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9 毫秒
1.
<正>山西省农作物病虫测报站根据2012年草地螟越冬基数调查和近期各地灯下诱蛾情况,结合周边省草地螟发生动态及本省夏季气候预报综合分析,今年本省一代草地螟幼虫总体为偏轻,局部中等发生。防治意见:在草地螟成虫发生区安装频振式杀虫灯、黑光灯等诱杀成虫,降低越冬虫  相似文献   

2.
<正>山西省农作物病虫测报站根据上年草地螟越冬基数调查和近期各地灯下诱蛾情况,结合周边省草地螟发生动态及全省夏季气候预报综合分析,预计一代草地螟幼虫在全省总体为偏轻,局部中等发生。防治措施:1.高度重视,密切关注各地要加强对草地螟成虫蛾量的监测,根据蛾量和卵巢发育进度,及时发布短期预  相似文献   

3.
茶窗蛾Stiglius susukii sgechwanensis Chuet Wang在江西婺源一年发生6代。以蛹在表土的落叶中越冬,翌年3月中旬成虫开始羽化产卵。卵除第一代产在茶芽或初展嫩叶的尖端外,2~6代均散产在叶正面。第一代幼虫3月下旬末开始卷叶为害。幼虫卷筒形叶苞潜藏其中为害,每虫一生一般害嫩叶4~6片。各虫态历期为:卵5.0~13.7d;幼虫9.1~27.9d,预蛹1.6~3.7d;蛹8.3~13.9d,越冬蛹135.0~155.0d;成虫寿命3.3~10.3d。  相似文献   

4.
草地螟迁飞,发生区与生活史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草地螟在我国表现为长周期的间歇猖獗,主要发生于北纬37°以北,由东经108°至118°,斜向东北至北纬50°的地区。北纬39°~43°与东经110°~116°之间为主要越冬区,其它为扩散发生区。根据滞育与光照和温度的关系,阐明了主要越冬区形成大量滞育越冬种群的机制。雷达观测证实了草地螟的迁飞现象。主要越冬区秋季世代形成大量越冬种群,春季成虫迁飞构成大范围发生的虫源,扩散发生区春季迁入的成虫峰期、蛾量与主要越冬区相近,一代幼虫危害后虫量骤减,幼虫仅形成少量越冬种群。  相似文献   

5.
2010年中国草地螟轻发年份的新特点与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娟  姜玉英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18):273-281
为揭示草地螟在中国北方农牧区发生危害的年度间变化规律,探明轻发年份的成因和警示意义,通过10个主发省份多个监测点规范连续、广泛系统的测报调查及历史数据比对,得出以下结论:2010年草地螟发生面积是第三个暴发周期以来最小的一年,在这一轻发年份中,出现了山西北部一代成虫集中迁入、二代幼虫局部成灾,新疆阿勒泰地区首见二代幼虫和越冬茧等新的特点。分析讨论了2010年北方大部农牧区草地螟轻发的主要原因有:2009年境内越冬虫源量少,2010年春季无大规模境外虫源迁入,且大部地区气候和生态条件不适于草地螟的发生。重点指出了境外虫源和小生境条件对山西等地草地螟异常发生的影响,新疆阿勒泰地区发现二代幼虫和越冬茧的意义,虫源保留地对草地螟种群延续的作用以及在轻发年份加强监测和研究工作的理由。  相似文献   

6.
《农药市场信息》2002,(5):31-31
<正> 根据内蒙古气象台2002年4-9月气象数值预报、病虫越冬基数调查、作物种植结构变化、病虫发生规律及病虫历年发生情况分析,预计2002年农作物主要病虫草地螟麦蚜、蝗虫、常发区的粘虫、通辽市和赤峰市南部的玉米螟、局部地区的地下害虫将偏重发生。 1、草地螟:在正常气候情况下,预计2002年草地螟一代幼虫将中等到中等偏重发生,巴盟部分地区和呼市中等偏轻发生。全区发生面积450万亩左右。另外,内蒙古有草地螟可安全越冬的大量荒山、荒坡、草场是农技人员无力调查的,周边也有此类地区,实际越冬量不清,目前对草地螟迁飞、发生规律尚不完全清楚。如外来虫源迁入量大,则气候相  相似文献   

7.
<正>据各病虫区域站监测,今年华北、西北和东北等地越冬代草地螟成虫发生面积小、密度低,结合各区域气候和寄主生长的适合度,预计今年一代草地螟幼虫总体为偏轻发生,6月下旬至7月上旬为发生盛期,其中新疆和田和阿勒泰、内蒙古中部和东部的局部地区可达中等发生;农田及其周边发生面积约300万亩。一、越冬代成虫发生面积小、密度低  相似文献   

8.
<正>钻心虫,是谷子产区的一大虫害,一般发生年份减产10%20%,严重发生年份减产40%20%,严重发生年份减产40%50%,甚至造成绝产。钻心虫一年发生2代。老熟幼虫在谷茬及秸秆中越冬,少数在糜子、狗尾草等茎秆中越冬。越冬幼虫在5月中旬化蛹,蛹经850%,甚至造成绝产。钻心虫一年发生2代。老熟幼虫在谷茬及秸秆中越冬,少数在糜子、狗尾草等茎秆中越冬。越冬幼虫在5月中旬化蛹,蛹经815天羽化为成虫,在谷苗下部的第二至四片叶潜伏,当日交尾,次日产卵,6月中下旬为成虫盛发期,随后进入产卵盛发期。第一代幼虫6月中下旬危  相似文献   

9.
顾鑫 《中国农学通报》2017,33(24):144-147
研究旨在明确黑龙江省水稻主产区(三江平原)的水稻潜叶蝇的发生规律及影响水稻潜叶蝇发生的主要气象因子。试验从2006年开始连续10年在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对水稻潜叶蝇的发生情况进行定点调查,收集水稻潜叶蝇发生时期的气象因子及第一代的虫口基数,采用通径分析及逐步回归的方法对6月末水稻潜叶蝇百株虫口数、气象因子及第一代虫口基数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明确了第一代虫口基数及5月中旬的平均气温为影响水稻潜叶蝇的主要直接因子,而5月上旬的平均温度和5月下旬的平均温度是通过影响第一代虫口基数而间接影响了6月末的百株虫口数。通过逐步回归建立的短期预测模型Y=-150.012-1.432X_1+7.79X_4+0.17X_6+5.96X_7-0.121X_9-0.14X_(12)-0.09X_(15)+1.43X_(19)回归拟合效果好。可对黑龙江省三江平原水稻潜叶蝇的发生进行中短期预测。  相似文献   

10.
三叶草夜蛾在奎屯地区1年发生3代,以蛹在土壤中越冬。越冬代成虫出现在4月中、下旬,棉花5月中旬开始出现幼虫危害,5月下旬达到高峰期。6月初,该虫第1代成虫开始羽化,6月底出现第2代幼虫,第3代幼虫在7月下旬至8月下旬危害棉花。三叶草夜蛾第1代幼虫和棉铃虫混合发生,二者色形极为相似,通过体表刚毛和趾钩能明显区分。  相似文献   

11.
橡胶树六点始叶螨主要生物学和有效积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点始叶螨[Eotetranychussexmaculatus(Riley)]是西双版纳地区为害橡胶树的重要害螨,为研究该螨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同时在不同恒温条件下测定了六点始叶螨各螨态的发育历期,并用直线回归法计算出各螨态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表明,在18~30℃范围内,六点始叶螨的历期、发育速率和温度间相关性明显,其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2.32±1.33)℃,有效积温为(62.52±6.69)℃·d;幼螨至成螨的发育起点温度为(9.38±3.30)℃,有效积温为(153.79±33.46)℃·d;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为(9.52±1.70)℃,有效积温为(233.18±26.25)℃·d。为有效开展六点始叶螨的监测预报及综合防治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利用1961-2018年陕西中北部50个气象站温度数据和1997-2017年13个农业气象观测站的冬小麦生育期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M-K检验和GIS技术等方法,分析陕西中北部冬小麦关键发育期与界限温度的相关性,分区研究气候变暖背景下该区冬小麦返青前热量资源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冬小麦的潜在影响.结果 表明:(1)陕西中...  相似文献   

13.
河北省中南部棉纤维品质与气象因子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明确气象因子对河北省中南部棉纤维品质影响,2007-2008年在南宫、辛集、保定三个生态点设置田间实验,供试品种为鲁棉研27号,研究表明:不同生态点、开花期间棉纤维比强度、2.5%跨长、马克隆值差异呈显著水平(p<0.05);不同开花期棉铃纤维伸长率差异呈显著水平;同比强度相关性呈显著水平的气象因子共5项,分别为日均温、日温差、日最低气温、日最高气温和平均相对湿度;2.5%跨长同日照时数呈显著正相关;同伸长率相关性呈显著水平的气象因子为日照时数和平均相对湿度;马克隆值同平均相对湿度和日温差呈显著负相关,与日最高气温呈正相关。棉纤维各项指标与影响其最大气象因子多项式拟合表明,当棉铃发育期日均温为25-26℃纤维比强度较好,日照时数为6.5-7.0小时,棉纤维伸长率最大,马克隆值适宜的日最高气温27-28℃或30-31℃。同时,建立了气象因子与纤维品质动态回归模型。研究结果将为棉纤维品质生态区划和品质生态模型定量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的胚胎发育、仔鱼形态发育及饵料转变进行了观察研究,详细描述了胚胎发育各个时期的形态特征。鞍带石斑鱼受精卵在水温29±0.5 ℃、静水微充气、盐度30的孵化条件下,经过18 h 30 min仔鱼开始孵化出膜。胚胎发育过程分为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和器官形成期。在水温25.0~30.0 ℃和盐度33.0 ~35.0的室外水泥池进行初孵仔鱼的培育试验,仔鱼在孵化出膜后72h开口摄食。4日龄仔鱼的卵黄囊几乎完全消失,开始摄食原生动物;从5日龄开始,摄食行为明显,摄食原生动物和小轮虫; 8日龄仔鱼逐渐转向摄食桡足类,兼食少量的轮虫;13日龄后,仔鱼的饵料以桡足类成体为主,摄食量大;经过21天培育进入稚鱼期。  相似文献   

15.
红脉穗螟天敌-扁股小蜂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红脉穗螟(Tirathaba rufivena Walker)天敌-扁股小蜂[Elasmus sp.]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成蜂大部分在夜间羽化,雌雄蜂羽化高峰期分别为1:00~03:00和23:00~1:00点;雌雄性比为1∶1.2;雌蜂羽化当天就可交尾产卵,该蜂兼营两性生殖和孤雌生殖,未交尾雌蜂繁殖的子代为雄性;在26±0.5℃和75±5%相对湿度条件下,卵、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分别为0.9、4.2和7.2天。成虫以蜂蜜为补充营养可延长其寿命。  相似文献   

16.
一种新型惰性粉杀虫剂对几种储粮害虫杀虫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雄  鲁玉杰  刘宪雄 《粮食储藏》2009,38(4):10-13,28
研究了一种以硼酸钠为主要成分的新型惰性粉杀虫剂对米象、谷蠹、锯谷盗、赤拟谷盗、锈赤扁谷盗和小眼书虱的触杀、胃毒、种群抑制作用。研究表明该药剂对米象、谷蠹、锯谷盗、赤拟谷盗和锈赤扁谷盗均具有一定的触杀作用,对小眼书虱触杀效果极为显著,当剂量为4g/m^2时,第3天小眼书虱就全部死亡。该药剂对米象的胃毒效果最强,在剂量为4g/kg时死亡率达到100%;对谷蠹、锯谷盗和赤拟谷盗具有较好的胃毒杀虫效果。在剂量4g/kg时对锯谷盗种群抑制率达到100%,对米象、谷蠹、赤拟谷盗、锈赤扁谷盗的种群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以上结果说明了该杀虫剂具有作为一种储粮保护剂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7.
泥鳅早期形态发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解泥鳅仔、稚鱼生长发育规律,同时为规模化苗种培育工作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通过对0~23日龄的泥鳅仔稚鱼连续取样,系统观察了泥鳅仔稚鱼各发育分期的形态特征和发育时间。【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在水温(19.5~22)℃下,泥鳅胚胎发育时间需要24~28 h。初孵仔鱼平均体长为3.04 mm,鱼体透明,全身无黑色素,口和消化管均未形成;初孵仔鱼至孵化后6日龄为卵黄囊期仔鱼,4日龄仔鱼开口,仔鱼进入混合营养期;7~9日龄为前弯曲期仔鱼,7日龄仔鱼卵黄囊吸收完毕,此时完全进入外源营养期;10~14日龄为弯曲期仔鱼;15~22日龄为后弯曲期仔鱼;至23日龄,出现细小圆鳞,已与成鱼具有相似的外观和生活习性,此时进入稚鱼期。【结论】研究泥鳅早期形态发育将为泥鳅自然资源繁殖保护和养殖业苗种培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贵德县梨树花期冻害特征及冻害年型预测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为了探讨果树花期冻害年型预报技术方法,以期为决策部门和生产一线的广大果农提供优质气象服务。利用青海省贵德县1961—2010年4月平均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和极端最低气温资料,分析了贵德县近50年来4月平均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和极端最低气温的变化趋势,同时利用4月梨树花期期间日最低气温,将贵德县梨树花期冻害年型划分为严重冻害(Td≤-4.0℃)、中等冻害(Td≤-2.0℃)、轻度冻害(Td≤0.0℃)、正常年型(Td≤2.0℃)4个状态。在逐年状态分型的基础上,运用马尔科夫链转移概率模式计算了各种状态下的转移概率矩阵,建立了贵德县梨树花期冻害年型的马尔科夫链预测模型,得出2011—2015年处于“严重冻害”的概率较大。根据检验,2011、2013年预测值与实况相符。  相似文献   

19.
通过室内饲养及野外调查,研究了温度对甘薯天蛾Herse convolvuli (L.)生长发育的影响、发育起点温度、有效积温、年生活史以及幼虫取食量、幼虫体色分化、成虫产卵前期和产卵量等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甘薯天蛾在长沙地区每年发生4代;幼虫共5龄;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卵10.8℃、1龄幼虫20.7℃、2龄幼虫13.6℃、3龄幼虫14.3℃、4龄幼虫13.1℃、5龄幼虫12.9℃、蛹7.8℃,有效积温分别为45.1日&#1776;度、11.2 日&#1776;度、32.7日&#1776;度、32.8 日&#1776;度、36.6 日&#1776;度、111.3 日&#1776;度、252.1 日&#1776;度;每雌产卵量43~665粒,平均276粒;产卵期2~6 d,产卵前期2~5 d;适宜交配和产卵的温度是23~30℃。光照强度是导致幼虫体色分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菊花地上部干物质增长过程与有效积温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弄清楚有效积温对菊花生长发育的影响并及时采取有效的田间管理措施,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植株地上部干物质、叶片干物质及茎干物质与有效积温的关系。结果表明:菊花移栽至大田后,其植株地上部干物质、叶片干物质及茎干物质增长过程与有效积温的关系均符合Logistic方程所描述的曲线;植株地上部干物质、叶片干物质及茎干物质增长盛期的转捩点(起止点)所对应的有效积温值范围分别是:1248.5~2071.6℃,897.4~1628.9℃,1234.0~1909.3℃。最大瞬时增长速率(Vmax)分别是:0.176 g/(d·℃·株),0.057 g/(d·℃·株),0.1024 g/(d·℃·株)。分别出现在移栽后有效积温达1660.1℃,1263.2℃,1571.7℃之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