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8优 6 8 2 (890 8A 376 82 )系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 1994年以该所选育的早中熟中粳不育系 890 8A为母本 ,中粳恢复系 376 82为父本配组育成的高产优质杂交中粳新组合。 2 0 0 0年 4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新品种审定 ,并且母本 890 8A同时通过审定。1 产量表现8优 6 82在 1997年江苏省杂交中粳区试中平均产量 8.96t hm2 ,比CK19优 138增产 5 .6 2 % ,比CK2武育粳 3号增产 5 .14 % ,均达极显著水平。 1998年省区试平均 9.84t hm2 ,比CK1、CK2 分别增产 8.4 8%和 8.2 3% ,增产极显著 ,居首位。 1999年江苏省杂交中粳…  相似文献   

2.
杂交粳稻新组合9优418的特征特性及栽培制种技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9优418株型好,茎秆粗壮,抗倒、抗病性强,适应性好。籽粒灌浆快、熟相好、米质优。中间试验较对照(CK)增产10%左右,高产稳产,具有750kg/亩以上的产量潜力。制种繁殖易获高产,且技术操作简便。栽培上应适期早播早栽,合理密植,适量增施氮肥,配施磷钾肥,施好穗粒肥,加强后期管理等。制繁种应确立适宜播期及播差期,科学施肥,搞好花期调节以及辅助授粉等。  相似文献   

3.
4.
根据杂交粳稻辽优2016父母本的特征特性,总结出其高产制种技术要点,包括:(1)合理安排花期,搞好花期调节:(2)利用插秧机插母本,合理布局建立理想的群体结构;(3)提早预测花期,保证花期相遇;(4)适时、适量喷施激素辅之割叶;(5)做好人工辅助赶粉;(6)加强肥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7)防杂保纯。  相似文献   

5.
超高产杂交粳稻辽优3225亲本的特征特性及高产制种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辽优 32 2 5是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稻作研究所利用亚种间杂交和地理远缘杂交选育的恢复系C2 53,与具有理想株型的不育系 32 6A配制选育而成。 1 998年 1 0月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 ,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组合株型理想 ,产量高 ,一般产量 1 0~ 1 1t/hm2 ,而且抗逆性强 ,深受广大稻农的欢迎。近年来为了配合大面积推广 ,我们对其亲本的特征特性及高产制种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 ,并在实践应用中获得良好的效果 ,一般制种产量 2 .7~ 3.0t/hm2 ,并出现部分单产 3.8t/hm2 。现将主要研究结果介绍如下 :1 亲本的主要特征特性…  相似文献   

6.
连8优3号是江苏金万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自主选育的BT型中粳三系不育系连8A作母本,与自主培育的含部分籼性基因的粳稻恢复系云R3作父本杂交配组育成,该组合2017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后,在黄淮稻区种植,表现出丰产、优质、抗病、抗倒伏等特点,在高产栽培和高效制种方面具有很大的增产潜力和提升空间。本文阐述了连8优3号的特征特性,总结了其高产栽培与制种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连8优3号是江苏金万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自主选育的BT型中粳三系不育系连8A作母本,与自主培育的含部分籼性基因的粳稻恢复系云R3作父本杂交配组育成,该组合2017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后,在黄淮稻区种植,表现丰产、优质、抗病、抗倒伏等特点,在高产栽培和高效制种方面具有很大的增产潜力和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8.
"86优8号"由江苏省农科院配组而成,我市于2000年引进,种植2150亩,平均亩产562.5kg,其中68亩高产田平均亩产627.4kg.同年5月,我们还试行该组合制种,面积36.7亩,实收亩产134.8kg,其中7.2亩高产田,亩产达153.5kg.  相似文献   

9.
分析杂交粳稻盐优2号的主要特征特性,并从安排花期、田间管理、辅助措施、病虫害防治、保纯去杂等方面介绍盐优2号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杂籼稻粤优938亲本特性及杂交制种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粤优938是由江苏省农科院原子能农业利用研究所与粮食作物研究所合作育成,于2000年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的优质、高产杂交籼稻新组合。粤优938母本不育系的异交结实率高,一般制种产量为225~250kg/亩,高产潜力达300~325kg/亩。本文介绍了粤优938的亲本特性和高产制种技术。1 亲本特征母本系红莲型不育系粤泰A,株高85±5cm,穗长20±2cm,每穗颖花数165.5±25.8个,包颈度(24.5±5.8)%,柱头外露率100%,异交结实率(61.5±9.8)%,千粒重23.5±0.3g。全生育期120±2d,单株总叶片数14±1,从播种(浸种)至抽穗的时间85±2d。大田营养生长表现分蘖力强…  相似文献   

11.
蔡祖玉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7):4250-4251
适时、适量使用好“九二○”,是夺取70优双九制种高产的关键。试验结果表明:70优双九制种产量达3 000 kg/hm2时,“九二○”的用量一般为父本喷75~90 g/hm2,母本喷150~180 g/hm2,总用量控制在240 g/hm2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2.
粳型杂交水稻新组合Ⅲ优98的亲本特性及制种技术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根据Ⅲ优98亲本的特征特性,经过多年的深入研究和制种实践,总结出了该组合的优质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13.
杂交中籼稻新组合Ⅱ优084丰产性、稳产性、抗逆性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Ⅱ优 0 84是镇江农科所育成的杂交籼稻新组合。通过对该组合在 1999~ 2 0 0 1年的省区试、国家区试及多年试验试种中丰产性、稳产性、抗逆性分析 ,认为该组合丰产、稳产性好 ,适应性广 ,抗病性好 ,抗逆性强 ,且品质优良 ,有较大的生产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4.
国审杂交粳稻津优2003制种特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津优2003亲本的生育特性、形态特征、抽穗动态、开花习性进行观察,发现津优2003是一个容易获得制种高产的新组合。  相似文献   

15.
中两优018是湖南洞庭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通过湖南省审定的高产、稳产、熟期适宜的中籼新组合。文章介绍了中两优018该组合及父母本亲本特征特性,并依据近年来在湖南岳阳制种实践分析,总结了该组合高产制种技术要点,为其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杂交粳稻的制种高产配套技术。[方法]别通过手插秧播期试验、机插播期试验、喷施不同剂量多效唑化控试验、割叶试验、赤霉酸不同剂量处理试验和父母本不同行比试验,对影响杂交粳稻制种的关键技术进行深入研究。[结果]随着播种期的推迟,播始历期明显缩短;亲本机插种植的播期应比手插种植方式适当提早3~4d为宜。采用在秧苗喷多效唑有明显的控制株高的作用,多效唑用量应该根据不同亲本对多效唑的敏感性,施用600~900g/hm2为宜;割叶措施对提高结实率有一定的作用;杂交粳稻亲本赤霉素用量为75~90g/hm2为宜;母本与父本的行比以6∶2的配置产量较高。[结论]该研究为杂交粳稻制种产量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不同密度与行比对杂交粳稻制种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杂交水稻特点不同选用生产上推广应用的两个杂交水稻水稻组合,通过调节不育系栽培密度与行比,构建高产优质制种群体。试验设计5个密度处理和5个行比处理,对制种组合进行行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就杂交粳稻制种产量而言,在母本苗数、父母本行比一定的情况下,通过调节栽培密度,或者在栽培密度、基本苗数不变的情况下,调节行比,均能取得较高的制种产量,而且两者达到最高产量的母本有效穗数均在300万~330万穗/hm2,越接近这个区间的群体,产量越高,这样的群体结构与生产实践相吻合。各因子与制种产量之间的相关性依次为有效穗数异交结实率每穗粒数。  相似文献   

18.
北方杂交粳稻亲本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辽宁省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有代表性的杂交水稻及亲本,采用多种统计方法.重点研究了北方杂交粳稻亲本主要产量性状、农艺性状、品质性状在F1代的遗传表达。结果表明:(1)杂交水稻的结实率主要受母本控制,呈正相关关系,接近显水平,与父本关系不大,且呈负相关关系。杂交水稻的千粒重主要受父本影响。(2)杂交水稻剑叶的叶周长和叶长主要与恢复系相关,叶宽和长宽比主要与不育系相关。倒二叶的叶周长、叶长、叶面积主要与恢复系相关.长宽比与父母本相关均显。倒三叶叶面积、叶长、叶周长与恢复系楣关显,叶宽与不育系相关显。在杂交水稻组合选育过程中,应注重对不育系的穗长和经济系数进行选择.而对恢复系更应注意株高和穗长两性状。(3)对恢复系应重点选择籽粒外部形状、糊化温度和垩白米率,对不育系应重点选择粗蛋白含量和垩白米率,其他性状父母本应平衡协调选择。  相似文献   

19.
通优粳1号父母本生育期相差4~6d,播始历期相差3~5 d,父本植株比母本高6~8 cm,花时比母本早30~60 min。制种技术要点:适期播种,父母本播差期3~5 d;适时移栽,合理布局,父母本行比一般以2∶(6~8),加强品种隔离;科学肥水管理,强父足母;合理调控花期,促进花期相遇;人工授粉,提高异交结实率;重视去杂保纯和病虫防治,适时收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