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辽西黄土丘陵区坡耕地土壤侵蚀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一次回归正交组合设计,利用野外人工模拟侵蚀降雨试验对辽西黄土丘陵区坡耕地土壤侵蚀进行了研究,探明了影响该区坡耕地土壤侵蚀的主要因子依次是降雨侵蚀力(R),雨前土壤含水量(W),作物盖度(C)和地面坡度(S)及其作用机理,根据试验结果建立了土壤侵蚀预测数学模型,为坡耕地土壤侵蚀的计算,预测及防治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手段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采用人工模拟侵蚀降雨试验,在辽东石质山区坡耕地对影响土壤侵蚀的降雨、土壤含水量、作物盖度、地面坡度诸因子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出影响坡耕地径流量因子依次是降雨>土壤含水量>坡度>作物盖度;影响坡耕地冲刷量因子依次是降雨>土壤含水量>作物盖度>坡度。指出在该区坡耕地利用和开发中,应采取科学的规划和管护措施,从而有效地对土壤侵蚀的影响因子进行合理调控。根据试验结果,结合地理信息、气候信息和植物信息,建立了辽东石质山区坡耕地土壤侵蚀数学模型,为该区制定坡耕地水土保持发展规划和科学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在辽宁东部山区和西部丘陵区选择了5个有代表性的县区,进行降雨、坡度、雨前土壤含水量和作物覆盖4因子影响下的坡耕地土壤侵蚀模拟试验,并建立了辽东山区和辽西丘陵区坡耕地的土壤侵蚀方程。辽东山区坡耕地的土壤侵蚀方程为:y=0.63R 6.600 1000.92W-282.61C 0.05Rθ 6.16RW-42.19;辽西丘陵区坡耕地土壤侵蚀方程为:y=8.01R 51.82θ 3468.31W-948.20C-258.52。方程式的建立为辽宁各地土壤侵蚀量的确定和预测预报提供了可靠而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短历时强降雨对典型喀斯特坡耕地侵蚀产沙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索短历时强降雨对典型喀斯特坡耕地侵蚀产沙的影响,为喀斯特区坡耕地应对极端天气的水土流失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研究采用人工室内模拟降雨试验的方法,对喀斯特坡耕地侵蚀产沙特征在短历时强降雨作用下的影响因素开展研究。结果表明:(1)短历时强降雨导致喀斯特坡耕地地表输沙模数和产沙量随降雨强度的增大而增大,而地下输沙模数和产沙量与降雨强度无明显变化规律,坡耕地土壤侵蚀以地表为主。地表产沙临界雨强为30~50 mm/h。(2)坡度增大时地表产沙比重大于地下产沙比重,地表土壤侵蚀以地表为主。产沙比重发生转折的坡度值为15°~20°。70 mm/h降雨强度和5°坡度下,降雨强度对地下土壤侵蚀可能存在"负效应"。(3)喀斯特坡耕地侵蚀产沙特征与降雨强度和坡度密切相关,但降雨强度因子起主导作用。强降雨主要影响地表土壤侵蚀,因此,对喀斯特坡耕地土壤侵蚀治理应以地表为主。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了解短历时强降雨对喀斯特坡耕地土壤侵蚀的影响,为对喀斯特坡耕地应对极端天气和水土流失防治以及维持生态环境健康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川中小流域丘坡耕地土壤侵蚀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放射性元素Cs-137土壤侵蚀调查方法,对川中红壤地区五洞桥小流域丘坡耕地土壤侵蚀进行了研究,揭示了丘陵坡耕地土壤侵蚀特征,推算了不同样点下的年土壤侵蚀模数和侵蚀量,划分了小流域土壤侵蚀强度等级。研究结果为,五洞桥流域年土壤侵蚀总量为57560t,年均土壤侵蚀模数为3597t/km2,属中度侵蚀区,整个流域可划分为微度侵蚀、轻度侵蚀、中度侵蚀、强度侵蚀等六个侵蚀强度等级。  相似文献   

6.
为快速、有效评估西江流域丘陵山地中长期土壤侵蚀状况,初步掌握区域土壤侵蚀与沉积规律,定量化西江流域土壤侵蚀强度,采用放射性核素Cs-137示踪方法,结合相关土壤侵蚀定量估算模型,探讨了西江流域梧州段典型丘陵山地人工林坡地和坡耕地的土壤侵蚀状况。结果表明,研究区Cs-137背景值为968.19Bq/m~2,Cs-137含量在坡面土壤中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递减,呈较好的线性关系。人工林地与坡耕地坡面土壤均呈侵蚀现象,人工林谷底表现为堆积现象。人工林地与坡耕地坡面土壤的侵蚀强度表现为上坡中坡下坡。人工林坡面年均土壤侵蚀模数为3 889t/(km~2·a),坡耕地坡面年均土壤侵蚀模数为4 257t/(km~2·a),坡耕地侵蚀模数大于人工林坡地,二者均为土壤中度侵蚀。在西江流域土地开发过程中,要加强对丘陵山地土壤的利用规划,防止过度开发;同时,要营造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减少土壤侵蚀的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固氮植物篱防治坡耕地土壤侵蚀效果研究   总被引:58,自引:4,他引:58  
土壤侵蚀是坡耕地土壤退化的主要影响因子之一。在金沙江干热河谷区坡耕地的实验表明,沿坡耕地等高线种植高密度高固氮植物篱并合理经营,可有效防治土壤侵蚀。1997年植物篱处理的土壤侵蚀量减少到对照的14.5%~23.9%,1998年侵蚀量权为对照的1%~3%。坡耕地土壤侵蚀集中发生在雨季中期。土壤侵蚀过程也是土壤养分加速流失的过程,分析表明流失土壤中全氮和有机质在侵蚀土壤中含量分别是表土平均含量的2.3  相似文献   

8.
湖北省坡耕地现状分析及宜耕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芳  高宝林  李杰  刘琨  徐昕 《水土保持研究》2023,30(1):418-422,429
坡耕地是耕地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土壤侵蚀的策源地和水土保持的重点区域。为探究湖北省坡耕地资源现状及其宜耕性,利用GIS技术,构建了湖北省坡耕地的坡度、土壤侵蚀、土壤剖面构型和理化特性等数据库,筛选耕地坡度、土层厚度、土壤质地、土壤pH值和土壤侵蚀程度5个代表性指标,采用“限制因子法”对湖北省全域坡耕地进行了宜耕性评价。结果表明:湖北省坡耕地总面积为9 438.64 km2,占总耕地面积的18.87%,不宜耕坡耕地总面积为2 178.36 km2,占现有坡耕地面积的23.08%;砾石含量和坡度过高是造成坡耕地不宜耕的主要因素,其中砾石含量>15%的坡耕地总面积为1 205.72 km2,坡度≥25°的坡耕地总面积为1 097.32 km2;其次不宜耕主导因素是土壤过酸,pH值≤4.5造成坡耕地不宜耕的面积为669.60 km2,土壤侵蚀严重(极强烈以上侵蚀强度)和土层浅薄(土层厚度<30 cm)造成的不宜耕坡耕地面积分别为336.48 km2...  相似文献   

9.
淮河流域土壤侵蚀与影响因子关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究土壤侵蚀各影响因子在一个较大的地理系统内的组合变化关系,以淮河流域为研究区,通过收集流域内土壤、植被、地形、气候等数据,利用二元相关分析、偏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对流域尺度的土壤侵蚀各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流域尺度上,对土壤侵蚀起主导作用的因子是地形起伏度,其次是坡耕地面积比和植被覆盖度。地形起伏度和坡耕地面积比及植被覆盖度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地形起伏度除直接对土壤侵蚀产生影响外,还通过影响坡耕地的分布和植被覆盖度而对土壤侵蚀产生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土壤侵蚀对坡耕地耕层质量退化作用及其评价趋势展望   总被引:11,自引:8,他引:3  
土壤侵蚀是导致坡耕地耕层质量退化和土壤生产力不稳定的关键驱动因素。该文从水蚀区坡耕地侵蚀控制和生产功能角度,在解析地块尺度土壤侵蚀、水土保持、农业活动对坡耕地耕层生态过程作用特征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土壤侵蚀对坡耕地耕层质量退化作用、影响效应及作用途径。认为:1)坡耕地耕层质量变化由降雨侵蚀、耕作活动交互作用的生态过程决定,2种作用的时间、空间尺度不同;耕层土壤参数在坡耕地农业生产中作用分为保水、保土、保肥和增产潜力,由地块尺度农作物-耕层耦合效应决定土壤生产能力、坡耕地水土流失特征及耕层侵蚀性退化方向及程度。2)土壤侵蚀对坡耕地耕层质量退化作用表现为土壤性质恶化、土壤质量劣化、土地生产力衰退3个方面,耕层土壤物理性质变异程度大于化学性质变异,径流作用导致的土地生产力衰退大于土壤流失作用。3)坡耕地耕层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应兼顾侵蚀下降、产量提升2个目标,地块尺度诊断指标有效土层厚度、耕层厚度、土壤容重、土壤抗剪强度、土壤有机质、土壤渗透性可作为合理耕层评价最小数据集;坡耕地合理耕层适宜性分为5级,其诊断指标分级标准宜与土壤侵蚀分级和耕地地力分级衔接。4)坡耕地合理耕层评价未来应密切关注耕层质量诊断指标最小数据集、坡耕地合理耕层阈值/适宜值分级标准、坡耕地水土流失阻控标准拟定3个主要方向。研究可为深入认识坡耕地侵蚀性退化机制,辨识坡耕地合理耕层调控途径以及坡耕地合理耕层构建技术参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辽宁省坡耕地资源普查及成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已有的土壤调查数据、图件以及地形图上提供的地理信息,对全省的坡耕地资源进行分类与分级.在查清坡耕地资源的基础上,论述了坡耕地的分布规律和分布特点,为坡耕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土壤侵蚀的遥感普查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2.
通过外业调查、实验测试、大田模拟试验等方法,在土壤侵蚀特征分析基础上,对黄土丘陵和金沙江干热河谷2个生态脆弱区由于土壤侵蚀导致的坡耕地土地生产力衰退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生态脆弱区无任何水土保持措施的坡耕地土壤侵蚀,在导致可耕作土层变薄的同时,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土壤物理性能和人渗能力下降,土壤养分流失以及土地生物生产能力的衰退。相同强度土壤侵蚀对坡耕地土地生产力的影响,干热河谷区大于黄土丘陵区,是黄土丘陵区的2.1~2.9倍。  相似文献   

13.
坡度对坡面侵蚀产沙响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坡度是影响坡面土壤侵蚀的重要因素,在一定条件下,坡面土壤侵蚀随着坡度的增大而增加,但存在一个临界坡度,当超过这个坡度后,坡面土壤侵蚀量反而随着坡度的增大而减少。国内多数学者认为这个临界坡度介于25°~29°之间,这对我国25°以下坡耕地水土保持措施的配置以及超过25°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计划的实施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在坡面上不同坡度范围内配置合适的水土保持措施可以削弱坡度对坡面土壤侵蚀强度的影响,即在缓坡上实施保护性耕作措施,在25°以下坡耕地合理布设水平梯田及植物篱,25°以上的坡耕地实行退耕还林还草,可以有效地控制坡面土壤侵蚀的发生,促进坡耕地的可持续利用和改良。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东北黑土区坡耕地土壤侵蚀特征,为该区复合土壤侵蚀研究及其有效防治提供重要科学依据。[方法]基于大量野外调查和理论研究以及文献资料,概述了复合土壤侵蚀的研究现状,分析了东北黑土区坡耕地土壤侵蚀特征。[结果]东北黑土区坡耕地土壤侵蚀特点主要为:多营力复合侵蚀的季节更替和空间叠加作用,农田沟蚀严重,坡面汇流引起的土壤侵蚀更加突出,雨滴打击作用和壤中流形成是坡面土壤侵蚀的主要驱动力。当前复合土壤侵蚀研究的主要内容为:冻融作用对风蚀和水蚀的影响,风水复合侵蚀,东北黑土区多外营力复合侵蚀研究。[结论]复合土壤侵蚀的研究重点为:①多种外营力相互作用的坡面复合侵蚀过程机制;②冻融作用对土壤抗侵蚀能力的影响机制;③量化冻融作用、融雪、降雨径流和风力侵蚀对坡面侵蚀和沟蚀的贡献;④多外营力作用的流域尺度泥沙来源诊断;⑤复合土壤侵蚀预报模型研发;⑥复合土壤侵蚀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评价;⑦东北黑土区复合土壤侵蚀防治分区。  相似文献   

15.
三峡库区紫色土坡耕地土壤侵蚀的137Cs示踪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坡耕地是三峡库区的重点水土流失区和河流泥沙的主要来源地.采用~(137)Cs示踪技术对三峡库区紫色土坡耕地的土壤侵蚀速率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新政小流域的~(137)Cs本底值为1 420.9 Bq/m~2;平均坡度为11.4°的缓坡耕地的~(137)Cs面积活度介于398.5~1 649.6 Bq/m~2之间,坡长加权平均值为816.0Bq/m~2;采用改进的简化质量平衡模型计算了坡耕地的土壤侵蚀速率,结果得出该坡地的土壤侵蚀模数介于-3 358.8~4 937.4 t/(km~2·a),其加权平均值为1 294.6 t/(km~2·a).受犁耕作用的影响,坡耕地两个坡段的土壤侵蚀速率随坡长增加大致都呈下降趋势,并在坡段下方出现了堆积.坡耕地土壤侵蚀速率不高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所研究坡耕地属于缓坡,坡度较小,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当地农民总结出了一套有效防止水土流失的耕作方式,使得土壤侵蚀强度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16.
喀斯特地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侵蚀特征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探明喀斯特土壤侵蚀特征,对石漠化过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样品分析、直剪试验与模拟冲刷试验,研究了典型喀斯特地区不同地类的土壤侵蚀特征.结果表明:(1)该地区灌丛地土层厚度大于林地和坡耕地的土层厚度;(2)该区土壤紧实度由小到大的顺序为:坡耕地<灌丛地<林地;(3)在土壤崩解速率及土壤冲刷模数方面,坡耕地>灌丛地>林地.整体上,坡耕地土壤侵蚀特征表现出极强的差异性,灌丛地与林地间差异性不显著.因而保持与恢复喀斯特地区植被、减少耕作活动是防治土壤侵蚀和控制石漠化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定量评估区域坡耕地土壤侵蚀分布规律,是科学制定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规划、开展坡耕地质量建设的基础,然而目前针对省域尺度坡耕地土壤侵蚀和养分流失规律的研究较少。该研究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和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USLE),在模型参数率定与计算精度验证基础上,定量评价云南省坡耕地土壤侵蚀和养分流失特征。结果表明:1)云南省坡耕地土壤侵蚀面积为421.38万hm2,侵蚀总量为376.58×106 t/a,占全省侵蚀总量的63.02%,坡耕地是区域侵蚀产沙的主要策源地;坡耕地平均侵蚀模数为7 986.31 t/(km2.a),总体处于强烈侵蚀等级,剧烈侵蚀、极强烈侵蚀和强烈侵蚀是坡耕地侵蚀产沙的主要来源;不同分区坡耕地侵蚀模数和侵蚀量差异显著,滇西南区侵蚀强度最大,滇东南区侵蚀强度最小。2)随着坡度增加,坡耕地侵蚀面积比例、侵蚀强度、侵蚀量均呈较快增加趋势,土壤侵蚀主要来源于15~25°、>25°、>8~15°3个坡度级坡耕地。3)坡耕地流失土层厚度集中分布在0~12 mm/a之间,平均流失土层厚度为7.31 mm/a;耕层更新周期集中分布在20~200 a之间,均值为175.6 a,耕层更新周期-面积分布曲线呈先快速递增,并在某一峰值之后出现快速递减趋势。4)坡耕地养分流失空间分布存在差异性,土壤有机碳、全氮、速效钾、有效磷流失模数分别为223.60、23.94、1.59、0.15 t/(km2·a),坡耕地养分流失是区域养分流失量的主要来源。研究可为区域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和坡耕地质量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探明侵蚀对坡耕地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利用137 Cs示踪技术,并结合土壤理化分析,研究了川北山区坡耕地土壤侵蚀所引起的土壤再分配对土壤有机碳与活性有机碳空间变异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川北山区坡耕地土壤侵蚀是水蚀和耕作侵蚀共同作用的结果,强烈的耕作导致坡上部发生严重的土壤侵蚀;侵蚀对坡耕地土壤有机碳与活性有机碳分布影响较大,土壤有机碳与活性有机碳含量与137 Cs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坡上部土壤有机碳与活性有机碳含量贫瘠,而在坡下部相对富集。因此,山区坡耕地土壤肥力的空间分布特征在今后的土地施肥管理中应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19.
东北黑土区在中国粮食安全与可持续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但过度开发利用导致该区土壤侵蚀问题严峻。耕作方式的差异直接影响黑土区坡耕地土壤侵蚀特征,相关研究的开展对于准确评价水土保持措施的适宜性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通过系统梳理文献资料,总结了垄向、垄规格以及垄向区田技术的内涵及应用条件,分别综述了其对黑土区坡耕地土壤侵蚀的影响;指出了目前研究中还存在垄作与垄向区田技术对坡耕地土壤侵蚀影响的机理研究不深、垄向与垄规格之间的耦合关系分析不细、垄向区田垄沟土埂优化设计不足、土壤侵蚀综合影响因素探索不全等方面主要问题;明确了未来研究中应加强量化垄向、垄规格、垄向区田技术与其他水土保持措施相结合对黑土区坡耕地土壤侵蚀影响的过程与机理,为筛选适宜的水土保持耕作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宁南黄土高原阳洼流域137Cs分布及侵蚀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37Cs示踪方法,对宁南黄土高原阳洼流域土壤137Cs分布及土壤侵蚀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流域137Cs基准值为(1 966.99±112.06)Bq/m2。流域内林草地土壤剖面137Cs呈指数型分布,坡耕地137Cs在耕层内呈均一分布。受坡位影响,坡耕地上坡137Cs质量活度为中、下坡的25.14%~27%。流域内坡耕地土壤侵蚀最高,平均为3 889.95 t/km2,自然荒坡最小,仅为坡耕地的17.83%,坡耕地是流域泥沙的主要侵蚀溯源区。阳洼流域土壤侵蚀存在明显的空间格局,不同土地类型下土壤137Cs面积活度、土壤侵蚀模数呈斑块状镶嵌分布,以靠近流域西南边界、中部及东南部区域土壤侵蚀模数最大,平均侵蚀速率在3 405.59~7 080.73 t/(km2.a),沉积与侵蚀明显区域间有过渡区域。坡度是影响该流域土壤侵蚀空间变化的主导因子,但土壤侵蚀速率并不简单随坡度增加而增大,它还受土地利用方式、坡位、降雨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