溢出法在TTC培养基上共分离出了31个病原菌株,根系溢出法操作简便,杂菌含量低,分离率在60%左右,可作为常规稀释分离法的补充。31个菌株进行分子鉴定,只有22个菌株扩增出了特异性条带,经测序比对确定这22个菌株为青枯菌。青枯菌株致病性测定结果显示菌株致病性在无性系间、菌株间及菌株与无性系间的交互作用均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不同接种方法间菌株致病性相关系数值较小,介于0.496 6~0.731 0之间,即室内水培接种与小苗盆栽接种不存在密切的直线相关关系。[结论]综合选择在不同无性系及不同接种方法中均具有较强致病性的GL-2、H、M、TC-1、F、Q菌株作为下一步木麻黄种质资源抗性鉴定及抗病育种研究试验菌株。  相似文献   

18.
木麻黄根瘤内生菌分离培养和宿主范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普通木麻黄、细枝木麻黄和粗枝木麻黄根瘤上分离到具典型孢囊和泡囊特征的放线菌Frankiasp.菌株18株,均获得纯培养。BAP是木麻黄根瘤内生菌生长的适宜培养基。同一木麻黄根瘤中有不同形态特征与侵染特性的内生菌共存;木麻黄根瘤内生菌在木麻黄不同种内可交叉侵染,还可侵染杨梅、四川木岂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