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3):236-238
中国户籍制度改革是党和政府在深化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变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变革不适应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采取的重大举措。从哲学的角度看,这一变革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主次矛盾以及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体现了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这一变革展现了中国国家领导人卓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它的实施对打破城乡壁垒,消除城乡差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自由流动,优化资源配置,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农村税费改革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涉及各方面利益,是农村分配关系的一次重大调整。这不仅涉及生产关系的改革,而且涉及上层建筑的变革,涉及到基层政权职能的调整,在经济上有利于改善党群、干群关系,维护  相似文献   

3.
根据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原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而作为生产关系总和的社会经济基础又决定社会上层建筑的性质。中国自古以来一直是个农业大国,农业生产是社会经济最主要的部门,80%以上的国民赖此为生。因此,要研究中国历史,包括研究历代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状况及其与政权、思想、文化等上层建筑的关系,就必须首先着重  相似文献   

4.
社会势态──一个历史唯物主义的新范畴吉彦波笔者曾撰文认为,生产力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已为理论界所公认,其的确已构成为一对矛盾;并且,在社会有机体三要素──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中,这两个要素(及其子要素)及其构成的矛盾...  相似文献   

5.
建立"以钱养事"新机制作为农村综合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农村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关系的自我调整、自我变革、自我完善。改革的目标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在要求,从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的层面解决"三农"的深层次矛盾,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持续发展,完善农村公共管理体制、公共服务方式和工作格局的重大变革。对此,我们结合南漳县的实际,并站在全国全省的高度,对建立"以钱养事"新机制问题作一研究。  相似文献   

6.
周萍 《甘肃农业》2006,2(6):284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实质是生产关系的大跃进,就是试图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基础上通过人民公社早日过渡到共产主义。这违背了生产关系必须适应主产力发展水平这一客观规律,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的后果。本文试图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分析1959至1961这三年间所出现的农业波折与初期农村人民公社运动急于求成地变革生产关系之间的联系,探讨不切实际的生产关系是如何束缚和破坏生产力,影响农业发展的。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根本动力的基本理论,并结合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进一步揭示出创新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机制,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学说。  相似文献   

8.
农村税费改革既涉及生产关系的调整,也涉及上层建筑变革,必将对我国农村义务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对于这一点,诸多学者从不同的维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本文仅从税费改革对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正负两方面的影响,以及税费改革对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机制的影响,做一理论述评。  相似文献   

9.
近日,国务院在北京召开全国农村综合改革工作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温家宝在讲话中指出,我国近30年的农村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功。农村改革的第一步。以家庭承包经营为核心,建立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和市场机制。保障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第二步,以农村税费改革为核心,统筹城乡发展。调整国民收入分配关系。第三步,以促进农村上层建筑变革为核心,实行农村综合改革,解决农村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一些深层次问题。这几步改革贯穿一条红线。就是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维护农民的民主权利,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相似文献   

10.
"三变"改革的内容是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和农民变股东,内涵是创建先进生产关系主动适应农村生产力变革的科学实践。"三变"改革的根基是引进先进农业生产力,核心是变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关键是变革农村生产关系的具体实现形式即经济体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对农业领域内的供给侧因素的结构性的改革,对农业供给侧的微观因素(劳动力、资本和技术等)、宏观因素(生产力、基本经济制度、所有制、产权制度、经济体制)的结构进行改革。"三变"改革从农业供给侧的微观因素、宏观因素两方面推动改革,是全面系统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1.
实行集体化耕作制不利于中国农业和农村发展,这是因为它存在明显的制度缺陷:违背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内在规律;制度设计缺陷导致执行成本过高;集中化、垂直管理和计划分配导致农地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低下。集体耕作制的失败说明农业经营制度变革必须遵循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规律,尊重农业生产的自然属性,并保护农民的产权和经营权。  相似文献   

12.
谈谈生态生产力和生态农业建设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生态生产力是一种站在社会系统之上的更大系统(人与自然形成的系统)中来认识的生产力,它反映人类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客观性质,具有鲜明的特征,并遵循一定的发展规律。生态生产力有着巨大的社会功能,其主要表现是:①它聚集的物质、能量、信息及所形成的物质财富是人类发展的物质条件;②它在地球上有着广泛的协调作用;③它的发展形成一种限制各种不利于生态环境与人类自身正常发展的制约力量;④它和社会生产力一道决定生产关系  相似文献   

13.
土地是农民的基本生活资料。由于农民对土地的特殊依赖性,建立怎样的农地制度就成为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关键。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我党就始终把土地问题作为农村的核心问题进行研究解决,不断地进行土地制度改革,最终确定了家庭承包责任制这一符合我国现时国情的农地制度。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作为上层建筑的土地制度仍需不断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14.
张普选 《甘肃农业》2001,(8):4-5,14
土地是农民的基本生活资料。由于农民对土地的特殊依赖性,建立怎样的农地制度就成为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关键。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发始,我党就始终把土地问题作为农村的核心问题进行研究解决,不断地进行土地制度改革,最终确定了家庭承包责任制这一符合我国现时国情的农地制度。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作为上层建筑的土地制度仍需不断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15.
解放以来,生产关系的巨大变革,为生产力的发展和农业生产技术的改革,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因此,全国各地出现了耕作制度改革的高潮。耕作制度改革的结果是:大多数地区和生产单位,单位面积产量和总产量逐年增长,  相似文献   

16.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组织社会生产的方式不断调整和变革,农业的每一次进步,农业每个历史阶段上的增长与发展都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相互对立、相互统一、相互适应的结果.农业的发展过程,同时也是农业经营组织形式的变革过程.农业共同体是当前发展农业的最有效的制度安排,它代表了世界农业的发展方向,世界农业已经进入农业共同体经营的发展时代.本文分上下两部分,分别探讨了农业共同体现行的利益分配关系、面临的挑战及机制的完善与创新.  相似文献   

17.
农民进入市场的有效途径柯建中近两年,我们顺应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积极探索“公司+农户”这一新的经营形式,使农民逐步进入并适应市场,深受农民欢迎。改革:应运而生“公司+农户”经营形式是适应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新型生产关系。农村改革以来,农村生产力...  相似文献   

18.
甘肃农垦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努力构建四大和谐,即构建发展与自然资源的和谐,与生产关系适应于生产力规律的和谐,与市场经济规律的和谐,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和谐,促进农垦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垦。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正处在复杂的社会转型期,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社会民生化、文化多元化趋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情况复杂而深刻。作为上层建筑的政府机构,必须调整职能定位及管理方式,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基础和生产关系,服务科学发展。决定和制约政府职能转变的因素中,有技术层面的,更有制度层面的。转变政府职能,近期靠技术创新,远期靠制度变革,只有统筹考虑,配套改革,才能标本兼治,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20.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03年4月3日召开的全国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中央决定,今年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在全国范围推开,这是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村发展的一项重大决策.全面推开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以彻底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理顺国家、集体和农民的分配关系,推动农村上层建筑的变革,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农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