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放牧干扰下冷蒿种群脯氨酸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静  杨持 《中国草地》2005,27(4):52-57
对放牧干扰下土壤含水量、冷蒿体内含水量、脯氨酸含量变化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土壤含水量降低.冷蒿叶片、根中含水量呈下降趋势。在生长初期.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冷蒿叶片内脯氨酸含量迅速积累;生长盛期脯氨酸含量虽随牧压有所增加.但增加的幅度较小;生长末期脯氨酸含量较高.而且随着牧压的增加略有下降。地下部分.脯氨酸含量在牧雎梯度问变化较小。相关分析表明.在生长初期和盛期.冷蒿叶片、根的含水量与土壤含水量呈正相关.生长末期不相关。冷蒿脯氨酸含量与植物的含水量呈负相关.在生长初期和末期呈显著负相关.而生长盛期相关不显著;与此不同.在生长初期冷蒿体内脯氨酸含量与土壤含水量呈负相关.在生长末期二者负相关性不显著.这说明随着放牧干扰强度的增加上壤含水量降低.导致冷蒿体内水分胁迫增加.致使脯氨酸开始逐渐积累。而生长末期的降温和群落中植物种问竞争减少.使脯氨酸的积累速度也相应放慢。在放牧干扰下.脯氨酸大量积累.对冷蒿的生存和生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冷蒿种群耐啃食、耐践踏、逐渐取代禾本科植物而成为退化草原的优势植物的生理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2.
不同放牧强度对冷蒿和星毛委陵菜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随放牧强度的增加,冷蒿叶(包括花)中全碳含量为41.16%~35.75%,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茎中全碳含量与叶中相似;根中全碳含量为39.16%~33.15%。叶中全氮含量为2.28%~1.60%,根中含量中牧最高(2.40%),无牧最低(1.35%),茎中含量各处理变化不明显,基本保持在1.50%。冷蒿叶中全磷含量随放牧强度增加而增加,茎中全磷含量轻度和中度放牧高于对照,而重度放牧显著低于对照,根中全磷含量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其中中度放牧增加显著。随放牧强度的增加,星毛委陵菜种群地上、地下部分全碳含量分别为34.34%~38.06%,27.30%~33.99%,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地上部分氮含量分别为1.28%,2.03%,1.94%和1.74%,处理间差异显著;而地下部分含氮量差异不显著,为1.01%~1.06%。地上部分磷含量增加,尤其是中度放牧增加显著,而地下部分磷含量受放牧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3.
不同放牧率下冷蒿小禾草草原放牧演替规律与数量分析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汪诗平  李永宏 《草地学报》1998,6(4):299-305
研究不同放牧经的围栏轮牧。结果表明,在冷蒿小禾草退化草原,1.33-2.67羊/hm^2的放牧率将使草原发生逆行演替,导致禾 草的比例增大,植物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匀有所提高,从而达到利用式发良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冷蒿草原适宜放牧率及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从不同管理角度进行了内蒙古草地畜牧业生产适宜经营模式和适宜放牧率的探讨,并进行了风险-利润权衡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草地畜牧业生产可持续发展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认为内蒙古典型草原暖季放牧率不宜超过2.0 ̄2.7羊/hm^2,适宜始牧时间为5月底或6月初,当年羔应短期育肥出栏。这样,羊草和大针茅草原就不会退化到冷蒿草原,冷蒿草原能得到利用式改良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用相邻格子样方法调查祁连山哈溪林区冬季牧场和夏季牧场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种群样地,用种群年龄结构、种群生命表和生存函数研究不同放牧季节青海云杉种群结构特点。结果表明,冬季放牧青海云杉种群Ⅰ龄级到Ⅱ龄级幼树的存活率达67.5%,死亡率在Ⅳ龄级最高,种群存活曲线接近DeeveyⅠ型,存活率Ⅱ龄级最大,存活到Ⅲ龄级的概率为35.0%,存活到Ⅳ龄级的概率则降低至7.5%,死亡密度函数在Ⅲ龄级达到最大,为1.83%;夏季放牧青海云杉种群从Ⅰ龄级到Ⅱ龄级幼树的存活率只有16.5%,存活率Ⅲ龄级最大,死亡率在Ⅰ和Ⅵ龄级最高,种群存活曲线接近DeeveyⅡ型,生存率相对稳定,种群的死亡密度函数在Ⅴ龄级达到最大,为0.23%;说明冬季放牧对青海云杉种群结构和动态的影响远远大于夏季放牧,导致幼苗幼树的储备不足,种群结构失调。  相似文献   

6.
在荒漠草原封育3年的样地上模拟放牧,对冷蒿Artemisia frigida的繁殖构件进行了分析,从而探讨冷蒿在不同利用方式和利用强度下的繁殖潜力.结果表明:节间距和匍匐茎对于植物密度的影响比较敏感.在周围植物密度增加的情况下,冷蒿通过缩短匍匐茎和节间距来增加不定根和营养枝条.模拟绵羊践踏,在6月切断匍匐茎与母株的连接时,匍匐茎的死亡率最高.模拟绵羊采食,在7月刈割,冷蒿的繁殖构件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7.
采用花盆种植冷蒿,通过剪掉不同比例的顶芽及不同枝条长度人为模拟采食行为,观测受损后构件再生生长速率。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的年龄组、不同的生长季节、采食与对照间,构件的再生生长速率具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放牧强度对短花针茅草原冷蒿繁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不同放牧强度下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 Griseb.)草原植物——冷蒿(Artemisia frigida Willd.)的种子繁殖和营养繁殖特性,探讨不同放牧强度下冷蒿繁殖方式的变化。结果表明:冷蒿在轻牧区和封育区单位面积种子产量较高,重牧条件下不能产生种子。冷蒿营养繁殖的各构件在轻牧区表现最好,轻度放牧能促进冷蒿的营养繁殖更新。放牧增加了冷蒿地下部分的投资而减少了地上部分的,这是其适应环境的对策。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冷蒿的生殖格局由种子繁殖和营养繁殖并存向单一的营养繁殖转变。  相似文献   

9.
不同年龄冷蒿种群再生生长速率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花盆种植冷蒿,通过剪掉不同比例的顶芽及不同枝条长度人为模拟采食行为,观测受损后构件再生生长速率。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的年龄组、不同的生长季节、采食与与对照间,构件的再生生长速率具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11.
祁永  杜丽霞  韩建国 《草地学报》2007,15(2):168-172
重度放牧对冷蒿(Artemisia frigida)的有性生殖具有严重的阻碍作用,严重影响其有性生殖;冷蒿生殖枝分化率、生殖枝花序数、种子产量、种子成熟度和发芽率之间在同一牧压下表现并不一致,在不同牧压下存在一定的平衡关系;放牧强度起调节作用是冷蒿对放牧的适应机制.  相似文献   

12.
为了明确冷蒿(Artemisia frigida)对放牧干扰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特征,以内蒙古草原控制放牧为平台,运用磷脂脂肪酸标记法(PLFAs)研究不同放牧强度(CK、LG、HG)对冷蒿根际土壤(ARS)和非根际土壤(NRS)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的影响。PLFAs结果分析显示:冷蒿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PLFAs种类、含量丰富,共检测到24种PLFA生物标记,并且各处理土壤的优势PLFA类型是i16:0,18:18 t,18:1ω7 c和18:2ω6,9。3种特征微生物相对生物量在不同放牧处理土壤中分布相似,均以细菌分布量最多,真菌次之,放线菌最少。冷蒿根际土壤微生物总PLFAs量及各菌群PLFAs量均显著高于非根际土壤,且均以LG-ARS和HG-ARS最高,CK-NRS和HGNRS最低。重度放牧后冷蒿根际土壤真菌/细菌PLFAs比值显著高于非根际,而CYC(cy/pre)值显著低于非根际,表明冷蒿根际土壤生态系统稳定性强,受放牧干扰较小。主成分分析表明,放牧和冷蒿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产生影响,而冷蒿的影响程度高于放牧处理。相关分析显示,土壤有机质、全氮和全磷与土壤微生物PLFAs总量及细菌、真菌、放线菌PLFAs均呈正相关,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的主要养分。  相似文献   

13.
放牧制度对锡林郭勒大针茅草原植物种群有性繁殖能力有一定影响,对适口性不同的植物其影响结果不同.大针茅草原适度放牧利用能显著降低植物种群单位面积生殖枝数、种子数及其萌发力.划区轮牧与连续放牧相比,划区轮牧有利于提高适口性好的糙隐子草种群结实生殖枝数、种子雨和种子萌发力;连续放牧有利于提高适口性差的大针茅种群结实生殖枝数、种子雨及其萌发力.  相似文献   

14.
不同放牧强度下草地植物格局特征的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人工草地上的放牧试验,研究了奶牛放牧对草地植物黑麦草、鸡脚草和白三叶的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类型、强度和规模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放牧条件下草地植物总是倾向于集聚分布,而且放牧强度对植物集聚程度的作用存在差异;(2)总体上,植物平均拥挤的大小顺序为黑麦草〉鸡脚草〉白三叶,集聚参数的顺序与其相同,聚块指数则相反,占据优势的黑麦草更多地受到相邻的鸡脚草与白三叶的作用,体现了较高的拥挤效应,且随放牧强度的增加拥挤效应呈现加强的趋势;(3)家畜对植物格局规模影响明显,高放牧强度下黑麦草始终保持稳定的格局规模;轻度放牧强度下白三叶的格局规模变化很大,区组规模复杂。  相似文献   

15.
放牧强度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43,自引:6,他引:37  
在华北农牧交错带,研究放牧强度对新麦草人工草地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土壤孔隙度和水分渗透率随之降低,而土壤容重则呈增加趋势。土壤表层(0-10cm)的物理特性对放牧强度的反应比较敏感。  相似文献   

16.
放牧强度对土壤物理性质影响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0  
在华北农牧交错带,研究放牧强度对新麦草人工草地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土壤孔隙度和水分渗透率随之降低,而土壤容重则呈增加趋势.土壤表层(0~10cm)的物理特性对放牧强度的反应比较敏感.  相似文献   

17.
不同放牧强度下土壤有机质特性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中国海北定位站高山草甸土壤不同放牧强度下土壤有机质组分变化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藏羊的放牧强度分别为8,4,2,0只/hm^2的情况下,从1998-2001年连续放牧4年间,土壤有机质各组分不论是重量还是各组分有机质含量上都有明显变化。最大放牧强度于对照相比,Go组的重量百分比和有机碳含量分别下降1.24%,1.012%;而G1组则下降0.4%,1.422%;G2组下降1.4%,0.500%。轻度放牧组有机质组分的重量百分比和有机质含量分别下降4.04%,0.33%。强度放牧导致土壤肥力下降,草场退化,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相似文献   

18.
放牧强度对牦牛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董全民  马玉寿  李青云 《草地学报》2003,11(3):256-260,276
两年的试验结果表明,牦牛在冬季个体增重与放牧强度呈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但夏季则呈极显著的二次多项式回归关系。在不同放牧强度下,牦牛体重、日增重随着时间的变化分别呈极显著线性回归和高次多项式回归关系;在试验期间,牦牛的增重、每公顷增重与放牧强度均呈明显的线性回归关系。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处理间牦牛平均总增重差异显著(F=5.03>0.05=3.68),新复极差测验结果表明,轻度放牧和中度放牧之间差异不显著,但二者和重度放牧间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