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番茄绿果与橙果间果实颜色及主要色素含量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番茄组合绿樱(绿果)×金珠1号(橙果)的6个世代遗传群体(P1、P2、F1、BC1、BC2和F2)进行果色性状、番茄红素含量、叶绿素含量和胡萝卜素含量等的遗传规律分析。结果表明:正反交F1的果色性状无明显差异,而色素含量存在显著差异;说明番茄果色性状受核基因控制,而色素含量遗传除受核基因控制外还可能存在胞质效应。采用多世代联合分析法的分析结果表明,番茄绿果与橙果间的果色性状符合2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MX2-A-AD)遗传模型,其BC1、BC2和F2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73.42%、78.25%和61.41%,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22.87%、15.35%和34.94%,即果色性状遗传的主基因遗传力较强;叶绿素含量符合1对负向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MX1-AEND-AD)遗传模型,其BC1、BC2和F2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0、1.73%和0.65%,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45.47%、0和37.82%,即主基因遗传力在BC2群体中最高,多基因遗传力在BC1群体中最高;番茄红素含量与胡萝卜素含量均符合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MX2-ADI-AD)遗传模型,其BC1、BC2和F2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75.74%、1.79%、84.26%和61.53%、87.21%、81.05%,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20.32%、74.12%、12.68%和0.68%、0、0,表明番茄红素含量和胡萝卜素含量的主基因遗传力较强。  相似文献   

2.
辣椒胞质雄性不育恢复性的主基因 + 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兵强  王兰兰  陈灵芝  张茹 《园艺学报》2013,40(11):2263-2268
 以辣椒胞质雄性不育系8A 及其恢复系F19 为原始材料,利用主基因 + 多基因联合分析方 法对辣椒胞质雄性不育恢复性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辣椒胞质雄性不育恢复性的遗传受两对加性— 显性上位性主基因 + 加性—显性多基因控制。第1 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与显性效应分别为0.9314 和 1.1549,均使恢复性增加。第2 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与显性效应分别为–0.5276 和–0.1930,均使恢复性 降低。多基因的加性效应与显性效应分别为–2.4038 和0.1036。主基因的遗传率高达97.57%,表现出很 高的遗传力,说明在早期世代就可对恢复性进行有效选择。  相似文献   

3.
甘蓝显性雄性不育系的选育及其利用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4  
方智远  孙培田 《园艺学报》1997,24(3):249-254
从甘蓝原始材料79-399的自然群体中获得雄性不育突变株79-399-3。研究结果表明,该突变株的雄性不育受一显性不育基因CDMs399-3控制。该基因在不同的遗传背景下表现为环境敏感和环境稳定两种类型,且温度是影响不育稳定性的主要因素。环境敏感的显性雄性不育植株通过自交可以得到显性纯合的雄性不育植株。显性纯合不育植株与普通自交系或相应的姊妹系杂交获得了不育株率达到100%、不育度达到或接近100%的不育群体。根据CDMs399-3基因的这一遗传特点,建立了利用显性雄性不育基因配制甘蓝杂交种的新方法:利用组织培养技术保存和繁殖显性纯合雄性不育材料,然后与遗传差异较小的普通自交系或姊妹系杂交得到不育系。选择园艺性状优良、不育性稳定的不育群体作不育系,与配合力优良的自交系杂交,配制出了优良的杂交组合。试验采种结果表明,携带CDMs399-3基因的甘蓝雄性不育系结实性状优良  相似文献   

4.
番茄耐热性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耐热性不同的6份番茄亲本,采用半轮配法配制双列杂交组合,对F1、F2、B1、B2、P1、P26个世代进行耐热性遗传模型分析和遗传参数估算。结果表明:番茄耐热性符合加性?显性遗传模型,以加性效应为主,兼有显性效应;狭义遗传力较高,一般配合力方差居主导地位,基因加性效应大于显性效应。  相似文献   

5.
大白菜耐热性遗传效应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吴国胜  王永健 《园艺学报》1997,24(2):141-144
以两组耐热和热敏感的大白菜对应亲本(177与276;176与279)及其杂交、回交世代(F1、F2、B1、B2)为材料进行耐热性遗传模型分析和遗传参数估算,得到一致的结果:大白菜的耐热性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以加性遗传效应为主,兼有上位性效应,显性效应不显著。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均较高。以耐热和热敏感的5个代表性亲本材料采用Grifing的双列杂交方法Ⅱ配制杂交组合进行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加性遗传方差组分很高,而显性遗传方差组分很小,与上述结果一致。同时,耐热亲本材料176和177均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是耐热性选育的较好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6.
结球甘蓝抗寒性配合力分析及优良抗寒组合选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自交分离和抗寒性鉴定,选育出经济性状优良的结球甘蓝抗寒自交系逾30份,以其中6份抗寒性有一定差异的自交系为试材,按照Griffing双列杂交方法Ⅳ进行甘蓝抗寒性配合力及遗传力分析。结果表明:甘蓝抗寒性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以加性效应为主,随着寒害程度的增加其加性效应所占比重增加|一般配合力方差在总遗传方差中所占比重较大,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的均方比大于7,且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因此在甘蓝抗寒育种中应重视早期世代的选择。结合配合力测定结果及田间经济性状调查结果,初步明确两个优良抗寒越冬甘蓝新组合。  相似文献   

7.
茄子青枯病抗性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选用6个对青枯病具有不同抗性水平的茄子自交材料,按完全双列杂交设计,配制36个组合(包含亲本自交)。苗期人工接种鉴定各组合抗性并计算病情指数,采用Grifmg方法I及Hayman方法对抗性配合力方差进行分析,估计相关遗传参数。结果表明,茄子对青枯病的抗性遗传规律符合“加性一显性”效应模型。遗传效应中同时存在加性效应、显性效应和反交效应,但以加性效应为主。茄子对青枯病的抗病性表现隐性,感病性表现部分显性。茄子对青枯病的抗性遗传较为复杂,由多个微效基因、较少的主效基因和细胞质基因共同控制。  相似文献   

8.
黄瓜白粉病抗性遗传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采用多世代联合分析方法, 通过3个抗感杂交组合研究了黄瓜白粉病抗性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 3个组合的最适遗传模型皆是两对加性- 显性- 上位性主基因+加性- 显性- 上位性多基因模型(E2120模型) 。组合Ⅰ的主基因遗传率为64.26% ~95.47% , 两对主基因感病相对抗病为部分显性, 两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及第二主基因的显性效应较大, 两主基因的加性×显性互作效应也较大。组合Ⅱ和组合Ⅲ两主基因的遗传率分别为95.35%和96.04% , 两主基因的加性效应、显性效应和显性度较为相近。  相似文献   

9.
应用2个番茄自交系材料多心室和少心室进行正交、反交及回交,应用数量遗传学原理分析各世代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多心室番茄果重遗传受多基因控制的数量遗传,其遗传效应符合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其中以加性效应为主,显性方差所占分量极小,属于不完全显性;控制果重的最少基因数目约是2对.多心室番茄果重狭义遗传力为36.36%.  相似文献   

10.
番茄果实硬度遗传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艳龙 《北方园艺》2016,(14):17-22
番茄果实硬度是番茄重要商品性状之一,为了辅助选育高硬度番茄品种,该试验选用高硬度番茄品种‘14803’与低硬度番茄品种‘14630’构建了6个世代遗传群体,测量了P_1、P_2、F_1、F_2、BC_1、BC_2的6个世代番茄果实的硬度,通过6个世代联合分析的方法,研究了番茄果实硬度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番茄果实硬度遗传模型为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番茄果实硬度的主基因加性效应、显性效应、势能比分别为17.146 8、0.873 1、0.050 9,加性效应为增效,显性效应为部分显性,主基因在BC_1、BC_2、F_2中的遗传力分别为1.64%、1.45%、0.88%,多基因在BC_1、BC_2、F_2中的遗传力分别为26.75%、69.05%、60.98%。  相似文献   

11.
结球甘蓝耐裂球性状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结球甘蓝‘79-156’和‘96-100’为亲本配制的6 个联合世代(P1、P2、F1、B1、B2、F2)群体为试材,采用主基因+ 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耐裂球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两年结果均表明,耐裂球性状的最适遗传模型为E-0 模型,即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 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控制。两对主基因均以加性效应为主,且存在明显的互作效应。2010 年该组合B1、B2、F2 分离群体的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67.3%、1.4%和59.1%,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0、56.2%和0,遗传变异平均值占表型变异的60.9%,环境变异平均值占表型变异的39.1%;2011 年该组合B1、B2、F2 分离群体的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85.5%、22.3%和84%,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0、24.3%和0,遗传变异平均值占表型变异的63.9%,环境变异平均值占表型变异的36.1%。表明该性状以主基因遗传为主,同时受环境影响较大,应在早期世代进行选择,B1、F2 主基因选择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2.
一个结球甘蓝DH群体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采用游离小孢子培养方法,构建了一个甘蓝F1(624×24-5)的DH群体,利用该DH群体重复试验数据建立了结球甘蓝主要农艺性状的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了结球甘蓝8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除开展度没有主基因只有多基因存在外,其余7个性状均符合2对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其中,数量性状主基因的遗传率中最高的是最大外叶柄长,为90.44%,最大外叶宽次之,为67.22%;外短缩茎长和中心柱长的主基因遗传率较高,分别为58.62%和56%;叶球高主基因遗传率最低,为20.30%,其次为最大外叶长和株高,分别为23.32%和31.74%;多基因遗传率中最高的是叶球高度,为49.80%;开展度环境效应方差占总表现型方差的81.35%,受环境影响最大,而外叶柄长的环境效应方差只占总表现型方差的9.56%,受环境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3.
大白菜种子荚内发芽严重影响大白菜种子质量,是一种劣性性状。以6个大白菜高代自交系作亲本,按Griffing第3种方案配制30个杂交组合,对大白菜种子荚内发芽进行配合力和遗传力分析。结果表明:大白菜种子荚内发芽率一般配合力方差与特殊配合力方差相当;大白菜种子荚内发芽受亲本遗传因素影响,由基因加性和非加性效应共同控制,种子荚内发芽除了受核基因控制外还受胞质基因影响;大白菜种子荚内发芽的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均较低,同时受环境影响较大,可以在早期世代根据单株的表现型进行选择,而且应扩大群体规模。  相似文献   

14.
摘要:以感黑斑病自交系L63和抗黑斑病自交系L9为亲本建立了6个世代联合群体(P1、P2、F1、BC15、BC1R、F2),采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群体的黑斑病抗性进行多世代联合分析。结果表明,黄瓜抗黑斑病性状符合D-2遗传模型,受1对加性主基因+加性一显性多基因控制;BC15、BC1R、F2的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60.23%、60.23%、75.18%,多基因遗传率均为0。说明控制黄瓜黑斑病的抗性为主基因遗传,并且遗传稳定,环境方差占表型方差的比例大于24.82%、小于39.77%,也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以早抽薹‘S-1’与晚抽薹‘G-1’为亲本,构建F1、BC1、BC2和F2群体,采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 + 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法对结球甘蓝抽薹性状进行遗传分析,并采用SLAF-BSA方法对抽薹时间进行QTL定位分析。结果显示,结球甘蓝抽薹性状是由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 + 加性—显性多基因遗传控制;主基因 + 多基因平均遗传率是93.41%。共检测到2个QTL,分别为2号染色体上的2.31 ~ 3.09 Mb和33.57 ~ 34.40 Mb,总长度为1.61 Mb。  相似文献   

16.
摘要:为了探究茄子产量相关性状与基因间互作的遗传模型,为茄子高效育种提供理论依据,以绿圆茄 “茄27”自交系为母本,紫长茄“茄31”自交系为父本,配制成F1杂交组合,分别进行自交、回交,构建了 P1、P2、F1、F2、B1、B2 6个世代遗传群体,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分析法研究了茄子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 模型。结果表明:茄子单株产量受1对主基因的加性-显性遗传,单株结果数受2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 因混合遗传,单株最大单果质量受2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遗传;单株产量和单株结果数以非加性 遗传为主,其中单株结果数以2对主基因加性效应遗传为主;单株最大果质量中B1和F2世代以主基因加性遗传 为主,其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50.48%和54.33%,B2世代以多基因遗传为主,多基因遗传率为50.88%。综上可 知,茄子产量性状受到加性和显性遗传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