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子学 《土壤》1959,(8):3-3
关于土壤分类问题,我想谈几点不成熟意见,供作参考。  相似文献   

2.
赵振达  罗进儒 《土壤》1959,(4):17-17,29
祁东县位于湖南省中部,属于低山丘陵地区,形成土壤的母岩有老第三纪紫色砂页岩,石炭纪石灰岩,变质岩(千板岩、板岩、石英岩筹)以及复盖在其他岩层上的第四纪红色粘土等。  相似文献   

3.
В.  А.  科夫达 《土壤学报》1956,4(2):95-97
确定命名原则和术语的统一,首先是有关自然现象的系统和分类的学说的统一,是各个国家的学者们互相了解的最重要条件,所以“土壤学”杂志编辑部从中国科学院所得到的论文出版物对苏联土壤学家是有很大兴趣的。  相似文献   

4.
黄爱贤 《土壤》1959,(6):32-32
在农业生产大跃进中,农作物的产量飞跃的增长,肥料是起了很大的作用。其中细菌肥料也广泛的应用到农业生产中了。目前在全国范围内所生产的细菌肥料种类是很多的,但利用时还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5.
王云森 《土壤》1978,10(5):175-176
土壤分类,对于合理规划利用土地,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壤利用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关于“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基层分类研究”的思路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张凤荣  黄勤  刘黎明 《土壤通报》2000,31(6):241-243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基层分类研究的重点是通过选择分异特性和恰当地划分分异特性区间来建立分类指标体系 .分异特性应是易于鉴别的对土壤生产力有重要影响的相对稳定的土壤性质 ;以使土壤分类便于应用于土壤调查 ,更好地服务于土地评价和规划 .研究变量和因变量的定量化关系或土壤性质与土地生产力的定量化关系是准确划分分异特性区间的有效方法 .基层分类最好采用检索方法 ,以求分类的唯一性 .连续命名法可以明确表达分类单元的属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出的发展三川河流域经济林、提高综合治理经济效益的意见主要是:引进优良果树树种与品种,推广果园覆膜、覆草保水技术,施行果园间作绿肥和根外追肥技术,改造小老树和合理密植等。作者根据试验结果与实践经验,对以上问题进行了较为具体的讨论,将对解决这方面的实际问题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土壤质地分类是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关系的一个重要问题[1,2]。  相似文献   

9.
中国土壤分类四十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龚子同 《土壤学报》1989,26(3):217-225
建国以来土壤分类是不断完善的过程。涉及全国的土壤分类系统至少有9个。可分为三个时期。解放初,采用美国马伯特土壤分类系统,以土类为基本单元,土系为基层单元,其中就有我国特有的山东棕壤、砂姜黑土和水稻土等类型;从1954年开始采用土壤发生分类系统,之后陆续提出了一些新土类,如黄棕壤、黑土、白浆土、砖红壤性红壤等,接着由于对耕地土壤的普查,充实了水稻土、明确了潮土、灌淤土和塍土等的独立土类地位。并提出了其他许多磷质石灰土等新土类。目前正在开始以诊断层如诊断特性为基础、结合我国丰富土壤类型的实际,在已有基础上,建立具有我国特色、具有空量指标的土壤系统分类。但这需要有一个较长的研究和完善过程。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土壤分类简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是世界科学文化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农业生产起源很早,有着悠久的历史。历代发展经济的方针,是以农业为基础。作为农业基本生产资料的土壤,早就为人们所重视。《管子》指出:“地者,政之本也,辨于土而民可富”;“五谷不宜其地,国之贫也”。远古以来,我国的农业科学技术,是以土壤科学为中心。数千年来,我国劳动人民在辽阔的土地上耕种生息,创造和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建立在劳动人民丰富的实践经验基础上的我国古代土壤科学,造诣很深,是一丰硕的土壤科学宝库。  相似文献   

11.
目前全国各地正在为实现今年农业更大跃进而掀起一个轰轰烈烈的全民性积肥造肥高潮;本文是全国积肥、造肥工作现坊会议大会技术研究组就土化肥制造问题经过讨论后整理而成的一篇文章,着重总结了一年来全国土化肥制造运动的情况和成绩,并对现有土化肥制造方法作了比较系统的分类排队,指出了目前在有些地区对土化肥的生产和原料的选用方面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对今后如何继续大搞土化肥提出了初步意见。本刊除了作了一些删节外,特发表于此,,以供读者在工作中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鲁如坤 《土壤》1979,11(3):81-83
我国目前的粮食生产水平,和国际高产国家比较起来。还有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土壤分类法中铁铝土的分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lassification of ferrallitic soils in China is reviewed and the classification of Ferralisols and Ferrisols in Chinese Soil Taxonomy is introduced in order to discus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ferrallitic soil classification in the Chinese Soil Taxonomy and those of the other soil classification systems. In the former soil classification systems of China, the ferrallitic soils were classified into the soil groups of Latosols, Latosolic red soils, Red soils, Yellow soils and Dry red soils, according to the combination of soil-forming conditions, soil-forming processes, soil features and soil properties. In the Chinese Soil Taxonomy, most of ferrallitic soils are classified into the soil orders of Ferralisols and Ferrisols based on the diagnostic horizons and/or diagnostic characteristics with quantitatively defined properties. Ferralisols are the soils that have ferralic horizon, and they are merely subdivided into one suborder and two soil groups. Ferrisols are the soils that have LAC-ferric horizon but do not have ferralic horizon, and they are subdivided into three suborders and eleven soil groups. Ferralisols may correspond to part of Latosols and Latosolic red soils. Ferrisols may either correspond to part of Red soils, Yellow soils and Dry red soils, or correspond to part of Latosols and Latosolic red soils.  相似文献   

14.
对“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印象及评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V. O. Targulian  张华  张甘霖 《土壤》2002,34(2):111-112
1998年我第一次获得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修订版,当时龚子同教授提供给我新的1:12000000比例尺的中国土壤图。这幅地图的图例包括14个土纲和39个亚纲。最近我在中国访问期间,我获得了加深和扩展对中国土壤系统分类认知的机会。中国土壤科学家对世界分类系统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广泛  相似文献   

15.
郭兴嘉 《土壤》1959,(8):11-13,16
1959年黑龙江省全面地开展土壤普查运动,不仅摸清了土壤底细,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可靠的资料,还推进了我国土壤科学的前进。我很幸运有机会参加松花江地区的工作,学习了许多农民群众的经验,但因个人水平低,深入群众的时间短,了解得不深不透。  相似文献   

16.
样点空间距离和土壤分类粒度是衡量土壤样点代表性和调查精度的重要指标.在江苏省常熟市稻麦轮作区考虑不同土壤分类粒度,按村、镇、县域3种空间尺度选择8个农田样区,每个农田样区选择4个相邻田块作为采样区,每个采样区按梅花状采集表层土壤混合样品,合计32个.利用高通量测序分析技术,研究土壤细菌多样性在不同样点空间距离和土壤分类...  相似文献   

17.
龚子同  高以信 《土壤》1992,24(6):324-328
作者应东亚和东南亚土壤科学联合会(ESAFS)的邀请,于1991年11月11日至15日参加在日本大阪市举行的土壤分类系统对比专题讨论会,有机会向亚洲及其他国家的同行们介绍中国土壤系统分类(首次方案),共同切磋土壤分类问题,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我国农业减灾工作的现状、成绩、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九五”期间减灾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