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在新的制种技术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情况下。人工去雄杂交制种在棉花生产上仍占主导地位。随着杂交棉生产的日益扩大.人工杂交制种的规模和难度均在增加,探索高质量、低成本的人工制种技术是杂交棉发展的当务之急。本文根据几年来在生产基地一线从事棉花制种的经历.摸索出一套提高杂交棉制种产量和质量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杂交棉人工去雄制种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经3年小区试验探讨和2年多点反馈示范,首次提出了宽行稀植,半膜覆盖,集中成铃,徒手去雄,小瓶授粉,全株制种的人工去雄制种技术体系,为制定杂交棉人工去雄制种技术操作规程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参数,为人工去雄制种组合在大面积生产中推广F1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3.
论述了中国杂交棉人工制种基地的发展变迁,并对杂交棉制种基地的现状进行了探讨.指出制种产业存在的问题及隐患,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信阳地区不同于南、北稻区的气候条件,杂交稻制种难度大,历年制种产量低。本文从分析该地区制种期间气候条件的利弊出发,认为把父母本的理想始穗期安排在 7月下旬至8月初,在技术措施上采用塑料薄膜育秧以提早花期,搭好苗架,确保父母木盛花相遇,抓好病虫防治和人工辅助授粉,仍能获得制种高产。  相似文献   

5.
王舜 《中国棉花》2019,46(6):35-36
为筛选出投入少、产量高、效益好的棉花人工杂交制种密度,2016―2018年在河南商丘设置1.35万、1.80万、2.70万株·hm-2种植密度模式人工杂交制种效益比较试验。通过对比分析得出,1.80万株·hm-2是当地人工杂交制种的理想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6.
由于高粱制种是三系配套,所以制种技术要求复杂和精准。该文阐述了吉杂122选育经过及亲本特征特性,在控制制种隔离区、合理施肥、人工辅助授粉和栽培技术及制种技术要点等制种技术上提出了精准高效制种规程。  相似文献   

7.
2011年夏天,对于棉花制种产业来说,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寒冬。制种用工难、工价高、利润空间小、放弃面积大,困扰着制种生产商和农户,棉花人工杂交制种步履艰难。豫东地区鹿邑县是我国棉花人工杂交制种的重要基地之一,有10多年的制种历史,  相似文献   

8.
由于高粱是三系配套,所以制种技术要求复杂和精准。本文在四杂29号高粱制种控制制种隔离区、合理施肥、人工辅助授粉和预防不育系败育等制种技术上提出了精准高效制种规程。  相似文献   

9.
棉花品种间杂种优势已经在生产上得到广泛利用,并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但杂交制种问题一直是杂交棉推广的制约因素。采用器具授粉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制种效率,但授粉器具尚无统一标准和操作规范,制种质量难以控制。利用不育系或雌雄异熟系以及利用标记性状不去雄直接授粉制种法效率高,但应用受到亲本组合的限制。人工徒手去雄授粉法仍是当前生产杂交种子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0.
李湘荣 《作物研究》2007,21(1):54-56
根据湘南山区的自然环境及杂交玉米制种特点,熟悉自交系特性,掌握花期预测方法,准确预测花期,采用大比例行比制种,设置父本采粉区,增加父本播种次数,父母本错期播种,综合利用水肥促控,人工剪苞叶、切根,人工辅助授粉等措施,克服花期不遇,以确保杂交玉米制种成功。  相似文献   

11.
丁庆永 《中国棉花》2009,36(7):30-31
位于豫东平原的河南省鹿邑县,自1997年开始人工去雄杂交棉制种以来,历经10多年的发展,2008年该县杂交制种棉种植面积突破2000hm^2。在鹿邑县的辐射带动下,与其毗邻的太康县、淮阳县、郸城县、柘城县以及安徽省的亳州市和商丘市的睢阳区、梁园区,杂交制种棉种植面积也迅速扩大。至2008年,以上县市人工去雄杂交制种棉种植总面积突破3000hm^2,豫东植棉区成为全国最大的人工去雄杂交棉制种基地。  相似文献   

12.
徐关印  刘海清  刘子英 《玉米科学》2006,14(Z1):121-122
针对玉米制种田对母本授粉不利的具体情况,采用人工摇动父本株授粉、人工采集父本花粉授粉、人工剪短母本苞叶、人工剪短母本花丝等方法,可明显提高母本的结实率,提高制种产量。这些方法简单有效实用,在玉米制种基地推广很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玉米制种基地的西移,新疆玉米制种面积迅速扩大,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制种基地。新疆地处欧亚大陆腹地,光照充沛,雨量稀少,人工灌溉,田块集中,病虫害轻,有着玉米大田生产与制种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兵团农四师集高密度种植、化学控制、地膜覆盖、精量点播等关键技术为一体,探索形成了玉米密植高产制种技术体系,2007年在伊犁兵团62团制种0.99hm^2,取得平均667m^2单产767.45kg、最高单产862.75kg的全国玉米制种高产纪录。现将其技术要点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4.
玉米化控去雄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化控去雄技术研究初报苏正淑,张宪政,朱佩华(沈阳农业大学110161)在玉米育种和杂交制种的实践中,目前仍以工人去雄方法进行杂交种的生产。人工去雄不但浪费大量劳力,而且往往因去雄不及时造成大量自交难以保证制种质量。由于去雄浪费营养物质和去雄带叶,...  相似文献   

15.
中国通过近50 a杂交水稻制种技术研究与实践,先后形成了三系法和两系法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体系及机械化制种技术体系,建立了一批具有生态优势的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基地,杂交水稻制种规模与技术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目前尚存在制种组织管理模式欠规范、基地建设速度较慢、新技术推广迟缓,制种技术实施不及时、制种产量与种子质量不稳定等问题。为确保中国杂交水稻制种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出以下对策:政企协调配合共同建设具有高标准农田与先进设施设备的专业化制种基地;严格实施种业企业基地准入制,完善制种经纪人资质管理;加强新组合制种技术研究,加快推广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技术,进一步规范制种风险保险。  相似文献   

16.
利用杂交棉制种亲本花进程的Logistic方程,参照制种地区的工资物价水平和气候条件,确定了江苏省淮北地区杂交棉制种的临界日的开花量指标为7441.8朵.hm^-2.d^-1,制种适期为7月12日到8月20日。在制种适期内制种可以节省用工27.5%,制种效率提高23.4%。  相似文献   

17.
以杂交粳稻组合常优5号为材料,采用10行水稻制种专用型插秧机,设置机插和人工移栽的对比试验,分析了机插和人工移栽在叶龄动态、生育期以及制种产量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机插移栽和人工移栽的母本叶龄动态、生育期、基本苗、有效穗数、穗形和制种产量等无显著差异,但机插移栽的结实率显著高于人工移栽;机插移栽每公顷节省移栽费用2 257.5元,显著节省人工,提高制种效率。  相似文献   

18.
汉中地区从1977年开始制种以来,单产先后突破了50公斤和100公斤大关。目前,全区制种单产要上升到150~200公斤左右,主要应在确保穗数基础上主攻异交结实率。技术措施上宜采取选择最佳扬花期和“三差值”、创造高产苗穗结构、改进施肥、喷赤霉素和人工辅助授粉等。  相似文献   

19.
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辅助授粉技术研究现状与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国内外杂交水稻制种辅助授粉技术和机械化授粉技术研究现状,概述了杂交水稻制种人工辅助授粉的几种方法及其不足之处。结合我国航空植保无人直升机发展现状,提出了利用小型农用无人直升机辅助制种授粉实现全程机械化制种的设想和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20.
杂交水稻母本机插秧制种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引进杂交水稻制种母本专用插秧机,在Y两优1号制种基地进行母本机插秧试用试验,以母本人工移栽、人工撒直播作对照,观察3种方式的生育特性、苗数动态、群体穗粒构成和抽穗开花特性.结果表明:机插秧母本的播始历期较人工移栽长2d、比撒直播长7d,群体穗粒构成和抽穗开花特性与人工移栽、撒直播方式无太大差异,完全能达到杂交水稻制种技术要求,且能节省劳动力、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