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了探索烤烟散叶烘烤技术,摸索出适宜的堆积方式,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装烟筐、固烟架和随机堆放3种堆积方式中,装烟筐方式有利于烟叶烘烤质量的提高,外观质量与挂竿方式差别不明显,身份适中,桔黄烟较多,上中等烟比例为91.87%,较挂竿方式提高了0.49个百分点,挂灰烟和光滑烟比例较低,鲜干比较小,均价为12.85元/kg,较挂竿方式提高了3.05%,烤后烟叶的化学成分较为协调,淀粉含量较低,还原糖含量较高,烟碱含量适宜,烘烤过程中失水速度与挂竿方式近;固烟架方式的烘烤质量较挂竿方式略差;随机堆放方式因脱水困难不利于烟叶烘烤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3.
结合丰都地区近2年无缝悬挂式烘烤装置在推广过程中产生的烘烤问题,分析了造成烤坏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防止烤坏烟的相关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研究烤烟散叶插签烘烤过程中叶温的变化情况,完善散叶烘烤工艺,以推动散叶密集烘烤的落实与推广。【方法】运用叶温测定仪与温湿度自控仪,测定烟叶在散叶插签烘烤过程中的叶温、干球温度、湿球温度和相对湿度,探讨烘烤过程中叶温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散叶插签烘烤过程中叶温的变化分为4个阶段:预热阶段、叶温平稳阶段、缓慢升温阶段、快速升温阶段。在叶温变化的不同阶段主要影响因素不同,预热阶段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干球温度;叶温平稳阶段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干球温度为主,以湿球温度与相对湿度为辅;缓慢升温阶段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湿度;快速升温阶段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温度。【结论】散叶密集烘烤过程中叶温的变化代表了叶片的真实烘烤状态,对研究散叶烘烤过程中烟叶物质转化和烟叶质量形成有一定意义,有助于进一步完善散叶烘烤工艺。 相似文献
7.
山地烟散叶穿针式烘烤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烤烟生产减少用工投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烘烤质量的技术措施,探讨重庆市山地烟的散叶穿针烘烤技术,试验研究了散叶穿针烘烤和常规挂竿烘烤对山地特色烤烟外观质量、烘烤成本和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挂竿烘烤相比,散叶穿针烘烤后烟叶的外观质量明显改善,上等烟比率、上中等烟比率、均价和产量等烟叶经济性状显著提升,烤烟烘烤成本显著降低,并且散叶穿针烘烤技术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山地特色烤烟生产提质增效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切合江西省多雨生态条件下的散叶烘烤技术体系,通过对气流下降式密集烤房进行改造并用于开展散叶插签装烟对比研究,结合调研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合理控制装烟密度和烘烤操作,散叶插签装烟烘烤方式能够顺利出烤,中上部叶烤后质量有所改善,烤房容量明显提高,能够节省劳动力数量,但人工成本相对偏高。本研究下部叶装烟3层可提高烤房容量、节省烘烤成本、控制烘烤过程,对烟叶烤后质量的形成有利。烘烤工艺研究中38℃时稳温时间适度,适当延长40~42℃稳温时间,更有利于协调烟叶的变黄和失水以及内在质量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烟叶密集烘烤过程中叶间隙风速的变化,为实现烤烟的精准烘烤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风速仪对中棚烟叶8个位点的叶间隙风速进行实时监测,同时记录烤房的干湿球温度,并于烘烤开始后每隔4h取样1次,测定烟叶叶片与叶脉的含水率。【结果】烘烤过程中8个位点叶间隙风速差异较大,其中6号位点的风速始终处于较低水平;不同烘烤阶段各位点风速的变化比较复杂,大部分位点表现为先降后升的趋势;烟叶变黄阶段、定色阶段、干筋阶段烟叶间隙风速变化的主导因素分别为湿球温度与叶片含水率、烟叶主脉含水率与干球温度及主脉含水率。【结论】不同烘烤阶段影响叶间隙风速变化的因素并不相同,烘烤过程中可以有目的地调整烤房温湿度,并通过改善烟叶形态变化控制叶间隙风速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织金县插扦式散叶烘烤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插扦式散叶烘烤技术在大面积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效果,采用多年多点调查的方法,对织金县2010—2013年插扦式散叶烘烤技术推广应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插扦式散叶烘烤能明显地降低烘烤成本并提高烟叶经济性状。与挂杆烘烤相比,插扦式散叶烘烤每1kg干烟用工量、耗煤量、用电量分别比挂杆烘烤减少71%、11.70%和21.20%,均价比挂杆烘烤提高0.60元/kg,单位综合效益增加2.88元/kg。插扦式散叶烘烤技术推广应用经济效益明显,具有较好的应用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1.
烤烟散叶密集烤房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测试烤烟散叶密集烤房的性能。[方法]采用散叶密集烤房与普通气流上升式烤房和挂竿式密集烤房进行烘烤试验,研究烤烟散叶密集烤房的性能和烟叶烘烤质量。[结果]散叶密集烤房定色阶段烟囱出口温度仅50~67℃,大大低于测试指标(≤160℃),节能效果明显提高。散叶密集烤房平均烘烤1 kg干烟能耗及用工成本比普通烤房低1.10元。与气流上升式烤房相比,气流下降式烤房的节能效果和烤后烟叶的均价、上等烟率和桔黄烟率都明显提高。[结论]散叶密集烤房装烟容量大、操作简便、温湿度控制灵敏,大大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烘烤效率,且烤后烟叶的外观质量明显提高,主要化学成分协调,感观评吸质量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2.
13.
不同密集烘烤工艺对烤后烟叶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进一步优化密集烘烤工艺,在湖北中烟公司原料基地进行了优化密集烘烤工艺与常规烘烤工艺的对比试验,并对烤后烟叶质量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密集烘烤工艺与常规工艺相比,显著改善了烤后烟叶的评吸质量、外观质量和等级结构,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含量较为协调,优化的密集烘烤工艺显著提高了烤后烟叶的工业可用性.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烤烟调制过程中果糖含量的变化规律,采用不同的调制工艺对烤烟下部、中部和上部适熟烟叶进行调制,比较不同部位烟叶果糖含量的变化规律,并探索不同调制工艺对烟叶果糖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烟叶果糖含量在调制前较低,调制后升高;不同部位烟叶间果糖含量表现为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随着调制进程的推进,烟叶果糖含量逐渐增加,在调制36~84 h(即变黄后期—定色期)不同部位烟叶增幅不同,差异较大;在当地调制工艺的基础上,变黄期延长12 h有利于烟叶果糖含量的增加,定色期和干筋期延长12 h的影响较小;烤后烟叶果糖含量越高,其评吸质量表现越好,越利于卷烟原料需求。因此,建议适当延长变黄期调制时间,使烟叶中的果糖更进一步转化,以提高烟叶质量。 相似文献
15.
16.
密集烘烤后期湿度对烤烟香气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改善烟叶香气品质和优化密集烘烤工艺,在四川省凉山州以云烟85中部叶和上部叶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密集烘烤定色后期(47℃~54℃)、干筋前期(54℃~60℃)、干筋后期(60℃~68℃)不同湿度处理对烤后中上部烟叶致香物质和评吸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密集烘烤后期高湿(T6)能显著提高中部烟叶致香物质总量和新植二烯含量,低湿处理(T1)的大部分致香物质含量较低,但以T3(定色后期低湿度,干筋期高湿度)处理各类致香物质含量最高,且感官评吸质量最佳;在上部叶中,各类致香物质(除新植二烯)和致香物质总量以定色后期和干筋前期低湿,干筋后期高湿(T5)处理最高,评吸质量以T5处理最好,T6处理其次;相关分析表明,大部分评吸指标与各类致香物质之间呈正相关,且不同部位烟叶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强弱有所不同,中部叶大部分指标间的相关性要好于上部叶.综合考虑,在试验中,中部叶烘烤后期湿球温度以T3(定色后期36℃~37℃,干筋前期39℃~40℃,干筋后期41℃~42℃)、上部叶以T5(定色后期36℃~37℃,干筋前期37℃~38℃,干筋后期41℃~42℃)处理为最佳,能改善烟叶香气品质. 相似文献
17.
18.
密集烘烤不同变黄温湿条件对烟叶中性致香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河南农业大学设计的电热式温湿自控密集烤烟箱,研究了不同变黄温湿条件对烟叶致香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中湿变黄处理(干球温度38 ℃,相对湿度85%~80%)能提高烟叶中性致香物质的含量。苯丙氨酸类、美拉德反应产物类、类胡萝卜类、新植二烯以低温中湿变黄处理最优,中性致香物质的总量也得到提高,其中对烟叶香味品质有重要作用的苯甲醇、苯乙醛、苯乙醇、糠醛、糠醇和2-乙酰基吡咯、β-大马酮、香叶基丙酮、二氢猕猴桃内酯、巨豆三烯酮Ⅱ、巨豆三烯酮Ⅳ、3-氢基-β-二氢大马酮、茄酮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可见低温中湿变黄处理能提高烟叶中性致香物质的含量,有利于改善烟叶的内在品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