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对糙皮侧耳生长期间菌丝胞外酶的活性以及培养料中木质纤维素含量、单糖组成和分子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糙皮侧耳生长过程中,培养料中的木质素、半纤维素和纤维素含量和分子量显著下降;漆酶和锰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峰值(分别为3.38和1.62 U/mL)出现在发菌末期;木聚糖酶和羧甲基纤维素酶的活性随...  相似文献   

3.
香菇素有"山珍之王"的美誉,是世界第二大食用菌;栽培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木材资源。丽水市莲都区农业局于2012—2013年连续2年开展莲子壳栽培香菇试验。结果表明:在香菇生产配方中添加部分莲子壳能适宜香菇生长且不影响香菇的产量和品质。适宜栽培配方为杂木屑48%、莲子壳30%、麦麸20%、石膏1%、糖1%,香菇总产量可达388.3 kg。可以替代部分杂木屑的新型可再生的栽培基质具有重大意义,利用莲子壳替代部分木屑,可以变废为宝,节约生产成本,对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建设生态立市具有长远意义。  相似文献   

4.
比较了不同节木培养料对香菇子实体氨基酸含量及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 :以野草为主料的配方②栽培的香菇子实体氨基酸含量较高 ,与对照木屑配方差异不大 ,人体必需氨基酸、支链氨基酸、鲜味氨基酸、甜味氨基酸、儿童氨基酸、芳香族氨基酸和含硫氨基酸的含量分别是对照木屑配方栽培香菇子实体的 99.3 8%、94.87%、90 .87%、95 .83 %、10 9.3 8%、96.99%和 14 0 .91%。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双孢蘑菇培养料理化性质、木质纤维素降解与其相关酶活性变化,为双孢蘑菇工厂化栽培建立科学的指标评价体系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对3批次工厂化栽培的双孢蘑菇从堆肥到出菇的理化参数和木质纤维素及相关降解酶活性进行测定,并统计每批次产量.[结果]3批次培养料理化性状指标均在适宜范围.建堆时,培养料中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相对含量分别为23.19%、19.64%和16.12%;二次发酵结束时,三者相对含量分别为15.73%、10.93%和22.96%;双孢蘑菇出菇结束时,三者相对含量分别为8.37%、4.27%和18.98%.表明堆肥时期微生物和双孢蘑菇均优先利用纤维素和半纤维素,而对木质素的利用率相对较低.堆肥时期纤维素降解酶活性平稳,第1潮菇时急速升高,以后逐渐下降,其中羧甲基纤维素酶的活性(11.02~149.52 U/g)远高于α-纤维二糖酶活性(0.37~13.30 U/g),是降解纤维素的主要酶类.3种半纤维素降解酶在堆肥时期呈波动式变化,在第1潮菇时活性达到最高,其中木聚糖酶的活性(58.65~176.25 U/g)高于木糖苷酶活性(0.55~5.07 U/g)和α-阿拉伯呋喃糖苷酶的活性(2.29~39.60U/g),是分解半纤维素的主要酶类.漆酶在堆肥时期几乎没有活性,菌丝长满时活性急剧升高至14.57 U/g,并保持至原基形成.第3批次的各种酶活性、生物转化率明显高于第1批次和第2批次.[结论]3批次双孢蘑菇培养料的理化指标及酶活性变化趋势一致.在堆肥时期和出菇时期,优先利用半纤维素和纤维素,而木质素利用率较低.羧甲基纤维素酶、木聚糖酶、漆酶是降解木质纤维素的主要酶类,各种酶活性与产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比较了不同培养料对香菇子实体氨基酸含量及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 ,以作物秸秆为主料的配方B栽培的香菇子实体氨基酸含量较高 ,人体必需氨基酸、支链氨基酸、鲜味氨基酸、甜味氨基酸、儿童氨基酸、芳香族氨基酸和含硫氨基酸的含量分别是对照配方栽培香菇子实体的 90 18%、92 2 8%、90 6 8%、89 5 4 %、89 6 2 %、88 2 9%和 97 78%。  相似文献   

7.
秸秆袋料栽培香菇培养料配方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秸秆为主料,设置不同的培养基配方栽培香菇X6,考察各培养基对香菇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形态、产量、营养成分的影响,以确定最佳的培养料配方。结果表明,以玉米秸秆粉62%、木屑26%、麦麸10%、蔗糖1%、石膏1%的培养基配方培养的香菇菌丝生长最正常、转色程度好以及子实体产量与生物学效率均接近以木屑为主料的常规配方,说明该配方可代替常规木屑配方用于香菇生产。  相似文献   

8.
为了扩大香菇培养料来源、降低生产成本,进行了利用紫穗槐替代部分硬杂木屑栽培香菇的效果试验。以香菇808为试材,选用全硬杂木屑为主的常规培养料为对照,用紫穗槐屑替代部分硬杂木屑设置了不同的培养料配方处理,研究了不同紫穗槐比例对香菇发菌速度和鲜菇产量的影响,并筛选出适宜香菇栽培的培养料配方。结果表明:利用紫穗槐作为木屑代料栽培香菇时,培养料的最佳配方为紫穗槐58%、硬杂木屑30%、麸皮10%、石膏1%、生石灰1%。利用该配方栽培香菇,菌丝生长速度适中,产量与全硬杂木屑配方培养料栽培持平,达到885.4 g/袋。  相似文献   

9.
木质纤维素乙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纤维素乙醇产业化的发展现状,分析了纤维素乙醇产业化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并提出了纤维素乙醇产业化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一、培养料的配制要求.栽培香菇的培养料要求新鲜、无霉.配制培养料时先把木屑、麦麸等主要原辅料,分别用2~3目的筛子过筛,后将麸皮或米糠、石膏等加入,同时将尿素、蔗糖、过磷酸钙等溶于水后,加入培养料,混匀.含水量以手紧握培养料,指缝间见水而不滴为宜.培养料拌匀后,堆放片刻,待原料吸水稍软后再装袋.原料要在4~6小时内装完,并随即上锅灭菌,防止发酵变酸.  相似文献   

11.
杨珺  吴斌  何冰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3,(12):5196-5200
木质纤维素是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资源,多功能糖苷水解酶对于木质纤维素的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文中总结了近年来针对木质纤维素生物利用的多功能糖苷水解酶的研究现状,对比了多功能糖苷水解酶与纤维小体多酶复合体、传统单一功能糖苷水解酶在结构、催化特性等方面的特点和优势,指出了多功能糖苷水解酶在未来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广泛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木质纤维素预处理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几种比较实用的木质纤维素预处理技术,总结了各种预处理技术的方法、原理以及优缺点,进而对木质纤维素预处理方法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总结了近年来木质纤维素原料预处理研究现状,对近年来常用的、新兴的预处理工艺予以介绍,并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4.
采用传统化学方法对生物质的木质纤维素成分进行分析费时费力,且不能提供生物质的内部结构信息,难以应用于实际的工业生产,近红外光谱技术为木质纤维素成分分析提供了新途径。综述了国内外利用近红外技术进行木质纤维素定性定量分析的研究进展及应用。比较了主要建模样品选择方法的优劣,阐述了人工智能算法结合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应用和发展,随着近红外技术的不断发展,它必然会带动能源业、工业、饲料业、造纸业等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稳定性好、溶解能力强的离子液体,能够快速瓦解木质纤维素网络结构,提高纤维素酶的可及度和酶解效率,可大幅度降低预处理成本。本文综述了常见离子液体的组成、离子液体对木质纤维素的溶解分离等预处理方法及其原理。  相似文献   

16.
从纤维素类物质发酵的复杂性和技术瓶颈出发,阐述了有效的发酵微生物、预处理、发酵方式等方面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木质纤维素在堆肥过程中的降解情况,以牛粪和砻糠为原料,进行为期112 d的小型堆肥试验,在不同堆肥阶段测定物料的木质纤维素含量及相关降解酶活性,并在高温和降温阶段从物料中分离鉴定纤维素降解菌。结果表明,堆肥过程中物料的纤维素与半纤维素含量逐步降低,总降解率分别为5626%和6147%;而木质素的相对含量略有增加;与木质纤维素降解相关的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的活性均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其酶活均在第42天达到峰值,分别为8575 μg glucose·g-1·DW·h-1 和16565 μg·reducing sugar·g-1·DW·h-1,而β 葡聚糖苷酶的活性在22~42 d之间维持在较高水平(279~330 μmol pNPG·g-1·DW·h-1);此外,在堆肥的高温和降温腐熟阶段均分离并鉴定出Pseudoxanthomonas,Bacillus,Paenibacillus,Ureibacillus和Geobacillus等5个属的可培养高温纤维素降解菌。  相似文献   

18.
该文选用6种不同的木质纤维素副产品作为栽培平菇的基质,分别为硬白梧桐木屑堆肥、稻草、玉米秸秆、玉米皮、稻壳、新鲜木屑。结果表明,这6种基质种植平菇的产量分别为183.1,151.8,87.8,49.5,23.3,13.0和0.0g;生物利用率也遵循同样的模式,范围从木屑堆肥的61.0%到新鲜木屑的4.3%;平菇的产量与基质的成分纤维素(r^2=0.6),木质素(r^2=0.7)和纤维(r^2=0.7)呈正相关;根据不同底物试验的产量和生物利用率,稻草应该是最合适的种植平菇的底物。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人工组合复合菌系降解木质纤维素的效果以及降解过程中微生物群落变化特征。首先对天然复合菌系PLC-8进行分离纯化,随后将筛选出的5株细菌和2株真菌进行组合,构建3种简化的复合菌系,分别为F1、F2和F3。随后,设计秸秆降解试验,利用DGGE方法测定3种复合菌在分解纤维素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的变化特征,并进行相关的理化分析。结果表明:人工组合复合菌系F3分解木质纤维素的能力最强,在分解木质纤维素30d内秸秆平均减重率为39.80%,半纤维素下降52.64%,纤维素下降25.8%,木质素下降6.26%。在第15天时纤维素内切酶、纤维素外切酶、滤纸酶、β-葡萄糖苷酶、木聚糖酶的活性已经达到整个分解过程的最高值,分别为0.09、0.08、0.09、0.07和0.11U/mL。复合菌系F3能够自我调节pH,从而改变溶液的pH从微酸性至微碱性,F3的微生物群落呈现出真菌-细菌稳定共存的状态,并且能够长时间保持稳定。因此,人工组合复合菌系F3是稳定、高效的木质纤维素降解复合菌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对甲苯磺酸(p-toluenesulfonic acid,p-TsOH)耦合碱性过氧化氢(AHP)预处理对不同木质纤维素酶解率及乙醇产率的影响,为农林废弃物纤维素生物转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芒草秆、小麦秸秆和杨木为供试材料,分别采用p-TsOH处理(质量分数70% p-TsOH水溶液于80 ℃处理20 min)以及p-TsOH耦合AHP两步处理(先用质量分数70% p-TsOH水溶液于80 ℃处理20 min,之后用pH 11.5、体积分数2% H2O2于50 ℃、120 r/min恒温振荡器中反应12 h)2种方法对3种材料进行预处理,分析不同预处理方法对3种材料化学组成、形态结构(扫描电镜观察、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结晶度、保水值)的影响,并研究纤维素酶添加量(5,10,15 FPU/g,以纤维素质量计算)及不同发酵工艺(同步糖化发酵、分步糖化发酵)对p-TsOH耦合AHP两步处理3种材料纤维素酶解率及乙醇产率的影响。【结果】采用p-TsOH处理以及p-TsOH耦合AHP两步处理后,芒草秆、小麦秸秆和杨木中的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明显降低,纤维素含量明显提高,其中p-TsOH耦合AHP两步处理的效果更明显,该法处理的芒草秆、小麦秸秆和杨木的木质素脱除率分别为97.01%,96.50%和94.01%,半纤维素脱除率分别为82.50%,84.21%和81.19%,纤维素保留率分别为87.97%,87.85%和90.53%。采用p-TsOH处理以及p-TsOH耦合AHP两步处理后,芒草秆、小麦秸秆和杨木的微观结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图谱发生了明显变化,结晶度及保水值均明显增加。纤维素酶添加量5 FPU/g、酶解72 h时,芒草秆和小麦秸秆的酶解率均超过90%,而杨木的酶解率为78%;纤维素酶添加量15 FPU/g、酶解12 h时,芒草秆、小麦秸秆的酶解率达到100%,杨木的酶解率为73%;纤维素酶添加量10 FPU/g、酶解24 h时,芒草秆、小麦秸秆和杨木的酶解率均达到95%以上。当底物质量浓度为130 g/L、纤维素酶加量为10 FPU/g、发酵96 h时,p-TsOH耦合AHP两步处理芒草秆、小麦秸秆和杨木同步糖化发酵的乙醇产率分别为92.63%,90.07%和88.00%,高于分步糖化发酵工艺的乙醇产率(86.40%,84.21%和78.09%)。【结论】p-TsOH耦合AHP两步处理可以在温和水溶液条件下选择性脱除原料中的木质素和半纤维素,得到富含纤维素的样品,对不同原料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应用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