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生产实践总结出一套桑叶全程浸消新技术,这项技术规范的应用,可以有效地预防微粒子病和其它蚕病的发生,提高蚕种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2.
漂白粉消毒桑叶预防家蚕微粒子病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冯永德  王宏 《蚕业科学》1996,22(1):55-56
漂白粉消毒桑叶预防家蚕微粒子病的研究冯永德,王宏,章孟夫,周莉,何力(四川省蚕种公司)(四川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作者在前报[1~3]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了漂白粉溶液消毒桑叶预防家蚕微粒子病的试验研究,现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漂白粉有效氯的测定采...  相似文献   

3.
微粒子病的防治是现阶段每个蚕种生产场家所面临的主要难题之一。因为微粒子病毒率超标,所以安徽省的部分蚕种生产场家都曾蒙受过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为有效地遏制微粒子病的危害。从2000年春季起,我场在黄可威、黄君霆两位教授的亲临指导下,先用高压喷雾器(每台机器配2个“四孔装置”雾状喷头,长60m的管子)在野外喷消桑叶的方法进行叶面消毒,效果较好。嗣后,为了进一步提高叶面消毒效果,从2004年秋季起经过技术干部酝酿和民主集中决策,场里投入资金购进桑叶脱水机,试行“全龄浸消桑叶喂蚕”措施。到目前为止。场部生产的蚕种合格率一直保持在百分之百,且基本上是第一样本合格的蚕种,无毒蚕种也在逐渐提高。为此,我们把这2年多来用蚕用消毒净全龄浸消桑叶,防治家蚕微粒子病的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5.
用消特灵全程浸消桑叶对原蚕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蚕微粒子病的传染途径:一是胚种传染二是食下传染。法国著名生物学家巴斯德发现微粒子病以后,现在各蚕种生产单位都进行了蚕期迟眠检查及各项预知检查,再经省蚕种公司集团母蛾镜检合格方可发种,即胚种传染途径已基本被切断。但是,目前部分蚕种场在原蚕区生产的蚕种毒率有上升趋势,形势非常严峻,究其根源,农村原蚕区环境污染是主要因素,特别是桑叶被污染,各种桑螟、野蚕、毛虫、菜粉煤等鳞翅目昆虫与家蚕微粒子原虫相互感染。当家蚕食下桑叶上的微粒子病原后,便很容易传染。近几年来,一些种场采取叶面消毒措施,并已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6.
家蚕微粒子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7.
广东省蚕业技术推广中心的桑园生产基地已于1993年搬迁到距离本部30km多的广州远郊即当时的白云区萝岗镇长平村。近年来,随着广州城市化建设的推进和经济的加速发展,2005年广州市又进行了区划调整并新成立了广州市罗岗区,受此影响,我中心位于萝岗的桑园基地受到的污染日益加重,桑园附近的非法养猪场、养鸡场造成的环境卫生状况十分恶劣,污水顺水渠排出,苍蝇布满桑叶上,这给病原的累积和散播提供了极好的媒介,给我们的防微工作增加了相当大的难度;另一方面,由于化学农药的长期大量使用,使得昆虫耐药性增强,再加上基地周边果树、菜地的共同作用,桑园野外昆虫的密度逐年增加。  相似文献   

8.
张福林 《四川蚕业》2005,33(4):21-23
家蚕微粒子病是威胁蚕种生产最严重的传染性蚕病,从1996年至2004年,乐山市蚕种母蛾和成品微粒子病检疫检出不合格蚕种累计达75800余张,直接经济损失1516000余元。总结这些年的经验和教训,凡是桑叶全程消毒工作做得扎实的蚕种场,母蛾和成品微粒子病检疫的情况就非常好,  相似文献   

9.
姚新弟 《中国蚕业》2003,24(3):49-49
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严重威胁蚕桑生产的疫病,其传播途径有胚种传染和食下传染两种。为了有效地切断微粒子病的食下传染途径,确保蚕种质量,从2000年开始本场全面实施全程桑叶叶面清洗消毒。在几年的生产实践中,我们对全程叶面消毒的一些技术进行了探索和改进,有效地控制微粒子病的蔓延取得了很好的“防微”效果。本文就有关原蚕饲育中的叶面消毒技术试作介绍。  相似文献   

10.
11.
家蚕微粒子病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2.
叙述了四川省南充蚕种场2005-2013年家蚕微粒子病的发生与防治情况,分析总结了四川省南充蚕种场在原来家蚕微粒子病防治体系的基础之上,减少了高温蒸汽消毒、甲醛消毒,并通过细化桑叶消毒操作流程和技术标准,使家蚕原种微粒子病“带毒率”控制在0.002%~0.008%的较低水平,“防微”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14.
何安蓉  王琦 《蚕学通讯》2004,24(4):38-40
家蚕微粒子病是经蚕食下传染和胚种传染的一种毁灭性蚕病,严重威胁着蚕种场的生存和蚕桑事业的发展.目前,对家蚕微粒子病的防治可以从三个方向努力.首先是预防.主要是防止微粒子病对家蚕的感染.常以补正检查、预知检查、母蛾检查、环境及桑叶消毒等技术措施为有效手段,并已取得了系统有用的研究成果,广泛运用于家蚕繁育的全过程.第二为治疗.即主要是对家蚕添食抗微药品,如防微灵、克微宝等,以此来控制家蚕微粒子在蚕体的增殖.第三为育种防治.即用生物工程技术将抗微粒子病基因导入经济性状好的蚕品种内,培养出在感染微粒子病毒的任何浓度下绝对不会发生家蚕微粒子病的蚕种,不过该研究还只是一种设想.  相似文献   

15.
家蚕微粒子病是与良种繁育关系最密切的传染性蚕病,曾在法国、意大利等国流行,欧洲蚕业因此而一蹶不振。目前,世界各国均将微粒子病列为检疫对象。近年来,我国本已得到控制的家蚕微粒子病又有重新抬头的现象,这对目前严竣的蚕桑生产形势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因此防治家蚕微粒子病已成为稳定蚕桑生产的当务之急,应坚决采用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6.
陆瑞鼎  钱振钧 《江苏蚕业》1994,(1):20-22,19
<正>江苏省的家蚕微粒子病,解放初期比较严重。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对此十分重视,成立了蚕种检验机构,对全省所制各级蚕种  相似文献   

17.
印秀芬  赵茵 《江苏蚕业》2005,27(3):31-32
<正>继上世纪90年代全省微粒子病大爆发后,微毒超标一直是从事蚕种繁育业人们的隐痛,为了防微,各繁育场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如微粒子病预知检测,蚕室、蚕具严格清洗消毒,设立一层层防线,地毯布、除沙布,桑场、桑田挖井、叶面喷洒。虽微毒率有所下降,但效果不很明显。每年还有因微毒率超标而被淘汰的批次,既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又对蚕种质量造成极大的危害。  相似文献   

18.
19.
<正>微粒子病由微粒子原虫感染而发生,微粒子原虫能在蚕的幼虫,蛹、蛾、卵各期体内寄生繁殖,形成孢子.蚕种生产中我们利用显微镜检查微粒子孢子,测知各批饲养的蚕儿是否感染微粒子病.  相似文献   

20.
东台市蚕种场从1995年开始压缩农村原蚕区生产,从微粒子病的基本防治方法人手,以防食下传染为中心,从野外昆虫菜粉蝶带毒这一实际出发,以叶面消毒为重点,制定切实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狠抓措施到位率,1995年至1996年,蚕种带毒显著下降,1997年至2000年得到全面控制。l端正思想,提高认识,走出误区连续几年的微粒子病困扰,不但我场经济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在思想上也产生了模糊认识。一是悲观心理,认为微粒子病的消长是一种周期性的自然现象,人为无法有效控制,听天由命,任其自然。二是依赖心理,想借助某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