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对不同年龄东北马鹿和塔里木马鹿血浆T3(triodothyroxine)、T4(thyroxin)、cAmp、cGmp与其成品茸重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东北马鹿再生茸血浆T3与成品茸重呈显著正相关(P<0.05);cAmp与成品茸重亦呈显著正相关(P<0.05);塔里木马鹿中仅cAmp与其成品茸重呈显著正相关(P<0.05)。  相似文献   

2.
为探明塔里木马鹿生茸期饲料营养价值与产茸量之间的关系,对试验组Ⅰ(农二师鹿场)、试验组Ⅱ(农一师12团鹿场)、试验组Ⅲ(农一师13团鹿场)饲料中的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钙、磷、总能含量进行了测定,并结合各鹿场茸鹿年均产茸量,完成了对塔里木马鹿生茸期3种饲料的实用性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Ⅱ精料原料中的CP含量,青贮类原料中的EE、GE含量,粗料原料棉籽粕中的CP、Ca、P含量均显著高于试验组Ⅰ、Ⅲ(P<0.01),该组每只茸鹿的年均产茸量最高.这表明本研究中试验组Ⅱ的饲料配方最适合生茸期的塔里木马鹿,该组饲料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塔里木马鹿在生茸期对饲料中粗蛋白、粗脂肪、矿物质及能量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提高梅花鹿再生茸产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1990年3月-6月分别在黑龙江省海林县三部落鹿和吉林省松花湖鹿场进行试验。用止血,提高动物营养和人工降雨增加鹿舍相对湿度的三种方法对梅花鹿再生茸生产生长的影响和潜力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单纯进行锯茸止血或提高动物营养对再生茸的产量没有明显影响(P>0.05);在止血和提高动物营养的基础上同时进行人工降雨,可明显中再生茸的产量175±28g(P<0.01),使锯口愈合时间提前4.6±0.4d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新疆塔河马鹿三杈茸鲜茸重与茸尺的相关关系,为准确估测鲜茸重以及合理收茸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通过对780支塔河马鹿标准三杈茸鲜茸重和8个茸尺指标(主干长度、主干围度、眉枝长度、眉枝围度、中枝长度、冰枝长度、嘴头长度和嘴头围)的相关性和回归分析,以鲜茸重为因变量,茸尺性状为自变量利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鲜茸重预测模型,并进行F检验。通过统计分析表明,塔河马鹿左右侧茸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差异,其中茸重与主干长、主干围、冰枝长和嘴头围显著正相关(P <0.01),嘴头长和主干长及中枝长显著正相关(P<0.01),其左侧三杈茸鲜茸重估测模型:YL=-3.446+0.035X1+0.016X2+0.011X3+0.032X4+0.022X5+0.026X6-0.014X7+0.109X8右侧三杈茸鲜茸重估测模型:YR=-3.969+0.025X1...  相似文献   

5.
东北马鹿乌兰坝品种生产性能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东北马鹿乌兰坝品种选育的第4个世代2119只1 ̄15锯公鹿和869只可繁殖母鹿的生产性能进行了测定表明,选育公鹿头茬鲜茸和成品茸平均单产分别达4.562kg和1.814kg,畸型茸率占6.8%,锯四杈茸率占68.5%,选育母鹿的繁殖成活率达81.13%,茸料比3.023;生产利用年限15年。  相似文献   

6.
再生茸又称二茬茸,是在一年中梅花鹿收取头茬茸后,又生长出的茸。一般梅花鹿再生茸发生率较低,即使生长出来,也细小,骨化程度高,形态不规整,经济价值均较低,鹿场多不重视。使用再生灵,可以增加再生茸的产量和二杠茸的成型率,改善其品质,充分挖掘茸鹿的生产性能,提高鹿场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复方生茸散的生茸机理与生茸效果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复方生茸散是以中药为主组成的复方药物添加剂,该制剂具有促进食欲,增强造血功能,促进骨髓DNA和RNA的合成,改善末梢血液循环,增加末梢血液供给,调节局部代谢,改善营养,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应用于梅花鹿的生茸期,按30g/d的剂量将复方生茸散混于精料中喂给,每天1次,连用60-75d,平均每头鹿多增鲜茸309-560g,增茸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张化  贾放 《特产研究》1995,(3):52-53
选择400头4-10岁雄性梅花鹿随机分为两组,日粮中添加0.5%碳酸氢钠为试验组,未加大风大浪酸氢氢钠对照组,在生茸期饲喂91天,其头茬三杈鲜茸增产差异极显著(P<0.01),提高产茸量14.80%,提高饲料利用率17.23%。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分1993、1994、1995年三个阶段进行麦饭石粉对鹿茸产量的影响研究.经过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993年度的产茸中试验组比对照组提高0.094kg/头,差异显著(P<0.05);1994年度3岁花公鹿产茸量中试验组比对照组提高0.103kg/头,差异显著(P<0.05);1994年成年公鹿产三岔茸重中试验组比对照组提高0.275kg/头,差异极显著(P<0.01);1995年成年花公鹿产茸重中试验Ⅰ组比对照组提高0.166kg/头,差异显著(P<0.005),试验Ⅱ组比对照组提高0.27kg/头,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0.
复方增茸剂对梅花鹿茸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择体质、体型、健康状况、产量性能相接近的梅花鹿50头,随机分为2组即试验组与对照组,将复方增茸剂混全饲料中投喂,每日1次,连续饲喂70d,观察该药对试验动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应用复方增茸剂后,试验组鹿的血液中红细胞、血红蛋白、碱性磷酸酶、血钙和血磷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鹿茸中各种氨基酸的含量也明显高于对照组。该药具有促进造血机能,加快麂茸生长,提高鹿茸品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马广丽  王莘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20128-20129
[目的]研究鹿茸、鹿花盘蛋白提取物对小鼠相关指标的影响,为鹿蛋白质药理作用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提取鹿茸、鹿花盘蛋白,给小鼠灌胃,研究其对小鼠体重、胰腺系数、肾脏系数的影响。[结果]驯鹿茸蛋白提取物可增加小鼠体重,梅花鹿茸、鹿花盘蛋白对小鼠体重有抑制作用;3种蛋白提取物对小鼠胰腺、肾脏系数无影响。[结论]3种蛋白对小鼠体重有调节作用;3种蛋白对小鼠无明显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鹿角盘微切助粉中与骨质疏松症有关的活性物质的含量。[方法]采用微切变-助剂互作技术制备鹿角盘微切助粉,通过与中药粉碎技术相比,考察该技术对鹿角盘颗粒粒径、形态的影响并检测其中活性成分的含量。[结果]经微切变-助剂互作技术处理后,鹿角盘粒径在1~30μm范围内的颗粒数占82.73%,且细胞已被充分破碎,有效成分呈释放的状态。鹿角盘微切助粉中含有丰富的性激素(包括雌二醇、睾酮、孕酮)、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柠檬酸钙和钙,且含量均高于其粗粉组,说明微切变-助剂互作技术有利于鹿角盘中活性成分的释放,体现了该技术的优越性。[结论]该研究可为合理开发利用鹿角盘提供一种新的粉碎技术,并为阐明鹿角盘防治骨质疏松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梅花鹿IGF1全长cDNA克隆及在鹿茸组织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检测梅花鹿鹿茸组织IGF1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利用TRIzol试剂法分别提取鹿茸真皮、间充质、前软骨和软骨组织总RNA,逆转录合成cDNA.根据GenBank已发表的相关序列设计梅花鹿IGFI基因特异引物并克隆IGFI基因,将IGF1基因DNA序列递交GenBank,并利用相对荧光定量Real-time PCR...  相似文献   

14.
型胶原是肥大软骨细胞的标志物,据GenBank中收录的人、鼠、牛、猪型胶原基因的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在同源性高的相对保守区域设计了1对特异性引物。建立梅花鹿鹿茸软骨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培养鹿茸软骨细胞。提取细胞的总RNA,以总RNA为模板,用RT-PCR方法克隆了梅花鹿的型胶原基因序列为877的片段,此片段全部位于编码区,与已报道的牛的型胶原基因的序列比较,同源性达到96%。共有35个碱基发生变异。DNAStar软件分析表明,二者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5.5%。  相似文献   

15.
杨小霞  秦大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6):7185-7185,7187
[目的]为科学开发利用青海茸鹿资源,进而提高茸鹿养殖经济效益提供参考。[方法]引进天山马鹿,与青海马鹿开展了杂交试验,对天山马鹿、青海马鹿与天青杂交马鹿的产茸量进行研究。[结果]天青杂交马鹿前两锯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第5锯产茸量显著高于纯种青海马鹿(P0.05),天青杂交马鹿的产茸量整体优于纯种青海马鹿。[结论]利用天山马鹿杂交改良青海马鹿,能明显提高杂种后代的产茸性能。  相似文献   

16.
2012年3月8日至5月22日,对北京动物园圈养的一只雄性东北马鹿鹿茸生长进行了研究。每间隔8~12d对鹿茸进行拍照,按比例测算鹿茸的相对长度,在锯鹿茸当日测定鹿茸重量。结果表明:圈养条件下,东北马鹿鹿茸主干生长随时间变化呈"S"型生长曲线,即呈缓慢、快速和减速生长3个阶段。第1阶段为第0~29天,平均生长速度为0.17cm/d;第2阶段为第30~56天,平均生长速度为1.30cm/d;第3阶段为第57天后,鹿茸平均生长速度为0.94cm/d。鹿茸3个阶段生长速率差异显著(P〈0.01)。第72天鹿茸锯下时重量4.0kg,平均增重0.05kg/d;右角主干长度54.5cm,平均生长速度0.76cm/d;左角主干长度56.5cm,平均生长速度0.78cm/d。  相似文献   

17.
祁连山高寒牧区甘肃马鹿产茸量的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侯扶江  安玉峰 《中国农业科学》2002,35(10):1269-1274
 对祁连山北坡高寒牧区放牧甘肃马鹿产茸情况的分析表明 ,甘肃马鹿的鲜茸单产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加 ,11岁产茸量最高 ,此后产茸量下降。甘肃马鹿茸根围、眉枝长、冰枝基围、冰枝长、中枝长、中枝至茸端的距离等 6个茸尺性状与茸干重呈显著正相关 ,采用眉枝长、冰枝长和中枝长 3个性状建立综合评定指数 ,可有效评价该马鹿产茸量。灰色关联分析显示 ,各气候因子在不同季节对产茸的影响有所差异 ,其中 5~ 6月是气候因素影响当年产茸量的关键时期 ,这一时期日照时数对当年鹿茸产量影响最大 ,总体而言气温与鹿茸产量的关系最为密切。 4岁马鹿的产茸量与上一年平均气温呈显著负相关 ,甘肃马鹿鹿群数量与产茸量之间呈线性正相关 ,可用于该鹿场产茸量预测。肃南鹿场现有甘肃马鹿鹿群及鹿茸的增加空间有限 ,须采取有效措施扩增鹿群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鹿茸的形态发生与鹿茸干细胞(包括发生干细胞和再生干细胞)内[Na~+]的关系有关,以鹿茸干细胞为模型,研究不同干性的哺乳动物干细胞内[Na~+]的差异,并鉴定引起这种差异的电压门控性钠离子通道(NaV)因素。采集并培养具有不同干性的梅花鹿鹿茸干细胞,包括生茸区骨膜细胞(AP细胞,鹿茸发生干细胞)和角柄骨膜细胞(PP细胞,鹿茸再生干细胞,其干性低于AP细胞),以鹿普通脸部骨膜细胞(FP细胞)作为对照,并采用CoroNa染色方法,通过荧光强度来分析不同类型细胞内[Na~+]的差异,结合PCR方法鉴定转录水平上NaV基因的差异,并分别用睾酮和MS-222对细胞进行处理,观测其对细胞内[Na~+]的影响。结果表明:鹿茸干细胞内[Na~+]高于FP细胞,其中AP细胞内[Na~+]高于PP细胞;NaV1.1基因在AP细胞中特异性转录;睾酮对这3种细胞内[Na~+]水平没有显著影响;但是,MS-222处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细胞内[Na~+]。本研究发现:鹿茸干细胞内[Na~+]与其干性一致,干性高的AP细胞内[Na~+]也相对较高;NaV1.1基因在转录水平上的差异,可能是造成AP细胞内[Na~+]高的主要原因;干扰NaV的MS-222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细胞内[Na~+]。说明哺乳动物器官的发生和再生可能与低等动物器官上的发现类似,都与细胞内[Na~+]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复合淋洗剂对重金属的淋洗效果。[方法]以镉污染土壤为材料,采用振荡淋洗法研究了CA+CaCl_2、CA+FeCl_3及CA+CaCl_2+FeCl_3组合试剂对土壤中镉的去除效果。[结果]几种试剂在组合条件下对镉的去除率均要高于单一试剂淋洗的去除率,且CA+FeCl_3对土壤中镉的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为86.31%~89.61%。从淋洗前后的镉有效态含量来看,CA+FeCl_3(3∶1)中镉有效态含量最高,达1.794μg/L。形态分析结果表明,经淋洗剂淋洗后,土壤中的可交换态镉大部分被淋洗出来,其所占比例大大降低,可氧化态和残渣态含量比例增加,土壤中活性态镉减少,生物毒性大大降低。[结论]CA+FeCl_3(3∶1)对土壤中镉的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达89.61%。  相似文献   

20.
选择初始重(16.26±0.78)kg的6周龄断奶仔猪20头,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将20头仔猪分为5个处理组,饲喂不同塞里维辛酵母和粗纤维素含量的日粮,探讨其对猪生长、进食量和饲料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仔猪每周增重和饲料转化率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而每周平均进食量差异显著,饲喂由0.3%酵母、17.5%木薯皮和17.5%棕榈核饼组成的日粮,可促进仔猪生长和改善仔猪进食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