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茶话十题(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汤色”与“咬盏”——斗茶艺术的胜负准则茶道,是日本民族文化的香花;斗茶,是中国古典艺苑中的奇葩。斗茶先于茶道,开茶道之先河;茶道发扬并深化了斗茶的文化涵养精神,形成富有自己民族文化特色的茶文化。因之,欲研究茶道,不能不先了解一下斗茶。斗茶始于唐,有千年历史了。它创始于那出产贡茶闻名于世的建州茶乡,是新茶制成后,茶农评比新茶品序的一项比赛活动。它有比技艺、斗输赢的特点,富有趣味性。因之,不但有下场参加斗试的,还有围观的,十分热闹。一场斗茶的胜败,犹如今之一场球赛、围棋的胜败,为广大观众所关注。因之,唐称“茗战”,宋称“斗茶”。  相似文献   

2.
斗茶源于唐兴于宋,是以评比茶叶品质与点茶技艺为媒介而形成的茶俗文化。南宋时期,来华日僧荣西所著《吃茶养生记》介绍了宋代点茶法,斗茶文化随之东传。日本镰仓时代末期至室町时代流行于新兴武士阶层的斗茶文化,已初具日本茶道的雏形,是为日本茶道的草创阶段。  相似文献   

3.
安溪县是著名的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茶王赛则是茶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解放后,茶王赛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下,有了较大的发展和创新。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茶叶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茶乡面貌日新月异,茶王赛更是大放异彩,从形式到内容都赋予时代的特色,对于提高茶叶质量,展示茶乡风采,弘扬中华茶文化,拓展茶叶市场,促进茶叶生产发展,促进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一、茶王赛推本溯源现代的茶王赛是从古代的斗茶发展起来的。早时斗茶又称茗战、斗试,又叫点茶、点试,是评比茶叶质量…  相似文献   

4.
所谓新茶就是当年春季从茶树上采摘的头几批鲜叶加工而成的茶叶。为求品味,一些茶农在清明节前就开始采茶,此种茶叶被称为“明前茶”;在谷雨节气前采的茶叶,被称为“雨前茶”。有些消费者在购茶时往往追求新茶,认为新茶价高,质量就好。其实喝新茶是否更好,也要因人而异。新茶中  相似文献   

5.
郭雅玲 《农业考古》2000,(2):148-150
福建产茶及饮茶已有千年以上的悠久历史,福建茶叶在中国茶叶发展史乃至世界茶叶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对茶类的产生与发展、茶叶品评活动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饮茶风习源远流长。唐冯贽撰的《记事珠》称“建人谓斗茶为茗战”,说明闽人斗茶习俗始于唐。(1)宋代福建以北苑贡茶和斗茶活动闻名于世,北宋·丁谓(962-1033年)《咏茶》;北宋·范仲淹(989-1052年)《和章服从事斗茶歌》;宋·蔡襄撰(1049-1053年)《茶录》;宋·宋子安撰(1064年前后)《东溪试条录》;宋·熊蕃撰(1121-1125…  相似文献   

6.
安化,自宋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建县以来,有近千年的历史了,是湖南省资水中游的山区县,盛产棕、桐、竹、木、茶。特别是茶叶,是全国有名的产茶区,有红茶、黑茶、绿茶和细茶。细茶以松针著名。红茶、黑茶、绿茶都可压制成茶砖,畅销西北少数民族畜牧区和出口苏联东欧等国。封建社会时,还制献给朝庭的贡茶,可见安化茶的名气了。安化县虽是山区,民风却朴实淳厚。因是茶乡,民俗在待客上,很讲究喝茶和茶点。  相似文献   

7.
武夷山发现宋代斗茶遗址武夷山市茶叶学会巩志武夷山的奇山异水是大自然的造化,摩崖石刻是历史的见证,是武夷文化之瑰宝。全山景区有摩崖石刻400余幅,内容丰富,书法精美;众多的"万丈丹青"中,武夷茶事的摩崖不少,特别是"竞台"的摩崖石刻,是一帧研究武夷茶文...  相似文献   

8.
贡茶是中国古代专门进贡皇室供帝王将相享用的茶叶。贡茶始见于晋。据晋朝 (公元 35 0年左右 )常璩《华阳国志·巴志》记述 ,以茶作为贡品的历史 ,可追溯至公元前 10 6 6年。“周武王伐纣会盟”时 ,已有南方八个小国向武王献茶之事。迨至唐朝贡茶产制规模大 ,“役工三万人”、“工匠千余人” ,生产万串以上贡茶 (每串 1斤 ) ,贡茶共有十余品目。宋代贡茶在唐代的基础上又有较大的发展 ,以建安北苑贡茶为主 ,除福建外 ,在江西、四川、江苏等都有御茶园和贡焙。宋代北苑贡茶是中国贡茶珍品 ,宋微宗赞之曰 :“龙团凤饼 ,名冠天下”。元朝武夷御…  相似文献   

9.
吴怡仁 《农业考古》2007,(5):268-270
中国之茶以“闽中茶品天下高”著世,在明末清初以前,武夷之茶,都称“‘武夷茶’而不能称‘武夷岩茶’”。武夷岩茶顾名思义是在大山岩或岩石上所生的茶,两者是有根本的区别,前者属蒸青团饼茶包括炒青绿茶;后者是专指乌龙茶类,即生产加工在武夷山的半发酵茶。闽茶以武夷产者声名为最著,昔时武夷茶充为贡品,今以武夷岩茶(乌龙茶类)品质优异,脍炙人口,声振中外。世界茶叶市场上概以武夷(Bohea)为中国茶叶代称,武夷所产之茶却有武夷茶与武夷岩茶的区别;它有两种不同含义,是不能混淆的。武夷茶始于唐,兴于宋,衰于明而盛于清,历史久远。历经宋元…  相似文献   

10.
清代数量庞大的贡茶,影响着社会的各个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庞大数量的贡茶使产茶区的经济走向单一化,而且对质量的高要求也对茶农造成了很大的负担,甚至家破人亡.同时,对茶叶的高要求也推动了质量的提升,大量新的茶叶品种出现,拓展了茶农的经济来源,丰富了茶叶文化的内涵.宫廷的生活方式影响着整个清代社会,在饮茶方面尤其如此.大量的贡茶品种从宫廷走向民间,日常百姓的饮茶方式和饮茶习俗和宫廷习俗相互影响,使清代成为中国茶文化发展的顶峰.  相似文献   

11.
黄村茶产业     
正黄村地处武夷山著名的九曲溪上游,方圆42.87平方公里,林地3.7万亩,人口2800多人,是星村镇第二大行政村。由于九曲溪上游独特的地理生态环境,黄村拥有茶园1万多亩,茶厂150多家,年产值突破1亿元,成为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2013年,村里组织119家茶企成立茗川世府茶叶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对外打市场树品牌。黄村有1500多年的制茶历史,是万里茶路的起点之一。首届武夷山市狮子峰生态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制茶能手——毛茶评比大赛在黄村盛大举行,大赛首次将毛茶评比与制作技艺相结合,吸引了上千茶农、茶商、茶人参与。黄村  相似文献   

12.
唐宋时代的饼茶上海师范大学研究所樊敬铎我国滇西南是茶树的原产地。我国是最早把茶叶作为饮料的国家。中国的饮茶历史至少可以上溯到两千年前。晋朝人常璩写的《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周武王伐纣时,得到了“巴蜀之师”的支持。当时,巴蜀地区献给周天子的“贡品”中,...  相似文献   

13.
李艳萍 《农业考古》2022,(5):216-221
北苑茶文化是宋朝茶文化的主流,其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丁谓、蔡襄二人身为官员,投身茶事,改造北苑贡茶茶品,分别制作出大龙团茶和小龙团茶,改进北苑贡茶制茶工艺、提高其品饮艺术,得到官方的认可和支持。二者还发挥文人的作用,通过文学书写,为北苑贡茶著书立说,总结茶技和茶艺,引发宋朝文学书写北苑贡茶的潮流,丰富了北苑贡茶的...  相似文献   

14.
让时光倒流,凝固到中国茶叶史上出现的高峰期--唐朝时代,这是让每一个华夏儿女无比骄傲与自豪的朝代,我们就把光彩照人的片段停留在浙江湖州(长兴)来寻根问祖吧!首先是生活在中唐时期的陆羽,在辗转各地名山大川后,隐居于长兴顾渚山,风餐露宿,品茗掘泉,研创茶学,于建中元年(708)著成世界历史上第一部茶学专著--<茶经>,成为茶叶的百科全书;由于尊皇爱茶的陆羽受当时的湖州刺史裴清的推荐,建言献策出于顾渚山的紫笋茶成为唐朝皇帝的"贡品".事实形成后,唐朝先后有28位湖州刺史到顾渚山"修贡"、续贡80多年,并设有"贡茶院",春茶开采时人马多达3万人,这是一个何等庞大的茶之劲旅.历朝续贡达800多年,因而让紫笋茶品位之高、贡额之大、续贡时间之长,在我国贡茶史上一直处于至尊无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传统文化,指的是保持在某种文化群体内绵延流传下来的文化。查阅史书,五代时“建茶”就已脱颖而出,闽龙启中年间,建安张延辉遂将“凤山茶”献于闽王而受赏。南唐时,建安首创“龙焙”,岁率六县茶农采制“北苑茶”,得享“独冠天下,非人间所可得也”之美誉,至唐末“北苑”出之为“最”。诚然,兴衰荣辱难以人们意志为转移,譬如武夷茶中的姣姣者“金佛茶”,当年曾以北苑在凤茶“斗品”的身价,参加“斗茶”,并一举夺魁,从而绵延几代而长盛不衰,不料明代一纸“罢贡建茶”的诏书,遂使其迅速从官宠地位一落千丈,只得“脱去蟒袍换袈…  相似文献   

16.
漫话宋代北苑贡茶南平地区《建茶志》编委会巩志“天下之茶建为最,建之北苑又为最(1)”。建指建州,北苑是宋代全国精制茶制作中心。北苑贡茶在历史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北苑龙凤团茶是我国茶叶生产中一颗绚丽璀灿的明星。北苑茶园始于南唐,盛于宋元,止于明初的四百多...  相似文献   

17.
陕南是西北最大的产茶区 ,早在唐朝就已成为全国七大茶区之一 ,陆羽在《茶经》中所说的“山南区” ,指的就是秦岭以南 ,巴山之北的陕南地区。陕南的茶为绿茶 ,茶叶翠绿 ,所以通称陕西青茶。紫阳青茶紫阳位于巴山北坡 ,汉水流经其境 ,气候温和 ,为陕西茶叶之乡。唐时所产贡茶叫“’茶芽” ,清代叫毛尖 ,俗称“皇茶” ,尤以“宦姑毛尖”为最。据《西乡县志》载 :“至清代 ,陕西惟紫阳茶有名。”清代中叶 ,陕西各县茶叶总产量为 1 50万公斤 ,紫阳茶就占了 1 0 0万公斤。现在全县茶园面积占全省茶区的 33.3% ,产量占 6 0 %。茶农摘取嫩叶 ,经过…  相似文献   

18.
一、茶乡婚嫁茶为礼福建因茶而名闻遐迩,武夷山御茶园、建瓯北苑贡茶、安溪铁观音茶均为天下名茶。茶乡南北,老百姓的生活与茶息息相关,男婚女嫁也离不开茶。福建古时女子受聘叫“受茶”。陈耀文《天中记·种茶》卷44:“凡种茶树必下子,移植则不复生,故俗聘妇必以茶为礼,义固有所取也。”成语“三茶六礼”,犹言明媒正娶。古时娶妻多用茶为聘礼,女子受聘称为“受茶”。“六礼”,即婚姻据以成立的手续:纳采(送礼求婚)、问名(问女方名字与出生日期)、纳吉(送礼订婚)、纳征(送聘礼)、请期(议定婚期)、亲迎(新朗亲自迎娶…  相似文献   

19.
谢文柏 《农业考古》2002,(4):149-150,164
在中国茶叶史上久享盛誉的顾渚紫笋茶 ,去年在全国名茶评比中再度夺魁 ,荣获金奖。早在 12 0 0多年前 ,“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写道 :“浙西以湖州为上 ,湖州生长城 (今长兴 )顾渚山谷。”在长兴地方志中也有记载 :顾渚狮犭需岩 (今叫做叙午 )、龙坡子吉祥寺 (贡茶院 )的  相似文献   

20.
曾震中 《农业考古》2006,(5):272-272
贡茶是中国古代专门进贡皇室、供帝王将相享用的特别精制的高级茶叶。巩志考证:贡茶起源于西周之初,迄今已有3100年历史,周武王伐纣灭商后将自己的一位宗亲爵封于巴。巴地是一个疆域不小的邦国。“土植五谷,牲具六畜,桑蚕麻苎、鱼盐铜铁、丹漆茶蜜、灵龟巨犀、山鸡白雉、黄润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