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庄新茂  邓振强 《畜禽业》2002,(9):Y032-Y032
在工厂化养猪生产过程中,经常会由于母猪产后无奶或产仔过多、仔猪的经济价值不同或为使新分娩母猪能够抚养更多的仔猪等原因,而采取寄养的方法,来续哺初生仔猪,调整母猪带仔数,以提高初生仔猪的成活率或母猪利用率.  相似文献   

2.
<正>母猪繁殖仔猪的目标是:增加排卵数,提高受精率,提高胚胎的着床率,减少胚胎的死亡率,分娩时生产大量均匀,健康,活泼的仔猪,从而达到提高经济效益之目的。但目前在养猪生产中,不论是散养户或规模猪场,母猪产仔数不多,产仔的个数也少。如何提高母猪胎产仔数从而提高养殖效益,是养猪从业者普遍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现代养猪生产中,仔猪早期断奶技术已被越来越广泛地采用,即从过去一般的28 d断奶提前至21 d甚至21 d以下断奶.仔猪早期断奶不仅可缩短母猪的哺乳时间从而提高母猪的繁殖率和年产仔数、提高分娩舍利用率、降低仔猪的生产成本,而且能阻断某些传染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4.
《畜禽业》2016,(7)
正猪的繁殖是养猪生产中的关键技术环节。繁殖率的高低体现在母猪年产胎数和胎产仔数的多少以及仔猪成活率高低等方面。广东省金星猪场近几年来,在养猪生产上注重母猪选育与改造、种猪的科学管理及配种技术、母猪防病、仔猪早断奶等方面的研究,积极借鉴外地的先进技术,结合实际生产总结出一套母猪多胎高产的综合培育技术。通过该项综合技术的推广应用,母  相似文献   

5.
《畜禽业》2016,(7)
正研究显示,出生后48h内进行寄养,寄养仔猪的断奶重明显高于其原窝内仔猪平均断奶重f P0.006);寄养仔猪与收养栏仔猪在断奶重和生长率上没有明显差异。研究数据还表明,出生3d后再进行寄养会比较困难,因为此时乳头已基本固定下来,多余的乳头因为没有仔猪吮吸的刺激已基本变为无效乳头,导致寄养的仔猪断奶前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另外,研究还认为早期寄养(48h以内)对收养母猪和仔猪的行为都没有明显的影响。而晚期寄养、连续寄养对收养母猪和仔猪的行为影响都很大,母猪对仔猪的攻击行为增多,母猪表现出不安、神经质,侧卧  相似文献   

6.
李永前 《畜禽业》2013,(6):33-34
<正>母猪的生产是养猪生产的关键环节,其生产的好坏,是以母猪的年生产力,即母猪每年所生产的断奶仔猪数来衡量的。另外,猪属多胎动物,在养猪生产中应用人工授精技术是降低饲养成本、提高养猪生产水平的重要技术措施。为提高母猪人工授精受胎率及产仔数,在实践中需注意以下几个  相似文献   

7.
<正>笔者深入规模养殖场进行了调查,目前在养猪生产中,困扰养猪者的难题为产仔数少,仔猪成活率低,造成猪场的繁殖水平下降,养殖效益低。本文分析造成产仔数少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1影响母猪繁殖力的原因1.1品种原因有些品种的繁殖能力低,产仔数  相似文献   

8.
《畜禽业》2014,(5)
<正>在规模化养猪生产实践过程中,经常出现初产母猪的问题比经产母猪多,如产仔数不高、断奶后发情异常、所产仔猪容易生病,特别是仔猪拉稀等。作为一个猪群,必须保持适当的淘汰更新比例,规模猪场又必须有计划地补充后备母猪。为尽可能克服初产母猪的弱点,提高种猪群的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使猪场生产力和经济效益明显提高,有人提出了母猪分胎次饲养技术。1母猪分胎次饲养技术的产生过程在1988年Leman养猪会议上,Hanor公司的Jeff Mencke、Isabelle Moreau及Kaek keane首次介绍了母猪分胎次饲养技术(SPP技术),该技  相似文献   

9.
《畜禽业》2015,(7)
饲养母猪是一项精细的工作,在养猪业生产中,母猪产仔数少,会造成猪场的整体繁殖力下降,使猪群补充困难。这个难题常常困扰着养猪生产者,认真分析造成产仔数少的原因,在生产实际中加以防范,对提高母猪繁殖能力,切实提高养猪业生产效益有积极的作用。文章主要介绍了提高母猪繁殖率的综合技术,包括精心选留后备母猪、合理供给母猪各阶段的营养、增加母猪的产仔数、增加母猪的年产胎数、提高仔猪成活率、及时淘汰生产性能低下的母猪等内容,以期为提高母猪繁殖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畜禽业》2014,(1)
<正>梁河县是德宏全州的仔猪生产大县,为进一步推进我县现代畜牧业生产发展,近年来我县扶持发展了不少规模养猪场。但规模养猪场的生产发展总会遇到一些新问题,就母猪规模养殖场而言,初生仔猪寄养就是大多数养猪场遇到的难题。我们通过人工调整母猪带仔数,可以提高母猪利用率和初生仔猪成活率。1寄养仔猪的原因和条件在母猪同期产仔情况下,对多产  相似文献   

11.
<正>仔猪早期断奶是现代养猪生产中挖掘母猪生产潜能,提高养猪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仔猪早期断奶可节约母猪饲养成本、提高母猪年产胎次、提高分娩舍利用率,减少仔猪感染母猪病原机率,仔猪早期断奶技术越来越被广大养殖户接受。但在生产实践中,实行仔猪  相似文献   

12.
王勇生  王彦兵 《畜禽业》2002,(3):Y011-Y011
仔猪腹泻,常造成生长迟缓,停滞、甚至死亡,增加养猪成本,影响农户养猪的积极性.经过笔者对乡村农户养猪现状进行观察和了解,总结出造成仔猪拉稀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 1仔猪腹泻的原因 1.1母猪分娩前及仔猪出生后,未受取预防措施由于农民大多是到仔猪交易市场去购卖小猪,而这些小猪又大多产于农户饲养的母猪.在农村,知道给母猪分娩前和仔猪出生后采取预防措施的农民寥寥无几.  相似文献   

13.
《畜禽业》2020,(4)
哺乳母猪饲养的好坏与仔猪的断乳窝重、仔猪的均匀度、仔猪的断乳时间等有关系密切。德宏州是一个少数民族聚集的边疆地区,虽然多年来畜牧兽医部门在不断地开展科学养猪技术培训,但由于语言受教育程度等因素的制约,农村养猪水平仍较落后。据统计近年来德宏州的哺乳仔猪断乳时间在25 d内占26.7%,30~35 d断乳的占41.1%,双月断乳的占32.2%;平均断乳头重6.2 kg,均匀度差;母猪年头均产仔1.62窝,产仔数12.8头,仔猪育成率达86.5%。为此,提高广大农村养猪户养猪水平,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4.
仔猪早期断奶是在大规模集约化养猪生产中发展起来的一项全新的饲养管理技术,不仅可提高母猪的繁殖率和产仔数、分娩舍的利用率、提高饲料的利用率,而且可以有效地控制疾病。仔猪早期断奶是一项适合我国养猪业规模和经济状况的饲养技术。  相似文献   

15.
《畜禽业》2014,(1)
<正>寄养时间:研究者大都建议饲养者应该在仔猪出生后24或48小时以内进行寄养,即在仔猪基本固定好乳头之前进行寄养,因为这个时期对仔猪和母猪的影响最小。出生3 d后再进行寄养会比较困难,因为此时乳头已基本固定下来,多余的乳头因为没有仔猪吮吸的刺激已基本变为无效乳头。寄养仔猪体重、收养栏仔猪体重和数量:根据初生重进行寄养,寄养仔猪不但生长  相似文献   

16.
仔猪出生重与断奶成活率、断奶体重、出栏体重呈密切正相关,仔猪出生重每提高0.1 kg,断奶重可提高1 kg,出栏重可提高10 kg,即以1:10:100的比例提高.影响仔猪出生重和死亡率的因素很多,如母猪胎龄结构、母猪的品种及选育、母猪状况和初配年龄、环境条件及母猪体况、窝产仔数及遗传因素等.  相似文献   

17.
仔猪早期断奶是在大规模集约化养猪生产中发展起来的一项全新的饲养管理技术,不仅可提高母猪的繁殖率和产仔数、分娩舍的利用率、提高饲料的利用率,而且可以有效地控制疾病。仔猪早期断奶是一项适合我国养猪业规模和经济状况的饲养技术。  相似文献   

18.
<正>母猪生产的目的是生产数量多、个体大、健康良好的仔猪。在母猪数量一定的条件下,母猪饲养管理尤其是妊娠母猪饲养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仔猪的生产数量和质量。因此,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必须按科学的要求,以控制合理的膘情、保胎和提高产仔数为目标,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母猪的生产性能,达到提高养猪经济效益之目的。本文就妊娠母猪的科学饲养管理技术,谈个人看法,仅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种公猪的好坏,直接影响母猪的产仔数和后代仔猪的品质。种公猪的饲养管理和利用是整个养猪生产管理中的关键环节。高水平的饲养管理可以提高种公猪的使用年限,节省引种  相似文献   

20.
翁云 《畜禽业》2012,(7):55
<正>母猪的主要生产任务是繁殖仔猪,提供猪源。繁殖的目标是:增加排卵数,提高受精率,提高胚胎的着床率,减少胚胎的死亡率,分娩时生产大量均匀,健康,活泼的仔猪,从而达到提高经济效益之目的。目前在綦江的养猪行业中,不论是散养户或规模猪场,都不约而同地反映出一个同样的问题,即母猪年产仔数不多,1年产1窝或两年产3窝,产仔的个数也少,平均1窝不到10头。这些问题急待解决。笔者根椐自身的实践体会和查阅相关的畜牧资料,就如何科学饲养提高母猪产仔数,提出个人的一些见解。供同仁参考:1科学选好母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