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樟子松种源区的初步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东北林业大学凉水实验林场10生樟子松种源试验的材料,采用方差分析、主分量分析等方法,将10个樟子松地理种源归并为子代遗传性状相似的3个地理种源组。以划分的种源组为依据,参考气候因子的自然划分和阻隔基因交流的自然条件,把樟子松的天然分布区划分成3个种源区。即大兴安岭北部山地种源区(No、Ⅰ);呼伦贝尔沙地种源区(No、Ⅱ);黑龙江沿岸冲积沙地种源区(No、Ⅲ)。  相似文献   

2.
沙地樟子松天然林林分密度控制图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沙地樟子松天然林林分密度控制图是依据林分密度效应理论编制的 ,它由等树高线、等直径线、密度管理线、最大密度线和自然稀疏线等五组曲线组成。该图的单位面积、蓄积量估计值平均检验精度为 88.4% ,能满足生产实践中的估测需要。它能广泛应用于林分定量抚育间伐、生长收获预估、森林资源清查、造林设计、森林类型划分等许多方面 ,是集约化经营森林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3.
樟子松各种源种子品质变异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4.
沙地樟子松天然林种子库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樟子松天然林土壤种子库种子数量随着距树干距离(2-6 m)的增加有增加的趋势,但距树干8 m以后则降低,在距树干2-10 m范围内东侧、东南存在种子的概率占80%,西侧和北侧范围存在种子的概率为60%;樟子松天然落种数量更偏向于南侧,东侧和北侧落种数量偏少,并在树冠外围8-20m收集到的自然落种数量相对稳定;樟子松自然落种方位不同,种子发芽率也不同。距离树干4 m范围,种子发芽率平均值为71.5%;距离树干8-20 m,收集的种子发芽率依次为44.1%、70.8%、46.9%和36.1%;樟子松天然林土壤种子库内种子发芽率为58.2%,比当年自然落种平均发芽率降低17.6%。  相似文献   

5.
樟子松种子快速生产的途径有4种:对现有的樟子松母树林进行集约经营;将已划分的优良林分改建成母树林;将樟子松经济林改建成多种效益母树林和对樟子松用材林进行双向培育。  相似文献   

6.
四川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1998、1999年试点启动,2000年正式实施,已三年多时间。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各级党政部门高度重视,广大干部群众真抓实干,不断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文章针对有关主要试点建设情况、试点经验、存在问题及建议进行刍议。  相似文献   

7.
为了诊断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的衰退原因,我们比较分析了沙地樟子松天然林和人工林中的叶片养分含量。结果表明,天然林中的樟子松叶片内氮、磷含量均比人工林中低,而钾含量比人工林高。樟子松人工林叶片中 N:P, P: K 和N: K在45年前随年龄增加而增加,从植物养分含量的角度来看,这一结果表明氮或磷可能不是沙地樟子松生长的绝对限制因子。然而,天然林和人工林叶片中的钾含量比以前报道过的松属植物中的含量都要低。天然林叶片中的N: P比值在正常的范围内,但人工林的则在该范围以外。这些结果表明天然林具有比人工林更好的养分平衡状况。如果只从樟子松的生长地来考虑,我们可以认为樟子松人工林的衰退现象可能是因其它的矿物元素或者氮和磷的有效性,而不是氮和磷的绝对含量不足造成的。养分的不平衡状况和人工林内针叶快速分解可能也是衰退的重要因素。图3表3参42。  相似文献   

8.
天然林资源信息管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然林资源信息管理技术是天然林保护工程实现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它集聚了高新技术,包括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遥感(RS)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天然林资源状况和其他有关信息进行综合与客观分析,为科学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科学理论的逻辑构成为研究原则,以情报学方法的研究对象,对情报学方法论的建立方法、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研究内容、基本功能、方法的结构体系等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0.
西藏天然林资源经营状况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保护西藏天然林资源,对维护改善金沙江、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个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针对其经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1.
樟子松人工固沙林天然更新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根据“新林业”理论、“接近自然的林业”理论、樟子松生物学特点以及沙地立地特点,进行了樟子松人工固沙林选择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方式的探讨。对天然更新的障碍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水分是阻碍天然更新顺利完成的主要因子,提出了采取人工促进措施,实现樟子松人工固沙林的天然更新。  相似文献   

12.
樟子松沙地造林技术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樟子松幼树不耐风吹沙打,不能在流动和半流动沙丘或小豆茬、花生茬等撂荒地直接造林。樟子松苗木根系细弱,容易风干,保持苗木根系湿润,是提高造林成活率的关键措施。樟子松按照苗木类型,分为裸根苗造林,容器苗造林和幼树移植造林。  相似文献   

13.
文章对以往国内关于樟子松和国外关于欧洲赤松的抗旱性研究进行了总结,从幼树到成林阶段,从个体和群体的角度对近些年来樟子松抗旱性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对樟子松抗旱性进行了全面阐述,并提出了该领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以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樟子松人工固沙林发展现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文章对樟子松人工固沙林在我国北方各地的引种固沙情况作了概述,对樟子松在各引种地区的生长情况作了比较。指出了目前樟子松人工固沙林存在着一些问题:生长出现了衰退现象.其自身的天然更新不能正常地进行以及遭到人为破坏严重等。针对樟子松人工固沙林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今后发展的战略:营造针阔混交林,天然更新与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封育策略,以保证樟子松人工固沙林向着健康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文章主要介绍了大兴安岭呼玛县金山林场樟子松母树林松针红斑病即松穴褥盘孢菌[Dothistroma PiniHulbary的诱发因素及其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6.
樟子松嫁接时应注意的几个技术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平 《林业科技》2001,26(2):6-7
通过对比试验,研究了接穗年龄,嫁接部位、嫁接方法对樟子松嫁接成活率及当年高生长的影响。探讨了移植苗嫁接和嫁接亲和性问题,为樟子松嫁接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植苗器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打孔器,另一部分为送苗器。  相似文献   

18.
樟子松褐斑病调查初报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齐齐哈尔市南郊解放军某部库区樟子松林发生松针褐斑病(Lecanostictaacicola(Thum.)SydowetPetrak)原因,其主要原因是气候长期干旱、土质贫瘠、偶逢连续阴雨,引起衰弱木病害发生。针对病害发生情况,提出了实用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油松是太行山区分布最广泛的树种之一 ,也是太行山区的主要造林树种。本文分析了太行山区油松人工林的生态问题 ,提出了可持续经营对策  相似文献   

20.
樟子松苗木移植密度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樟子松2年生苗20 cm×20 cm、20 cm×10 cm、20 cm×7.5 cm、20 cm×5.0 cm、20 cm×4.0 cm、20 cm×3.3cm6种移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苗木高生长差异不明显,地径差异达到了1%的显著水准,苗木径高比,单株生物量随着移植密度的减少而增大,质量越好。一级苗百分率随密度的增大而减小,单位面积经济产值随密度的增大而上升,最大密度与最小密度的单位产值相差4倍以上。综合质量指标和经济效益2方面考虑,以20 cm×4.0 cm和20 cm×5.0 cm2种移植密度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