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短链脂肪酸(SCFAs)是指碳原子数目不大于6的脂肪酸,在肠道中以乙酸、丙酸和丁酸含量居高。在生物体内SCFAs具有提供能量、调节免疫、调控肠道细胞代谢、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改善肠道菌群结构等多种重要的生物学功能。本文就机体内SCFAs的产生、SCFAs的生理功能及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SCFAs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短链脂肪酸(SCFAs)是指含有1~6个碳原子的有机脂肪酸,又称挥发性脂肪酸。在动物体内具有为机体提供能量、改善肠道功能、调控免疫应答和调节肠道菌群平衡等生理功能。SCFAs作为一种新型绿色饲料添加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系统综述了动物消化道内SCFAs的产生以及影响其产生的因素,同时讨论了SCFAs在宿主肠道免疫反应中的调控机制及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为SCFAs的深入研究及其作为饲料添加剂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动物消化道内复杂多样的微生物群落代谢营养物质可产生短链脂肪酸(SCFAs)、生物胺等物质参与宿主生理调控。微生物代谢产生的SCFAs中以乙酸、丙酸和丁酸含量居高,且SCFAs能够调控胃肠道微生物群,促进胃肠道发育,调节免疫功能,缓解应激、炎症反应,增强肠道屏障功能。本文就动物体内SCFAs的产生与转运、生理功能及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为SCFAs作为功能性饲料添加剂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大黄鱼肠道菌群合成短链脂肪酸(SCFAs)的情况和相关的细菌以及海藻酶解物对体外培养大黄鱼肠道菌群结构和短链脂肪酸合成的影响,本研究分别使用GAM培养基(对照组)、添加0.5%复合海藻酶解物的GAM培养基以及添加0.5%海带酶解物的GAM培养基厌氧培养4尾大黄鱼的肠道菌群,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MS)方法检测培养物中7种SCFAs的含量,并采用NovaSeq PE250方案对培养物中菌群进行16S rDNA扩增子测序。结果显示:大黄鱼肠道菌群可以体外合成SCFAs,使用GAM培养基培养时乙酸、丙酸和丁酸的比例约为94∶5∶1,在GAM培养基中添加0.5%复合海藻酶解物可增加丁酸合成量,使乙酸、丙酸和丁酸的比例变为92∶4∶4,并提升肠道菌群的α多样性,提高拟杆菌门(Bacteroidota)和分类未定细菌门(unidentified_Bacteria)的相对丰度。SCFAs合成与肠道菌群联合分析显示,大黄鱼肠道中以产酸拟杆菌(Bacteroides acidifaciens)、单形拟杆菌(Bacteroides uniformis)、普通拟杆菌(Bacteroides vulgatus)和肠鼠杆菌(Muribaculum intestinale)为代表的拟杆菌属细菌是增加丁酸合成的主要细菌;在GAM培养基中添加0.5%海带酶解物时丁酸合成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且与对照组间无具有显著性差异的菌群。本研究证实大黄鱼肠道菌群可以合成SCFAs,拟杆菌属细菌的相对丰度与丁酸的合成量呈正相关,且体外试验表明复合海藻酶解物可显著提升大黄鱼肠道菌群的α多样性,促进具有抗炎作用的丁酸的合成。  相似文献   

5.
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s)是指碳原子数小于6的有机脂肪酸,主要包括甲酸、乙酸、丙酸、丁酸、异丁酸、戊酸、异戊酸、己酸和异己酸等。SCFAs具有为机体提供营养、保护肠道上皮黏膜、参与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和抗癌等多种重要的生物学功能。为进一步明确SCFAs的生理功能以及其与奶牛生产之间的关联,就SCFAs的理化性质、形成与转化、吸收与转运、生理功能以及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作一综述,为SCFAs的开发利用提供基础知识。  相似文献   

6.
肠道内短链脂肪酸(SCFAs)是后肠道微生物发酵的主要产物,也是肠道微生物和宿主相互作用的重要信号分子,参与宿主多种生理代谢过程,如维持肠道稳态和健康、参与脂肪组织和肝脏中糖脂代谢、调控宿主能量稳态等。文章对SCFAs形成转运过程、生理功能以及在肉鸡生产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开发利用SCFAs和促进肉鸡健康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水产动物肠道微生态学的发展,人们已逐步意识到益生菌对水产动物肠道发挥的重要作用,益生菌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改善肠道菌群组成等提高水产动物的免疫功能。本文综述了水产动物益生菌及其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短链脂肪酸介导的宿主肠道免疫调控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道是营养素、微生物群和宿主进行免疫反应的共享场所。肠道稳态失衡、免疫功能失调、环境因素等都可能引发疾病,肠道微生物群是控制机体健康肠道内环境平衡的一个重要因素。短链脂肪酸(SCFAs)主要由细菌发酵产生,是肠道微生物群及宿主肠上皮细胞(IECs)的重要能量来源,能够维持肠道酸碱平衡,抑制有害病原菌生长,调节宿主肠道免疫,降低炎症反应。SCFAs不仅在共生细菌聚居的肠道内起局部作用,而且还影响肠道免疫细胞,调节免疫反应。本文主要概述了SCFAs通过G蛋白偶联受体(GPCRs)激活途径、组蛋白脱乙酰化酶(HDAC)抑制作用改变代谢状态,并将代谢途径与表观遗传修饰联系起来引起宿主免疫应答,降低肠道炎症反应并增强肠道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9.
董霞  朱研  沈林園  赵叶 《动物营养学报》2022,(11):6936-6942
短链脂肪酸(SCFAs)是肠道微生物代谢产物之一,在维持肠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TJ)中发挥着重要作用。SCFAs作为G蛋白偶联受体(GPCRs)的配体,可通过调节炎症小体和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MPK)信号通路增强肠道上皮细胞间TJ的完整性。本文就SCFAs对肠上皮TJ的影响及机制作一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0.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叶酸可以促进胃肠道健康,调节肠道菌群的多样性,缓解仔猪断奶应激。本研究旨在探讨叶酸对断奶仔猪器官重量、消化道p H值、短链脂肪酸(SCFAs)浓度和肠道菌群的影响。选择28头小猪(体重范围在6.73±0.62kg)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分别为对照组、3 mg/kg叶酸添加组、9 mg/kg叶酸添加组和18 mg/kg叶酸添加组,为期14天。结果表明,叶酸添加量为9和18 mg/kg组仔猪肝脏和脾脏质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添加9 mg/kg和18 mg/kg叶酸可显著地提高仔猪的胃内的p H值(P 0.05),并有降低盲肠p H值的趋势(P 0.10)。添加9 mg/kg和18 mg/kg叶酸对仔猪的短链脂肪酸代谢有积极影响;尤其与对照组相比,9 mg/kg和18 mg/kg叶酸添加组中盲肠和结肠的乙酸和戊酸含量均显著升高(P 0.05),异丁酸、丁酸和异戊酸在结肠中呈增加趋势(P 0.10)。在属水平上,和对照组相比,9 mg/kg叶酸添加组盲肠罗伊氏乳杆菌,唾液乳杆菌和粘膜乳杆菌的相对丰度较高(P 0.05)。通过功能通路分析预测,叶酸可能通过改变断奶仔猪的肠道菌群功能从而改变对营养物质的代谢;盲肠中乳酸杆菌丰度与乙酸含量呈正相关。以上结果表明:饲粮中添加叶酸可增加断奶仔猪的器官重量和胃内p H值,并对肠道健康产生有益影响,这可能归因于叶酸引起的肠道菌群的改变以及肠道菌群与SCFAs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1.
健康水产动物的肠道内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它们构成了水产动物肠道的微生物区系,这些微生物群落是动物长期进化的结果,对水产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正常生理状态下,正常的肠道菌群对动物体的维生素合成、促进生长发育、物质代谢及免疫防御功能都有重要的作用,是维持动物健康的必要因素,也是反映机体内环境稳定与否的重要方面.以鱼类为例,阐述水产动物肠道菌群的形成及其在营养和免疫中的作用,以期为肠道菌群的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动物肠道不仅是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也是机体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动物肠道健康对于动物的机体健康和生产性能至关重要。中链脂肪酸是一类含有6~12个碳原子的脂肪酸,具有快速供能、抗菌和改善动物肠道屏障作用。本文根据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就中链脂肪酸对动物肠道的消化吸收、屏障功能和菌群组成的调控作用进行了综述,为中链脂肪酸在动物生产和饲料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蒲公英对肉仔鸡盲肠菌群和短链脂肪酸(Short chain fatty acids,SCFAs)含量的影响及其相关性分析,试验选取120只体重相近、健康的1日龄AA肉仔鸡公雏,随机分为3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分别饲喂含500、1 000 mg/kg蒲公英粉末的基础日粮,试验期42 d。通过测定分析肉仔鸡盲肠食糜中的肠道菌群和SCFAs含量以对其进行探讨。结果显示:对照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盲肠菌群结构存在差异;与对照组相比,高剂量组肉鸡盲肠菌群绿弯菌门和黏菌门相对丰度显著提高(P<0.05);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肉仔鸡盲肠中丙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在肉鸡盲肠中乙酸含量与厚壁菌门、CHKCI001、Subdoligranulum相对丰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丁酸含量与厚壁菌门、粪栖杆菌属、CHKCI001、Subdoligranulum相对丰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异丁酸以及异戊酸含量与放线菌门相对丰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乙酸、丁酸以及戊酸含量与拟...  相似文献   

14.
猪只日粮中添加纤维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营养物质的吸收效率,但是饲粮纤维可在猪只肠道后端进行一定程度的发酵,并产生大量的挥发性脂肪酸,具备了一定的营养作用.同时,也因此而降低猪只肠道pH,影响肠道菌群丰度及菌群结构.通过改变纤维日粮的组成来影响肠道中的菌群,发挥肠道上皮屏障功能,并且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的组成来维持肠道微生物...  相似文献   

15.
肠道健康是猪生产中重要问题之一。脂质包含长、中、短链脂肪酸及磷脂、胆固醇等营养物质及植物精油等非营养物质,可被添加到饲粮中保护猪肠道健康,提高猪生产性能。文章综述了脂质对猪肠道形态、肠道内分泌功能、消化吸收能力、屏障功能、免疫功能、菌群、抗氧化能力的作用,以期为脂质在猪生产上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是一种革兰氏阳性、呈杆状、形成孢子且严格厌氧的细菌,其能够在碳水化合物和糖的发酵过程中产生短链脂肪酸以及生物材料的前体物质(如氢气、丁醇和1,3-丙二醇),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在人类和动物体内,已被证明具有益生作用,在水生动物中,丁酸梭菌作为益生菌同样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丁酸梭菌在水生动物中的分离鉴定、安全性和作用机制,总结了丁酸梭菌在改善水产动物生长性能、消化率、存活率、免疫反应、抗病性和肠道结构,以及调节肠道共生菌群和代谢方面的作用,以期为丁酸梭菌在水产养殖中更好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蒙脱石是一种多用途的铝硅酸盐类黏土,通过表面吸附、静电吸附和分子间作用力,可去除饲料和养殖动物肠道中的真菌毒素、重金属和细菌,被广泛应用于饲料行业。肠道菌群对维持宿主的生长发育、促进营养吸收和协助免疫应答等生理功能发挥方面至关重要。蒙脱石在调控动物肠道菌群方面也有突出作用,蒙脱石散是典型例证。为此本文系统性地梳理蒙脱石在人类、小鼠、畜禽和水产动物应用过程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情况,旨在为蒙脱石调控肠道菌群,改善宿主生理功能和健康养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肠道健康水平决定着动物的健康状况,肠道健康是保障动物快速生长的关键因素之一,一些外源性饲料添加剂可以改善动物的肠道健康。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在畜禽和水产动物上已报道的可改善动物肠道健康的添加剂,包括功能性氨基酸、锌、脂肪酸、益生菌、多糖等,综述了其对动物肠道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并阐述了部分作用机制,以期为改善水产动物肠道健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白头翁汤对正常小鼠粪便中肠道菌群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SCFAs)含量的影响,本试验将24只清洁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白头翁汤低剂量组和白头翁汤高剂量组,每组8只,空白组灌胃生理盐水(0.9%),白头翁汤低、高剂量组分别灌胃白头翁汤2.7和8.1 g/(kg·bw·d)(按照生药量),同时每天测定小鼠体重;连续灌胃7 d后采集粪便,采用气相色谱法(GC)测定各组小鼠粪便中SCFAs(乙酸、丙酸、正丁酸、异丁酸、正戊酸和异戊酸)的含量并测量结肠长度。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白头翁汤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小鼠体重和结肠长度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粪便中乙酸和丙酸含量均极显著升高(P<0.01),高剂量组正丁酸含量也显著升高(P<0.05);异丁酸、异戊酸、正戊酸含量变化不明显(P>0.05)。结果表明,白头翁汤对正常小鼠体重和结肠长度无影响,能够提高正常小鼠粪便中乙酸、丙酸和正丁酸含量。分析白头翁汤对正常小鼠粪便中SCFAs含量的影响可为白头翁汤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肠道微生物是日粮促进或调节宿主健康的桥梁。日粮是影响肠道微生物组成和含量的关键因素,并且易于控制和改变。日粮中不同的营养成分对肠道微生物组成产生较大的影响。目前,有关碳水化合物对肠道微生物菌群影响的研究较多,而脂肪酸对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影响尚不明确。本文主要综述日粮中脂肪酸对肠道微生物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为今后肠道微生物的研究以及脂肪酸调控肠道微生物生态系统的平衡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