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沙棘果渣对种蛋孵化的影响,选取30 w和体重相近且健康的海兰褐种蛋鸡600只,随机分成4组,各组设3个重复,每重复50只。对照组(CT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E1、E2、E3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不同比例(2%、4%、6%)的沙棘果渣。饲喂5周,第35周结束后,采集精液人工授精。在授精后的第4天,各重复随机抽取200枚种蛋进行孵化,每组600枚,总计2400枚。结果表明:(1)试验组E1、试验组E2和试验组E3受精率分别较对照组提高1.41%、2.84%、5.14%(P <0.05)。(2)试验组E1、试验组E2和试验组E3受精蛋孵化率分别较对照组提高1.57%、2.93%、4.98%(P <0.05)。试验组E1、试验组E2和试验组E3入孵蛋孵化率分别较对照组提高3.02%、5.85%、10.38%(P <0.05)。(3)试验组E1、试验组E2和试验组E3健雏率分别较对照组提高1.18%、2.14%、5.28%(P <0.05)。(4)试验组E1、试验组E2和试验组E3平均初生重分别较对照组提高6.73%、14.08%、21.47%(P ...  相似文献   

2.
白建 《中国饲料》2021,1(17):52-55
为研究父母代蛋鸡在饲料中添加虾青素对种蛋孵化的影响,在相同饲养条件下,选取24周龄体重相近的健康海兰褐种蛋鸡180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45只。Ⅰ组为对照组,不添加虾青素,喂基础饲料|Ⅱ、Ⅲ、Ⅳ组为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5%、1.0%、1.5%的虾青素。饲喂8周,第32周龄结束后,进行人工授精。授精后第2天,每组随机抽取4000枚种蛋进行孵化。结果表明:试验Ⅱ、Ⅲ、Ⅳ组受精率分别较对照组提高1.18%(P > 0.05)、3.55%(P < 0.05)、6.24%(P < 0.05)|试验Ⅱ、Ⅲ、Ⅳ组孵化率分别较对照组提高1.86%(P > 0.05)、6.55%(P < 0.05)、12.56%(P < 0.05)|试验Ⅱ、Ⅲ、Ⅳ组健雏率分别较对照组提高1.16%(P > 0.05)、2.08%(P < 0.05)、4.50%(P < 0.05)。结果提示,日粮添加虾青素可提高种蛋的受精率、孵化率和健雏率,且添加1.5%的虾青素孵化效果最理想。 [关键词] 海兰褐种蛋|虾青素|受精率|孵化率|健雏率  相似文献   

3.
试验探讨虾青素和抗菌肽对产蛋后期蛋鸡的饲喂效果。选取健康且体重相近的56周龄海兰褐蛋鸡700只,随机分为7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E0(对照组)蛋鸡饲喂基础日粮;E1~E6蛋鸡分别饲喂添加不同水平的虾青素(0.5%、1.0%、1.5%)和抗菌肽(300、500 mg/kg)的基础日粮。预试期1 w,正式试验期8 w。结果显示,与E0相比,E1~E6蛋鸡产蛋率显著提高(P<0.05),其中E3蛋鸡产蛋率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P<0.05)。与E0相比,E1~E6蛋鸡血清白细胞介素-2 (IL-2)、白细胞介素-10 (IL-10)、干扰素-γ (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含量显著提高(P<0.05)。与E0相比,E3空肠绒毛高度显著提高(P<0.05),E1~E6空肠隐窝深度均显著降低(P<0.05),绒隐比均显著提高(P<0.05)。与E0相比,E1~E6回肠绒毛高度均显著提高(P<0.05),隐窝深度均显著降低(P<0.05),绒隐比均显著提高(P<0.05)。与E0相比,E1~E6盲肠中乳酸杆菌数量...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研究贮存时间和贮存温度对种蛋孵化效果的影响。以1600枚36周龄的合格种蛋为试验素材,分别在15℃和25℃的贮存温度条件下(相对湿度为65%),将贮存时间0、1、2、3周的种蛋置于同台孵化机进行人工孵化,测定分析入孵种蛋受精率、受精蛋孵化率及入孵蛋孵化率。结果表明: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种蛋受精率、受精蛋孵化率及入孵蛋孵化率显著降低(P0.05);种蛋贮存温度为15℃时,贮存1周不影响种蛋孵化效果(P0.05),贮存2周对种蛋孵化效果影响显著(P0.05),贮存期超过2周种蛋孵化效果下降严重(P0.01);种蛋贮存温度为25℃时,1周内的种蛋孵化效果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下降显著(P0.05),贮存期超过1周的种蛋孵化效果极显著下降(P0.01)。随着鸭蛋贮存时间的延长,其孵化效果显著下降,贮存温度达到15℃时,种蛋贮存不宜超过2周,贮存温度达到25℃时,种蛋贮存不宜超过1周。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通过在种鸡的基础饲粮中加入肌苷酸(IMP)来研究其对种鸡产蛋性能、蛋品质和种蛋孵化性能的影响。选择遗传背景相同、体重相近,产蛋率达到5%的20周龄健康AA种鸡864羽,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基础饲粮+0.5%肌苷酸),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72羽,试验期30 d。测定试验期间所有种蛋的平均蛋重、产蛋率和合格蛋率;每组随机选取部分种蛋进行蛋品质测定;于孵化开始第17天,通过照蛋处理统计种蛋受精率,第21天出雏时,计算受精蛋孵化率、入孵蛋孵化率和健雏率。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种鸡的平均蛋重、产蛋率和合格蛋率均有升高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蛋形指数显著升高(P<0.05),蛋壳强度、蛋壳厚度和蛋黄颜色显著降低(P<0.05);受精率、受精蛋孵化率和入孵蛋孵化率显著升高(P<0.05),健雏率和雏鸡体重有升高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0.5%外源肌苷酸对种鸡的产蛋性能和种蛋孵化性能均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刘奥强  梁凡  白建 《中国饲料》2021,1(7):63-67
为研究日粮中添加虾青素和维生素B2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选用45周龄产蛋率和体重相近、健康的海兰褐蛋鸡 600 只,随机分成 5 组,每组 3 个重复,每个重复 40 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Ⅱ、Ⅲ、Ⅳ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25 %虾青素+5.0 mg/kg维生素B2、0.25 %虾青素+8.0 mg/kg维生素B2、0.25 %虾青素+11.0 mg/kg维生素B2、0.25 %虾青素+14.0 mg/kg维生素B2。预试期 7 d,各组均饲喂基础日粮。正试期 28 d,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饲喂配方饲料,共35 d。结果表明:(1)试验Ⅱ、Ⅲ、Ⅳ组产蛋率分别较对照组提高2.89%、4.14%、5.01%(P < 0.05)。(2)试验Ⅰ、Ⅱ、Ⅲ、Ⅳ组平均蛋重分别较对照组增加1.69%、2.51%、3.38%、3.93%(P < 0.05)。(3)试验Ⅰ、Ⅱ、Ⅲ、Ⅳ组料蛋比分别较对照组降低2.22%、6.67%、11.85%、12.59%(P < 0.05)。综上,日粮中添加虾青素和维生素B2能提高蛋鸡的生产性能,且添加0.25%的虾青素和14.0 mg/kg维生素B2效果最佳。 [关键词] 虾青素|维生素B2|蛋鸡|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为探讨蛋重和蛋形指数对和田黑鸡种蛋孵化效果的影响,将440枚和田黑鸡种蛋根据蛋形指数和蛋重分布范围各分成4个组,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孵化,并分析蛋形指数、蛋重与种蛋孵化率、雏鸡初生重的关系。结果表明,按蛋形比较,第2组(0.72~0.76)的种蛋受精率分别比第1(小于0.72)、3(0.77~0.81),和4组(大于0.82)高5.20%、0.18%和2.14%,入孵蛋孵化率分别比第1、3和4组高8.73%、2.53%和6.96%,受精蛋孵化率分别比第1、3和4组高4.05%、2.42%和5.14%;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各组间这3个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50~60g范围的种蛋平均受精率、入孵蛋孵化率和受精蛋孵化率分别达到了97.64%、92.94%、95.19%,分别比第1组高3.32%、6.58%和3.62%,比第4组高3.52%、10.59%和7.69%;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种蛋蛋重与雏鸡初生重呈强正相关关系(R_2=0.993),其相关性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因此,在和田黑鸡种蛋选择过程中对适宜的蛋重和蛋形指数范围可以适当的放宽。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大豆黄酮对如皋黄鸡蛋鸡生产性能、繁殖器官发育和种蛋孵化率的影响。试验选用42周龄体况良好、产蛋率接近的健康如皋黄鸡蛋鸡2 448只,随机分成4个组,每个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2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50、100和200 mg/kg大豆黄酮的试验饲粮,预试期2周,正试期14周。结果表明:1)各试验组死亡率、产蛋率、平均蛋重、平均日产蛋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蛋比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2)正试期第12周末,各试验组卵巢指数和排卵前卵泡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其他繁殖器官发育指标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3)正试期第13~14周,各试验组受精蛋孵化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50和200 mg/kg大豆黄酮组的入孵蛋孵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试验组蛋鸡种蛋受精率和健雏率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本试验条件下,饲粮中添加50、100、200 mg/kg大豆黄酮,能显著提高蛋鸡受精蛋孵化率和入孵蛋孵化率,对45~56周龄如皋黄鸡蛋鸡生产性能和繁殖器官发育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9.
试验旨在研究父母代蛋鸡饲料中添加抗菌肽和复方中药超微粉对种蛋孵化的影响。在相同饲养条件下,选取16周龄体重相近的健康的伊莎褐种蛋鸡80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对照组不添加抗菌肽和复方中药超微粉,饲喂基础日粮;Ⅰ组、Ⅱ组、Ⅲ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300 mg/kg抗菌肽+1.0%复方中药超微粉、300 mg/kg抗菌肽+1.5%复方中药超微粉、300 mg/kg抗菌肽+2.0%复方中药超微粉。饲喂9周,第25周龄结束后,进行人工授精。授精后第4 d,每组随机抽取500枚种蛋进行孵化。其中A组为对照组的种蛋,B、C、D组分别是试验Ⅰ、Ⅱ、Ⅲ组的种蛋。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适量抗菌肽和复方中药超微粉可以显著提高种蛋的孵化率、健雏率和平均初生重(P0.05)。研究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抗菌肽和复方中药超微粉可提高种蛋的孵化率、健雏率和平均初生重,且添加300 mg/kg抗菌肽+2.0%复方中药超微粉孵化效果最理想。  相似文献   

10.
将28周龄农大3号父母代种鸡的商品代种蛋共870枚,随机分为6个试验组,每组120枚,1个对照组150枚。试验设计分别是:-15℃~-10℃贮存0.5小时和1小时;0℃贮存12小时和24小时;2℃~6℃贮存24小时和48小时;对照组为15℃贮存48小时,测验种蛋受精率、死精率、受精蛋孵化率、入孵蛋孵化率、健雏率、死胎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种蛋在不同的低温条件下与正常温度条件下相比,受精率、死精率均无显著差异。在2℃~6℃贮存24小时条件下受精蛋孵化率下降和入孵蛋孵化率下降,受精蛋孵化率差异显著(P<0.05);入孵蛋孵化率差异极显著(P<0.01)。在-15℃~-10℃贮存1小时和在2℃~6℃贮存48小时条件下健雏率下降,差异极显著(P<0.01)。在-15℃~-10℃贮存1小时和在2℃~6℃贮存24小时条件下死胎率上升,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通过在种鸡的基础饲粮中加入肌苷酸(IMP)来研究其对种鸡产蛋性能、蛋品质和种蛋孵化性能的影响。选择遗传背景相同、体重相近,产蛋率达到5%的20周龄健康AA种鸡864羽,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基础饲粮+0.5%肌苷酸),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72羽,试验期30 d。测定试验期间所有种蛋的平均蛋重、产蛋率和合格蛋率;每组随机选取部分种蛋进行蛋品质测定;于孵化开始第17天,通过照蛋处理统计种蛋受精率,第21天出雏时,计算受精蛋孵化率、入孵蛋孵化率和健雏率。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种鸡的平均蛋重、产蛋率和合格蛋率均有升高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蛋形指数显著升高(P<0.05),蛋壳强度、蛋壳厚度和蛋黄颜色显著降低(P<0.05);受精率、受精蛋孵化率和入孵蛋孵化率显著升高(P<0.05),健雏率和雏鸡体重有升高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0.5%外源肌苷酸对种鸡的产蛋性能和种蛋孵化性能均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菜籽粕对大恒肉种鸡生产性能和孵化性能的影响。选择大恒肉种鸡120只,随机分成4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对照组日粮为玉米-豆粕型日粮,试验组日粮为玉米-豆粕-菜籽粕型日粮,菜籽粕水平分别为4%、8%和12%,试验期6周。结果表明:在日粮中添加4%、8%和12%菜籽粕对大恒肉种鸡的产蛋率和蛋重均无显著影响;试验组的蛋壳厚度、蛋壳强度、蛋形指数和哈氏单位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的种蛋合格率、受精蛋孵化率、入孵蛋孵化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添加4%和12%菜籽粕组的入孵蛋受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在大恒肉种鸡日粮中添加12%双低菜籽粕是可行的,且添加菜籽粕可提高大恒肉种鸡的种蛋受精率。  相似文献   

13.
仙湖肉鸭A系种蛋重与蛋形指数对孵化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仙湖肉鸭A系种蛋按蛋重分为7组、按蛋形指数大小分为6组,在相同条件下孵化,结果表明,蛋重不仅对孵化率、死胚率影响较大,而且对受精率亦有影响。当蛋重在95~99g(D组)时,孵化效果最好,种蛋受精率96.18%,受精蛋孵化率高达83.86%,入孵蛋孵化率达80.66%。当蛋重大于110g时,种蛋受精率下降至89.74%,受精蛋孵化率下降至71.43%,入孵蛋孵化率下降至64.10%;当蛋重小于85g时,受精蛋孵化率、入孵蛋孵化率分别下降至73.02%和71.88%。蛋形指数对孵化率、死胚率影响也较大,当蛋形指数为0.66~0.74时,受精蛋孵化率达80%以上,入孵蛋孵化率达76%以上,死胚率小于15%,孵化效果较好,且与其它各组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4.
白建 《中国饲料》2019,(1):31-35
在相同的饲养条件下,随机选取320枚海兰褐鸡种蛋进行孵化。按蛋重将种蛋分为4组:Ⅰ组(51.0~55.9)g,Ⅱ组(56.0~61.0)g,Ⅲ组(61.1~66.0)g,Ⅳ组(66.1~70.6)g。通过研究比较4组不同蛋重区间内,海兰褐鸡种蛋的受精率和孵化率的变化情况,及胚胎在各胚龄失重和失重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Ⅱ组的入孵蛋孵化率分别比Ⅰ组、Ⅲ组、Ⅳ组高9.81%、4.62%、7.11%(P> 0.05)。Ⅱ组的18胚龄失重率分别比Ⅰ组、Ⅲ组、Ⅳ组低10.99%、5.33%、34.82%(P <0.05)。(2)海兰褐鸡种蛋孵化的最佳蛋重区间为56.0~61.0 g。超出此范围,种蛋的受精率和孵化率均有所降低。在生产实践中,必须选择适宜重量的种蛋进行孵化,以保证较好的孵化效果。(3)海兰褐鸡种蛋整个孵化期内,失重过程稳定。入孵蛋重不同,种蛋的失重率不同。失重率越高,种蛋孵化率越低。  相似文献   

15.
试验旨在通过冬季正压孵化厅进风口温度对比研究,确定在不影响孵化指标的前提下,降低环境控制耗能的进风口温度参数。试验将入孵种蛋"京粉1号"C段(41~50周龄)商品代合格种蛋680 400个,设置1个对照组、2个试验组。对照组进风口温度设定为26℃(冬季进风口温度日常生产设定值),试验组1、试验组2进风口温度分别设定为24℃、22℃。结果显示:对照组与两个试验组受精蛋孵化率、受精蛋健母雏率、蛋雏比等孵化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对照组每月耗煤量及燃煤费用显著高于试验组1及试验组2(P0.05)。结果表明,冬季将正压孵化厅进风口温度由26℃调整为22℃时,对孵化指标的影响不大,可显著减少耗煤量及燃煤费用。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研究蛋鸡饲粮中添加虾青素复合添加剂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蛋黄抗氧化指标和蛋黄中虾青素含量的影响。试验选用43周龄京红鸡36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设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Ⅰ组为对照组,饲喂不添加虾青素复合添加剂的基础饲粮;Ⅱ~Ⅴ组为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基础上添加0.6、1.2、2.4和3.6 g/kg虾青素复合添加剂的试验饲粮。预试期为4周,正试期6周。结果表明:1)饲粮添加虾青素复合添加剂对蛋鸡的平均日采食量、产蛋率和料蛋比均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2)饲粮添加虾青素复合添加剂对蛋鸡的平均蛋重、蛋黄百分比、蛋壳厚度和哈氏单位均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各试验组蛋黄颜色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虾青素复合添加剂添加量的增加,蛋黄颜色逐渐加深。3)随着虾青素复合添加剂添加量的增加,蛋黄中丙二醛含量逐渐下降,蛋黄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逐渐升高;Ⅲ、Ⅳ、Ⅴ组蛋黄中丙二醛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试验组蛋黄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对照组蛋黄中没有检出虾青素,试验组蛋黄中虾青素含量随着虾青素复合添加剂添加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由此得出,饲粮中添加虾青素复合添加剂对蛋鸡的生产性能没有显著影响,但能加深蛋黄颜色,提高蛋黄抗氧化性能和蛋黄中虾青素含量,以添加量为3.6 g/kg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为筛选出效果较好的B系列鸡精液稀释液,以稀释后冷藏保存不同时长精子活力、受精率与孵化率为检测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稀释冷藏30 min后,EL、EH组的精子活力显著优于B1组(P<0.05);冷藏24 h后,EH、EL组的精子活力显著高于P组(P<0.05);B1组和P组在各时间点均无显著性差异;2)稀释后立即输精,EL组的受精率比B1组高4.9%,但受精蛋孵化率降低5.5%,最终B1组入孵蛋孵化率比EL组高0.7%;稀释冷藏10 h后输精,EL组受精率比B1组高7%,但受精蛋孵化率比B1组低11%。B1组入孵蛋孵化率比EL组高5%,但比原精组低3%;3)稀释湘黄鸡精液冷藏运输70 km后输精,6个家系平均受精率为83.7%,受精蛋孵化率为89.8%,入孵蛋孵化率为75.2%;4)稀释液实际应用方面:B1、B2液输精效果较好,但B2液成本较低,孵化结果优于B1液与鸡场自配稀释液。综上所述,单纯降低B系列稀释液中TES含量(B1液)不利于精子生存,而等比例降低各组分,将渗透压调整为280 mOsm/kg(B2液)时,孵化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拉萨白鸡种蛋蛋重和蛋形指数(纵径/横径)对孵化效果的影响,在相同孵化条件下,选用3世代47周龄拉萨白鸡种蛋,按蛋重分组进行孵化,Ⅰ组(≤45.0 g)蛋形指数为(1.27±0.05),Ⅱ组(45.1-50.0 g)蛋形指数为(1.27±0.05),Ⅲ组(50.1-55.0 g)蛋形指数为(1.27±0.05),Ⅳ组(55.1-60.0 g)蛋形指数为(1.28±0.05),Ⅴ组(〉60.0 g)蛋形指数为(1.31±0.05)。结果表明,种蛋的蛋重越大,其纵径均值、横径均值、蛋形指数均值、受精率、入孵蛋孵化率、受精蛋孵化率和雏鸡初生重越大,即Ⅴ组(〉60.0 g)种蛋的蛋重均值、纵径均值、横径均值、蛋形指数均值、受精率、入孵蛋孵化率、受精蛋孵化率和雏鸡初生重均最大,分别为(61.03±0.82)g、(58.13±1.68)mm、(44.59±0.79)mm、(1.31±0.05)、98.15%、85.19%、86.79%和(42.48±1.98)g;Ⅱ组(45.1-50.0 g)的健雏率最高,为96.09%;Ⅰ组(≤45.0 g)的雏鸡初生重占入孵蛋重的百分比最大,为(69.91±2.71)%;蛋重与纵径、横径、蛋形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因此,蛋重和蛋形指数对拉萨白鸡种蛋的孵化率影响较大,应选择较大种蛋(〉45.0 g),蛋形指数的范围则较宽,在≥1.27时即可以达到较理想的孵化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抗菌肽在蛋鸡生产中对抗生素的替代效果,试验选取37周龄480只龙华草鸡型蛋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120只,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为3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抗生素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8%黄霉素62.5 g/t,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抗菌肽100、200 g/t。预试期7 d,饲喂基础日粮,试验期60 d。结果表明:抗菌肽对蛋品质无明显作用,但试验1、2组产蛋率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12.5%和12.2%(P < 0.01),,料蛋比分别下降8.6%和4.6%(P < 0.01),同时试验1、2组血清中IgG含量比对照组分别提高45.8%和55.8%(P < 0.01),试验2组血清的T-AOC较对照组提高18.5%(P < 0.01),试验1、2组血清中BUN的含量分别较对照组降低35.9%、49.5%(P < 0.01)。综上,抗菌肽能提高蛋鸡产蛋率,降低料蛋比,并提高机体的免疫及抗氧化能力。 [关键词] 抗菌肽|抗生素替代|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血清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20.
为了比较不同地区边鸡种蛋的孵化效果,试验选择山西忻州市、山西右玉县、内蒙古通辽市、内蒙古凉城县、河北张家口市、内蒙古卓资县、内蒙古包头市7个地区(7个地区按照以上顺序分别设置为试验1,2,3,4,5,6,7组)的各8只210日龄边鸡所产的种蛋各100枚,采用机器孵化法孵化种蛋,测定和计算各组种蛋的受精率、受精蛋数、破损蛋数、破损率、出雏数、入孵蛋孵化率、受精蛋孵化率、5胚龄死胎蛋数、10胚龄死胎蛋数、19胚龄死胎蛋数、入孵蛋重、5胚龄失重、5胚龄失重率、19胚龄失重、19胚龄失重率、初生重、初生重占蛋重比例,分析比较各地区边鸡种蛋孵化效果。结果表明:试验4组受精蛋数最多,受精率、出雏数、入孵蛋孵化率、受精蛋孵化率最高,破损率最低,5胚龄死胎蛋数最少,19胚龄死胎蛋数最少;试验3组破损率最低,10胚龄死胎蛋数最少;试验7组19胚龄死胎蛋数最少。试验6组种蛋的入孵蛋重最重,与试验5组差异不显著(P>0.05),而显著高于试验1,2,3,4,7组(P<0.05);试验6组5胚龄失重、19胚龄失重率、初生重最高,与试验4,5组差异不显著(P>0.05),而显著高于试验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