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研究Ghrelin和SHU9119如何作用于小鼠下丘脑可卡因和苯丙胺转录调节因子(CART)神经元参与小鼠采食调控,本试验以免疫荧光技术为主,利用代谢笼和冰冻切片的方式获取试验材料,综合小鼠采食量测定,CART神经元表达数目的统计学分析,及CART神经元、刺鼠相关蛋白(AgRP)神经元同黑皮质素4型受体(MC4R)神经元间共定位信息,对Ghrelin和SHU9119通过不同方式介导CART神经元以参与小鼠采食调控这一作用机理进行初步阐述。结果显示:健康4周龄C57BL/6雄性小鼠,腹腔注射Ghrelin(50μg/kg,n=3)后,其下丘脑背内侧核(DMH)区域CART神经元表达数目显著上升(P0.05);而SHU9119(50μg/kg,n=5)则显著促进弓状核(ARC)区域的CART神经元的表达(P0.01),2种药物促进CART神经元表达的部位并不相同。同时,2种药物的单独注射均可对小鼠采食活动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Ghrelin组n=7;SHU9119组n=7)。有趣的是,CART神经元在DMH区域同AgRP神经元之间具有突触联系,而CART神经元与表达MC4R的神经元之间的共表达关系则发生在ARC区域。结合已有的研究证据,我们推测Ghrelin和SHU9119可能通过不同方式参与对CART神经元表达的调节,并最终影响小鼠采食活动。期望通过本研究为今后进一步探明外周信号分子如何参与促厌食神经元对机体能量代谢调控提供新的思路和证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酚(tea polyphenol(-)-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对羟自由基损伤小鼠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采用原代细胞培养技术,分离培养18 d小鼠胚胎海马神经元,培养4 d后,加入FeSO4和H2O2进行处理,随后加入不同浓度的EGCG培养24 h,通过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四甲基偶氮唑盐(methylthiazoly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MTT)比色法分析细胞活性,检测神经元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以及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含量的变化,以探讨EGCG对羟自由基损伤神经元的保护作用。结果显示,EGCG能够抑制神经元MDA的产生,降低神经元细胞外液中LDH的含量,增加细胞的活性,从而进一步证明EGCG能够清除羟自由基产生,减轻羟自由基对神经元损伤,对神经元的存活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为其用于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病理性损伤的打下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3.
谷氨酸能神经元可抑制摄食并防止肥胖。有证据表明,在缺乏囊泡型谷氨酸转运蛋白2(VGlut2)的小鼠中,重新表达专一蛋白1(SIM1)神经元上的VGlut2可降低采食。然而,VGlut2神经元的位置和轴突投射尚不清楚。因此,本试验探寻了向背肩胛棕色脂肪组织(IBAT)发送神经元投射的上游脑区,检测了VGlut2和黑皮质素4型受体(MC4R)神经元的脑内定位,确认了胰淀素(amylin)对于VGlut2和MC4R免疫阳性神经元表达的调控作用,拓展了VGlut2神经元发送神经支配的大脑区域。结果显示,PVNVGlut2神经元向IBAT发送密集的神经支配信号。在前皮质杏仁核(ACo)、纹状体(CPu)和海马齿状回(DG)发现VGlut2与MC4R共定位。amylin注射显著促进PVNVGlut2::MC4R(P=0.004 8)免疫阳性神经元表达,提示VGlut2与MC4R涉及amylin的调节过程。PVNVGlut2神经元向下丘脑腹内侧核(VMH)、外侧下丘脑(LH)、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和蓝斑(LC)核团发送神经元投...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不同发育阶段牦牛大脑视皮质的组织形态结构,应用组织学技术及图像分析软件对不同发育期(1日龄、30日龄、180日龄和成年)对牦牛大脑视皮质厚度、神经元密度和神经元截面积进行分析测量。结果表明,随着年龄的增加,牦牛大脑视皮质的厚度增厚、神经元截面积增大和神经元密度在30日龄时最大,显著高于180日龄和成年组(P<0.05)。结果提示,牦牛大脑视皮质的厚度和神经元截面积从出生到成年逐渐增加,神经元密度从30日龄到成年则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5.
旨在研究雌激素能否影响初级感觉神经元调控活动以及Ca~(2+)在此影响机制中的作用。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技术观察仔兔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原代培养体系中雌激素受体(ER)的分布特点;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监测17β-E_2(1、10、100、1 000nmol·L~(-1))对体外培养72h仔兔DRG神经元细胞质内游离Ca~(2+)荧光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ERα、ERβ、GPR30在原代培养DRG神经元中分别有45.61%、32.39%、39.82%的阳性或强阳性神经元,且不同ER阳性或强阳性神经元中不同大小类型神经元所占比例不同;ERα、ERβ在DRG神经元细胞核为强阳性,细胞质为中等阳性,可见极少量弱阳性神经突起;GPR30在DRG神经元细胞核中为弱阳性或阴性,细胞质为中等阳性或强阳性,神经突起呈弱阳性。三种ER均在阳性反应神经元数量、大小类型、反应程度及分布部位上表现一定程度的"异质性";依据17β-E_2诱导神经元内Ca~(2+)荧光强度的变化特征,可将DRG培养体系中的神经元分为3种类型:兴奋型(19.28±0.70)%、抑制型(3.54±0.02)%和不敏感型(77.17±1.48)%;兴奋型神经元又可根据Ca~(2+)荧光变化强弱分为强兴奋型(0.195±0.118)和弱兴奋型(0.032±0.003)两种,随着17β-E_2浓度增大,强兴奋型神经元比例减少,但总兴奋型神经元比例各浓度组无显著性差异,体现出随17β-E_2浓度增大,对强兴奋型神经元[Ca~(2+)]_i增加幅度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又非完全抑制。结果提示,(1)仔兔DRG神经元培养体系中神经元三种ER阳性反应的"异质性",表明雌激素可能对不同感觉神经元发挥影响效果不同;(2)Ca~(2+)通路是雌激素影响部分初级感觉神经元活动的作用机制之一。其次,雌激素可通过两种方式对DRG神经元胞内Ca~(2+)通路的效应发挥抑制性作用,一是可直接抑制少量神经元胞内Ca~(2+)信号通路效应;二是随浓度增大对强兴奋型神经元胞内[Ca~(2+)]_i增加所激活效应发挥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壳寡糖(COSs)具有抗氧化应激的作用,但其对海马神经元氧化应激的效果及机制尚不清楚。本试验采用不同浓度过氧化氢(H2O2)诱导大鼠海马神经元氧化应激模型,并添加不同浓度的COSs,考察COSs对氧化应激海马神经元的作用效果及其对神经肽可卡因-苯丙胺调节转录因子(CART)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H2O2处理海马神经元后,丙二醛(MDA)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谷胱甘肽(GSH)含量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极显著降低(P<0.01),表明海马神经元氧化应激模型构建成功。与H2O2组相比,不同浓度的COSs处理海马神经元后,MDA含量均极显著降低(P<0.01),GSH含量均极显著升高(P<0.01),并且添加10 mg/L COSs具有最佳效果,表明COSs可缓解海马神经元氧化应激。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H2O2组中CART基因转录表达水平极显著降...  相似文献   

7.
摄食对鱼类生存、生长和繁殖至关重要。摄食过程主要受下丘脑中枢神经系统的调控,其中刺鼠相关蛋白(AgRP)神经元和阿片黑素促皮质激素原(POMC)神经元是控制摄食的2个关键神经元。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文献,在概述AgRP/POMC神经元及其分布的基础上,分析其在摄食调控中的作用,并基于AgRP/POMC神经元途径探究调控鱼类摄食的策略,以期为鱼类等水产动物摄食调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疑核内胆碱能神经元、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脑啡肽能神经元对机体细胞免疫机能的影响 ,并对疑核内 3种神经元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探讨。实验用麻醉家兔 ,分 6组进行 ,分别在疑核处通过微量注射器注入氯化乙酰胆碱 ( Ach)、密胆碱 -3( HC-3)、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 ( NA)、6-羟基多巴胺 ( 6-OHDA)、盐酸吗啡 ( MP)、盐酸纳络酮 ( NX) ,并分别于注射前和注射后不同时间取外周血 ,测定 T细胞百分率及PHA诱导的有丝分裂原反应。结果 :Ach组上述免疫指标比注射前明显升高 ;HC-3组上述免疫指标比注射前明显降低 ;NA组上述免疫指标在注射后 30、60 min时明显低于注射前 ;6-OHDA组上述免疫指标在注射后 1 0~ 1 2 0 min时明显升高 ;MP组上述免疫指标在注射后 60、1 2 0 min时明显降低 ;NX组上述免疫指标注射前、后无明显变化。提示 :疑核增强机体细胞免疫的作用可能是通过胆碱能神经元实现的 ;疑核内的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与胆碱能神经元的作用相拮抗 ;而疑核内的脑啡肽能神经元可能对前两者的活动起一种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9.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GnRH)神经元是控制生殖的主要神经元。下丘脑GnRH神经元的适时激活,兴奋性和抑制性信号跨突触传递的严格控制,决定了性腺发育和成年个体的繁殖能力。研究表明,神经胶质细胞是调控GnRH神经元的主要细胞,神经胶质细胞利用胞体和突起,通过多种细胞和分子机制调控GnRH神经元,包括分泌旁分泌因子调控GnRH神经元,通过黏合分子和具有重塑性的神经胶质细胞覆盖GnRH神经元来完成神经胶质细胞和GnRH神经元之间的接触依赖性通讯。论文对神经胶质细胞调控GnRH神经元活性和分泌的机制进行了综述,以期对神经胶质细胞在生殖调控中的作用有更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0.
运用电生理学技术和心血管实验,观察了中央杏仁核(CeA)神经元与孤束核(NTS)神经元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在CeA 内注射地塞米松(Dex)对NTS内去甲肾上腺素(NA)/神经肽Y(NPY)诱导的心血管效应的影响。电生理学实验显示,用L-谷氨酸兴奋CeA 神经元后,NTS内神经元活动主要呈现抑制反应(12/18);向NTS内注射NPY 后,CeA 内神经元活动也以抑制反应为主(13/23)。向CeA 内注射Dex,可以消除NTS内微量注射NA/NPY 所引起的降压和减慢心率效应。NA:动脉血压下降(- 0.37±0.25) kPa,心率下降(- 5±5) 次/m in,对照分别为(- 2.57±0.21) kPa,(- 33±11) 次/m in。NPY:(- 0.47±0.29)kPa,(- 10±8) 次/m in,对照(- 3.37±0.36) kPa, (- 50±9) 次/m in。由此表明,不仅CeA 与NTS在心血管活动调节中存在相互抑制作用,而且当CeA 受到高水平的糖皮质激素作用时,会抑制NTS内降压系统的作用。这可能是应激致发高血压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为了检测山羊迷走神经结状神经节中是否有促黄体生成素受体(LHR)的存在,探讨促黄体生成素(LH)是否能够影响结状神经节内脏感觉神经元的功能活动。本试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观察LHR在结状神经节中的分布特征,利用IPP 6.0图像半定量分析系统分析LHR在结状神经节中阳性神经元和阳性非神经元上的表达量差异。结果显示,LHR主要分布在神经元细胞膜和细胞质中,呈棕黄色为强阳性。在带核的神经元中,神经元细胞核呈圆形空泡状,LHR为阴性反应。神经元群间的神经纤维呈淡黄色,LHR为弱阳性。LHR在神经元胞体上的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节内其他阳性非神经元结构(P0.01)。结果表明,山羊结状神经节内脏感觉神经元是LH作用的主要靶细胞,提示LH有可能通过作用于结状神经节内脏感觉神经元胞体上的LHR参与调节内脏器官感觉信息的传导。  相似文献   

12.
通过测得家兔颞叶癫痫模型中一氧化氮合酶(NOS)的活性和一氧化氮(NO)的含量,研究L-NNA和拉莫三嗪对其含量变化的影响,探讨NO在颞叶癫痫中的发作机制及这两种药物对脑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选取2.0~2.5kg健康哈白兔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癫痫模型组、拉莫三嗪治疗组和L-NNA治疗组,应用硝酸还原法测定癫痫发作后不同时间脑组织中海马及颞叶NO的含量及NOS的活性。结果显示:发现模型组脑海马及颞叶内NOS的活性从6h开始迅速升高,1d达到峰值,随后逐渐降低,7d后基本恢复正常水平,但仍高于其他各组(P0.05)。L-NNA治疗组和拉莫三嗪治疗组在各时间点极显著或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或P0.05),LNNA在6h~1d时对NOS的降低程度显著好于拉莫三嗪组(P0.05)。NO的变化规律与NOS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且成正相关;利用SABC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脑海马内神经性NOS(nNOS)阳性神经元,发现模型组海马内CA3区nNOS阳性神经元密度增加,胞质着色加深,胞体的截面积和突起变小;拉莫三嗪治疗组和L-NNA治疗组的神经元密度有所降低,胞体的截面积和突起长度显著变大(P0.05)。结果显示:NO参与了颞叶癫痫发作的始动过程,高浓度的NO对神经元有损伤作用;L-NNA和新型治疗药拉莫三嗪能明显抑制癫痫发作后NO的浓度,对脑部神经元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从而对癫痫发作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实验观察了微量注射 NOS抑制剂 L -NAME及微量联合注射 NO的前体 L-精氨酸( L-Arg) L-NAME于大鼠中脑腹侧被盖区( VTA)对该部位多巴胺神经元的调节。发现VTA注射 L -NAME( 1 mg/ 5μL )后 ,伏隔核( Acb)多巴胺 ( DA )代谢产物—双羟苯乙酸( DOPAC)水平升高到注射前的 1 2 2 .5% ( P <0 .0 0 1 ) ,小剂量注射 L-NAME( 0 .2 mg/ 5μL)对伏隔核 DOPAC水平无明显影响 ;同样方法联合注射 L-Arg( 3 0 0 μg/ 5μL) L-NAME( 1 mg/5μL)后 ,伏隔核 DOPAC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 :VTA微量注射 L-NAME兴奋了该部位的DA神经元 ,而 L -Arg L -NAME联合注射 ,却不能影响 DA神经元的活动 ,说明 NO可以通过L-Arg-NOS-NO途径参与 VTA多巴胺神经元的调节  相似文献   

14.
利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阳性神经元在家兔脑干中的分布和衰老变化。结果表明,家兔脑干内分布有丰富的nNOS阳性神经元;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于动眼神经核、红核、脑桥核、三叉神经感觉主核以及脑干的网状结构等;在中央灰质周围、上丘(前丘)浅灰质层、臂旁核、中央上核、舌下神经核、下橄榄核、楔束核等核团也发现一些阳性神经元。对动眼神经核、红核、脑桥核、三叉神经感觉主核和延髓的外侧网状核这5个核团内阳性神经元的数量、胞体平均截面积和最长突起长度在5个年龄组的变化进行了比较。与成年兔相比,仔兔、青年兔阳性神经元的数量、胞体平均截面积和最长突起长度均没有显著性变化(P0.05),但老年兔(36月龄)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和最长突起长度都显著减少(P0.05),胞体平均截面积在动眼神经核、脑桥核、三叉神经感觉主核和外侧网状核减小,而在红核则增大(P0.05)。结果提示,脑干内丰富的nNOS阳性神经元,可能通过其生成的NO参与内脏活动、感觉和运动的传导以及睡眠和觉醒等脑的高级整合功能的调节;随着年龄的增长,nNOS阳性神经元的衰老变化会影响NO的合成与释放,从而影响它们在脑干中的正常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5.
选用原代培养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为模型,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抗体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鉴定神经元.用不同浓度(0、5、10、20 μmol/L)醋酸镉染毒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12h,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Ca2-]i,ATPase酶试剂盒测定Na-K+ ATPase和Ca2-Mg2--ATPase活性的变化,荧光定量PCR法测定钙调蛋白(CaM) mRNA转录水平.结果表明,免疫组化染色证实培养细胞呈现NSE阳性染色,证明是神经元.与对照组相比,各镉染毒组细胞内[Ca2+]i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Na--K--ATPase和Ca2+-Mg2+-ATPase活性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P<0.01),20 μmol/L组CaM mRNA转录水平极显著降低(P<0.01).说明镉可能通过影响CaM的转录水平与维持钙稳态相关的酶(Na+-K-ATPase和Ca2+-Mg2+-ATPase)活性,干扰神经元细胞内钙稳态,进而造成神经元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16.
应用连续组织切片,采用免疫荧光染色的方法,使用3种抗体:蛋白基因产物9.5(PGP9.5)、一氧化氮合成酶(NOS)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分别对新生羔羊瘤胃内的所有神经元、氮能和胆碱能神经元进行定位分析。结果:PGP9.5、NOS和AChE阳性反应广泛分布于神经元胞体和神经纤维中。阳性神经元胞体在黏膜下未发现,但成群出现在肌间神经节内。阳性神经元胞体数目PGP9.5最多,其次是胆碱能,氮能最少。阳性神经纤维成簇分布在神经节内和节间形成神经束,并且延伸到环纵肌内。阳性神经纤维密度PGP9.5最多,其次是氮能,胆碱能最少。另外,一些阳性神经纤维经常围绕在血管周围,甚至延伸入瘤胃上皮。PGP9.5、NOS和AChE神经元和纤维在新生羔羊瘤胃内有广泛的分布,该结果提示其分布模式可能与功能的适应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17.
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家兔海马各区nNOS阳性神经元在去卵巢及雌激素替代治疗后的形态结构及分布变化,为雌激素类药物防治绝经后老年性痴呆症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家兔海马各区都有nNOS阳性神经元分布;去卵巢后海马nNOS阳性神经元的形态结构及分布变化有区域差异性:与假手术对照组相比,在海马CA1区、CA3区、齿状回(DG)阳性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P0.05),而在CA2区数量明显增多(P0.05)。CA1、CA3区和DG的阳性神经元胞体截面积明显变小,最长突起长度明显变短,第一级突起数变少,与假手术组有显著差异(P0.05)。CA2区阳性神经元胞体截面积明显变小(P0.05),最长突起长度、第一级突起数增多,但差异不显著(P0.05);nNOS阳性神经元的4种指标在雌激素替代治疗组与假手术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提示:雌激素可能通过影响海马nNOS的表达来影响脑的学习和记忆功能。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旨在观察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receptor,GnRHR)在山羊腹腔肠系膜前神经节的分布特点,以探讨GnRH是否可以影响腹腔肠系膜前神经节(Celiac-superior mesenteric ganglia,CSMG)的活动。取雄性和雌性成年山羊的腹腔肠系膜前神经节各5个,经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后,观察GnRHR在肠系膜前神经节的分布特点,并用Image-Pro Plus 6.0(IPP 6.0)软件图像半定量分析技术,分析腹腔肠系膜前神经节中的神经元和非神经元的GnRHR分布差异。结果表明:GnRHR强阳性产物主要分布神经元的胞膜和胞质中;血管内皮细胞、神经纤维和卫星细胞中只有GnRHR弱阳性产物;GnRHR在神经细胞和非神经细胞中的表达量呈极显著性差异(P<0.01)。上述结果表明,腹腔肠系膜前神经节对GnRH具有反应性,且神经元为其作用的靶细胞,提示GnRH可能通过影响腹腔肠系膜前神经节神经元的活动,进而影响其发出的交感节后神经纤维所支配的靶器官功能这一途径来调节胃肠的生理活动。  相似文献   

19.
24只刚出壳的雄性AA肉鸡分别在白(400~760 nm)、红(660 nm)、绿(560 nm)和蓝色(480 nm) LED灯下饲养7周,光照强度15 lx,光照制度23h∶1 h(L:D).49日龄时取脑,利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显示GnRH神经元和神经纤维的分布及比较各光色下GnRH神经元的表达强度.结果显示,GnRH神经元和神经纤维在下丘脑、丘脑和中脑均有分布,且蓝光组下丘脑的视前室周核、视前内侧核、室周核、室旁大细胞核以及丘脑的圆核和卵圆核GnRH神经元表达强度显著高于红、绿光组.结果表明,光色可影响家禽下丘脑和丘脑GnRH的表达与分泌.  相似文献   

20.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链酶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StreptAvidin-Biotin-Complex,SABC)法,对成年皖西白鹅大脑和小脑中ghrelin神经元的定位和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大脑分泌ghrelin的神经元和神经纤维主要分布在大脑皮质内,其中锥体层阳性神经元数量最多,多为锥体细胞;小脑分泌ghrelin的神经元主要分布在小脑皮质内,其中蒲肯野细胞层和分子层免疫阳性神经元数量最多,颗粒层阳性神经元数量较少;而大脑和小脑白质内均未见分布。这表明ghrelin在成年皖西白鹅大脑和小脑皮质中分布广泛,可能以自分泌/旁分泌的形式调节中枢神经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