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本研究通过测定乳样体细胞数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结合临床观察研究复方蒲公英乳房灌注剂对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复方蒲公英奶牛乳房灌注剂能显著降低临床型乳房炎奶牛乳样中体细胞数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含量,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69.2%、23.1%,总有效率92.3%,治疗效果显著,与市售商品复方阿莫西林乳房注入剂相比无显著差异。本研究为中草药制剂对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的治疗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中药复方灌注剂对奶牛乳房炎的防治效果及免疫增强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临床型、隐性型和健康型荷斯坦奶牛共80头,用于中药复方灌注剂对奶牛乳房炎的防治及免疫试验,对治疗前后乳中体细胞数(SCC)、乳清中白蛋白(SA)、乳酸脱氢酶(LDH)、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淋巴细胞刺激指数(SI)、嗜中性粒细胞吞噬率和使用前后干奶期乳房炎的发病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药复方灌注剂和抗生素对隐性乳房炎的治愈率分别为94.44%和88.24%,有效率均为100%;对临床型乳房炎的治愈率分别为86.67%和76.92%,有效率为93.33%和84.62%;对干奶期乳房炎的预防效果分别为88.89%和94.12%,而生理盐水对照组发病率高达45.45%。中药复方灌注剂可以极显著降低患病奶牛乳中SCC、SA、LDH、ALT、AST水平(P<0.01),提高SI和嗜中性粒细胞吞噬率(P<0.01)。试验证实了中药复方灌注剂对奶牛乳房炎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能够修复奶牛受损的乳腺上皮细胞,降低受损细胞产生的酶含量和血乳的渗透性,提高患病奶牛机体的免疫机能。  相似文献   

3.
确定复方中药对奶牛乳房炎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试验组乳中体细胞数在用药后明显下降,变化率为7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该中药方剂对乳房炎的治愈率为73.89%。  相似文献   

4.
中草药复方搽剂防治奶牛乳房炎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用中草药复方透皮吸收搽剂防治奶牛乳房炎,共治疗临床型奶牛乳房炎18例.治愈16例,与抗生素联合用药治愈2例,治愈率达88.9%,有效率为100%:通过体细胞(SCC)的检测判断其对隐性乳房炎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所用中草药搽剂对降低牛乳中体细胞数,防治奶牛隐性乳房炎有着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乳炎消是由杨树花、连翘、败酱草等中药制成的用于治疗奶牛乳房炎的纯中药制剂,该药的抑菌试验显示其对奶牛乳房炎致病菌有较强的抑杀效果,临床治疗奶牛急性乳房炎有效率和治愈率分别是94.9%和84.7%,治疗奶牛亚急性乳房炎有效率和治愈率分别是95.6%和85.3%。  相似文献   

6.
采用液体试管法研究“干奶牛乳房灌注剂”对牛乳房炎大肠杆菌、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的体外抑菌效果。结果表明对上述细菌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采用TTC法测定牛奶中抗生素残留,发现停药48h以后奶样均无抗生素残留。76例干奶牛使用药剂处理后,牛奶中体细胞数下降27%,临床乳房炎发生率降低70%。试验证明该制剂对细菌性乳房炎的治疗效果可靠,可以用于预防干奶期奶牛乳房炎。  相似文献   

7.
乳房炎是危害奶牛业的主要疾病之一,严重影响产奶量和乳品质。本试验通过对自主研制的复方中药凝胶剂的临床药效学研究,确定其临床治疗效果,从而为生产中防治奶牛乳房炎提供理论指导和有效产品。试验结果表明:中药复方凝胶剂对临床型乳房炎和隐性乳房炎均具有较好的疗效。对临床型乳房炎的治疗有效率达70%,对隐性乳房炎可显著降低乳体细胞数,对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含量及乳中干物质无任何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该研究考察了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壳聚糖对奶牛乳房炎致病菌的体外抑菌效果,以壳聚糖和聚维酮碘为主效消毒成分研制奶牛乳头保护膜药浴剂,分别使用壳聚糖乳头保护膜药浴剂(左乳区,试验组)和聚维酮碘药浴剂(右乳区,对照组)对奶牛乳头进行药浴,通过乳中营养成分、体细胞数(SCC)及体细胞评分(SCS)、隐性乳房炎发病率等指标评价壳聚糖乳头保护膜的使用效果。结果表明,相对分子质量为50×10~3的壳聚糖对6种致病菌的抑菌效果最好;且在乳头保护膜中添加1.00%的壳聚糖后,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蜡样芽胞杆菌的抑菌效果要显著大于未添加组(P0.05);乳区试验结果表明,试验28 d后试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含量、总固体含量和SCC、SCS差异不显著,28 d时,试验组和对照组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分别为9.38%和14.58%,此外试验组14 d的SCC显著低于0 d(P0.05),而对照组的差异不显著。表明壳聚糖乳头保护膜药浴剂可有效地预防奶牛乳房炎。  相似文献   

9.
复方蒲公英喷雾剂对奶牛隐性乳房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复方蒲公英喷雾剂对奶牛隐性乳房炎进行疗效观察。将CMT法检测呈阳性的奶牛分3组:复方蒲公英喷雾剂组,中药对照组,空白对照组。给药后用CMT诊断液检测治疗情况。结果发现,复方蒲公英喷雾剂对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治愈率达88.9%,有效率97.2%;中药对照组治愈率56.5%,有效率82.6%。表明复方蒲公英喷雾剂对奶牛隐性乳房炎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使用方便,适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评价自制的金英黄归注射液的质量标准及临床疗效,本文将金银花等8味中药常规制备成奶牛乳区注射用药,通过急性毒性试验及热源检测评价其安全性,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该注射液中多糖的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绿原酸、大黄酸、大黄素的含量,并将其应用于兽医临床治疗奶牛乳房炎。结果显示,该注射液不引起家兔体温升高,LD50>5 g/kg,多糖浓度为0.48×10-1mg/mL,绿原酸、大黄酸、大黄素的含量分别是0.59 mg/mL、0.26×10-2mg/mL、0.17×10-1mg/mL,隐性乳房炎的奶牛通过3 d中药乳区注射用药治疗后治愈率达53.8%,有效率达92.3%;患隐性乳房炎奶牛乳区自愈率为0;健康奶牛乳区发病率为13.9%;治愈率、有效率经X2检验中药透皮剂治疗组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或极显著(P<0.05,P<0.01),临床型乳房炎的奶牛通过3 d中药乳区注射用药治疗后临床诊断其治愈率达88.9%,有效率达88.9%;CMT诊断治愈率达33.3%,有效率达88.9%。表明该注射剂无热源,几乎无毒性,有效成分检测指标可能是绿原酸,对奶牛乳房炎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的注射剂。  相似文献   

11.
(1.西安市未央区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陕西西安710016;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陕西杨凌712100;)为观察中兽药制剂丹参酮乳房注入剂与头孢噻呋联合用药对奶牛乳房炎的临床疗效,选用陕西省某奶牛标准示范基地15头患有乳房炎的奶牛,随机分为丹参酮组、头孢噻呋组、丹参酮及头孢噻呋联合用药组,每组5头,每天对奶牛感染乳室灌注药物,2次/d(早晚各1次),7 d为一疗程,进行乳样体细胞计数及临床治疗效果观察。结果显示,与用药前相比,3个组均可显著降低乳样体细胞数(P0.01);各组之间,联合用药组、头孢噻呋组均与丹参酮组之间体细胞数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联合用药组的体细胞数与头孢噻呋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丹参酮组治愈率为0,头孢噻呋组治愈率为73.3%,联合用药组治愈奶牛临床性乳房炎治愈率可达83.3%。结果表明,丹参酮与头孢噻呋联合用药治疗奶牛乳房炎有明显的临床疗效,两者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乳炎康”复方中草药透皮搽剂的临床治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通过测定乳房炎患牛乳汁中体细胞数的降低幅度和产奶量的提高率来考察"乳炎康"复方中草药透皮搽剂对隐性乳房炎的治疗作用。每天用药一次,搽患病乳房基部,连续用药1周,第1次用药后15d,试验组牛乳中体细胞数明显下降,基本达到正常水平,下降率为64.57%,且在之后的一段时间内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对照组牛乳中体细胞数一直处于较高水平,与实验组比较,差异显著。通过对试验期间两组牛总产奶量的测定,结果显示复方透皮剂对产奶量有较好的提高作用,试验组提高4.4%~9.2%;而对照组产奶量下降4.2%~15.8%。复方透皮剂对临床型奶牛乳房炎的治疗试验显示:11%的牛用药1~2d治愈,78%的牛3~5d用药治愈,5d的总治愈率为88.9%。  相似文献   

13.
中药乳头浸蘸剂防治奶牛隐性乳房炎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抑菌试验并考虑成膜的屏障作用,筛选中药制成奶牛乳头浸蘸剂防治奶牛隐性乳房炎。经63头252个乳区的临床试验证明。复方黄连(黄连 蜂胶 乳没)和复方大青叶(大青叶 五倍子 乳没)2个处方分别制成的中药乳头浸蘸剂,对奶牛隐性乳房炎均有较好的防冶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为评价复方阿莫西林乳房注入剂对泌乳期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的治疗效果,在甘肃某两个牛场选择70头自然发生的临床型乳房炎奶牛进行临床试验。将患病奶牛随机分为试验组(n=36头)和对照组(n=34头)。试验用药和对照用药分别为郑州百瑞动物药业有限公司和齐鲁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提供的复方阿莫西林乳房注入剂。每个感染乳区注入3 g药物,每12 h注射1次,连续用药3 d。在用药前、停药后7 d及14 d采集各组奶牛的奶样进行细菌学检测及乳汁体细胞计数。通过临床观察、细菌清除率及体细胞计数变化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停药后14 d,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治愈率分别为58.3%和61.8%,细菌总清除率分别为94.12%和93.55%。两组奶样中的SCC在治疗后均显著下降(P<0.01)。两组临床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试验用药对奶牛临床型乳房炎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自拟中药复方制剂对奶牛乳房炎的治疗效果。试验选取产犊3到5个月的有隐性乳房炎的奶牛30头,随机分为试验组(20头)和对照组(10头)。选取清热燥湿中药大黄、黄柏、公英以及冰片制成涂擦剂,涂擦乳房治疗奶牛乳房炎,试验期为16天。结果表明:涂擦自拟中药复方制剂16天后乳房炎治愈率达89.25%,泌乳量显著提高(P0.05);乳汁中体细胞数极显著下降(P0.01);血浆中GSH-P和SOD活性明显提高,差异极显著(P0.01)。说明自拟中药复方制剂对奶牛隐性乳房炎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为评价复方阿莫西林乳房注入剂治疗临床型奶牛乳房炎的疗效,在北京某牛场选择25头(48个乳区)临床型乳房炎患牛进行疗效观察。将临床型乳房炎患牛随机分为受试药物组(25个乳区)和对照药物组(23个乳区)。受试药物组患病乳区灌注复方阿莫西林乳房注入剂,对照药物组则灌注速诺LC。采用临床学与细菌学治愈率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药效学评价。复方阿莫西林乳房注入剂治疗临床型乳房炎的临床学治愈率为68.0%,细菌学治愈率为83.3%,而速诺LC治疗组分别为69.6%、81.8%,两者治疗效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复方阿莫西林乳房注入剂对临床型乳房炎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依据对黑龙江省部分牧场奶牛乳房炎致病菌分离鉴定以及药敏试验结果,选取盐酸吡利霉素、头孢噻呋钠和复方阿莫西林为试验药物,对患有隐性乳房炎的奶牛进行治疗并对乳品质进行跟踪监测。结果表明盐酸吡利霉素对隐性乳房炎的治愈率最高,对临床型乳房炎的治疗效果略差于复方阿莫西林,盐酸吡利雷素与复方阿莫西林对两种类型乳房炎治疗的总有效率相当,但盐酸吡利霉素对乳品质(尤其是降低体细胞数方面)的改善作用显著好于复方阿莫西林治疗组。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观察中兽药制剂丹参酮乳房注入剂对奶牛乳房炎的临床治疗效果,试验将甘肃某公司奶牛场的40头乳房炎奶牛随机分为丹参酮乳房注入剂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及双丁对照组,每组10头,每日乳室灌注2次(早晚各1次),连续灌注7 d为一个疗程,进行乳样体细胞数(SCC)计数,并结合临床诊断结果以丹参酮乳房注入剂进行临床治疗。结果表明:奶牛连续灌注丹参酮乳房注入剂1个疗程之后,奶牛乳房炎的临床症状大部分消失,乳汁外观正常,产奶量恢复,体细胞数降至正常范围(50万个/m L以下)。说明丹参酮乳房注入剂对奶牛乳房炎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且效果明显优于双丁注射液。  相似文献   

19.
对徐州地区6个奶牛饲养场,分别筛选临床型奶牛乳房炎和隐性奶牛乳房炎病例各80例,用4种不同的药物组合分别进行治疗,以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表明:中西结合的混悬制剂复方阿莫西林乳房灌注剂乳管注入效果最佳,其对临床型奶牛乳房炎和隐性奶牛乳房炎的治愈率分别达到45%和60%。同时,对部分奶牛场奶牛进行综合性预防试验,减少了奶牛乳房炎的发病。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制抗奶牛隐性乳房炎中草药透皮剂,并监测其临床治疗效果,试验将五倍子、虎杖、红花、蒲公英、黄柏等中草药按照一定比例混合,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药液制备中草药透皮剂,通过抑菌试验、杀菌试验、临床疗效试验检测该药物的抑菌和杀菌效果,以及对乳汁体细胞数量、乳汁性状和产奶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该中草药透皮剂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停乳链球菌的抑制和杀伤效果较好,能明显降低患病奶牛乳汁中体细胞数量,提高乳汁品质,增加患病奶牛日产奶量。说明该中草药组方透皮剂可用于临床预防和治疗奶牛隐性乳房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