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放牧 放牧时间按照每年各季的不同,采取夏、秋季“早牧晚归”,冬、春季“晚出中归”的方式进行。夏、秋季节避免烈日曝晒,让羊只既吃得饱,又能很好地休息。  相似文献   

2.
由超载过牧导致的草地退化是土壤沙化的重要来源,放牧导致的草地风蚀加剧和草地沙化现象已经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以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6个放牧处理,对不同放牧处理下草地枯落物生物量、冬春季集沙量及土壤表层粒径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冬春季草地保存枯落物生物量越多,草地的固沙能力越强,适度放牧草地流沙量比重度放牧降低了45.16%;2)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草地不同粒径流沙量绝对值明显增加,0.25 mm和0.05 mm粒径沙粒的比例在重度放牧下较不放牧和轻度放牧高,0.25~0.10 mm粒径沙粒在重度放牧下最低;3)秋季重度放牧能增加草地流沙量,因此荒漠草原放牧利用在秋季应降低载畜率。所以,草地不合理的放牧利用降低了草地防风固沙能力,导致地表粗粒化,荒漠草原冬春季保持不少于32.93 g·m~(-2)的枯落物,能显著降低草地风蚀,起到很好的固沙作用。  相似文献   

3.
由超载过牧导致的草地退化是土壤沙化的重要来源,放牧导致的草地风蚀加剧和草地沙化现象已经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以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6个放牧处理,对不同放牧处理下草地枯落物生物量、冬春季集沙量及土壤表层粒径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冬春季草地保存枯落物生物量越多,草地的固沙能力越强,适度放牧草地流沙量比重度放牧降低了45.16%;2)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草地不同粒径流沙量绝对值明显增加,>0.25 mm和<0.05 mm粒径沙粒的比例在重度放牧下较不放牧和轻度放牧高,0.25~0.10 mm粒径沙粒在重度放牧下最低;3)秋季重度放牧能增加草地流沙量,因此荒漠草原放牧利用在秋季应降低载畜率。所以,草地不合理的放牧利用降低了草地防风固沙能力,导致地表粗粒化,荒漠草原冬春季保持不少于32.93 g·m-2的枯落物,能显著降低草地风蚀,起到很好的固沙作用。  相似文献   

4.
天山北坡高寒草甸和山地草原放牧强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3 ̄1995年在天山北坡高寒草甸夏场和山地草原春场,进行了不同放牧强度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两类季节草地的利用率,夏季以81%为好,春季59%、秋季75%为宜。  相似文献   

5.
河北省尚义县哈拉沟乡土城子村刘院龙,在发展家庭养兔业中敢于创新,改变单纯圈养的饲养方法,采用放牧饲养与圈养相结合,以放牧饲养为主的养兔方法,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前年和去年共出售家兔2256只,成为全县有名的养兔专业户。刘院龙在前年开春以后,购买了20只种母兔和4只种公兔,在离村子2里远的草滩上建起了20间兔舍,并在兔舍四周圈起了70亩草地。夏、秋季节,天气暖和,就在草滩上放牧饲养。冬、春季节,天气寒冷,仅利用中午前后这段时间放牧饲养,其他时间以及风雪天气就在兔舍内饲养。全年之内,母兔都在圈舍产仔,所有家  相似文献   

6.
李振武  许鹏 《中国草地》1994,(2):45-48,40
分析分区轮牧要素──放牧频率,放牧期及其开始,终了时间是研究分区轮牧方案,合理利用天然草地的前提,各次再生草产量分配的制定分区牧方案的基础。春季安排适当的多次利用有利于充分利用牧草资源,促进牧草的再生能力,秋季只能利用一次。试验肝区春季适宜的放牧时期为四月一日至六月二十日,秋季为九月十五日至十一月,十五日。在此基础上出分区轮牧方案可指导畜牧业生产。  相似文献   

7.
<正>耕牛是农村春耕秋种的主要牲畜。耕牛入冬后,正置枯草季节,气候寒冷,加之草料缺乏,而逐渐瘦弱甚至死亡。在个别地方有“秋肥、冬瘦、春死亡”的说法。现在虽很少出现死亡现象,但瘦弱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冬春季耕牛瘦弱不仅影响健康和使役,而且还影响繁殖和配种,因而保护耕牛的安全越冬度春关系重大。 造成耕牛冬春瘦弱的原因,主要是冬季饲料缺乏,牛棚破烂,饲养管理工作粗放等。要解决耕牛的安全越冬度春,必须抓好以下工作: 一、抓好秋膘:秋季既有青草供饲,又有秋收后的农副产品,饲料充足,必须让牛吃饱吃好,增膘复壮,贮积脂肪,减少冬春死亡。有放牧条件的地方,要加强耕牛的秋季放牧,选择好草地,延长放牧时间,保证耕牛  相似文献   

8.
1“看天”放牧即注意季节和天气变化放养蛋鸭。做到“春晒、夏避暑,秋洗,冬避风”。越过冬后的鸭多瘦弱,春季放牧不能长时间在水中浸泡,应上岸多晒太阳,沥梳羽毛。夏季炎热,放牧应早出、晚归,中午遮阴休息。秋季气温适宜,茬地粮草丰富,应尽量延长洗浴觅食时间,让其吃饱。冬季天寒,放牧做到晚出、早归,吹风天逆风而放,避免吹开羽毛着凉,暴风天不出牧。2“看地”放牧即熟悉放牧地的食物资源及农作物生长等情况,对放牧路线做到心中有数。同时经常更换放牧地,让鸭多觅食。稻田做到“三不放”,即秧苗未稳蔸时不放,分蘖时不放…  相似文献   

9.
针对牧区牧草资源短缺、草畜平衡矛盾突出及生态环境脆弱等问题,本文构建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统一度量的家庭牧场草地-家畜优化配置模型。以青海省玛沁县夏季牧场不足、冬春牧场剩余的1牧户为例,在分析现有家庭牧场草畜供需平衡的基础上,设置天然草地、人工草地和家畜优化配置方案集并求解,进而分析草地-家畜优化配置后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及其综合效益。优化配置中,将载畜量由原来的520个羊单位减为418个羊单位,划分冬春季牧场草地面积5.4 hm2为夏季放牧,秋季牧场不作调整,冬春季牧场营养超载,结合补充精料和人工草地补饲休牧40 d,放牧212 d。优化配置方案下综合效益可分别提高11.8%,27.8%和27.8%。返青期休牧补饲可以使经济效益平均提高5%,生态效益平均提高22.5%,综合效益平均提高27.5%。延长夏季放牧时间为97 d可使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及综合效益分别降低24.7%,16.5%和41.2%。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内蒙古高原短花针茅草原为研究对象,研究全年放牧和春季休牧下草地植被在盖度、重要值,植物功能群生物量、多样性等的响应。结果表明,春季体牧下草地主要植物种盖度较高,其中春季零放牧+夏季适度放牧+秋季适度放牧效果最好。春季休牧+夏季适牧+秋季适牧处理下短花针茅的重要值较低,但是无芒隐子草重要值高于春季体牧+夏季重牧+秋季重牧处理,碱韭重要值低于春季休牧+夏季重牧+秋季重牧处理,银灰旋花则相反。春季休牧处理下植被群落的地上生物量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其他放牧处理(P〈0.05),其中春季休牧+夏季适牧+秋季适牧处理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在内蒙古典型草原区建立放牧试验平台,研究秋季、冬季和初春放牧对草地植物返青期土壤温湿环境和植物生长以及生长旺季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及其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草地返青季,秋季放牧草地表层土壤湿度相对于其他处理显著降低,而温度相对升高;土壤表层湿度与草地枯落物总量、立枯量呈显著正相关;秋季和冬季放牧显著降低草地返青期的地上生物量;秋季放牧显著降低优势植物地上生物量;而初春放牧不影响草地返青期的群落生物量。在生长旺季,初春放牧草地群落及其高大优势植物大针茅和羊草的生物量显著增加,而其下层的糙隐子草和杂类草生物量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12.
放牧生态系统草畜间供与求的动态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随着季节的变化,牧草生产改变着家畜食料及转化摄取食料的能力,在春、夏、秋季绵羊食物的粗蛋白质含量分别高于草地牧草的15.99%、0.43%和2.71%。在冬季两者的含量几乎相等。但粗蛋白质食入量在春季比夏、秋、冬季分别多21.98%、40.40%和352%。干物质食入量在秋季比夏、冬、春季分别多17.64%、38.33%和72.23%,从而导致冬、春两季绵羊因食物不足而体重下降。  相似文献   

13.
选取6只2.5岁体重相近而且健康的内蒙古白绒山羊(羯羊、母羊各3只),置于1hrm2人工羊草草地围栏内放牧以观察春、夏、秋、冬四季放牧山羊的行为节律、牧食行为,并计算每天干物质采食量.结果表明:抽穗期羊优先采食草穗,春季过后穗的残余率仅有4.4%;采食速度表现为夏季>秋季>春、冬季(P<0.05);采食时间占方面时间的比例表现为春、秋>冬、夏季.每口采食量的季节变化趋势大体为春、夏、冬>秋季(P<0.05);夏季羊的日采食量最高,其次为春、秋,冬季采食量最低(P<0.05);同一季节内羯羊的日采食量始终高于母羊(P<0.05);春、夏、秋季放牧山羊均有3个进食高峰,分别发生在出牧后约0.5h、午后约0.5h、归牧前2h左右,上午采食量低于下午(P<0.05).冬季一般上午、下午各一个采食高峰;本试验未发现放牧绒山羊扒食草根的现象,但在卧倒休息或反刍前有扒草、扒土整理休息地的习性,未发现放牧山羊行为节律和采食速度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乌珠穆沁后备母羊四季放牧采食情况,试验采用饱和链烷烃法对乌珠穆沁后备母羊四季放牧采食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乌珠穆沁后备母羊春、夏、秋、冬四季放牧干物质采食量分别为(1.68±0.11)kg、(3.22±0.19)kg、(0.95±0.27)kg和(0.52±0.07)kg,以夏季采食量最高,显著高于春季(P0.05),极显著高于秋季和冬季(P0.01);春季和夏季蛋白质摄入量均高于需求量,秋季和冬季均低于需求量。说明在放牧条件下,乌珠穆沁后备母羊在秋季和冬季应根据草场营养供给情况进行有效补饲。  相似文献   

15.
甘南玛曲不同年龄欧拉型藏羊放牧采食量季节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立高寒地区天然草地欧拉型藏羊放牧采食量的季节动态变化,本试验采用TiO2外源指示剂法和瘤胃尼龙袋法分别测定欧拉型藏羊不同季节排粪量和牧草消化率从而计算放牧采食量。结果表明:玛曲高寒草地牧草干物质消化率(DMD)和粗蛋白(CP)含量夏季显著(P < 0.05)高于冬春季与秋季;欧拉型藏羊各年龄段排粪量3季差异显著(P < 0.05)且秋季 > 夏季 > 冬春季;随着年龄增长,欧拉型藏羊三季牧草采食量均有增大的趋势,同年龄段不同季节的藏羊采食量和代谢采食量(除4岁母羊)差异显著(P < 0.05)且秋季 > 夏季 > 冬春季;各年龄段藏羊累计牧草消耗量(AFC)差异显著(P < 0.05)分别为339.37,757.58,1185.93和1655.61 kg。由此可见,牧草干机物质消化率、排粪量和采食量夏秋季较高、冬春季较低,随着年龄增大排粪量和采食量有增高的趋势。因此,在高寒牧区应提倡草地季节性畜牧业,充分考虑牧草营养与动物营养需求之间的耦合性来提高经济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6.
不同强度放牧对短花针茅草原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强度放牧对草地土壤的影响是不同的,本文分析了重度、中度、轻度和零度(常年禁牧)四种不同的利用强度在冬春季和夏秋季放牧对短花针茅草原土壤的影响。所分析的指标有土壤容重、孔隙度、土壤机械组成、渗水速度及土壤侵蚀状况,结果表明,适宜的放牧强度对保持草地土壤的良好状况是至关重要的。反过来,通过土壤对不同强度放牧的反应,也能确定正确的草地载畜量。  相似文献   

17.
不同季节藏北高寒牧区放牧藏绵羊采食与消化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藏北高寒牧区不同季节对放牧藏绵羊采用人工观测法、模拟采集牧草标样法及全收粪法,观测藏绵羊的放牧行为、采食行为以及进行采食量、采食牧草营养成分和消化率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放牧藏绵羊冬春季较夏秋季游走、采食和彷徨时间延长,休息时间缩短;夏季采食速度和每口采食量均高于其它两季,三季中每只日均采食量分别为1887.2&#177;196.4g、1108.3&#177;157.6g和526.2&#177;98.2g,三季间差异极显著(P〈0.01);夏季牧草的粗蛋白(CP)含量极显著(P〈0.01)高于冬春季和秋季,粗脂肪(EE)含量冬春季牧草明显低于夏秋季(P〈0.01);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冬春季极显著(P〈0.01)高于夏秋季;三季表观消化率(OM)和CP消化率均差异不显著(P〉0.05),表观消化量(NDF)和ADF消化率夏季与冬春季、秋季差异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鄂尔多斯细毛羊后备母羊四季放牧采食情况,试验采用饱和烷烃法对鄂尔多斯细毛羊四季放牧采食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细毛羊后备母羊春、夏、秋、冬四季放牧日采食量分别为(2.69±0.28)kg、(1.67±0.22)kg、(1.70±0.30)kg、(0.85±0.17)kg。其中后备母羊以春季采食量最高,显著高于(P0.05)夏季和秋季,春、夏、秋三季均极显著高于冬季(P0.01)。在放牧条件下,后备母羊应根据草场营养供给情况在冬季进行适当补饲。  相似文献   

19.
夏、秋季换王的优越性[阿根廷]布朗斯坦,M.等在此我们将介绍一种省时方便的夏、秋季换王方法,其成功率高达95%以上。现在谈谈夏、秋换王的好处:首先,蜂王价格比春季便宜;其次,由于此时蜂群处于群势稳定或下降期,新王更容易被接受。英格兰的亚当修士证实,用...  相似文献   

20.
1发病现状及流行特点主要在冬、春季节发病,随着规模化养猪业的发展,夏、秋季节也有发生,应引起注意。猪病毒性腹泻疾病有暴发性流行、地方流行性2种形式。一般第1次感染均呈暴发性流行,一些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