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池塘规模化养殖罗非鱼效益显著,值得推广。本文报道了罗非鱼规模化养殖的技术和方法。从2004年5月19日放养8—9cm单性尼罗罗非鱼种27万尾,经过7个月养殖试验测定共存活24.84万尾,成活率92%,平均体重0.75kg/尾,最大体重0.81kg/尾。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进行吉奥罗非鱼养殖试验,探讨和验证吉奥罗非鱼所的优良经济性状,并获得了显著的效果。在21.45hm^2的池塘中投放平均体重60g的吉奥罗非鱼鱼种48800尾,经192d养殖,吉奥罗非鱼平均体重为0.948kg/尾(最大体重为1.201kg/尾),吉奥罗非鱼产量为44.98t,平均产量为31.02t/hm^2总产值为32.4万元,获利7.65万元,经济效益显著。试验表明,吉奥罗非鱼集成了吉富罗非鱼生长速度快,奥尼罗非鱼雄性率高、抗病力强等优点,适合于不同地区、不同环境的池塘养殖,推广养殖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罗非鱼池塘规模化养殖的技术和方法.从2004年5月19日放养8~9 cm单性尼罗罗非鱼种27万尾,经过7个月养殖试验测定共存活24.84万尾,成活率92%,平均体重0.7 5kg/尾.  相似文献   

4.
在广西水产研究所那马中试基地进行了池塘养殖当年繁殖的奥尼罗非鱼苗种达出口规格试验。在1800m^2池塘中投放全长为3—4cm的奥尼罗非鱼鱼苗2860尾,经178d养殖,奥尼罗非鱼平均体重为O.75kg/尾(最大为1.1kg/尾),平均体长为26.1cm(最大为29.5cm),总产量为1750kg,平均产量为648kg/667m^2,养殖成活率为81.6%。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吉奥罗非鱼养殖试验,探讨和验证吉奥罗非鱼的优良经济性状,并获得了显著的效果。在21.45hm^2的池塘中投放平均体重60g的吉奥罗非鱼鱼种48800尾,经192d养殖,吉奥罗非鱼平均体重为0948kg/尾,产量为44.97t,平均产量为31.06t/hm^2,总产值为32.4万元,获利7,65万元,经济效益显著。试验表明,吉奥罗非鱼集成了吉富罗非鱼生长速度快,奥尼罗非鱼雄性率高、抗病力强等优点,适合于不同地区、不同环境的池塘养殖,推广养殖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6.
池塘无公害养殖尼罗罗非鱼效益显著,值得推广。为了提高池塘养殖效益,我们在河南省巩义市米河镇水产养殖场进行了加州鲈池塘套养试验。本文报道了尼罗罗非鱼无公害养殖的技术和方法。从2005年5月19日放养8~9cm单性尼罗罗非鱼种2.9万尾,经过7个月养殖试验测定共存活2.784万尾,成活率96%,平均体重0.763kg/尾,最大体重0.812kg/尾。  相似文献   

7.
为了示范利用大豆最大化全植物蛋白饲料进行草鱼从鱼种至成鱼的养殖性能,在中国广州地区进行了养殖示范试验。试验将杂交罗非鱼种放养在3口4.7亩(0.31公顷)大小的池塘内,放养密度为800尾/亩,并搭配放养白鲢鱼种100尾/亩(即罗非鱼12000尾/公顷和鲢鱼1500尾/公顷)。经124天饲养,杂交罗非鱼从79g/尾长至平均497g/尾。达到商品规格的平均毛产量为杂交罗非鱼390kg/亩(5851 kg/公顷)和白鲢32kg/亩(476 kg/公顷)。估算的杂交罗非鱼的平均饲料转化率为1.63:1。养殖的低鱼产量和差饲料转化率是源于3口鱼池中罗非鱼的自然繁殖,这表明放养的杂交罗非鱼雄性率较低。由于罗非鱼的过度繁殖问题,在其达到6 00 g商品规格之前结束了该试验。  相似文献   

8.
王广军  吴雷 《水利渔业》2001,21(1):21-21,43
试验塘共4口,总面积0.71hm^2,共放养虾苗21.5万尾。经过一个养殖周期,共收获成虾1591kg,平均产量2241kg/hm^2,平均体重23.8g/尾。总收人79550,盈利37300元,投人产出比1:1.88。  相似文献   

9.
北方冬季利用温泉水养殖罗非鱼苗种高产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毅 《河北渔业》2010,(5):21-22
2009年2—6月,在辽宁省兴城市温水养殖场利用温泉水培育罗非鱼苗种高产模式试验。试验期间共培育出罗非鱼苗种4.5万kg,平均体重93.7g/尾,平均单产68116.5kg/hm^2。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水泥池流水养殖杂交鲟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杂交鲟鱼种经179d的养殖,体重从132.8g/尾生长至985.7g/尾,养殖成活率达到84.6%,折合毛产量35.8kg/m^2,净产量30.1kg/m^2;总投入4.46万元,总收入6.99万元,毛利2.53万元,投入产出比为1:1.57。  相似文献   

11.
通过在海南省海口市郊的二阶段养殖试验,对利用美国大豆协会的80:20池塘养殖模式和豆粕型饲料将红罗非鱼从鱼苗养殖至商品规格的生长表现进行了评价。在试验的第一阶段,红罗非鱼鱼苗分别放养在1口2.0亩(0.13公顷)和2口2.5亩(0.17公顷)的池塘内,放养密度为红罗非鱼4000尾/亩,并搭配放养白鲢鱼苗1000尾/亩(即红罗非鱼鱼苗60000尾/公顷和鲢鱼苗15000尾/公顷)。经62天饲养,红罗非鱼鱼苗从平均1.0g/尾长至51.3g/尾。平均饲料转化率为0.97:1。当罗非鱼长至50g以后进行重新放养,放养密度调整为红罗非鱼800尾/亩,鲢鱼200尾/亩(红罗非鱼12000尾/公顷和鲢鱼3000尾/公顷)。在110天的养殖期内,罗非鱼从50g长至平均573g,平均饲料转化率为1.16:1。从1g的鱼苗至573g的商品规格,整个养殖期为172天。在整个养殖周期里,利用美国大豆协会的豆粕饲料和80:20池塘养殖模式,红罗非鱼表现出了优异的生长性能和饲料转化效率,并在单个生产季节的有限时间里就从鱼苗养殖达到商品规格。  相似文献   

12.
采用分级养殖技术养殖吉奥罗非鱼,每年成鱼养殖池有2批罗非鱼上市,平均亩产可达2240kg,平均体重达0.8kg,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3.
大弹涂鱼池塘养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一口面积为0.1ha的池塘,投放全长为2.5~3.0cm的大弹涂鱼鱼苗6000尾,养殖密度为6尾/m^2。经过一年的养殖,共收获成鱼116kg,单位面积产量为1160kg/ha,全长10.80~17.20cm,平均全长13.81cm;体长9.00~14.10cm,平均体长11.46cm;体重11.0~37.9g,平均体重21.77g。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是利用6个体积均为1m^3的小体积网箱投放在梧州市莲花山桂江河段作为试验养殖场所。其中3个网箱作为试验组,另3个为对比组,试验组投放体重为52g的罗非鱼种400尾/m^3,对比组投放相同体重的罗非鱼种200尾/m^3进行养殖对比试验。试验过程全部投喂罗非鱼膨化配合饲料,养殖全过程不使用任何药物。结果表明其投资回报率试验组明显高于对比组。达43.8%。  相似文献   

15.
在0.2hm^2池塘进行主养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并套养鲶(Silurus asotus)试验。共放养罗非鱼3900尾,平均体重75g;鲶210尾,平均体重75g。罗非鱼饲养95d,产量1760kg,平均体重531g,成活率85%;鲶饲养150d,产量118kg,平均体重750g,成活率75%,总投入13784元,产值24290元,投入产出比1:1.76。  相似文献   

16.
用奥利亚罗非鱼♂和尼罗罗非鱼早杂交经处理后获得的子一代全雄性罗非鱼,在廉江老鸭塘养殖场进行越冬和生长试验,取得较好的效果。1992年11月17日放苗入塘自然越冬,规格1.5—3cm,越冬期间,最低气温5℃,最低水温6.5℃,无任何越冬设施,在周围池塘的越冬罗非鱼大批死亡的情况下,该鱼成活率为99.6%;在以鸭粪肥水进行成鱼试养过程中,经80天养殖,平均水温23.5℃,鱼体重由193.0克/尾增至705克/尾,平均尾日增重6.4克。  相似文献   

17.
罗非鱼早繁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罗非鱼春季提前繁殖技术,本试验在亲鱼池搭建塑料棚以控制水温,促使罗非鱼提前繁殖。试验设置4个试验组共投放亲鱼2万尾,对照组(未搭棚)投放亲鱼0.4万尾,亲鱼平均体重为0.75kg,雌雄比例均为3:1。结果表明,试验池平均每尾雌鱼产苗1474尾,对照池平均每尾出苗143尾,试验塘出苗量显著高于对照塘.试验期间试验池的平均水温比对照池高8℃,试验池的出苗时间比对照塘提前了61天。因此,在本实验条件下.搭建塑料棚明显提早了罗非鱼出苗时间且提高了出苗量。  相似文献   

18.
将罗氏沼虾、尼罗罗非鱼单养与混养进行了生长比较,每种养殖方式设3个重要。单养罗氏沼尾虾放养密度为7只/m^2,单养尼罗罗非鱼放养密度1尾/m^2。混养密度为罗氏沼虾7只/m^2和罗非鱼1尾/m^2。罗氏沼虾放养规格为1~1.3g/尾,尼罗罗非鱼放养规格7~8g/尾,养殖5个月捕获。结果表明:罗非鱼单养和混养产量与平均个体重无显著性差异,总产量分别为2952kg/hm^2和2779kg/hm^2,平均个体重分别为350g/尾和334g/尾。罗氏沼虾单养与混养产量分别为1377kg/hm^2和961kg/hm^2,平均个体重分别为56g/只和32g/只。鱼虾混养总产量为3730kg/hm^2,比单养鱼或虾增产。  相似文献   

19.
利用山涧水开展流水养殖黑脊倒刺鲃,在128m2水泥池中放养规格为10-11尾/kg的鱼种1042kg(10560尾),养殖密度82尾/m^2。经271d养殖,收获平均体重511g的倒刺鲃商品鱼5039kg,净产量3997kg;饵料系数2.58,养殖成活率93.34%,净单产31.24kg/m^2,利润119.05元/m^2,投入产出比为1:1.78,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奥利亚罗非鱼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们在“淡水渔业”1996年第26卷第2期上发表“奥利亚罗非鱼养殖和生产潜力”一文后,各地罗非鱼养殖和研究者纷纷来函索要罗非鱼方面的有关资料和商讨生产奥尼杂交鱼等问题。为了更好地介绍奥利亚罗非鱼,我们撰写了本文,希望对从事罗非鱼研究和养殖的同仁们有所帮助。1年龄与生长1.l按月龄测定6月中旬把奥利亚罗非鱼鱼种放养在1亩鱼池中,放养密度为1000尾/亩;以鱼体重3%进行人工投饵。每月测定一次,每次取样18-34尾,结果见表1。从表1可知,幼鱼体长增长比体重增重为先,体长绝对增长在7月份前最快,此后逐渐缓慢。而体重绝对增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