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文章探讨了不同光照强度(1 000、3 000、5 000、7 000和9 000 lx)下琼枝藻(Betaphycus gelatinae)的生长、光合色素及颜色变化,基于CSE-1成像色度检测分析系统,研究了琼枝藻颜色参数L~*a~*b~*(CIE 1976)与光照强度、生长、光合色素的相关性。结果显示,琼枝藻的相对生长速率和增重率均随光照强度的增加显著增大,适宜生长的光照强度为7 000~9 000 lx,光照强度为1 000 lx时琼枝藻无明显生长。叶绿素a (Chl-a)、类胡萝卜素(Car)、藻红蛋白(PE)和藻蓝蛋白(PC)含量总体上随光照强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琼枝藻的颜色由红褐色逐渐变为绿色,三刺激值XYZ在CIE 1931色度图上呈现明显的分布差异。光照强度与明度(L~*)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红绿色度(a~*)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生长速率与L~*、黄蓝色度(b~*)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Chl-a与L~*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a~*呈显著正相关(P0.05);PE和PC均与a~*呈显著正相关(P0.05)。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不同环境因子(光照强度、培养温度、藻体密度、盐度)对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特定生长率(SGR)的影响,并为近海海域放养龙须菜进行环境修复和龙须菜的人工养殖提供理论依据,在实验室条件下,设置光强梯度为:500、1 000、1 500、2 000lx;温度梯度为:10、15、20、25℃;藻体密度梯度为:0.5、1.0、1.5、2.0g/L;盐度梯度为:20‰、25‰、30‰、35‰。结果表明,龙须菜在2 000lx光照强度条件下,特定生长率明显高于其他光照强度;20℃为龙须菜最适生长温度;密度在1.5g/L时生长最快;盐度为30‰时特定生长率达到最大。因此,2 000lx、20℃、1.5g/L、30‰是本实验龙须菜的最适生长环境。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究温度(15~35℃)与光照强度(2 000~10 000 lx)对礁膜(Monostroma nitidum)配子体生长的影响,将礁膜营养生长期藻体分别置于不同温度和光照强度的室内光照培养箱中连续培养15 d,观测其生长情况。结果表明,温度与光照强度均对礁膜配子体生长具有显著影响。礁膜配子体在15~30℃范围内均能正常生长,35℃时培养3 d出现死亡现象;营养生长期适宜的温度为15~20℃,最适温度为20℃;培养15 d,最大体长相对生长率(DGRL)和最大体质量的相对生长率(DGRW)分别为(2.29±0.05)%/d、(4.05±0.13)%/d。在试验光照强度范围内,礁膜配子体均能正常生长,适宜光照强度为4 000~8 000 lx,最适光照强度为4 000 lx;培养15 d,最大DGBL和DGBW分别为(2.88±0.29)%/d、(4.65±0.10)%/d。  相似文献   

4.
以鹿角沙菜(Hypneacervicornis)为材料,分别研究了其在不同光照强度(2000lx、4000lx、7500lx、10000lx和15000lx)、不同温度(15℃、20℃、25℃、30℃和35℃)、不同盐度(5、10、15、20、25、30和35)下生长及生化组分的变化。结果显示,适合鹿角沙菜生长的光照强度为2000—4000lx,温度为20~30℃,盐度为20—35;最适合生长的光照强度为4000lx,温度为25℃,盐度为30,在此条件下藻体具有最高的相对生长速率(RGR),SOD活性最低。在光照强度4000~5000lx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的升高,可溶性蛋白(SP)、叶绿素a(Chl—a)和类胡萝卜素(Car)的质量分数降低,而藻红蛋白(PE)和藻蓝蛋白(Pc)的质量分数上升;在温度25~35℃、盐度30~35范围内随着温度、盐度的升高,可溶性蛋白、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藻红蛋白和藻蓝蛋白的质量分数降低,说明适宜的温度和盐度有利于其生化组分积累。  相似文献   

5.
大型海藻对温度和光照强度的适应存在种属差异。异枝江蓠(Gracilariopsis bailinae)是一种喜高温的大型海藻,为科学指导该藻在海水养殖、海洋生态修复等方面的应用,利用叶绿素荧光技术,结合藻体光合色素含量和生长率变化,探究了异枝江蓠对温度和光照强度的光合生理响应特征。测定了15、20、25、30、35℃和1 000、3 000、6 000、9 000 lx条件下,异枝江蓠的特定生长率(SGR)、光合色素含量[叶绿素a(Chl a)、类胡萝卜素(Car)、藻胆蛋白]及叶绿素荧光参数[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能转化效率(ΦPSII)、电子传递速率(ETR)、光化学淬灭(qP)、非光化学淬灭(NPQ)]的变化。结果显示,温度和光照强度对上述相关指标(除Car和Fv/Fm)的影响具有极显著的交互作用(P<0.01);温度升高显著增加了异枝江蓠的SGR、藻胆蛋白含量以及叶绿素荧光参数值(P<0.05);高光照显著降低了异枝江蓠的光合色素含量以...  相似文献   

6.
琼枝麒麟菜的生物学特性与养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哲  鲍时翔 《水利渔业》2008,28(2):55-56
为了更广泛地养殖琼枝麒麟菜,研究了琼枝麒麟菜的生物学特性及摸索其新型的养殖模式.结果发现,水泥棒可以代替珊瑚枝作为琼枝麒麟菜的生长基;通过施缓释肥,琼枝麒麟菜生长良好,藻体颜色鲜艳、枝条粗大,施肥区产量是不施肥区的2.34倍.  相似文献   

7.
不同培养条件对长紫菜叶状体生长及生理响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长紫菜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生理响应,研究了在不同温度、盐度和光照培养条件长紫菜叶状体的生长及生理响应,主要测定藻体的生长、光合色素、可溶性蛋白和丙二醛(MDA)含量、抗氧化酶活性等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培养温度为17~20 ℃时,长紫菜藻体可以保持较高相对生长速率,当温度高于23 ℃时,其生长明显受到抑制,藻体发红并出现溃烂;长紫菜叶状体在盐度25~35下可以保持较快生长,在低于盐度25的条件下,藻体的光合色素、可溶性蛋白、丙二醛(MDA)的含量以及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产生显著的变化,并观察到藻体变薄、发白、腐烂现象;在光照为3 000~6 000 lx时,藻体生长速率较为稳定,藻体在光照为9 000 lx条件下的叶绿素a含量低,可溶性蛋白和MDA含量以及POD活性都出现显著增高,并观察到发红及溃烂现象。因此,适合长紫菜叶状体生长的温度为17~20 ℃,盐度为25~35,光照在6 000 lx左右。  相似文献   

8.
对细胞融合技术获得的1株新型融合微藻(Tetraselmis sp.-1)进行摇瓶混合培养,并分析光照强度对该培养条件下融合微藻的影响.结果表明1) 在培养基中添加葡萄糖对融合微藻的生长有强烈的促进作用,融合微藻生长速率为0. 576 g/(L*d),是自养培养的7.38倍;2)在光照强度为3 000 lx混合培养时,葡萄糖消耗速率达最大值3 g/(L*d);3)在光照强度为2 000 lx混合培养时,藻细胞密度最大,为2.60 g/L,以葡萄糖计算的基质得率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显著下降;4)融合微藻叶绿素a含量在混合培养条件下,随光照强度的增大而增加;5) 在混合培养条件下,光照对NH4+的同化为正影响,融合微藻氮含量和CC/CN分别为5.68和6.06,均介于自养培养与异养培养之间.  相似文献   

9.
芋根江蓠(Gracilaria blodgettii)是江蓠属一种经济海藻,可作为琼胶工业原料和鲍鱼饲料,目前已经在中国南方池塘进行试验栽培。为了探讨适合其栽培的生态条件,文章分别测定了在不同温度(18 ℃、23 ℃、28 ℃、33 ℃和38 ℃)、不同盐度(13、18、23、28、33和38)和不同光照强度(3 000 lx、6 000 lx、9 000 lx和12 000 lx)的培养条件下,芋根江蓠藻体的相对生长速率(RGR)和生化组分的变化。结果表明,芋根江蓠适宜生长温度为23~38 ℃,最适温度为28~33 ℃;适宜盐度为18~38,最适盐度为23~33;适宜光照强度为6 000~9 000 lx,最适宜生长光照强度为9 000 lx。在最适的环境条件下,藻体具有较高的日相对生长速率(RGR),藻胆蛋白和可溶性蛋白(SP)的质量分数最高,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及丙二醛(MDA)的质量摩尔浓度最低,受环境的胁迫最小。在生长状态、光合色素和抗氧化等方面,芋根江蓠具有适应高温和中、高盐度环境条件的特性。  相似文献   

10.
麒麟菜的几种栽培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麒麟菜栽培的品种主要有卡帕藻属的长心卡帕藻(Kappaphycus alvarezii),又称异枝麒麟菜(Eucheuma striatum),和琼枝藻属的琼枝(Betaphycus gelatinum)。琼枝麒麟菜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在海南琼海沿海就已经进行栽培,长心卡帕藻是1985年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从菲律宾引进,先后在海南琼海、澄迈沿海进行了生态学和人工栽培方法的试验并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光照对纤细裸藻的生长以及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将纤细裸藻分别置于不同光照度(0、1500、3000、4500、6000 lx)、光照周期(16L:8D、14L:10D、12L:12D、10L:14D、8L:16D)、光质(绿光495~530 nm、蓝光450~480 nm、红光615~650 nm、白光450~46...  相似文献   

12.
探究光照强度对小球藻生长的影响,为香溪河水华预测提供理论依据。小球藻藻种为香溪河河水中平板分裂后逐步纯化所得。培养箱为40 L的方形塑料箱,四周用遮光布严实包裹。培养液30 L。培养液为用放置24 h后的自来水稀释25倍后的BG-11标准培养基,磷浓度0.285 mg/L,氮浓度9.48 mg/L,p H值7.3~7.8。恒温加热棒控制水温24℃。以平行布置的8根日光灯管作为光源,开关不同数量的日光灯管设定光强梯度,光照梯度为0、800、1 500、2 400、3 200、4 500、6 000 lx。采用电磁式真空泵曝气,曝气比率设置为10%。设置2组平行实验,每个培养箱中加入处理后的藻液10 m L。实验过程为期12d,每天上午8∶00取样,监测指标为光密度、叶绿素a、溶解性总磷、溶解性总氮。结果表明,光照强度在800~1 500 lx时易发生长周期的绿藻水华,绿藻水华转变为蓝藻水华的可能性低;3 200~4 500 lx时易发生短周期的绿藻水华;6 000 lx时发生蓝藻水华的风险很大。香溪河在光照强度小于3 200 lx时不必做蓝藻水华防御措施;光照强度大于4 500 lx时,需提前做适当的蓝藻水华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13.
链状亚历山大藻是一种能产生麻痹性贝毒的有害赤潮藻类,研究环境因子对链状亚历山大藻生长特性的综合影响,找到链状亚历山大藻生长的适宜条件,对有效预报赤潮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设计了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实验,研究了温度、盐度、营养盐、光照强度等环境因子对链状亚历山大藻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链状亚历山大藻...  相似文献   

14.
光照强度对拟穴青蟹幼体生长及能量收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拟穴青蟹为研究对象,研究了1 000 lx、3 000 lx、5 000 lx、7 000 lx、9 000 lx五组光照强度对其溢状幼体蜕皮、生长及能量收支的影响.结果表明:(1)1 000 lx试验组幼体从第4期潘状幼体(Z<,4>)阶段起即期变态成活率明显下降,全部实验幼体最终均不能变态为大眼幼体(M);5 0...  相似文献   

15.
温度、光照强度对舌状蜈蚣藻早期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舌状蜈蚣藻(Grateloupia livida)是一种具有较高应用价值的红藻。文章研究了不同的温度(15℃、20℃、25℃和30℃)和光照强度(500 lx、2500 lx、5 000 lx和10 000 lx)对舌状蜈蚣藻早期发育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舌状蜈蚣藻适合果孢子发育为盘状体的条件为温度25℃、光照5 000 lx。果孢子在25~30℃条件下首先形成盘状体,15℃下形成最慢;盘状体在25℃首先长出直立枝,其次是20℃、15℃和30℃。果孢子在5 000~10 000 lx的光照强度下首先形成盘状体,2 500 lx次之;在盘状体发育过程中较高光强可以促进盘状体的生长发育,低光强培养条件显著抑制了盘状体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6.

实验所用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红色系和青色系体质量分别为 (6.28±0.02) g (6.34 ± 0.04) g。实验设定5个光强处理组(503001 0002 0003 500 lx) 和对照组(0 lx)。光照强度通过调节灯泡功率、数量以及灯源距离获得, 光照周期为12L12D,  养殖水温16~17。结果表明, 两种色系仿刺参生长速度与光强呈负相关, 弱光照时(50 lx)时生长速度最快。黑暗(0 lx)时两种色系仿刺参生长较弱光时(50 lx)略慢(P>0.05)。过强光照   (3 500 lx)抑制仿刺参的摄食率(P<0.05), 降低其食物转化效率(P<0.05)。两种色系仿刺参的耗氧率随光照强度增强而逐渐增大。各处理组两种色系间仿刺参生长速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仿刺参生长能(G/C)7%, 粪便能(F/C)和呼吸能所占比重超过90%。强光(3 500 lx)下仿刺参排便能损失的比例增至59%, 而生长能降至2%。从提高能量分配和饵料利用效率看, 两种色系仿刺参生长速度较适宜光强为弱光(50 lx)。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光照强度对生长、摄食、耗氧率和能量分配影响, 并以青色系仿刺参作为对比, 为红色系仿刺参在中国近海养殖提供基础参数。

  相似文献   

17.
在水温12.1~13.9°C下和直径80 cm、高60 cm,水深40 cm的圆形选育缸中研究了不同光照强度(1200lx、600 lx和300 lx)对平均体质量为10.10±0.8g的山女鳟(Oncorhynchus masou masou)幼鱼生长和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强度显著影响山女鳟幼鱼特定生长率(SGR)、肥满度(CF)和变异系数(CV)(P<0.01),高光照强度组SGR和CF值显著高于两个低光照强度组,而CV值则是高光照强度组显著低于两个低光照强度组;高光照强度组摄食率(FI)明显高于两个低光照强度组。实验表明,适度增强光照强度有利于山女鳟幼鱼的生长,这对于优化山女鳟幼鱼培育条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光照对黄盖鲽仔鱼生长_发育及摄食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王迎春 《水产学报》1999,23(1):6-12
光照对黄盖鲽仔鱼的生长、发育及摄食有显著影响,各组仔鱼的体长与体高在20日时均产生极显著的差异;Duncan多范围检验表明:40-60lx光照度下仔鱼生长最好;在40-7000lx范围内随光照度的增强,生长则变差,存活率下降,畸形个体增加,暗条件下及3-6lx条件下的仔鱼在12日龄时全部因饥饰物而死亡。在卵黄囊期的各组仔鱼不受外界环境影响,生长情况近似。40-7000lx光照度之间的5且在4日龄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