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态环境脆弱与贫困存在互为因果的关系,这也决定生态环境建设与扶贫必须统筹兼顾.本文通过分析课题调研点乌蒙山区及大理州南涧县生态环境建设与贫困之间关系,从既要修复生态系统,又要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的思路出发,提出建设构建生态工程、打造生态旅游区以及创新劳动力转移模式等具体措施,为切实解决云南省县域贫困及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2.
生态贫困是指某一地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超过其承载能力,造成不能满足生活在这一区域的人们的衣食住等基本生存需要和难以维持再生产的贫困现象,主要是由于人们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及对生态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使生态环境恶化而导致的贫困。通过对甘肃省生态环境及贫困原因的介绍,提出了改善生态贫困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张莉  童绍玉  邹金浪 《湖北农业科学》2014,53(17):4229-4235
以农业生产水资源短缺及其适应能力为切入点,从资源禀赋、供水途径、管理能力、利用水平和生态环境5个方面构建农业水贫困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云南省2008-2011年农业水贫困状态及其区域差异,并提出应对农业水贫困的对策.结果表明:①云南省农业水贫困指数由2008年的51.75减少到2011年的44.89,减幅较大的市州集中在中东部,主要为干旱引起资源禀赋分值明显减少所致;②农业水贫困指数减幅较大的市州的资源禀赋、供水途径和生态环境得分减幅同样较大;③干旱时期云南各市州应对农业水贫困恶化的优先措施有所差异,滇中地区的首要任务是完善供水途径,然后是改善生态环境;云南西部市州需优先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水平,其次为增强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4.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往往是自然灾害频发的生态脆弱区。本文以秦巴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研究对象,从连片区生态环境现状、生态环境与减贫特征两方面,分析区域贫困特征——集中表现为:生态环境恶化与贫困深化共生共存。指出破解区域经济发展难题,转换传统减贫思路,将生态扶贫纳入大扶贫格局,走出一条生态保护与减贫相结合的道路。具体思路:在剥蚀构造中山区采取生态环境建设的互动模式,包括退耕还林模式、生态移民模式;在河谷阶地采取生态经济建设的互动模式,包括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服务业、生态城镇建设。  相似文献   

5.
生态移民是实现扶贫开发与保护生态环境双赢的必然选择。宁夏西海固地区是我国六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之一,这里自然条件恶劣,长期面临着贫困与生态环境的双重压力。宁夏在十二.五期间实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生态移民,既能缓解贫困,又能保护生态环境,更是关系到宁夏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长远目标的实现。为此,必须明确此次移民的战略布署,制定有力的保障措施,打好这场扶贫和生态的攻坚战。  相似文献   

6.
冀北高原是京津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我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恶劣的自然条件及人为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是造成该地区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介绍了冀北高原农业生态环境现状,对该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发展贫困山区经济,消除贫困,须协调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云阳县山区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结合当地实际,提出云阳县山区经济持续发展的对策,以实现云阳县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旱地农业保护性耕作技术与机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北方旱地农业面积广阔,旱灾频繁、产量低、农民生活贫困和生态环境恶化,急需发展既能增产增收,又能减少风蚀水蚀、保护生态环境的耕作技术。  相似文献   

9.
长江上游流域的水土流失,特别是“四大片”重点水土流失区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植被处于逆向演替状态。水土流失是发展农业生产的严重障碍,也是长江上游重点水土流失区农村贫困的根源。它不仅关系着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安危,而且影响着整个长江干流的持续发展。本文在分析长江上游重点水土流失区生态环境的现状和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改善生态环境和建设生态农业区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解决相对贫困问题是后脱贫时代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从经济条件、社会保障和生态环境3个维度,探讨中国农村地区多维相对贫困程度与时空演变特征。研究发现:中国农村地区多维相对贫困状况显著改善,贫困程度均得以缓解;从时空演变来看,中国多维相对贫困呈“东中轻、西重”格局,且多维相对贫困程度呈逐年下降趋势;从多维相对贫困指标来看,生态环境维度的各指标相较经济条件和社会保障维度未达到贫困标准的省份较多。基于此,要统筹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实现生态环境治理与经济发展并重。  相似文献   

11.
<正>从总体看,内蒙古草原牧区旗县处于贫困的边缘,既面临生态环境恶化,又面临经济发展严重滞后的双重挑战。因此,牧区旗县在工业化进程和草原保护的矛盾关系是: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生态环境。要处理好工业化和草原生态保护建设的关系,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科学规划、有效保护、加快建设、永续利用的方针,正确处理好生态、生产和生活之间的关系,努力实现草原"绿起来"、草原畜牧业"强起来"和农牧民"富起来"的目标。具体要以2011  相似文献   

12.
随着2020年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临近,云南藏区的脱贫攻坚成效,事关云南长治久安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通过选取经济发展、社会福利以及生态环境相关的16个因素与贫困户数占比进行数学模型分析,得出对贫困户数影响较大的因素,提出针对于云南藏区脱贫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贫困地区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关系,促进其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以山西吕梁山区所辖3市13县为典型研究区,收集研究区内2007—2014年间共8年的自然、社会、经济数据。首先评价山区自然环境视角下的生态环境质量,然后分析山区经济贫困的时空分布特征,最后对山区生态环境质量与经济贫困之间的函数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吕梁山区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在空间上呈现先减后增的变化趋势,东北和东南山区出现高值,中部山区出现低值。(2)吕梁山区中部的收入贫困发生率显著高于北部和南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显著低于北部和南部,成为贫困高发区,2010年是中部山区经济好转的转折点。(3)吕梁山区收入贫困发生率与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呈不显著的递减函数关系,表明该区生态环境质量与经济不能做到同步发展。综合分析可知,生态环境恶化是造成吕梁山区经济贫困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喀斯特在我国各地广泛分布,其中石漠化是喀斯特生态恶化至极端程度所表现出的主要形式。目前,喀斯特石漠化现象在西南地区也十分突出,造成地区生态环境的极度恶化,影响地区生态、经济、社会的发展。如何有效治理石漠化问题,尽快促进这些地区生态系统恢复,成了各地区的当务之急。贵州兴义市根据当地喀斯特特征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加快人工草地建设,推动当地草地畜牧业发展,是解决贫困和生态恶化行之有效的举措之一。  相似文献   

15.
生态环境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长期以来,生态恶化、环境污染一直是制约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更是造成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贫困的主要原因。虽然我国部分地区,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发达地区在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显著成就的同时,逐步认识到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并在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还很缓慢,边治理、边破坏,治理赶不上破坏速度的现象还很普遍。在生态环境建设上中西部发展很不平衡。在党中央、…  相似文献   

16.
贵州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与农村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贵州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与如何消除贫困,既是全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又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从贵州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的现状及综合治理规划、石漠化治理与发展农村经济的必要性及有利条件、生态环境建设与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等方面进行了论述.为贵州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与现实作用.  相似文献   

17.
根据元谋干热河谷小新村流域高温干旱、生态环境脆弱、农村经济贫困、农业农村产业结构单元化及种植体系不合理的现状,应用小流域生态综合治理技术与试验示范,以小流域为单元,选择小新村为试验示范村,采用“科研院所+地方政府+农户”参与式方法,开展生态村建设。实践证明:小新村流域生态村建设,提高农户的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意识和人文素质,增加生态建设的科技含量,改善流域生态环境,实现乡村村容村貌整洁,提高农村经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流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策勒绿洲作为干旱区典型的绿洲-荒漠交错带,面临着严重的贫困问题和生态环境问题,而其贫困也多为生态环境约束型贫困,贫困与生态环境问题往往交织在一起,互为因果.只有充分了解生态环境现状及其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并在此基础上改善生态环境、打破贫困与环境之间的恶性循环才是加快策勒绿洲扶贫开发的重点.在该区贫困与生态环境现状及特点分析的基础上对生态环境以及与贫困的关系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重点揭示了生态环境对策勒绿洲经济发展的限制,提出了有利于该地区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条件的几点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和谐农业背景下进行农业体系构建,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的,能够实现自然、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是顺应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应有之举,也是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题中之义。面对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实现农业系统的和谐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提出生态环境恶化问题已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之一,要正确处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之间的关系,充分认识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出必须大力加强林业建设,为经济建设打牢基础,助力实现中国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