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衡阳市某鸵鸟场为了预防鸵鸟的肠道疾病 ,除雏鸟外统一用痢特灵片拌料投饲预防疾病 ,结果出现产蛋异常现象 ,现介绍如下 :1 用药情况衡阳市某鸵鸟场现有鸵鸟 50 0余只。在实施痢特灵预防期内有 1 0只鸟产蛋 ,这些鸟分 3栏饲养 ,1 ,2 ,3号栏分别饲养 4 ,3,3只母鸟 ,每天产蛋 4~ 5枚 ,非产蛋期种鸟 6只 ,后备种鸟 2 4只 ,青年鸟 ( 2月龄以上 ) 432只和雏鸟 ( 2月龄以下 ) 75只 ,均分栏饲养。为了预防鸵鸟的肠道疾病 ,今年 3月1 2日 ,该场全场除雏鸟外统一用痢特灵片(经粉碎成粉末 )拌料投饲 ,其料药比为0 0 1 5% ,青料和精料合并计算 ,即每…  相似文献   

2.
由于非洲鸵鸟(下面简称鸵鸟或鸟)冬季不产蛋,所以越冬时只考虑成鸟(一周岁以上)和雏鸟(一周岁以内)两部分.  相似文献   

3.
鸵鸟大肠杆菌病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鸵鸟大肠杆菌病是非洲鸵鸟的一种常见病,各种龄期的鸵鸟均可发生,尤其是幼龄小鸟,往往出现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给鸵鸟生产带来很大经济损失。本文简述某鸵鸟场综合防治鸵鸟大肠杆菌病的有效措施,供同行参考。一、发病情况1997年3~4月间,由于连续的低温阴雨,初见刚出壳不久的雏鸟出现蛋黄吸收不良,食欲减退,进而有的瘦弱而死。接着,在15~60天龄的小鸟出现腹泻,有的还表现咳嗽。发病小鸟食欲不振,有的以死亡告终。在此期间,部分产蛋母鸟出现产蛋明显下降,甚至停产,有的产出畸形蛋。据统计,发病鸟数86只,死亡…  相似文献   

4.
维鸵鸟是指3月龄以下的小鸵鸟。雏鸵乌成活率低是困扰鸵鸟养殖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育雏率的高低取决于种蛋的质量。孵化技术和育雏期的饲养管理等因素。任何一个因素出现问题都可以导致育雏的失败。1999年初,汕头某公司从东非进口鸵鸟种蛋64枚,从中孵出雏鸟22只。但由于种种原因该批雏鸟于一月龄内几乎全部死亡。雏鸟生前和死后曾被采血、采集肛拭子和内脏作正。副粘病毒的分离,禽流感\新城疫和鸟疫的血清学检测以及沙门氏菌的分离,结果均呈阴性,但从肛拭子和死乌内脏中分离到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O。血清型c其育雏失败主要有三…  相似文献   

5.
栏养鸵鸟的繁殖行为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野生鸵鸟性成熟需要4~5年,雌鸵鸟性成熟要稍早于雄鸵鸟。成年鸵鸟一般一雄多雌相配。其繁殖期无明显的季节性,但大多数在2~10月,少数鸵鸟在其他时期也交配产蛋。在一个繁殖期,雌鸵鸟在连续产若干个蛋后进入一个歇产期,然后接着产蛋。一年可产20~90个蛋,最多可产140个以上。鸵鸟一生繁殖时间很长,可持续繁殖至40岁。  人工饲养条件下,鸵鸟的某些特征发生一些变化。比如,性成熟时间比野生鸵鸟提前,一般雌鸵鸟在2岁左右,雄鸵鸟在3岁左右。鸵鸟的繁殖行为也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有所变化,但仍然带有野生状态的特点。鸵鸟在性成熟…  相似文献   

6.
非洲鸵鸟雏鸟腿部畸形影响鸵鸟育成率。雏鸵鸟体重增加过快是造成腿部畸形的原因之一,因此控制雏鸵鸟(0-3月龄)合理的体增重,是提高雏鸟育成率的有效途径。非洲鸵鸟属单胃草食禽类,喜食青绿饲料,人们通常是通过调整雏鸵鸟采食青绿饲料与精饲料的摄入比例来控制其摄入营养浓度,最终调节其体重增长速度,保证腿部健康。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比较不同青精料比对非洲鸵鸟雏鸟增重及腿部健康状况的影响,筛选获得适宜增重的青精料比例。  相似文献   

7.
初配非洲黑鸵鸟繁殖性能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4只 2岁非洲黑鸵鸟 (4公 10母 )按公母比例 1∶ 2~ 3分成 4个繁殖组合 ,对产蛋、受精、孵化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显示 ,每只母鸵鸟年平均产蛋量为 5 5 .2枚 ,最高为 73枚 ,最低为 39枚。 4个组合鸟群之间种蛋的受精率存在显著的差异 (P<0 .0 1) , 组的受精率最高 ,为 5 9.6 % ; 组的受精率最低 ,仅 8.9%。各组的受精蛋孵化率差异不显著 (P>0 .0 5 ) ,平均受精蛋孵化率达到 92 .6 %。受精率较低的原因为公鸟年龄小 ,没有完全达到性成熟  相似文献   

8.
对鸵鸟进行早期的性别鉴定,可以确保期望的鸵鸟雌雄性别比例,雏鸟雌雄分群饲养,加快鸵鸟驯养进程,提高育雏成活率都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翻肛法,对人工饲养的1~3月龄育雏期非洲鸵鸟进行试验与研究。结果表明,在1月龄时就可根据有无生殖交媾器及其形态、大小的差别进行雌雄鉴别,打破了通常认为鸵鸟在4月龄时才可以进行性别鉴定的传统做法,为非洲鸵鸟的饲养管理提供了有利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种鸵鸟的饲养管理姜文联(广东省农科院畜牧研究所广州510640)鸵鸟的饲养管理类似于家禽,但又与家禽有着本质的区别,这是因为普通家禽与鸵鸟相比,无论是体型、习性、驯养时间、繁殖能性都有所不同。鸵鸟的人工饲养可分为三个阶段:雏鸟阶段(0~3月龄)。中鸟...  相似文献   

10.
雏鸟是指从孵化出到3月龄的小鸟,育雏期的管理即指0~3月龄这段时间的管理。雏鸟的外界环境条件反应非常敏感,尤其是温度和疾病,因此,需要精心管理,任何一方面管理不善,都会带来重大损失,如:高死亡率,高淘汰率,以及鸵鸟的种用性能低下和产蛋年限及寿命缩短。育雏的三要素是温度、饲料和阳光,但湿度和通风换气也不能忽视。1育雏方式采取地面平养育雏。1.1育雏会(室)的要求育雏舍周围必须地面平整,最好做成水泥地面,有排水沟,以利于雨季排水。育雏室内的水泥地面要有一定的坡度(以利室内排水,防止湿度过大)在水泥地面铺上…  相似文献   

11.
鸸鹋(Emu,Dromaius novaehollandiae),又叫澳洲鸵鸟,属于平胸鸟,由其飞翔的祖先衍变而来,羽翼和龙骨退化,胸肌退化或消失,胸骨发达,不具备飞翔的能力,但具有较强的奔跑能力.鸸鹋的体型介于非洲鸵鸟和美洲鸵鸟之间,是仅次于非洲鸵鸟的第二大禽,原产于澳大利亚的多沙草原和开阔的森林中,与非洲鸵鸟一样,以采食植物为主,头高1.6 m左右,体高90~100 cm,体重可达40~50 kg,在18~22月龄时达到性成熟[1],在24月龄时达到体成熟[2],寿命为30~50年.  相似文献   

12.
1999年元旦以来,河南省郑州市郊区某鸵鸟场发生一种以雏鸟和育成乌呼吸困难、斜颈、流诞。下痢为特征的疾病。经对发病情况调查,临论症状和病理剖检观察,实验室诊断,确诊为鸵鸟曲霉菌病继发细菌感染。经采取一系列防治措施后,此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一、发病增况该鸵鸟场自1998年春从非洲引进60套种鸟,至发病前共有雏鸟及育成鸟4000多只。目引进以来,生长发育一直良好,未发生任何传染病,而于1999年元旦一场寒流过后,雏鸟突然大批发病。死亡。发病多为3月龄以下的雏鸟,2月龄为发病高峰期。发病中先后使用新城疫疫苗接种,以及使用…  相似文献   

13.
中草药对鸵鸟沙门氏菌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荣成市北方鸵鸟实验场始建于1995年3月,该场先后两次从美国引进种鸟42只(其中公鸟15只),经过四年的精心饲养和繁育,目前存养鸵鸟320只,其中种鸟120只,已出售种、雏鸟1200只,形成了种鸟、青年鸟、幼鸟接替发展的大好局面。在1995~1996两年时间里,有2只种鸟感染沙门氏菌病,22只雏鸟因沙门氏菌病而死亡。荣成市北方鸵鸟实验场先后使用抗菌素、呋喃类、磺胺类药对鸵鸟沙门氏菌病进行防治,效果均不理想,后改用中草药进行防治,收到明显疗效。 一、流行特点:鸵鸟沙门氏菌病是重要的蛋媒菌病之一。沙门氏菌对卵泡具有亲嗜性,经蛋垂直传播是最  相似文献   

14.
一、鸵鸟的分类和生物学特性 被人们称之为鸵鸟的鸟类通常包括非洲鸵鸟(Ostrich)、美洲鸵鸟(Rhea)和澳洲鸵鸟(Emu)。澳洲鸵鸟严格上应称为鸸鹋。这些鸟的通性之一是体型大,不会飞,以草食为主。三者之中,又以非洲鸵鸟体型最大,产蛋最多。在动物分类学上,非洲鸵鸟列于鸵形目,鸵鸟科,而鸸鹋则列于鹤鸵目,即非洲鸵鸟和鸸鹋是同纲不同目的不同鸟种。在解剖学上,非洲鸵鸟有极为发达的盲肠,能够消化大量草类植物。这点与鸸鹋有所差别,  相似文献   

15.
1发病情况 南京市某鸵鸟养殖场,1996年由津巴布韦引进种鸵鸟32只,青年鸵鸟22只。到1997年5月已孵化出近200只雏鸟,其中3月龄以上的雏鸟42只。1日龄和 8日龄分别用鸡新城疫Ⅳ系苗进行首免和二免,用量为正常剂量两倍,采用滴鼻方法。在第2次免疫之后1个半月,部分鸵鸟开始发病且均为3月龄以上的雏鸟,场内种鸵鸟、青年鸵鸟和3月龄以下的雏鸟均未发病。3月龄以上的雏鸟中先后出现病鸟10只,死亡 8只,发病率24%,病死率80%。期间用抗生素、磺胺类药物治疗均未见效果,整个病程3~7d。2临床症状 病…  相似文献   

16.
14只2岁非洲黑鸵鸟按公母比例1:2~3分成4个繁殖组合,对产蛋、受精、孵化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显示,每只母鸵鸟年平均产蛋量为55.2枚,最高约为73枚,最低为39枚。4个组合鸟群之间种蛋的受精率存在显著的差异P<0.01,I组的受精率最高,为59.6%;IV组的受精率最低,仅8.9%。各组的受精率、孵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平均受精蛋孵化率达到92.6%。本次受精率较低的原因为公鸟年龄小,没有完全达到性成熟。  相似文献   

17.
吉林省鸵鸟繁育开发中心是一个集鸵鸟繁育、生产、开发于一体的全民所有制企业,中心始建于1997年1月,隶属吉林省公主岭新生厂。 中心现在固定资产550万元,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鸟舍21栋。饲养的鸵鸟有非洲黑颈鸵鸟和美国鸵鸟两个品种共计312只,其中可产蛋鸵鸟14只,接近成龄152只,雏鸟146只,年孵化出雏300只左右。 中心下设种鸟饲养场、孵化场、幼雏培养场、综合开发部、物资供应部、销售部、工艺美术厂等部门,并在公主岭温州城二区设有工艺美术销售摊位。同时拥有一大批具有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的畜牧兽医…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引入陕西的120只非洲黑颈鸵鸟行为、生命体征、生产性能、抗病性能研究。结果发现,非洲黑颈鸵鸟引入陕西关中地区后三大生命体征平稳,抗逆性强,采食行为、性行为正常,生长发育、繁殖性能保持稳定上升状态。子二代种鸟的开产日龄无异于原非洲种鸟,且产蛋数、种蛋受精率和孵化率于开产第三年时达稳产、高产状态。子二代鸟在生长速度方面与子一代鸟比较,表现为平均日增重曲线峰值前移和达90公斤体重的饲养月龄提前一个月。非洲种鸟引入后,表现出了该物种独特的适应性、抗逆性及优秀的经济性能。  相似文献   

19.
1 种源 鹧鸪原产中亚细亚,有13种红腿鹧鸪和岩鹧鸪,是石鸡属鸟类。80年代引入我国,现广东、华东等地有一定饲养量。2 外貌特征 成年鹧鸪毛灰色,有黑色斑纹横跨头部,喙下颈部白色,腹下灰白色,翅下有虎皮斑。幼鸟羽毛灰色。成鸟体重:公0.6~0.77kg,母0.5~0.6kg。12周龄平均体重可达400g。3 生产性能 性成熟期为28~30周龄,年均产蛋130枚,蛋重21g。出壳雏鸟平均体重13~14g。公母比1∶4时,种蛋受精率80%~90%,孵化期24天。肉鸟上市日龄为100天,体重平均0.5kg,料重比4∶1。4 饲养管理 出壳雏鸟1周龄内育雏器温度35℃,以后每周下降2.5℃…  相似文献   

20.
鸵鸟曲霉菌病的诊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发病情况 湘南某鸵鸟场 ,按月龄分栏饲养 ,在 1~ 8月龄 2 40只鸵鸟中 ,1998年 6~ 9月份先后出现 34例气喘 ,呼吸困难 ,发病率为 14 .17%,死亡 3只 ,死亡率为 8.82 %。表现为 :1月龄内的雏鸟呈群发性 ,病鸟精神不振 ,继而嗜眠伏卧 ,流泪 ,咳嗽 ;1月龄以上的鸟呈散发性 ,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