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研究了不同pH值(1.0,2.0,3.0,4.0,5.0和6.5)酸雨对豇豆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pH值的下降,豇豆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幼苗根长及下胚轴长均呈降低的趋势,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当pH值降到最低1.0(酸度最强)时,所有豇豆种子全部发生霉烂现象。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苯甲酸对豇豆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苯甲酸浓度的增大,豇豆种子萌发率及豌豆幼苗的根长和苗长均呈降低的趋势。与对照相比,豇豆种子萌发率和豇豆幼苗的苗长均在苯甲酸浓度达到最大时受到显著抑制,而豇豆幼苗的根长在苯甲酸浓度最低时就受到显著抑制;随着苯甲酸浓度的增大,豇豆种子的抗氧化酶活性(SOD和POD)均呈降低趋势。10-5mol/L和10-6mol/L分别显著抑制了豇豆种子SOD和POD活性。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确定适合甘菊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pH值范围,提升甘菊选育水平,丰富园林地被景观。以甘菊种子为试验材料,将甘菊种子放在培养皿中用高低不同的pH值(6.0,6.5,7.0,7.5,8.0)进行处理,分别计算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之后移栽到穴盘中,继续用不同p H值的营养液处理甘菊种子幼苗30d。测定幼苗的叶绿素含量、植株高度、地上部鲜重、可溶性糖含量和根系活力。测定结果表明:p H值7.0处理的甘菊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均最高;在甘菊幼苗生长阶段,pH值7.0处理的甘菊幼苗鲜重和高度皆最大;pH值7.5处理的甘菊叶绿素和葡萄糖含量均最高,根系活力最强,并且MDA含量最低。研究表明甘菊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最适合的p H值范围为7.0~7.5。  相似文献   

4.
模拟酸雨对小青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以小青菜种子为材料,开展了不同酸度模拟酸雨对小青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影响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与pH值为7的对照相比,不同酸度的模拟酸雨均抑制了小青菜种子的萌发、抑制了小青菜的根系活力,影响了小青菜幼苗的正常生长,表现为种子萌发的各项指标和幼苗的鲜重、干重及叶绿素含量随溶液pH值的降低而降低,而幼苗丙二醛(MDA)的含量却随溶液pH值的降低而上升,且溶液pH值越低,抑制程度越显著。  相似文献   

5.
以豇豆种子为受体材料,研究5种落叶提取液对豇豆种子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落叶提取液对豇豆种子发芽和幼苗的生长有不同的影响,落叶提取液对种子萌发表现出高浓度抑制、低浓度促进的现象.对幼苗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小叶榕、黄桷兰落叶提取液不同程度地抑制豇豆的干物质重,且随着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逐渐增强;桂花落叶提取液对豇干物质重的影响呈现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现象.  相似文献   

6.
以"浙双72"油菜种子为试材,研究了2种pH值氯化镧(LaCl3)溶液浸种对模拟酸雨胁迫下(pH 3.5)油菜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用pH 6.5LaCl3溶液浸种,对油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有促进作用,且10mg/L LaCl3浸种能显著缓解pH 3.5酸雨胁迫的影响;用pH 4.5LaCl3溶液浸种,只有1mg/L LaCl3浸种有明显的正向效应,而5、10mg/L LaCl3浸种多为负面效应,表现为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不及对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比对照稍高,丙二醛(MDA)含量也比对照高,可能是低pH值溶液中,镧元素的离子态增加,毒性也增强;因此,用LaCl3溶液浸种,必须选择适宜的剂量,还须控制浸种溶液的pH值。  相似文献   

7.
以豇豆为试材,在300mmol/LNaCl胁迫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浓度壳聚糖溶液处理对豇豆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壳聚糖处理的豇豆幼苗株高、茎粗明显提高,促进了幼苗的形态建成;幼苗经过壳聚糖诱导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丙二醛(MDA)含量和电解质渗出率显著降低;壳聚糖在适宜的施用浓度范围内,能够缓解豇豆幼苗的盐害症状,提高抗盐能力,对豇豆幼苗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当壳聚糖的处理浓度为200~250mg/L时,作用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同一地点2株同龄母树连续2年采种,测定种子千粒重并进行比较,可以得出:不同母树之间种子千粒重、发芽率差异较大;同一母树不同年份种子千粒重也存在差异。用不同的pH值土壤进行容器播种育苗,通过对幼苗生长状况的观察,初步得出:幼苗生长发育适合在pH值为6.82左右的土壤上,而在pH值为6.02的土壤上则生长不良,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9.
采用6种不同种衣剂对带菌的豇豆种子进行包衣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种衣剂不仅提高了豇豆的出苗率,促进了幼苗的生长,而且对豇豆种子本身所带的炭疽病和土传的猝倒病、枯萎病均有明显的防效.从综合效果看,合肥丰乐营养包衣剂和ZBS莱豆包衣剂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韩春梅 《长江蔬菜》2010,(10):29-30
研究了不同温度条件下豇豆种子的发芽率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温度处理对豇豆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28℃和30℃下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较高,有利于豇豆种子的萌发。综合所测各项指标来看,30℃是豇豆种子的最佳萌发温度。  相似文献   

11.
核桃叶腐解液化感作用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粉碎腐解的核桃叶为材料研究其对萝卜、小麦、玉米、豇豆和大豆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核桃叶腐解液对萝卜、小麦和玉米等5种受体植物的种子萌发及幼苗的生长都有一定的抑制或促进作用,且在其作用范围内具有浓度依赖性,即当浓度较高时,表现为明显的抑制作用,较低时则具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就受试的5种作物而言,对核桃叶腐解液的敏感性在萌发期依次为:玉米、小麦和萝卜>豇豆和大豆;在幼苗期:玉米、小麦、萝卜和豇豆>大豆.  相似文献   

12.
以代森锰锌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浓度代森锰锌对大白菜、小青菜、辣椒、苦瓜、甘蓝、豇豆、胡萝卜和西葫芦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1.6~40 mg/L的代森锰锌对辣椒、苦瓜和甘蓝种子的萌发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其它蔬菜种子促进作用不大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千份豇豆种质资源十大农艺性状的鉴定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1192份中国长豇豆种质资源进行了生长习性、熟期、商品荚长、单荚重、荚宽、荚的扁圆程度(荚宽-荚厚)、荚形、荚色、种子百粒重、种皮色等10个农艺性状考查,并从中发现了矮生直立型材料7份;极早熟材料5份;荚长超过70cm的极长荚材料3份;单荚重超过25g的特重荚5份;百粒重超过19g的特大粒材料4份等,可供育种利用时参考  相似文献   

14.
原油污染土壤对萝卜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人工控制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浓度原油污染土壤对萝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原油处理浓度的增高,种子发芽率和幼苗生长受到的抑制增强.在浓度30 000 mg/kg的土壤原油处理组,萝卜种子的相对发芽率大于50%,萝卜种子对原油的敏感程度较强.不同浓度的原油污染对萝卜种子发芽率和幼苗各项生长指标的相对抑制率都符合根系长度>幼苗总鲜重>幼苗高度>种子发芽率的规律.  相似文献   

15.
以8种海南主要栽培的蔬菜为受体,采用室内生测法研究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L.)茎叶水浸提液对其化感作用。结果表明:苦瓜茎叶水浸提液对8种受体植物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有一定的化感效应,且化感作用方式和强度在受体间及指标间存在显著差异;化感作用综合效应的平均值大小顺序为:辣椒黄瓜豇豆菜豆萝卜樱桃番茄胡萝卜番茄。试验结果为建立合理的栽培制度提供了理论和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不同浓度(10-2、10-4、10-6、10-8、10-10 mg/L)的萘乙酸(NAA)对一串红种子发芽率、幼苗苗长、主根长、侧根数、测量根系活力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以期优化萌发条件,提高种子萌发率,促进幼苗生长,为一串红的科学种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0-10~10-8 mg/L的NAA可以增加一串红种子的发芽率、主根长、侧根数、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  相似文献   

17.
光照、pH及NAA浓度对野生淡黄花百合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野生淡黄花百合的种子进行遮光、不同pH溶液和不同浓度NAA处理后观察种子萌发的各项指标,探讨其种子萌发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自然光照有利于种子的萌发;淡黄花百合在pH为6酸性条件下萌发率、整齐度、苗长、健壮程度等都优于碱性环境;用1.0g/LNAA处理可以提高淡黄花百合的萌发率、缩短淡黄花百合萌发所需的时间。  相似文献   

18.
豇豆种子萌发过程中多胺氧化酶活性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吸胀而未萌发的豇豆( Vigna unguiculata L. ) 种子检测不到多胺氧化酶(PAO) 活性, 直至萌发开始(吸胀后36 h) 才在胚芽、子叶和胚轴测到PAO 活性, 此后各部分的PAO 活性以不同速度增加, 而胚根一直没能检测到PAO 活性。蛋白质合成抑制剂环己酰亚胺(CHM) 吸胀处理可显著抑制萌发种子胚芽和子叶的PAO 活性, 同时强烈抑制种子的萌发; 核酸合成抑制剂放线菌素D 处理对豇豆胚芽和子叶的PAO活性以及种子萌发的影响则远不及CHM处理。豇豆种子在黑暗条件下萌发, 胚芽和子叶的PAO 活性都明显高于光下。适宜浓度的腐胺和CuCl2 吸胀处理也可提高胚芽和子叶的PAO 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