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橡胶白粉病是橡胶树严重流行性的病害。我场于一九六○年在水头作业区发现了白粉病。十八年来,有八年严重流行。一九六五年白粉病大流行时,橡胶树严重落叶,致使部分胶树停割。当时,停割胶树占开割树的11.2%。全场有6000亩胶园普遍喷粉防治二次,有相当部分胶园喷硫磺粉五次,可是,病害仍无法控制,防治费用达万元以上。  相似文献   

2.
粤西地区橡胶树炭疽病流行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橡胶树炭疽病发生和流行的调查、观察结果表明,病菌越冬场所广泛,其寄主带菌率高(40%-100%)。一年中只要抽嫩叶病菌都可以侵染为害,在橡胶树抽第一蓬叶时遇上雨天高湿环境病害就可注行。分析粤西地区20a资料发现,嫩叶期间的雨日和>90%RH的天数、嫩叶期长短、嫩叶期寒潮(11-15℃)的天数及最低温度在11℃以下的天数与寅害流行密切相关。嫩叶期间的雨日和>90%RH的天是病害流行的主导因素,低温阴雨天气是加速病害发展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3.
橡胶树死皮已经成为严重制约橡胶树单产提高的主要因素。本文结合海南天然橡胶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龙江基地分公司割胶生产实践,详细介绍利用割面调整与规划等技术措施,对常规割制、新制度割胶以及老龄橡胶树死皮植株进行处理与复割,有助于预防和控制橡胶树死皮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橡胶树炭疽病流行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田系统观察结果表明,橡胶树炭疽病发病过程有越冬,始发,流行和病情下降4个阶段,流行方式有暴发型和渐发型2种,流行曲线有多峰波浪型和单峰弓型,流行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该病发生流行与菌量,物候,气候,品系,菌株和立地环境等有关,菌量和易感病组织是病害流行的基本条件,多雨高湿是病害流行的主导因素,不同地区的菌株致病性不同,在小区内相同条件下不同橡胶品系抗病性也不同。通过流行规律研究,提出该病的喷经防治  相似文献   

5.
对死皮停割橡胶树和在割2-4级死皮树进行不同处理试验的结果表明,各处理对死皮停割树均无效果;在2-4级死皮树试验中,(NH4)2Mo4O13、Na2[B4O5(OH)4]、ZnSO4组合处理防治有效率最高,为66.7%~83.3%;康丰518和BR的处理有效率分别为50.0%、50.0%~66.7%和33.3%~66.7%,说明在割胶树割胶部位树皮补充微量元素营养和适宜的生物激素对控制死皮病的发生是有实际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橡胶幼龄芽接树的开割标准和割胶制度应因种制宜。对三个无性系三年试验的初步结果表明,40、45、50厘米三种开割标准,对干胶含量无明显差异,隔两日割(d/3)的干胶含量略高于隔日割(d/2)。割胶对三个无性系的树围增长部有抑制作用,而海垦1在树围40~45厘米开割的,则严重抑制树围增长。从三年亩总产量和其他性状综合比较认为,海垦1无性系45和50厘米开割的,以隔两日割产量略高,而55厘米以上开割的,则以隔日割高产,开割标准应定为50厘米为宜;RRIM600可定为45厘米开割,开割头1~2年以隔两日割较好,以后改为隔日割,初割期采用2%浓度乙烯利刺激割胶,产量增加不多,而不良作用明显,出现死皮的较重;PR107可定为45厘米开割,用隔日割制,割胶2~3年后可试用低浓度乙烯利刺激割胶。  相似文献   

7.
以常规的乙烯利刺激割胶(S/2d4)为对照,比较分析了乙烯气刺条件下不同割线长度(S/8Ud4、S/4Ud4、S/2Ud4、3S/4Ud4)割胶对干胶产量以及与产排胶相关的各项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气刺割胶可获得比常规的乙烯利刺激割胶更好的产量效应;气刺条件下采用3S/4Ud4割制初期产量增幅明显,但第2年时产胶潜力下降,对于高产稳产胶树采用S/8Ud4割制不仅可获得持续高产且生理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8.
玉米鼠耳病的发生与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鼠耳病是一种重要的玉米病害,整个玉米生育期均可发病.毒源、感病品种和介体叶蝉是该病害发生的基本条件,在适宜的温度、湿度下,这三者达到一定程度时则会引起该病害发生流行.栽培抗病品种、切断传播途径、减少毒源是控制玉米鼠耳病发生危害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由于割胶技术差,会造成割面伤害.割胶时,当一部分形成层被割掉而曝露出木质部时,就使再生割面长木瘤和凹凸不平,使得下次割胶产生困难.另外,当伤害的因素是寄生真菌而不是胶刀时,由于真菌能严重损害割面,引起的效果更坏.如果环境条件适宜于它们生长时,就从一个侵染点开始生长并破坏大面积的再生皮.主要的致病真菌是橡胶割面霉腐病病原菌.(Ceratocyctis fim—briata)它引起割面霉烂,而疫霉菌(Phyto-phthora)引起条溃疡.比较次要的是腐皮镰孢菌(Fusariumsolani)和褐腐病菌(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褐腐病菌病是最近记录的割面坏死的偶然因子.  相似文献   

10.
橡胶树由下往上的割面规划及割胶技术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初步研究了由下往上的割面规划方法:当橡胶树茎干离地面100cm处的围径达到约50cm时,量取根颈处的围径,然后将该处围径等分为4个或8个割面(s/4、s/8),各个割面的割胶年序均由根颈处开始依次向上排列。该割面规划法的低割面采用阴刀割胶:在上倾45°~50°、割线面外斜的割线上用拉刀由下往上割胶。采用该法割胶3a的结果表明,低割面s/4↑的产量、干含和生长量等与对照(高100cm处s/2)相当。  相似文献   

11.
《云南热作科技》2001,24(2):8-8
试验在期里兰卡1983年开割1993年停割的胶园进行,割胶10年后再生皮得以恢复,1994=1996年割胶,处理为:(1)割面B1-1在最初开割高度阳刀;(2)从距割面B1-115cm上方的原生皮向上阳刀;(3)割面B1-1上方原生皮向上阴刀;(4)高部位原生皮阳刀;(5)高部位原生皮针刺采胶,结果:处理1和3的产量头4年最高,处理5产量最低,割胶方式影响到胶乳产量。  相似文献   

12.
浅谈闽南橡胶树的死皮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割胶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胶树死皮问题,进行了观察和调查.证实闽南胶树死皮普遍发生,日趋严重,死皮率达10.0% ,死皮指数0.65,4—5级的病树占2.9%,影响着植胶经济效益.分析其发病因素:是与植胶林地、割胶强度、橡胶品系、管理水平、开割标准、产胶季节、割龄和刺激等有关.并对闽南橡胶死皮的防治措施提出了探讨性意见.  相似文献   

13.
大麦白粉病在江苏东部沿海地区曾属于偶发性病害 ,1 0年难得一遇。但是由于气候的变化 ,播种量增加群体偏大和施肥水平的提高 ,此病已由偶发性演变成为常发性病害。据笔者观察 ,近两年我地大麦白粉病均属于大流行年份。造成其大流行的原因 ,有以下四个方面。1 暖冬气候是此病流行的主要原因据气象资料表明 ,2 0 0 1年和 2 0 0 2年 1月份平均气温分别为 2 7℃、2 4℃ ,常年 1月份平均气温仅有 0 5℃ ,比以往分别升高2 2℃和 1 9℃。整个冬季降雪比前几年明显偏少。 2 0 0 1年冬季就没有降雪都是降雨 ,如同南方的冬季。由于冬季气温升高…  相似文献   

14.
割胶制度与天然胶乳挥发脂肪酸值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橡胶树新、旧割胶制度及不同刺激强度、不同割胶频率对其胶乳VFANo.和蔗糖含量的影响。探讨了6种割制所得田间胶乳在贮存过程中VFANo.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一定时间的自然贮存过程中,不同割制胶乳其VFANo.变异很大。新割制胶乳VFANo.升高较快;不同刺激强度胶乳明显呈现高强度高VFANo.的趋势;不同割胶频率胶乳明显呈现高频率高VFANo.的趋势;各种割制胶乳刚采集时其VFANo.无明显差异且均很低,随后VFA的生成随氨含量的增加而后滞。不同割制胶乳蔗糖浓度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15.
流行过程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1)中心病株(区)阶段;(2)病害增长蔓延阶段;(3)病情下降消退阶段。病害在不同的年份和地区按三种方式发展:(1)一开始发病即较普遍,后转严重,到达高峰后逐渐下降消退;(2)以中心病株(区)为始点,使林段或大区病情逐渐加重,后转消退下降;(3)病害出现很迟,零星分散,没有中心病株(区),也没有大区流行高峰期。 20多年的资料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冬春温度,抽叶期长短,病害流行始点期出现迟早,越冬菌量,嫩叶期雨日等,与病害流行关系较密切。冬春温度是病害流行的主导因素。低温阴雨天气是病害发展的综合有利条件。温度主要是通过落叶、抽叶物候影响病害的流行强度。分析广东垦区的白粉病发生与气候的关系,发现有四种流行气候型:(1)冬春温暖流行型,(2)冬暖春凉流行型,(3)冬冷春凉流行型,(4)冬春干旱流行型。根据海南岛、粤西垦区各地历年病害的流行频率和流行强度,气候、物候特点,可将广东垦区划分为三个流行区:(1)常发区,(2)易发区,(3)偶发区。  相似文献   

16.
棉花立枯病和炭疽病是棉花苗期发生的两种真菌性病害 ,常引起棉花干叶、烂根、死苗 ,对棉花前期发育有较大影响。 2 0 0 3年临清市 40 0 0 hm2 棉田中 60 %的地块 ,苗病均有不同程度发生 ,病害严重地块死苗率接近 30 % ,露地直播田比地膜覆盖田发病程度偏重 ,据田间调查 ,发病原因主要有 :1发病原因1 .1气象因素。 5月上中旬气温较常年均值分别低 2 .3℃、2 .8℃ ,4月底 5月初又连下了两场小雨 ,增加了土壤湿度 ,低温高湿 ,光照条件差 ,棉花在这种条件下 ,根系生长发育缓慢 ,光合作用弱 ,干物质积累少 ,致使棉苗瘦弱 ,抗病能力差 ,病菌趁机…  相似文献   

17.
多雨高湿季甘蔗重要病害发生流行动态与防控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7—9月多雨高湿季,既是甘蔗伸长大拔节奠定产量关键时期,也是多种甘蔗重要病害并发为害高峰期。为防止甘蔗病害大面积爆发流行、为害成灾,确保甘蔗后期安全生长,在调查研究基础上,紧扣寄主植物、病原物和环境条件植物病害爆发流行三要素,分析探讨了多雨高湿季甘蔗重要病害的发生动态;并根据其流行特点,结合甘蔗生产实际,提出了相应的防控思路和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以中龄PR107和热研7-33-97橡胶树为研究对象,设割胶前1、2、3、4、5 d涂施乙烯利的5个刺激时间处理,比较不同处理的胶乳产量;以d4(4天1刀)割制为对照,中龄PR107和热研7-33-97分别设6个刺激强度的d6(6天1刀)割制处理,包括4个乙烯利浓度以及最高浓度下的3个涂药周期,比较分析不同处理的产量、胶乳生理及死皮病发生情况。结果表明:周期最后1刀的第2天或周期第1刀的前2~3d进行涂施乙烯,刺激效果良好,可获得较好的胶乳产量。中龄PR107进行d6割胶的产胶潜力很难通过适度刺激挖掘出来,采用4%乙烯利,2~3刀周期涂药的刺激策略可获得相对较好的产量效应及生理效应。热研7-33-97对d6割制适应性较好,采用2~3刀周期涂施2.0%~2.5%乙烯利的低刺激强度技术措施,可获得了良好的产量,且胶乳生理参数反应良好。此外,d6割制的高产期单株刀次产占全年产量的3.0%~4.8%之间,确保高产期的割胶刀数是保证d6割制产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分别以3割龄和6割龄RRIM600胶树为材料比较了多胺在割面、高割线与低割线上的分布差异,并讨论其与割胶的关系。胶乳中含有Put、Spd和Spm3种多胺,以Put含量为主。割面上的Put和总PAs含量高于非割面。割面上离割面口越低Put含量越高,其生物合成越活跃;非割面上的Put及其它多胺垂直变化不大。低割线上的各类多胺含量均高于高割线。割胶促进排胶,也促进多胺的生物合成。  相似文献   

20.
棉花枯萎病是影响棉花产量、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此病属真菌性病害,病菌在种子内外、病株残体及土壤过冬,通过带菌种子、土壤及病株残体,随人、畜、流水及农具进行传播。此病从棉苗子叶期开始发病,棉株现蕾前后(6月至7月上旬)为第一次发病高峰期;而入伏少雨高温,此病潜伏未发,到降秋雨气温下降时(立秋前后),此病又发,出现第二次发病高峰。枯萎病发生条件:气温为10~38℃,最适温度为27~30℃;地温为20℃以上,最适地温为25~30℃;pH值为2.5~9,最适pH为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