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理解碳足迹概念及其影响因子的基础上,构建了碳足迹评价模型。通过《湖南统计年鉴》搜集整理了湖南省各市(州)2008~2011年的相关数据,并按照所构建碳足迹模型进行碳足迹分析,分析了湖南省各市(州)碳足迹的年变化趋势,并阐述了碳足迹与人口数量、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之间的关系,最后结合湖南省实际情况,为推动湖南低碳经济高速有效发展提供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水稻作为湖南省第一大粮食作物,对湖南当地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水稻产业链价值的提升有利于我国粮食安全水平,将韧性理念融入水稻产业链的研究作为我国水稻产业发展的新视角,有望突破水稻产业发展的瓶颈,保持水稻产业链韧性的发展。基于汨罗市新市镇2012-2021年的数据,从经济韧性、环境韧性、社会韧性、政策韧性、贸易韧性五个角度分析水稻产业韧性水平,研究发现:水稻产业链韧性水平具有不断向上发展的趋势;第一产业总生产值、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指标对汨罗市新市镇水稻产业链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方面;农作物播种面积、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利工程投入资金、年降水量、固定资产投资、农业机械化率、水稻出售额、农业产值指标对汨罗市新市镇水稻产业链韧性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水稻产业链韧性测度增长体系综合水平有不断向上发展的趋势,水稻产业在社会贸易方面得到了较多关注。并就水稻产业链韧性发展提出提升路径规划。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农业生态区划条件下农业高质量发展空间差异及收敛特性,基于2005—2019年中国31省、区、市(除香港、澳门及台湾地区外)数据,构建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赋权法对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借助Dagum基尼系数揭示农业高质量发展在各农业生态区划中的差异大小和来源,并深入探究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收敛性特征。结果表明:整体上,在考察期内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逐步提升,但地区之间存在递减梯度差异;农业生态区划的农业高质量发展存在显著区域差异,整体差异呈现“U”型走势,区域间差异是其主要来源;农业高质量发展不存在明显的σ收敛和绝对β收敛特征,存在较为显著的条件β收敛。因此,有必要持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提升的区域协调性。  相似文献   

4.
郭佳琳 《安徽农业科学》2011,(13):8137-8141
构建了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湖南省14个地级市(州)2007年的指标数据为样本,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湖南各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分析、评价,运用系统聚类分析法把湖南省划分为三大类和若干亚类,并提出了提高各地区可持续发展水平,缩小地区差异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运用混合聚类法对两型社会农业发展状况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了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农业(即两型社会农业)的发展状况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聚类和K-means聚类的混合聚类方法,结合湖南省所属的14个市州的实际情况,对全部市州的"两型社会"区域农业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同时针对评价结果,提出了湖南省"两型社会"农业发展状况区域划分的备选方案.  相似文献   

6.
通过提出“产业适应性”概念并对其内涵进行简要界定,分析新型城镇化发展与产业适应性选择的内在机理,构建产业适应性选择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基于Weaver-Thomas模型,以湖南省工业战略产业选择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专用设备制造业等15个产业部门可以作为湖南推进新型城镇化重点支持产业,因此,应加强产业适应性选择研究、重视区域产业耦合机制构建、精心培育城镇战略性新兴产业。  相似文献   

7.
刘瑛  夏厚俊 《安徽农业科学》2014,(16):5289-5291,5294
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衡量了2000~2012年湖北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趋势,并将湖北省17个市州按区位因素分为鄂东、鄂西以及鄂南地区,进行了收敛性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整体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呈现不断增长趋势,技术进步对全要素生产率有明显的推动作用,但技术效率偏低,阻碍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湖北省全省以及3大区域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均不存在α收敛以及绝对β收敛,均存在条件β收敛,收敛结果表明,各市州之间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差距在不断扩大,但是在政策调控下可以缩小各市州之间的差距.  相似文献   

8.
以四川省各市(州)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并结合各区域实际情况构建出包含5个一级指标、15项二级指标组成的四川省区域农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提取出农业生产力、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农业规模和农业结构4个公因子并对各地市农业竞争力排序,而后依据上述4个公因子利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对四川省21市(州)的农业竞争力进行了分类。基于2014年统计年鉴的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省各市(州)按照农业竞争力水平情况可分为4类,其中成都市农业发展状况最好,甘孜州和阿坝州的农业竞争力最弱,与因子分析排序结果基本一致。最后,针对增强四川省农业竞争力提出了一系列相关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以四川省各市(州)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并结合各区域实际情况构建出包含5个一级指标、15项二级指标组成的四川省区域农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提取出农业生产力、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农业规模和农业结构4个公因子并对各地市农业竞争力排序,而后依据上述4个公因子利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对四川省21市(州)的农业竞争力进行了分类。基于2014年统计年鉴的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省各市(州)按照农业竞争力水平情况可分为4类,其中成都市农业发展状况最好,甘孜州和阿坝州的农业竞争力最弱,与因子分析排序结果基本一致。最后,针对增强四川省农业竞争力提出了一系列相关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加强对耕地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探求在城市化影响下的耕地资源的发展变化,利用经济与环境协调度模型分析湖南省耕地资源与城市化发展协调性,采用GIS技术探求其空间特征。研究表明,在政策、技术以及地方差异的影响下,湖南省耕地资源与城市化发展协调性具有动态性、相对稳定性和阶段性特征,且“耕地保护”政策对耕地保护产生了显著的积极效果。在时间维度上,湖南省各市(州)的协调性有所改善且具有一定程度的阶段性;在空间格局上,各市(州)的协调性在不同时期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性,期末各地区协调性表现为“调和”或“基本协调”,且湘西、湘北、湘中地区的协调性最高。  相似文献   

11.
本文建立了衡量湖南县际经济差异的指标体系,借助SPSS统计分析软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对湖南各县(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将101个县(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划分为发达型、较发达型、中等型、较落后型、落后型五个层次并给出了湖南县际经济差异空间格局图,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协调湖南省地区经济发展的若干对策:1.增强长株潭城市群的辐射力;2.突出特色产业,谋求经济发展;3.加强宏观调控,制定以缩小区域差异为目标的区域发展政策;4.抓住历史机遇,促进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建立两型农业发展状况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DEA方法对湖南省14个市州2008年农业生产的效率进行评价。通过对湖南省各市州农业生产的投入与产出数据运算结果的分析,得出长沙、株洲、湘潭和常德4个地区的农业生产效率相对有效,农业产出已达到最优水平,衡阳等10地区农业生产效率较低,处于规模效益递减状态。对各市州的投入与产出的投影分析表明,衡阳等地区存在一些农业生产要素投入过剩或者要素的利用效率需要提高等情况。  相似文献   

13.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对于整体发展水平高且内部板块发展差距大的省市进行共同富裕水平评估与分析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在基于三生空间理论重新解构共同富裕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PROMETHEE评价法、泰尔指数、收敛模型对广东省共同富裕水平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共同富裕水平处于上升态势,整体上呈现由珠三角向外围降低的半圆形空间格局,粤东、粤西、粤北的多数城市处于低低集聚区;广东省共同富裕水平的提升具有区域不均衡性,差距主要来源于区域间,但差距呈逐渐减小趋势,同时粤东、粤西组内差距明显;广东省共同富裕水平存在σ收敛、绝对与条件β收敛,4个区域的绝对β收敛速度与条件β收敛速度的位序格局具有迥异性,省域内部板块间追赶效应显著;广东省城市间共同富裕水平存在显著的正空间相关性,产业结构与基础设施对周边城市共同富裕水平具有提升作用,而对外开放程度抑制邻域城市共同富裕水平提升.基于上述结论,本文提出培育不同层级增长极+强化区域网络关联度,抑制负向作用+强化正向作用(外生变量),以此促进广东省尽快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两型农业"作为加快经济转型、建设"两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湖南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经之路。从经济发展、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和政策制度四个方面构建"两型农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湖南省"两型农业"的发展现状及效用进行评价。研究发现:综合评议,湖南省"两型农业"整体发展较好,处于高水平阶段,但是存在着各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和各发展方向效用差异的问题,对此提出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关政策以缩小各区域间效用的差距等对策建议,为湖南省"两型农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全面测度、评价甘肃省各市(州)中药材产业竞争力水平,为中药材产业区域优化布局与持续发展的宏观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产业环境、资源禀赋、产出水平和加工能力4个维度构建中药材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甘肃省13个市(州)中药材产业竞争力水平进行测度,并提出提升中药材产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结果]生产能力是影响甘肃省中药材产业竞争力的主要因子;要素禀赋是各区域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也是竞争力提升的关键限制因子;中药材加工企业数量有限、加工能力相对较低制约了甘肃省中药材产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发展能力因子总体得分偏低,表明甘肃省中药材产区的总体发展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建议]摸清中药材产业发展“家底”,发挥区域优势,优化产业区域规划与布局;推动产业组织创新,加快经营方式转变,促进产业转型;实施内生式孕育与外生式推动相结合促进产业竞争力提升;增强甘肃省整体研究机构科研实力,全面提升中药材加工转化能力.  相似文献   

16.
饶文竹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2):15948-15951
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基本内涵出发,构建了基于统计数据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由要素投入规模、要素产出规模、要素产出率、抗灾保产能力、现代化经营水平5个部分14个具体指标组成。基于因子分析方法,运用这一指标体系对湖南省14个市州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水平进行了系统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尽管湖南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总体水平呈持续、稳定增长的态势,但区域间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水平差异显著,在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水平方面存在很大的提高空间。  相似文献   

17.
构建2012—2021年湖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空间自相关性分析法对其时空演变情况进行分析,并引入障碍度模型、空间杜宾模型探索相关影响因素,以促进湖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研究发现,2012—2021年湖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呈现曲折上升态势但还有待提高,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东北高、西南低”的特点;其呈现空间正自相关的集聚分布模式且集聚程度增强,主要集聚类型为HH集聚型(长株潭、洞庭湖地区)和LL集聚型(大湘西地区)。湖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主要障碍因素为城镇化水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政府支持力度、区域交通水平、科技发展水平、医疗条件水平和对外开放水平都对其有显著正向影响,科技发展水平还有显著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产业结构、完善区域布局,做到因地制宜;加强地区间的交流合作,实现共同发展;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强化资金、人才、技术支撑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湖南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湖南省14个市(州)市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城市土地集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研究区域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最后针对评价结果,提出提高湖南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粮食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本质要求是达到自主可控、安全高效和持续发展。在当前以及未来相当长时间里,粮食产业链供应链面临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产业链供应链不确定性因素增加、粮食产业布局有待优化,结构性短缺矛盾凸显、产业链短板突出,关键环节未能实现完全自主可控三个方面,这些风险都可能演变为制约粮食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关键因素。为有效应对粮食产业链供应链风险,建议未来从加强粮食供给和贸易,补齐粮食产业链供应链短板,构建粮食产业链供应链可持续发展体系等路径提升我国粮食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20.
构建了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农业(即两型社会农业)的发展状况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聚类和K-means聚类的混合聚类方法,结合湖南省所属的14个市州的实际情况,对全部市州的"两型社会"区域农业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同时针对评价结果,提出了湖南省"两型社会"农业发展状况区域划分的备选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