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四川盆地梁山慈竹地上部分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梁山慈竹地上部分生物量的结构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各器官与胸径和竹高的相关模型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梁山慈竹各器官含水率大小排列为:竹叶>竹枝>竹杆;在各器官生物量的分配中,竹杆所占比例最大,为地上部分总生物量的68%;梁山慈竹各器官生物量与胸径和竹高均有较高的相关性,其中竹杆与竹高和胸径拟合的最佳模型为:W=0.034(D2H)0.755,单株地上部分生物量拟合的最佳模型为:W=0.092(D2H)0.685。  相似文献   

2.
苦竹笋材兼用林地上部分生物量分配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苦竹林丰产培育提供理论依据,在笋材兼用集约经营苦竹林中进行了林分结构和地上部分器官生物量调查,结果表明:立竹全高、枝下高是立竹胸径的从属因子;随着立竹年龄的增大,地上部分器官含水率降低,1~2 a立竹器官含水率竹叶>竹枝>竹秆;1~2 a单株立竹竹秆、竹枝、竹叶生物量与立竹胸径呈线性或二项式关系,1 a立竹竹秆>竹叶>竹枝,2 a立竹竹秆>竹枝>竹叶,随着立竹年龄的增大,竹秆生物量比例降低,竹枝、竹叶生物量比例提高;1~2 a立竹和林分的器官生物量比例竹秆>竹枝>竹叶,随着立竹年龄的增大,竹秆、竹枝、竹叶生物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3.
撑麻7号竹地上部分生物量分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成林撑麻7号竹竹秆、竹枝、竹叶生物量的研究,结果表明:竹秆、竹枝含水率随竹龄增大呈下降趋势,竹叶含水率不受竹龄影响,1年生、2年生立竹含水率高低依次为竹秆、竹枝、竹叶,3年生、4年生立竹含水率高低依次为竹叶、竹枝、竹秆;构建了不同年龄单株立竹各器官生物量与立竹胸径的数学优化模型,进而分析知竹林中2年生立竹生物量占竹林总生物量最大47.0%,3年生、4年生立竹生物量无显著差异。竹林立竹器官生物量大小依次为竹秆、竹枝、竹叶,其中竹秆占竹林总生物量的72.9%。  相似文献   

4.
安徽肖坑天然毛竹林生产力及其土壤养分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土壤养分与毛竹生长的相关性,对肖坑地区天然毛竹林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肖坑地区天然毛竹林的平均胸径为10.99 cm,平均树高为13.32 m,林分平均密度为3 042株/hm2,平均胸高断面积为29.28 m2/hm2,平均立竹度为0.37。该地区天然毛竹林生产力较低,现存竹杆生物量平均为49.28 t/hm2,竹枝生物量为9.40 t/hm2,竹叶生物量为13.58 t/hm2,竹鞭及根系生物量为19.65 t/hm2,总生物量为91.91t/hm2,各部分生物量排序为竹杆>竹叶>竹鞭>竹枝>竹根。不同林分土壤A0、A、B层的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差异较大,其中全磷的变异系数最大,其次是钾和氮。由相关分析得知,土壤中全氮和全磷含量与毛竹林生长指标相关性较大,A层全钾含量与所有生长指标均表现为显著相关,A和B层全磷含量与除密度以外指标表现为显著相关。表明土壤养分状况是影响天然毛竹林生产力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研究毛竹林带状采伐对其竹林恢复的影响,阐明不同处理样地内生物量分配差异,揭示林分生物量分配格局及年生产力动态变化,以期为评估伐后林分质量恢复水平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8 m带宽采伐样地(SC)及其保留样地(RB)为研究对象,以传统经营毛竹林为对照(CK),调查伐后5年不同处理样地毛竹各组分生产力及生物量积累规律,采用相关性分析对不同处理样地毛竹各组分生产力与土壤养分含量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1)不同处理样地毛竹各组分生产力在发笋大年均表现为竹秆>竹蔸>竹根>竹枝>竹叶,在发笋小年表现为竹根>竹蔸>竹秆>竹叶>竹枝。2)伐后第1年SC的毛竹各组分生产力与RB和CK无显著差异;伐后3年CK的竹枝生产力显著高于SC和RB(P<0.05);伐后5年RB的竹根生产力显著高于SC和CK,但竹蔸生产力显著低于SC和CK(P<0.05),SC地上生物量积累量(73 357.74 kg·hm-2)达到CK(63 728.99 kg·hm-2)水平。3)相关性分析发现,3种处理样地中新竹...  相似文献   

6.
滩地硬头黄竹生物量结构及回归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丛生竹种硬头黄竹的生物量结构,并建立各器官生物量与胸径和竹高的拟合模型.结果表明:(1)硬头黄竹各器官生物量在单株上的分配为秆79.54%,枝7.51%,叶4.23%,根1.71%,蔸7.01%;其中竹秆所占的比例最大,远超过苦竹等其它竹种.(2)硬头黄竹各器官生物量与胸径(DBH)有较好的相关性,其中胸径(DBH)与鲜秆质量(W1)、全株质量(W4)的拟合模型分别为W1=435.61 D1.887 5和W4=558.787 D1.895 3,可以较准确地估算出各器官的生物量大小.  相似文献   

7.
以撑篙竹林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撑篙竹生物量分配规律,为竹林经营和竹材利用提供理论依据。通过采挖竹蔸、砍伐立竹,每竹检尺、分段称重,分析竹秆鲜重与胸径、高度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每段竹秆鲜重的分配,以及竹蔸、竹秆、枝梢以及竹叶分配规律。结果单株竹秆鲜重(W/kg)与胸径(D/cm)、高度(H/m)之间的最优回归方程为W=0. 122 DH+0. 001(DH)2(R2=0. 992);单株鲜重与胸径的最优回归方程为W=0. 199 D+0. 358 D2(R2=0. 985)。竹蔸的重量占了全株的6. 29%,竹秆重量占72. 96%,第1~5秆段鲜重依次减少,竹叶份量最少,占全株重的3. 65%。各器官以及竹秆各段重量分配规律可供撑篙竹秆合理利用作科学参考。在竹林生产经营中,可利用胸径、高度及采伐量预测竹林产量,同时可以通过秆重估算竹蔸、枝梢叶的生物量。  相似文献   

8.
花吊丝竹地上部分生物量分配及立竹生态构件关系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福建省华安县竹类植物园研究了1~3年生花吊丝竹地上部分生物量分配和主要生态构件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立竹地上部分器官含水率为竹叶>竹枝>竹秆,竹秆、竹枝含水率随立竹年龄的增长而降低,不同年龄立竹竹叶含水率无显著差异;1~3 a立竹器官生物量分配比例均为竹秆>竹枝>竹叶,竹秆生物量比例随立竹年龄的增长呈"V"型变化,竹枝、竹叶生物量比例随立竹年龄的增长而提高;立竹全高、枝下高是立竹胸径的从属因子,器官和地上部分总生物量与立竹胸径、全高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可以用生物量相对生长模型模拟;立竹壁厚率从竹秆基部到顶部呈高—低—高分布规律,与立竹胸径、立竹全高分别呈极显著、显著负相关,与立竹胸径的关系方程式为AWT=0.2899-0.0539D+0.0041D2。  相似文献   

9.
竹林是森林生态系统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碳汇,通过模型预测竹林生物量对竹林碳汇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四川多期森林资源清查毛竹信息、生物量实测数据对四川毛竹林生物量模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单株毛竹生物量主要集中在地上部分,且随毛竹粗度增加而增加,而眉径对单株毛竹生物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眉径与单株毛竹竹杆、竹根生物量预估最优模型为二次项函数,与竹枝、竹叶生物量预估最优模型为幂函数。毛竹林密度与毛竹林单位面积生物量预估最优模型为幂函数。  相似文献   

10.
为深入了解箭竹群落生态学过程,探索大熊猫栖息地承载量,研究了北川小寨子沟自然保护区3种箭竹属植物油竹子、华西箭竹和糙花箭竹地上生物量分配格局,并建立了各器官生物量与基径和竹高的拟合模型。结果表明:(1)3种箭竹地上各器官中,竹秆的生物量最大,其次为竹枝和竹叶;其中在竹秆生物量分配中油竹子>华西箭竹>糙花箭竹,在竹枝生物量分配中糙花箭竹>油竹子>华西箭竹,在叶片生物量分配中糙花箭竹>华西箭竹>油竹子。(2)3种箭竹各器官生物量与基径(BD)有较好的相关性,其中基径(BD)与油竹子、华西箭竹、糙花箭竹鲜秆质量(W1)的拟合模型分别为W1=1/[7.761+(-29.385e-B)]、W1=0.367B2.614、W1=1/[4.804+(-11.414e-B)],根据这些模型可以较准确地估算出这3种箭竹群落的生物量,进而估算出大熊猫栖息地的承载量。  相似文献   

11.
毛环竹笋用林生物量结构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毛环竹林分、单株生物量及其结构特征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毛环竹林分生物量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密度的提高而增大,在密度为10800~12900株·hm-2时生物量最大,地上部分可达到50t·hm-2以上,地下部分可达到30t·hm-2以上。各器官生物量分配为:地上部分生物量秆>枝>叶,其比例大致是6∶3∶2或2∶1∶1;地上部分>地下部分,其比例变化幅度在1 183~1 784之间。毛环竹单株生物量与胸径、竹高呈正相关,在生产实践中可用模型W=aDbHc进行估测,其精度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12.
连续2年使用80株1年生与2年生栗树播种苗为试材,采用全株取样对根、枝干、叶片等各器官生物量进行测定,分析栗树苗期各器官生物量分配情况以及地径、苗高与各组分生物量的相关性,并建立以地径平方乘以苗高(D2H)为自变量,各组分生物量(W)为因变量的回归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栗树苗期随着树龄增加,根生物量所占比例逐渐降低,枝干生物量所占比例逐渐增加,而叶片生物量所占比例变化不大;同一树龄不同苗高分级的苗木株数及其生物量近似于正态分布;单株生物量随幼苗的生长而明显增加;地径平方乘以苗高(D2H)与根、枝干、叶片、地上部分以及全株等各组分生物量(W)的幂函数回归方程模型回归性较高(决定系数R2=0.895 9~0.971 2,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MAPE=16.59%~23.01%),具有一定估测价值。  相似文献   

13.
对集约和粗放经营的高节竹不同器官生物量及凋落物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粗放经营,集约经营高节竹林的1-3年生竹占比从71%增长至81%,单株叶、枝、秆生物量比粗放经营分别高66.7%、60.8%、79.4%,整株生物量比粗放经营高74.63%.集约经营高节竹林单位面积叶、枝、秆、根鞭、凋落物和总生物量分别为10.1...  相似文献   

14.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plant organs and root hydrological traits are not well known and the question arises whether elevated CO2 changes these relationships. This study attempted to answer this question. A pseudo-replicated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with two times 24 American elm (Ulmus americana L.) and 23 and 24 red oak (Quercus rubra L.) seedlings growing in ambient CO2 (around 360 μmol·L–1) and 540 ± 7.95 μmol·L–1 CO2 in a greenhouse. After 71 days of treatment for American elm and 77 days for red oak, 14 American elm and 12 red oak seedlings from each of the two CO2 level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in order to examine the flow rate of root xylem sap, root hydraulic conductance, total root hydraulic conductivity, fine root and coarse root hydraulic conductivity. All seedlings were harvested to investigate total plant biomass, stem biomass and leaf biomass, leaf area, height, basal diameter, total root biomass, coarse root biomass and fine root biomass.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are reached: 1) plant organs respond to the elevated CO2 level earlier than hydraulic traits of roots and may gradually lead to changes in hydraulic traits; 2) plant organs have different relationships with hydraulic traits of roots and elevated CO2 changes these relationships; the changes may be of importance for plants as means to acclimatize to changing environments; 3) biomass of coarse roots increased rather more than that of fine roots; 4) Lorentzian and Caussian models are better in estimating the biomass of seedlings than single-variable models.  相似文献   

15.
北京地区栓皮栎地上部分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北京地区栓皮栎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应用典型样地调查法和相对生长法对乔木生物量展开研究,结果显示:各器官中生物量大小顺序为树干〉枝条〉叶片,其中树干约占65%,树冠约占35%。通过回归分析探讨了各变量的相关性,并对其各器官的生物量与胸径和树高进行模型拟合。其中树干和树冠的生物量与胸径、树高的拟合方程分别是:W=0.018(D2H)1.09、W=0.9(D)2.128。  相似文献   

16.
采用全部、分层挖取法,研究洞庭湖区9年生桤木人工林的生物量及根系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桤木单株生物量为44.39ks/株,各器官生物量大小排序为树干〉树根〉树枝〉树皮〉树叶;林分总生物量为96.06/hm^2;林分净生产力为10.67/(hm^2·年)。桤木根系发达,根深60~80cm;根系中以根桩和粗根的生物量所占的比例最大,两者之和占根系总生物量的84.27%。在垂直分布上,根系主要分布在0~40cm的土层中,其生物量占根系总生物量的84.51%。在水平分布上,根系主要分布在离树桩0~50cm的范围内,其生物量占根系总生物量的84.49%;特别是粗根,其生物量占根系总生物量的29.47%;茵根的生物量占根系总生物量的0.39%,主要分布在离树桩50~100cm的范围内,该区域根系的生物量占茵根总生物量的70.97%。  相似文献   

17.
筇竹无性系种群生物量结构与动态研究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Harper的构件结构理论 ,从群落和个体两个水平上研究了筇竹无性系种群的生物量结构与动态。结果表明 :(1)筇竹无性系种群分株的生物量优化模型为 :W =344 .0 96 3D - 2 2 .6 0 12。(2 )筇竹无性系种群中各分株生物量在 1  5年生的分配为 31.94 %、37.0 1%、13.30 %、16 .2 4 %、1.5 1% ;生物量在各构件单位的分配为秆 4 2 .72 % ,枝 5 .82 % ,叶 6 .5 2 % ,根 6 .70 % ,鞭 2 7.13% ,篼11.11%。(3)筇竹无性系分株生物量在笋 -幼竹生长时期符合Logistic增长 ;叶生物量季节变化明显 ,其峰值出现在 10月份 ,最低值出现在 2月份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塞罕坝地区樟子松人工林生长状况及生物量大小,给该地区樟子松林的经营及生态功能的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建立了该地区樟子松生物量模型,并对樟子松林生物量的大小及其分配规律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单株各器官生物量的最优模型形式均为CAR类型,且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分别为W_干=0.026 8 D~(2.643 6)、W_枝=0.061 2 D~(1.862 7)、W_叶=0.112 4 D~(1.542 9)、W_果=0.000 04 D~(3.311)和W_整=0.093 D~(2.342 9);I地位级樟子松平均单株生物量明显高于II地位级,但林分总生物量则相反;与其他分布地区相比,该地区樟子松林生物量处于较高水平;樟子松生物量分配由高到低依次为干、枝、叶、果,其所占比重分别为50.87%~80.66%、10.76%~23.54%、7.31%~24.28%和0.34%~1.25%;树干生物量所占比重随林分年龄及胸径的增加而增加,枝和叶所占比例则随林分年龄和胸径的增加而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9.
新疆额尔齐斯河天然林生物量分布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标准地法、树干解析法和经验模型分析方法,研究了额尔齐斯河天然林6种林分的群落生物量分布特征,揭示了主要树种的营养器官生物量分布,群落生物量在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凋落物层垂直分布规律和在河岸环境梯度上水平分布规律,结果表明:①6种林分各器官平均生物量变化范围依次为:树干59.485~100.697 t/hm2,树皮7.649~19.434 t/hm2,树枝6.366~40.208 t/hm2,树叶1.834~5.694 t/hm2,树根11.820~46.265 t/hm2;②苦杨、额河杂交杨、银白杨和白柳的树干、树皮、树根、树枝、树叶及全树生物量与胸径之间均存在显著的乘幂式相关关系,相关方程为:M=aDb(R2=0.884~0.984);③群落生物量垂直方向的排序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枯落物层,呈"倒金字塔型"分布;④随着与河道距离的增加,群落生物量呈现两头小中间高的单峰形式。  相似文献   

20.
应用相对生长法和典型样方调查法对华北沙地不同密度、不同年龄的小黑杨人工林生物量和生产力进行了估算,同时对树冠与生物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密度为1 000株· hm-2、500株· hm-2、250株· hm-2的小黑杨林分(27年生)的生物量分别为85.31 t·hm-2、102.60 t·hm-2、86.74 t·hm-2;生产力分别为3.16 t·hm-2·a-1、3.80 t·hm-2·a-1、3.21 t·hm-2·a-1,密度500株· hm-2为华北沙地小黑杨的合理密度。不同密度小黑杨不同器官生物量所占的比例差异不明显,地上部分生物量在83% - 86%之间,其中干57% - 62%,枝11% - 16%,叶2% - 3%,皮8% - 10%;地下部分生物量在14% - 17%之间。对不同年龄小黑杨的生物量和生产力研究表明,27年生的比23年生的分别高59.74%和36.20%。同时,23年生小黑杨的根、叶所占比例明显高于27年生的根、叶比例,但是干生物量所占比例低于27年生小黑杨,反映了23年生小黑杨的生物量和生产力处在快速生长期,小黑杨的轮伐期应在27年以后。小黑杨生物量与树冠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关系,其中树干生物量与树冠指数之间可以用线性模型y=ax+b描述,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反映小黑杨林树干生物量,为进一步利用遥感预测小黑杨木材材性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