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蚜虫报警信息素 [(E)-β-farnesene,简称EBF] 是蚜虫腹管分泌的一种物质,它能对同种其他个体产生报警反应,使其迅速逃离危险现场。作为天然蚜虫信息素,EBF通过蚜虫嗅觉系统的气味结合蛋白OBPs和嗅觉受体ORs发挥作用,具有驱避、杀蚜、增效等多种生物活性,可用于蚜虫的行为调控,但由于其结构中存在的共轭双键而导致其稳定性差,从而限制了其实际应用。本文在简介蚜虫报警信息素EBF的基础上,系统介绍了EBF的结构修饰和改造进展,并对EBF及其类似物的生物活性和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最后对EBF及其类似物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期望为开发具有实用价值的生态友好型蚜虫控制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含氟昆虫性信息素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氟原子取代性信息素上的氢原子,能够影响天然性信息素的化学、生物学和物理性质。氟原子的取代位点一般分为烷基链取代、双键取代和极性基团取代3类。含氟昆虫性信息素或类似物具有增效、激活、拮抗、抑制等多种生物活性,在害虫的预报和综合防治上具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就国内外学者对昆虫性信息素含氟取代物的研究进展展开综述,并预测了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性信息素是昆虫两性通讯的化学信号, 在物种繁衍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以性信息素为基础的害虫诱杀和交配干扰等防治手段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强、对天敌安全、不污染环境等优点, 在害虫综合治理和绿色防控体系应用中深受青睐。棉铃虫 Helicoverpa armigera 是一种世界性农业害虫, 具有适应能力强和寄主广泛的特点, 条件适宜时常大面积暴发成灾。以棉铃虫为代表的醛类性信息素的生物合成和调控过程, 是目前研究较早也较为透彻的一类性信息素。本研究概述了棉铃虫性信息素的组分和功能, 生物合成时的信号转导途径和调控机制, 以及性信息素前体的生成和特异性组分的碳链修饰过程, 并总结了当前研究的不足, 旨在为今后的基础研究和生产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
美国白蛾是世界性检疫害虫,其性信息素包括2个烯醛类化合物与3个环氧烯烃类化合物,可用于诱集美国白蛾,监测种群动态,具有优异的应用前景。本文根据醛的合成方法,阐述了仿生合成法、Weinreb酰胺法、酶催化法、酯的硅氢化等合成烯醛类美国白蛾性信息素的方法;依据关键中间体的连接方式,总结了异硫氰酸铜试剂法、Wittig偶联法、炔基锂试剂取代法、Gilman试剂取代法及烷基环氧重排法等合成环氧烯烃类美国白蛾性信息素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松叶蜂性信息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从性信息素产生、化学组成、雄蜂林间反应、信息素生物学与种群动态,以及在害虫防治中应用的可行性等方面扼要地介绍了松叶峰性信息素研究的历史及进展。  相似文献   

6.
三种杀虫剂对麦田蚜虫和捕食性天敌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2种选择性杀虫剂吡虫啉、抗蚜威和一种广谱性杀虫剂氧化乐果为试验材料,研究了选择性杀虫剂对麦田蚜虫和捕食性天敌群落结构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选择性杀虫剂的小区在农药持效期内麦蚜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低于空白对照区,高于氧化乐果处理区,而优势度和优势集中度高于空白对照区,低于氧化乐果处理区;捕食性天敌群落的多样性指数低于空白对照区,高于氧化乐果处理区,优势度和优势集中度高于空白对照区,低于氧化乐果处理区。选择性杀虫剂处理区瓢蚜比小于空白对照区和氧化乐果处理区,且有效期长达15-16d。根据害虫和天敌发生的特点及选择性杀虫剂的特性,提出了麦蚜的有效防治措施,即在麦蚜为害关键时期,每667m^2用吡虫啉1g(ai)或抗蚜威2.5g(ai)喷施1次,再利用自然天敌调控作用,即可有效控制麦蚜。  相似文献   

7.
本文概述了海灰翅夜蛾性信息素的分离与结构鉴定,并按照碳碳三键还原法、Z-型烯烃复分解法、Wittig反应法和Z-烯基铜锂法等构建碳碳双键的方法,重点总结了海灰翅夜蛾性信息素的主要活性成分(9Z,11E)-9,11-十四碳二烯-1-醇乙酸酯的化学合成方法;同时对海灰翅夜蛾性信息素的生物活性与应用研究进行了简述,对其应用前...  相似文献   

8.
本文概述了海灰翅夜蛾性信息素的分离与结构鉴定,并按照碳碳三键还原法、Z-型烯烃复分解法、Wittig反应法和Z-烯基铜锂法等构建碳碳双键的方法,重点总结了海灰翅夜蛾性信息素的主要活性成分 (9Z,11E)-9,11-十四碳二烯-1-醇乙酸酯的化学合成方法;同时对海灰翅夜蛾性信息素的生物活性与应用研究进行了简述,对其应用前景和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信息素是昆虫信息交流和信号传递的“化学语言”,能调节和控制昆虫的行为和生理变化。从本质上来讲,昆虫信息素就是有机化合物,不同昆虫的信息素在结构和成分配比等方面存在差异。昆虫信息素种类众多,根据作用机制可分为释放信息素和启动信息素;根据发挥的功能可分为性信息素、聚集信息素、报警信息素和标记信息素等。它们通过接收者的化学感受系统被识别和接收,过程十分复杂。目前,昆虫信息素在害虫防治、生物监控和保护以及促进昆虫授粉等多个领域被广泛应用。为后续进一步研究和利用昆虫信息素,该文从昆虫信息素结构差异和演化过程、分类和功能、传播和感知方式以及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总结和综述,并对昆虫信息素的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0.
昆虫性信息素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何复梅 《昆虫天敌》1992,14(4):191-194
农药已渗透整个生物界,连南极洲都已发现了 DDT 的踪迹,据美国农业部统计,由害虫引起的粮食失收占13%,收割后损失6%,每年损失粮食的价值多于100亿美元,防虫费达10亿美元。虽然杀虫剂的使用曾挽回了大片庄稼拯救了千百万人的性命,但随着它们长期过量地使用,害虫产生了抗药性,到1985年已发现500多种昆虫具抗药性,天敌数量日趋减少,使一些主要害虫剧增,或次要害虫变为主要害虫,由于对付这些害虫,新农药不断涌现,然而都对生物体产生越来越大的毒性,致使益虫、鸟类和人类本身处  相似文献   

11.
棉蚜自然天敌种群数量动态和控制蚜害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调查了德州地区棉蚜主要天敌(瓢虫、草蛉、食虫蝽和蜘蛛类)5—8月份的种群数量动态。棉蚜天敌在不防治棉田内,虽能建立稳定的种群,但不能有效地控制蚜害;在化防田内由于喷药频繁,被杀伤严重,控制蚜害作用较小;在综防田内,基本上能建立自然种群,结合其它防治措施对控制蚜害的作用较明显,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2.
在张家口地区越冬代亚洲玉米螟交配场所(小麦和大蒜田)用合成性信息素干扰螟蛾交配。试验结果证明:减少了玉米田内第一代种群的发生量。每公顷使用150~750mg,对螟蛾交尾的定向抑制率分别达到93.2~100%,交配抑制率分别为47.8~85.8%。每公顷600~750mg、每个散发器0.1~0.4mg的4个处理和每公顷450mg、4500个散发器的处理,交配抑制率高达79.3~85.8%,并取得百株卵量减少77.6~89.3%,以及百株蛀孔减少74.5~85.6%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3.
在二代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卵高峰期,一般年份用200倍,大发生年份用100倍苏云金杆菌(B.t.)乳剂喷雾防治效果达75%以上,可将虫口密度压低到经济损失允许水平以下。防治后调查生防田主要捕食性昆虫天敌比化防田高3倍左右,对伏蚜有较好的控制作用。伏蚜高峰期主要捕食性天敌与伏蚜之比,维持在1:200以上水平,可将防治伏蚜时间推迟10—15天,减少防治1—2次。  相似文献   

14.
1989~1990年在广东湛江地区进行了用人工合成性信息素对甘蔗红尾白螟雄蛾的田间诱捕试验。用合成性信息化合物的不同配比配制成诱芯在各代雄蛾发生期进行比较。结果表明,E-11-十六烯醛(E-11-16:ALD)与Z-11-十六烯醛(Z-11-16:ALD)比例为70:30的诱芯活性最高,与活雌蛾相当。在这一配比的两组份诱志中分别加入Z-7-十六烯醛、Z-9-十六烯醛、Z-11-十六烯醛时,引诱活性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5.
麦蚜灾害遥感监测技术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遥感技术原理,对卫星遥感与四波段野外辐射计(EXOTECH-100美国)在麦蚜灾害监测中的使用情况进行了研究比较。结果表明,四波段野外辐射计具有很好的适用性。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四波段野外辐射计EXOTECH-100进行改造,自制了病虫害监测仪,在麦蚜灾害遥感监测中成功使用,提高监测效率和测量的准确率。卫星遥感由于成本高、可用数据有限,不便于在麦蚜灾害监测中应用。  相似文献   

16.
葡萄透翅蛾大田性诱防治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8-1993年作者在上海市松江县苗圃用性引诱剂诱捕葡萄透翅蛾,苗圃葡萄种植面积约2.8ha,设置粘胶诱捕器53-55只,每只用一含E3,Z13-18:OH300-500μg的硅橡胶塞作诱芯,6年依次诱杀雄蛾457、579、551、541、881和768头。试验期间,用雌蛾缚翅拴放法检测,雌蛾田间交配率高于47.6%;用雄蛾标记释放法检测,诱捕器的田间诱蛾率为30.6%。试验证明,此种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7.
芦笋小管蚜(Brachycorynella asparagi Mordvilko)是我国芦笋的一种新害虫,在山西、陕西均有分布,主要为害芦笋(Asparagus officinalis L.)。芦笋小管蚜为全周期昆虫,在陕西关中,卵于3月初孵化,5月底、6月初孤雌蚜种群开始上升,6月底、7月初出现高峰。孤雌蚜4个龄期,在24.52℃时,完成1个龄期3d左右,若虫期共11.20d。孤雌蚜在条件适宜时,一生可产21头若蚜,1头雌性蚜可产卵9粒。该虫为害对株高的影响最大,其次为鲜重。不同地势、不同方向的植株之间,雌雄株之间的蚜害程度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8.
大豆食心虫性信息素的化学结构触角电位及田间诱蛾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气相色谱(GC)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证明反-8,反-10-十二碳二烯醇醋酸(B)是大豆食心虫[Leguminivora glycinivorella(Mats.)]性信息素的组分。通过触角电位(EAG)测试,发现反-10-十二碳烯醇醋酸酯(A)、B 和反-7,顺-9-十二碳二烯醇醋酸酯(C)对该虫雄蛾触角有强烈刺激作用。大量田间诱蛾试验表明,由 A 和 B 两化合物组成的性引诱剂,对该虫雄蛾有很高的引诱活性。其中 A 和 B 按5∶2混合,剂量50μg/诱捕盆,单盆每日最多诱捕雄蛾达776头,诱捕雄蛾总数是1头活雌蛾的16.8倍。顺-10-十二碳烯醇醋酸酯(D)和反-10-十四碳烯醇醋酸酯(E)降低 AB 的引诱活性,甘油作为缓释剂,能延长诱芯的有效期,即诱蛾活性。上述结果表明,我国大豆食心虫性信息素不同于日本大豆食心虫性信息素。小面积防治应用试验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9.
合成性诱剂对粘虫雄蛾的引诱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叙述合成性诱剂对粘虫Mythimna separata Walker雄蛾的引诱活性。在北京第二代粘虫发生期间的试验表明,顺—11—十六烯醛对粘虫雄蛾有很强的引诱活性。在顺—11—十六烯醛中加入少量顺—11—十六烯醇乙酸酯(1—10%),能显著地提高诱蛾活性。同时表明在日本活性很高的粘虫诱芯(顺—11—十六烯醇乙酸酯及顺—11—十六烯醇比例为8:1或9:1)在中国北方诱到的粘虫雄蛾数量极少。在中国北方第三代粘虫发生期,以顺—11—十六烯醛和顺—11—十六烯醇乙酸酯(9:1或9.5:0.5)为组分的诱芯对粘虫雄蛾也显示了较弱的引诱活性。  相似文献   

20.
烟蚜防治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1—1992年在湖南零陵对烤烟品种K326进行了烟蚜行动阈值的研究。设置了株蚜量0、5、10、20、50、100及200头7种不同防治标准作为试验处理,重复3次,共21个小区,每小区植烟40株,每隔2天调查1次,如某小区平均株蚜量等于或大于其防治标准时,即喷施1:1000的40%乐果乳油,直至平均蚜量低于防治标准为止。结果表明,在每隔2天调查1次的情况下,行动阈值为平均蚜量20头/株。分别对各处理的烟叶进行采收、烘烤、称重、评级及计算产值,结果得出经济阈值为平均蚜量100.69头/日/株。分析表明,两种阈值本质上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