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江蓉 《安徽农业科学》2020,(19):173-176
选用α-淀粉酶和糖化酶2种淀粉水解酶来制备多孔玉米淀粉,采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酶用量、pH、反应温度、反应时间、酶配比对多孔玉米淀粉吸附性的影响。然后运用4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法来寻找如何制备具有最佳吸附性的多孔玉米淀粉。试验结果表明:在酶用量为4%、pH为6、反应时间为24 h、温度为45℃时,淀粉最大吸水率为88.65%;在酶用量为3%、pH为6、反应时间为20 h、温度为50℃时,最大吸油率为75.36%。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了不同反应时间下淀粉颗粒表面微孔分布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糖化酶与α-淀粉酶制备马铃薯微孔淀粉的工艺。[方法]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淀粉水解率和油脂吸附率为评价指标,考察反应温度、酶配比[糖化酶∶α-淀粉酶(W/W)]、加酶量、底物量浓度[淀粉∶溶液(W/V)]、缓冲液pH和反应时间6个因素对马铃薯淀粉微孔化的影响。[结果]马铃薯微孔淀粉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45℃,酶配比6∶1,加酶量1.0%,底物量浓度0.14g/ml,缓冲液pH 4,反应时间8 h;在该条件下制得的微孔淀粉的油脂吸附率为70.2%,淀粉水解率为34.16%。[结论]该研究为微孔淀粉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酸-乙醇介质制备的玉米淀粉糊精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制备玉米淀粉糊精。玉米淀粉在80-82℃温度下,以不同浓度盐酸(2%、3%)、不同浓度的乙醇水解液介质(70%、85%99.9%),不同水解时间(1-5h)进行不同条件的水解。实验测定了水解过程中淀粉的水解程度,OE(dextrose equivalent)值、膨胀能力和颗粒微观结构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相同酸浓度下,随乙醇浓度的增加,水解程度降低,70%和99.9%乙醇介质中反应产物的DE值较相对应的85%乙醇介质中低。70℃时膨胀能力随着水解时间的延长由初值下降至水解2h处的最小值,后又略有回升。以2%盐酸处理制备的糊精粒子微观结构无明显变化,而以3%盐酸制备得到的糊精样品结构有较为显著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制备玉米淀粉糊精。玉米淀粉在80-82℃温度下,以不同浓度盐酸(2%、3%)、不同浓度的乙醇水解液介质(70%、85%99.9%),不同水解时间(1-5h)进行不同条件的水解。实验测定了水解过程中淀粉的水解程度,OE(dextrose equivalent)值、膨胀能力和颗粒微观结构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相同酸浓度下,随乙醇浓度的增加,水解程度降低,70%和99.9%乙醇介质中反应产物的DE值较相对应的85%乙醇介质中低。70℃时膨胀能力随着水解时间的延长由初值下降至水解2h处的最小值,后又略有回升。以2%盐酸处理制备的糊精粒子微观结构无明显变化,而以3%盐酸制备得到的糊精样品结构有较为显著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赵有玺  冀颐之  张慧娟  龚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4,(12):3483-3485,3490
[目的]优化超氧化物歧化酶微胶囊的制备工艺,并对该微胶囊的结构进行初步的分析.[方法]采用水中干燥法制备超氧化物歧化酶微胶囊,并对其工艺进行优化.利用扫描电镜技术,分析超氧化物歧化酶微囊的表面形态及大小分布;并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示差扫描热量技术,初步研究超氧化物歧化酶微囊的结构.[结果]在最佳工艺条件下,超氧化物歧化酶微囊形状规则,粒径分布均匀.超氧化物歧化酶微胶囊是由乙基纤维素包裹超氧化物歧化酶成囊的,乙基纤维素与超氧化物歧化酶呈囊后,乙基纤维素与超氧化物歧化酶分子间形成很强的分子间相互作用.[结论]超氧化物歧化酶微囊的结构分析,对进一步研究微胶囊的控制释放机制和改进微囊性能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研究复合酶法制备微孔淀粉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淀粉油脂吸附率作为试验指标,选取酶解温度、酶配比、加酶量、底物量浓度、缓冲液pH和酶解时间为影响因素进行正交试验。[结果]通过正交试验得出最佳工艺参数为:酶解温度50℃,酶配比4∶1,加酶量2.0%,底物量浓度0.14 g/ml,缓冲液pH=4,反应时间9 h,油脂的吸附率高达83.2%。[结论]得出了复合酶法制备马铃薯微孔淀粉的最佳工艺参数,为马铃薯微孔淀粉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7.
酶法制备微孔淀粉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孔淀粉吸附能力强,兼有无毒、环保、可食等优点,目前已在食品、医药等包装上有较广泛的应用。为进一步扩大微孔淀粉在食品中的应用范围,对微孔淀粉的微孔形成机理、性能以及制备进行深入的了解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微孔淀粉原料的选取、预处理,微孔淀粉的制备方法和微孔淀粉的微孔形成机理进行了较详细的综述,并对目前我国微孔淀粉存在的不足进行了简要的总结及微孔淀粉的发展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微波前处理酶法制备微孔淀粉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维杰  杨光  刘灿召  耿玮蔚  袁超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3):16221-16223
[目的]提高微孔淀粉的吸附性能,缩短其生产时间。[方法]以玉米原淀粉为材料,对其施加40 W/g的超声波处理10 min,然后用α-淀粉酶和葡萄糖苷酶的pH缓冲液制备微孔淀粉,研究各因素对微孔淀粉吸油率的影响。[结果]其他因素固定不变,当反应温度为30 ℃时,微孔淀粉的吸油率最低,反应温度在50-55 ℃时,微孔淀粉的吸油率较高;缓冲液pH值在5.0-5.5时,微孔淀粉的吸油率较高,缓冲液pH值高于5.5时,微孔淀粉的吸油率急剧下降;当缓冲液pH值为5.0,反应温度为50 ℃,反应时间为12 h,α-淀粉酶用量为75 U/g,葡萄糖苷酶用量为46 U/g时,微孔淀粉的吸油率最高,达132.8%。[结论]微波预处理可提高微孔淀粉的吸油率。  相似文献   

9.
不同品种玉米淀粉糊化特性比较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测定了辽宁省22种不同普通品种玉米淀粉中直链淀粉的含量,采用快速粘度分析仪(RVA)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定了这些玉米品种的淀粉糊化特性和热力学性质。比较分析了不同普通品种玉米的淀粉糊特性、热力学性质、直链淀粉含量之间的差异和相关性。结果表明:普通品种玉米之间淀粉的直链淀粉含量、糊化特性和热力学性质等存在很大差异,其中一些具有良好的应用品质。通过对淀粉品质的全面分析,可以找出适合不同加工用途的专用玉米品种。  相似文献   

10.
普通玉米杂交种淀粉的糊化和热力学性质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实验室制取玉米淀粉的方法提取了17种普通玉米杂交种淀粉,并采用快速粘度测定仪(RVA)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分别分析了玉米杂交种淀粉的糊化和热力学性质。结果表明:普通玉米杂交种间RVA各参数均存在极显著差异;RVA某些参数之间、DSC某些参数间及RVA与DSC某些参数间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玉米皮多糖的制备方法及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芦菲  李波  李春阳  戴军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7):7445-7446
[目的]研究玉米皮中水溶性多糖的制备方法和化学结构。[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了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对多糖结构进行了解析。[结果]玉米皮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水比1∶30,在100℃提取2次,每次2h。在该提取条件下,100g玉米皮可制备得到6.94g多糖,多糖纯度为88.18%。玉米皮多糖主要由α-D-吡喃葡萄糖组成,其含量为90.8%。此外,玉米皮多糖还含有少量的阿拉伯糖、木糖、半乳糖等单糖以及微量的蛋白质。[结论]玉米皮中水溶性多糖含量较高,有很好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玉米交联淀粉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海莲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4):2308+2426-2308,2426
[目的]探讨甲醛用量、pH值、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玉米交联淀粉交联度(即沉降积)的影响。[方法]以玉米淀粉为原料,甲醛为交联剂,制备玉米交联淀粉。[结果]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甲醛与淀粉的质量比为0.020、反应时间为1 h、反应pH值为9.0、反应温度为42.5℃,所制备的交联淀粉沉降积为2.7 ml。[结论]该试验筛选出了制备玉米交联淀粉的最佳工艺条件,该法具有工艺简单、快速、高效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普鲁兰酶在生产玉米淀粉全糖粉中的应用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产品的转化率。[方法]研究普鲁兰酶在酶法生产玉米淀粉全糖粉过程中的协同作用,探讨最佳的生产工艺。[结果]结果表明,在糖化过程中,加入0.10 U/g淀粉的普鲁兰酶后,能缩短糖化时间,提高糖化的程度,提升产品的DE值。糖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糖化温度60℃、pH值4.5、糖化时间60 h、葡萄糖淀粉酶用量250 U/g淀粉、普鲁兰酶用量0.13 U/g淀粉,产品的DE值达98%以上。[结论]该研究为玉米淀粉制备高品质的全糖粉生产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通过行星式球磨机对玉米淀粉进行湿法细微化处理,并采用双酶法对玉米淀粉进行糖化,调查细微化对玉米淀粉结晶结构和糖化效果的影响。显微镜观察和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玉米淀粉颗粒在湿磨1 h以后转变为非晶态;湿磨可消除液化反应对玉米淀粉酶解葡萄糖收率的影响,无液化反应时,湿磨1 h玉米淀粉的葡萄糖收率为99.5%,远高于原玉米淀粉的41.6%,在70℃的条件下液化,液化时间的长短对湿磨1 h玉米淀粉和原玉米淀粉的葡萄糖收率的影响较小,葡萄糖收率均维持在99%左右。由此可见,对玉米淀粉进行湿磨可使淀粉颗粒非晶态化,消除液化反应对淀粉酶解葡萄糖收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朱玉  尹立伟  郭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5,(11):274-275,278
[目的]研究不同食品添加剂对玉米淀粉老化性能的影响.[方法]试验以玉米淀粉为原料,通过添加氯化钠、柠檬酸、黄原胶、蔗糖、单甘酯和糖化酶6种添加剂研究各添加剂对玉米淀粉的老化性的影响.[结果]试验表明,玉米淀粉的老化度随氯化钠浓度的增大而有所增大,而随着柠檬酸、黄原胶、蔗糖、单甘酯、糖化酶浓度的增大而有所减小.[结论]研究可为使用添加剂来适当延长食品的货架期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发酵和酶解共处理玉米秸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曲源  王修俊  孙倩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9):10484-10485,10488
[目的]探究发酵和酶解共处理玉米秸秆效果。[方法]利用有效微生物发酵玉米秸秆,并对发酵后玉米秸秆进行酶解。采用单因素法,考察温度、pH值、酶与底物比、处理时间对酶解效果的影响。[结果]发酵和酶解单独处理玉米秸秆,效果均不理想;有效微生物群可以软化秸秆,利于酶解。在温度为50℃、pH值为4.8、酶与底物比为15g/kg、处理时间为72h的条件下,纤维素酶酶解发酵后的秸秆所得总糖有较大幅度提高,还原糖提高较小。[结论]该研究为玉米秸秆综合利用及饲料开发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7.
刘崑 《安徽农业科学》2011,(9):5360-5361
[目的]探讨玉米淀粉与丙烯酸甲酯接枝共聚物的物理性能。[方法]对玉米淀粉与丙烯酸甲酯接枝共聚物片材进行碾片试验、拉伸试验、酶解试验、吸水试验、耐沸水试验等,分析测定其物理性能。[结果]在前辊温度为90~95℃,后辊温度为95~100℃时,片材的物理性能较好,表面光滑、半透明,同时具有良好的韧性和可塑性;样品经α-淀粉酶处理29 d,接枝共聚物失重接近49.2%,说明片材具有生物降解性;样品的质量和吸水率均为先升高后降低,说明片材具有耐水性;样品放入沸水中煮沸5 min,片材的周边发生卷曲,没有润胀;样品拉伸强度测定表明,片材表现出良好的力学性能。[结论]玉米淀粉与丙烯酸甲酯接枝共聚物物理性能良好,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可降解性,可用作生物降解材料。  相似文献   

18.
王振强  申森  樊欣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9):5334-5335,5376
[目的]采用微波法,研究利用玉米胚芽油制备共轭亚油酸(CLA)的最佳工艺。[方法]选择微波作用功率、微波作用方式、催化剂用量、溶剂用量进行单因素试验,然后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催化剂用量、溶剂用量和微波作用时间进行正交试验,以确定由玉米胚芽油制备CLA的最佳工艺。并对天然玉米胚芽油和微波异构化产物进行紫外吸收光谱和红外吸收光谱分析。[结果]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催化剂用量为油重的0.6倍、溶剂用量为油重的3倍、微波作用10 min;在最佳条件下进行试验,CLA含量为56.3%,转化率为99.47%。结构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微波能促进亚油酸的非共轭双键发生异构化,转变为共轭双键亚油酸。[结论]该研究为人工合成CLA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利用玉米秸秆制备饲用乳酸菌培养基。[方法]以玉米秸秆、玉米芯、豆粕和大豆糖蜜为原料,制备乳酸菌培养基。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乳酸菌培养基的配方。[结果]饲用乳酸菌培养基的最优配方为:1.0%玉米芯、2.0%玉米秸秆、0.3%豆粕、0.3%大豆糖蜜,自然pH。[结论]该研究拓宽了玉米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渠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