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乡收入差距已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隐患,如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正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也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以宁夏19个县区为研究对象,采用泰尔指数及其分解、EDSA-GIS、数理统计的分析方法研究1990-2013年宁夏城乡收入差距的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宁夏城乡总体收入差距和城乡之间收入差距呈现波动扩大趋势,而城镇内部和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呈波动缩小趋势。(2)宁夏城乡收入差距空间分异显著,城镇收入和农村收入呈现"北高南低"的空间格局,城乡收入比呈现"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3)1990年以来,城乡收入差距的热点区始终位于宁夏中南部地区,而冷点区长期位于北部引黄灌区,且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和空间二元结构特征。(4)工业化水平和人均GDP的提高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市民化水平和财政支农力度的提高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在此基础上,提出统筹城乡发展、增加对中南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美丽乡村建设、增加财政支农力度,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程宏如 《河北农业科学》2009,13(10):117-118,121
阐述了苏北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从教育因素分析了受教育程度低和观念落后是城乡收入差距扩大重要原因。提出了加大苏北农村基础教育投入,加强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的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以缩小苏北地区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3.
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重大挑战。以城乡收入比为测度指标,采用泰尔系数、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分析2000-2016年河北省城乡收入差距的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城乡收入比由2000年的2.28扩大到2016年的2.37,城乡居民收入比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②2000年以来,河北省城乡收入差距空间格局总体呈现收入差距缩小的趋势,整体格局大体呈现"中间低、两端高"的空间特征;③人均GDP、产业结构演进、城镇化率、就业结构、高等院校毕业生数以及公共支出规模等多种因素,成为影响空间格局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以"流"空间表征的城市空间网络能更好地刻画城市间的空间联系.该研究以经济流和交通流作为流空间的表达参数,利用空间可视化和社会网络分析手段,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流空间网络格局进行解析.结果发现:(1)成渝地区经济流和交通流网络整体呈现"双核一轴两带"的空间格局,"双核"强向心性明显,但在川渝交界地区形成"毗邻区塌陷",省界对空间流的阻隔效应还十分明显;(2)经济流网络中与一级中心城市邻近的城市其中心度更高,地理邻近效应显著,而交通流网络中的城市中心度具有交通趋向性,沿铁路干线的城市中心度等级更高;(3)经济流网络大致形成成都—重庆中心城区、川南、南遂广、万开云、渝西等5个次级组团,交通流网络中的城市组团则处于零散状态;(4)相较于经济流,交通流更能发挥时空压缩效应,带动区域空间网络向多中心、组团化演化,推进成渝地区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3):117-119
在综述了前人关于城乡收入差距的研究方法、影响因素、控制措施的基础上,聚焦于湖北省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为了寻求有效控制收入差距扩大的措施,通过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合湖北省情和前人研究的经验,选取城乡二元结构系数、金融规模、城市化、总贸易开放度、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教育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作为指标,结合湖北省1980年至2014年之间相关的数据作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其中有六个因素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显著,其中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可以有效地缩小湖北省的城乡收入差距。结合实证研究的结果,对湖北省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6.
地区收敛是共同富裕的重要维度之一,旅游经济发展对地区收敛的积极作用,将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该文基于共同富裕背景,构建旅游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为研究对象,结合空间自相关分析及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的现状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整体区域差异趋于收敛,但两极分化现象凸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域内差异是整体差异的主要贡献者;(2)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空间自相关性且集聚现象显著,高值区呈现出以成都市为核心向外扩张的分布态势,低值区呈带状分布在重庆市九龙坡区、大渡口区及渝东北部分地区.(3)旅游资源禀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政府支持力度、交通可进入性等因素均对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有显著影响,且交互作用类型均表现为非线性增强,反映出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驱动因素具有复杂性特征.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是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城市群是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核心地区,也是支撑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地区.成渝地区在中国区域发展板块上举足轻重.从经济、社会、生态3个维度,运用弹性系数法、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模型测算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土地利用效益.结果表明,土地利用有效支撑经济发展,但经济增长建设用地扩张的依赖性仍然较大;土地利用有效保障城镇化发展,但城乡建设用地扩张与常住人口增长匹配度差;土地利用有效引导生态功能建设,但单位土地面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相对较低,土地配置与生态环境建设协调发展须加强.未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还须要进一步发挥核心地区的集聚扩散效益,加强毗邻城市的协作发展,并探索构建城市群尺度的土地利用效益监测评估机制,引导和协调城市群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9):134-136
在分析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现状及城乡收入差距过大所带来的不良影响的基础上,以城乡居民收入比值作为衡量城乡居民收人差距的标尺,选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城市化水平、第一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劳动力投入要素、城乡固定资产投资差距及城乡二元结构6个因素,对影响我国居民收人差距的因素做出实证分析,认为城市化水平、城乡二元结构这两个因素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影响较大,是影响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敖晨  郑达燕 《农业与技术》2023,(11):164-168
本文基于农业农村部公布2013—2021年9个批次美丽乡村的相关数据,运用内容分析法、缓冲区分析和核密度分析等方法分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美丽乡村的时空分布特征,提出建设美丽乡村群的开发模式,以期为未来成渝地区打造乡村振兴群奠下基础。结果表明:乡村振兴战略与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的建设密切相关;从数量来看,成渝地区美丽休闲乡村示范点的数量在逐年增多;从市域尺度分析来看,成渝地区美丽休闲乡村集中分布在重庆市和成都市2市;从整体分布状况来看,美丽休闲乡村形成了西部地区聚集中心和东部地区集聚中心;在发展模式上,构建以“成德绵乐城市带”发展轴线和“沿江城市带”发展轴线为主线的美丽休闲乡村群。  相似文献   

10.
金凤 《甘肃农业》2006,601(11):54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城乡差距的扩大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城乡差距问题,本文对宁夏回族自治区自1990年~2002年的城乡差距进行了测量,用实证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并探讨了造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142个区(县、市)为样本,探索三次产业劳动生产率增长与空间均衡过程的一致性.结果表明,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横向比较,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劳动生产率基数均较低,增长空间大. 2000-2018年期间三次产业劳动生产率水平量的σ检验发散,而劳动生产率增速绝对β收敛,且第二、三产业收敛速度高于第一产业.莫兰指数(Moran’s I)、空间自相关、空间分布模型验证与绝对β收敛趋于一致,存在空间收敛演进态势.但从三次产业劳动生产率空间格局研判,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整体成势的任务艰巨.通过多层级城市集聚、产业转型调高调优产出增速与增值,加速劳动生产率空间集聚与扩散相互交替、相互转化,垫高县域低值生产率,促进空间均衡演化,是改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现存发展断陷的前提.一个持续不断的劳动生产率增长与空间均衡的同向、同步是高质量、高效率发展的重要标度.  相似文献   

12.
基于湖南省域、脱贫县、一般县3个范畴分析了2015—2020年湖南101个县市区农村居民收入的时空分异及其影响因素,以进一步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研究发现,2015—2020年湖南县域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绝对差距不断扩大,相对差距不断缩小,工资性收入是农村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经营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的贡献也较大,脱贫县农村居民收入的年均同比实际增速高于湖南省域和一般县,转移净收入成为其农村居民收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湖南农村居民收入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异格局,在县域尺度上为空间正相关关系,呈现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HH集聚区主要分布在长株潭城市群及其周围县域,LL集聚区主要分布在湖南西部。湖南农村居民收入的空间分异是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经济社会与政策投入是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要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把乡村经济建设和产业发展放在突出位置;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平台,提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绿色创新效率,对于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5-2019年权威统计数据,采用SBM-DEA(Slacks Based Measure-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模型、核密度模型和多元回归模型,分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绿色创新效率、演变趋势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样本期间内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绿色创新效率整体偏低,不同城市绿色创新效率测度结果差异较大,呈现出“下降—波动—上升”变化的特征.从演变趋势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绿色创新效率存在一定的下行压力,城市群内部离散程度呈缩小趋势,《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的实施,使得城市群“双核”绿色创新的辐射扩散能力得到强化.从城市层面来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各城市绿色创新效率呈现出上升型、 U型、倒U型和区间波动型4类演变轨迹.政府支持、开放程度显著影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绿色创新效率,经济发展水平的促进作用不显著;要素扭曲的存在使得教育水平对区域绿色创新效率发挥抑制作用,产业结构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绿色创新效率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苏北地区,无论是与苏南的比较,还是苏北地区5市内部比较,城乡收入差距皆呈扩大趋势。在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矛盾中,苏北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缓慢是矛盾的焦点。因此,必须从增加农民收入入手,寻找缩小城乡差距的对策。一是创新农村土地经营体制的实现形式,走规模化生产之路;二是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走产业化经营之路;三是搞好劳务经济和乡镇企业的发展,加快非农化进程,走农民增收挖潜之路;四是开发苏北农村人力资本,夯实科技兴农之根基。  相似文献   

15.
信息化社会下,网络信息相较于传统信息更能准确反映出城市空间网络结构的时空变换.本文基于百度指数数据,借助世界城市网络研究方法,构建城市网络分析模型,分析2013年、 2016年和2019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市网络结构现状特征与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市网络间联系密切,大城市的集聚效应明显,城市网络的非均衡化程度高;城市网络呈"1+1+3+5+6"等级分布;2013-2019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市网络联系明显加强,双核集聚效应明显;宜宾等低层级城市跃迁,城市层级分布日趋合理;成都是成渝双城经济圈最核心城市,对其他城市影响最大;但重庆在城市网络中的地位增长更快,核心地位日益加强;行政边界对成渝地区双核经济圈网络联系的影响明显,但跨行政区网络联系正在加强;川渝地区的中部地带"塌陷"现象依然明显.  相似文献   

16.
PM_(2.5)是雾霾污染的主要成因,对其时空分布和影响因素展开研究,可为城市PM_(2.5)防治提供空间信息和社会经济政策层面的科学依据,对相应地区的生产组织和城市管理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基于空间杜宾模型,利用Stata统计软件和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技术,结合2015—2018年成渝城市群16个城市的相关数据对该地区PM_(2.5)时空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在空间分布上,研究区间内PM_(2.5)浓度整体表现为中部低,西部和北部边缘地区偏高,西南部偏低,在时间变化上,2015—2018年成渝城市群年均PM_(2.5)浓度整体呈下降趋势;(2)在2015—2018年期间成渝城市群PM_(2.5)浓度在空间上正向自相关,高值集聚区域发生明显变化,在2017年增多2018年减少,低值集聚范围稳定。(3)基于空间杜宾模型的回归分析结果可知,对PM_(2.5)浓度起正向影响的社会经济因素相关系数表现为能源强度人口密度建筑施工面积私人汽车拥有量建筑业产值人均GDP,对PM_(2.5)浓度起负向影响的社会经济因素相关系数表现为第三产业产值占GDP比重第二产业产值占GDP比重绿化覆盖率环境规制工业产值城市全年公共汽(电)车客运总量。在气象影响因素方面,PM_(2.5)浓度与降水量和气温呈负相关关系,与湿度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18.
为了解中国城乡协调发展的时空状态及其成因,基于2006—2020年省域数据,利用协调度模型、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Kernel密度估计方法和地理探测器考察了中国城乡协调发展的时空差异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省域城乡发展协调度持续增长且内部总体差异呈缩小趋势;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区域间差异构成全域内部差异最主要来源,区域间差异和区域内差异随时间推移均具有缩小趋势;各地区城乡发展协调度的离散程度均趋于下降但存在不同分化态势;城乡发展协调度与城市化进程、产业结构升级、市场化程度、交通基础设施、科技创新能力和环境规制强度等因素相关,因素间交互作用的影响力大于单个因素的影响力并存在时变特征。推动城乡协调发展需要健全有利于城乡要素合理配置的体制机制,因地因业制宜优化区域城乡协调发展的动力系统,构建城乡发展共同体。  相似文献   

19.
以重庆市29个区县为研究单元,系统研究了2009—2019年重庆市人口规模与粮食生产的时空分异特征,从学理层面进一步识别与探讨影响"人-粮"空间格局的影响因素与互动机制.结果表明:近10a来,重庆市人口总量和粮食产量总体均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两者的时序变化差异特征明显,人口增长和粮食产量变化不具有完全的协同一...  相似文献   

20.
对西部地区12个省份2008—2017年金融发展程度、城乡收入差距的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西部地区金融发展指数能够有效缩小西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提出了逐步打破西部地区金融发展的城乡二元结构、继续加强对欠发达"农村金办"模式地推广、建立"三农"金融风险控制机制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