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桑叶既是桑树的营养器官,又是家蚕的营养饲料。因此,秋蚕期采叶既要满足蚕的营养需要,又要注意保养桑树长势,以求桑叶的持续高产。只有处理好这两者关系,才能获得最好的经济效益。秋蚕期雨量充足,日照时间长,桑树生长旺盛,产叶量高,是一年中养蚕的重要季节,也是桑树积累休眠期和初春萌芽时所需养分的关键时期。因此生产上,除了应适当控制采叶量外,采叶顺序和方法合理与否,对整个蚕桑的经济效益也有很大关系。过去,秋蚕1—4龄,人们习惯于先采摘枝条中上部叶,大眠之后才由上而下采摘下部叶。这种作法显然小蚕期用叶老嫩适宜,但5龄期用叶往往过于硬化,不完全适宜养蚕用叶,造成了桑叶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树体光合势弱,营养积累相对减少,限制了蚕桑总体经济效益的发挥。 根据蚕、桑生理特性的要求和生产实践证明,科学而又经济的秋叶采摘方法是:除1—2龄仍按生理适熟叶要求采摘上部叶外,从3龄期始,应先摘基部叶,以后随着蚕龄增长和桑叶成熟逐步从枝条下部依次向上采摘。同时注意摘叶留柄,每条枝稍保留6—8  相似文献   

2.
潘志新 《广西蚕业》2002,39(3):48-48
一头蚕一生要吃 1 5~ 1 7.5克桑叶 ,每生产 1公斤蚕茧需要桑叶 1 2~ 1 3公斤 ,饲养一张蚕种 ( 2 .5~ 3万头 )需桑叶 375~ 52 5公斤。其中 1~ 3龄期所需桑叶占 5% ,四龄期占 1 0 % ,五龄期食量最大 ,约占 85%左右。小蚕期 1~ 3龄用叶应采适熟、有光泽、叶肉厚、含蛋白质较高的新鲜桑叶。一般根据龄期不同选采叶的标准也不同 ,一龄可采选自顶芽向下数第 3~ 4片叶 ,叶色呈淡黄绿色 ;2龄可采选第 4~ 5张叶子 ;叶色嫩绿色 ;3龄采选深绿色的成熟叶。大蚕期 ( 4~5龄 )除嫩叶、枯黄叶、泥叶和虫害叶外 ,其余均可采用。若采用条桑育 ,最好提…  相似文献   

3.
养蚕布局,包括一年的养蚕次数,各次养蚕的时间、数量等.合理的养蚕布局应当是:养蚕用叶与桑叶的适熟高产相吻合,养蚕期(特别是5龄期)能避开30℃以上的连续高温天气和农业使用农药的高峰期,并尽可能减少与农事大忙的劳力冲突,各次养蚕之间要有一定的间隔时间,秋蚕上蔟阶段能避开20℃以下的低温和绵雨.我区的养蚕布局,经过五十年代初期的一年只养春季一次蚕到五十年代后期的一年养春、秋两次蚕,六十年代一年养春、夏、正秋、晚秋、晚晚秋5次蚕,七  相似文献   

4.
桑树的春季管理是全年的基础工作,是养蚕的高产季节。春蚕期气温适宜,桑叶质量优,成熟度好,各龄蚕都能得到相应的适熟叶,种茧育更重春蚕的饲养。为获取春蚕的高产、稳产,必须加大桑园管理力度,提高桑园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前的冬季重修法只适合于夏蚕和早秋蚕用桑,为提高秋蚕饲料质量,对冬季重剪桑采取一次“中间采伐”,这样既有稚蚕用桑,也有各龄适熟叶养蚕,特别是有利于推广省力化蚕台条桑育,提高秋叶利用,实现全年桑叶增产增收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 养蚕布局是建设高产高质高效农业的重要环节。我们认为,本市“四改三期”应以春蚕、秋蚕为主,适量饲养夏蚕。这种布局有利于提高桑树春叶和全年桑叶产量,有利于推广多丝量蚕品种,有利于提高原料茧质量,也有利于增加蚕农收入和提高社会效益。养蚕布局的确定应当使桑叶适熟高产期与蚕期相吻合,最大可能减少与农忙冲突,避开农业使用农药高峰期和摄氏30℃以上高温,达到蚕茧优质、高产、高效的目标。早秋蚕饲养期正处于高温季节,农药中毒多、蚕病  相似文献   

7.
1选好适熟叶适熟叶是指适合于各龄蚕生长发育的不同成熟度的桑叶。适熟叶的标准是随着龄期的变化而变化的,生产上小蚕时期适熟叶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小蚕适熟叶的鉴定方法有以下几种:①就眠率:取100头蚁蚕,放于28℃温度下,食桑40小时后,停止给桑,观察就眠率。就眠率高的叶质适熟良好。②含水量:一龄蚕适熟叶含水量以78%~80%为宜。③苗蚁食桑情况:取苗蚁食桑,30分钟以后观察残桑情况。据叶色、叶位判断。收蚁用桑:从枝条上数第2~3片叶,展开叶色黄中带绿,叶片带皱;一龄蚕用桑:枝条上数第3~4片叶,叶色嫩绿色;二龄蚕用桑:枝条上数第4~5片叶…  相似文献   

8.
桑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蚕儿的生长发育,尤其在小蚕阶段特别明显,而桑叶的质量与桑叶的叶位有密切的联系.实践证明,如果1~2龄给予叶质差的桑叶,则蚕体虚弱,即使以后给予良桑也难以恢复健康;相反,如果1~2龄给予适熟叶,虽然以后各龄叶质稍差,对蚕儿的影响也较小.因此养蚕人员都十分重视小蚕用叶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桑叶全程消毒在原蚕区的推广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原蚕区桑叶浸泡消毒与桑树上喷消相结合的桑叶全程消毒防控微粒子病的新模式。其核心技术:结合推行原蚕小蚕(1龄-3龄)共育,大蚕(4龄-5龄)分发到农户饲养等技术,从1龄-5龄期第2天前采用桑叶全程浸泡消毒,5龄期第2天后桑园采叶前喷消。主要技术经验:一是结合桑园的管理、害虫防治和原蚕区环境净化以及日常的消毒防病措施构筑完善的防微技术体系;二是加强与蚕农的沟通,发挥积极主动性,保证桑园杀虫,群防群治,蚕沙无害化处理,净化养蚕环境等技术细节落实;三是讲究技巧,合理解决全程桑叶消毒配药、脱水、消毒及树上喷洒彻底等问题;四是根据合格种茧、工作配合情况、维护原蚕区环境有功等指标,给予蚕农奖励,调动蚕农搞好全程桑叶消毒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赤锈病桑叶养蚕对蚕体健康和蚕茧产量的影响,用赤锈病桑叶进行养蚕和制种试验。结果表明:3龄起蚕至5龄熟蚕用赤锈病重度为害叶、中度为害叶饲养,其眠蚕、熟蚕整齐,健蚕率、结茧率达100%,3龄蚕虫蛹率达98.70%以上、3龄蚕成蛾率达94.00%以上、正常产卵蛾率达93.30%,良卵率达99.66%以上,与正常桑叶饲养没有显著差异,表明使用赤锈病桑叶养蚕对蚕的健康和生长发育无不良影响;但赤锈病重度为害叶、中度为害叶饲养与正常桑叶饲养相比,最大蚕体重分别下降16.59%、9.84%,蛹体重下降13.57%、5.69%、全茧量下降13.74%、6.63%、茧层量下降16.67%、5.88%;蚕蛾产卵数也有所下降。评价认为,赤锈病为害叶养蚕对蚕没有一般毒性、发育毒性、神经毒性、器官毒性和生殖毒性,赤锈病桑叶用于丝茧育养蚕和种茧育养蚕是安全的,但应及早使用,减轻赤锈病病情,避免赤锈病重度为害、蔓延传播扩大危害;赤锈病桑叶与正常桑叶隔餐或隔天交替喂蚕用叶,可弥补连续食用赤锈病叶带来的营养不足,达到稳产高产。  相似文献   

11.
何京 《四川蚕业》2003,31(1):38-38
养蚕应本着“前期想后期 ,期期想全年 ,今年想明年”的思想和“春蚕分批养 ,夏蚕适当养 ,秋蚕分期养”以及“酌情养早秋 ,足量养中秋 ,看叶养晚秋”的原则 ,根据当地的耕作制度、气候条件、桑树长势、劳力设备通盘考虑 ,合理安排 ,确定全年的养蚕品种、次数、时期和比例。正确估计桑叶的产量 ,是确定养蚕工作的主要依据。通常春蚕的公斤茧用桑量为 1 4~ 1 5公斤 ,张种用桑量为 650~ 750公斤 ;夏秋蚕公斤茧用桑量 1 3~ 1 4公斤 ,张种用桑量为 450~ 60 0公斤。预测当年春季桑叶的产量一般在 3月 1 5日左右进行。方法是 :根据桑树生长情况…  相似文献   

12.
<正>秋蚕饲养受自然气候环境的制约很大,若遇干旱,治虫失误,桑树提早封顶,往往有采不到适熟叶养蚕的情况.而产生桑叶含水率低,叶质偏老,食下率减少,蚕体瘦小,减蚕死笼率增多,茧层率降低等连锁反映.为了研究如何提供质优、量足的桑叶,为养好秋蚕打好基础,本场于1995年秋期做了秋蚕稚蚕专用桑制作的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总結桑树代用物柘树代用試驗,再次証明,全龄期用柘叶飼养,生命力和茧貭显著降低。团此,淨柘叶飼养沒有实踐意义。在个别不利的年代,缺乏桑叶的情况下,建議按下列方案利用柘叶: (1)1~2龄用柘叶飼养,以后用桑叶。 (2)1~3龄或1~4龄期,一日用桑叶,一日用柘叶飼养蚕儿,4~5龄期用桑叶飼养。  相似文献   

14.
桑园漂白粉澄清液叶面消毒对养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蚕期使用桑叶前用含0.3%~0.35%有效氯的漂白粉澄清液进行桑树叶面喷雾消毒,用这样的消毒叶养蚕,与常规叶养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桑叶只要用含0.30%~0.35%有效氯漂白粉澄清液喷雾,如不及时采摘喂蚕,桑叶叶质将遭到严重破坏,用该叶喂蚕,蚕儿食下量、全茧量、茧层量等均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正> 桑叶,既是家蚕的主要饲料,又是桑树的营养器官。秋蚕期雨量充足,日照时数长,桑树生长旺盛,产叶量高,是一年中养蚕的重要季节,也是桑树积累休眠和初春萌芽所需养分的关键时期。因此,秋蚕期采叶必须一方面最大限度地利用叶源,满足养蚕需要;另一方面要充分保养树势,以求桑叶的持续高产。只有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才能获得最好的经济效益。生产上,除了应适当控制采叶量外,采叶顺序和方法的合理与否,对整个秋蚕生产的  相似文献   

16.
<正> 养蚕布局,包括一年的养蚕次数,各次养蚕的时间、数量等。合理的养蚕布局应当是:养蚕用叶与桑叶的适熟高产相吻合,养蚕期(特别是5龄期)能避开30℃以上的连续高温天气和农业使用农药的高峰期,并尽可能减少与农事大忙的劳力冲突,各次养蚕之间  相似文献   

17.
人工饲料养蚕与传统桑叶养蚕不是竞争和替代关系,二者都是为蚕桑产业发展服务的手段,会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共存。为优化人工饲料养蚕模式、加快人工饲料适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在宜宾市农村家庭式饲养中,开展了春蚕产量和秋蚕抗性试验,研究家蚕1~2龄人工饲料共育、3~5龄桑叶育(以下简称饲料育)与全龄桑叶育(以下简称桑叶育)对家蚕生长发育及茧丝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育家蚕龄期经过较桑叶育延长1~2 d,增加的时间主要在于共育阶段的2龄眠期和农户饲养阶段的3龄期;饲料育期间眠蚕体质量显著低于桑叶育,在3龄转桑叶育至5龄48 h后,蚕体质量无显著差异;饲料育的鲜茧产量及茧质指标与桑叶育的相当,死笼率较桑叶育显著降低;饲料育的干茧丝质成绩与桑叶育相当,在洁净方面有优势,可缫高品位丝。  相似文献   

18.
<正> 桑叶是蚕儿的饲料,肥料是桑树的粮食,加强桑树施肥是获得桑叶优质高产的重要条件。桑树由于每年剪伐和一年中多次采叶养蚕,需要从土壤中摄取大量的营养物质。必须施肥补充,才能满足桑树生长的需要。据资料:500公斤桑叶中含氮约7.5公斤、含磷约3.5公斤、含钾约2.5公斤。每生产50公斤桑叶,需要从土壤中吸收纯氮0.75公斤、磷0.35公  相似文献   

19.
这几年来,夏秋蚕比重增长很大,1958年发展了全年多次养蚕,出现了不少秋茧超春茧的事迹。实现夏秋茧超春茧有很多有利条件:桑树生长季节长,从7~11月五个月左右的时间都有叶养蚕;桑树生长旺盛,桑叶的增产潜力很大,特别在多次养蚕的情况下,实行分批采叶,更能大大促进桑条伸长;蚕期经过20—25天就能上簇,对降低成本、节约桑叶和劳力  相似文献   

20.
为确保养蚕安全,尽量减少损失,对睢宁县姚集镇美国白蛾飞机防治(简称"飞防")区域不同地理位置的桑园和枝条不同部位进行采叶养蚕试验,结果表明:飞防美国白蛾30 d后,用距离飞防路径上、下风口不同距离桑园枝条上部的桑叶及距离飞防路径上风口300 m以上枝条中下部的桑叶养蚕,均未出现中毒症状。用距离飞防路径下风口40~50 m、250~300 m、450~500 m桑园枝条中下部的桑叶养蚕,5龄蚕的中毒率分别为100%、49.5%、10.0%;用距离飞防路径上风口40~50 m桑园枝条中下部的桑叶养蚕,5龄蚕的中毒率为26.5%。即用桑叶污染程度重的下风口桑叶养蚕,蚕当龄全部死亡;用污染程度较轻的桑叶养蚕,家蚕中毒有个积累的过程,饲喂被污染桑叶的时间越长,中毒率越高;随着龄期的增长抵抗力明显增强,5龄蚕的抵抗力最强。飞防后被污染30 d以上的桑叶,对家蚕仍然有很强的毒性;因此,要避免在蚕区采用飞防的方法防治病虫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