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白菜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多的蔬菜,被称为"国菜"。专家认为,当前市场虽然低迷,仅靠提高大白菜产量并不能快速、彻底解决农民收入问题,但它还有更广阔的市场值得开发。发展农业产业化、农产品深加工,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不同品种大白菜在东台春季露地种植的适应性和丰产性,笔者以东台市场上5个大白菜品种为试材,从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等方面进行品种比较分析,结果表明,4号大白菜生育期短,结球紧实,产量最高,经济效益好,适宜本地春季露地种植;5号大白菜生育期适中,叶球外叶深绿,球心黄,结球极紧实,外观品质好,市场接受度最高,产量较高,可进一步进行试验示范,并研究其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
大白菜是冬春的主要食用蔬菜,虽然市场上各种蔬菜四季不断,但大白菜的消费量却非但没有下降,而且上升幅度较大。在大白菜的生产中,秋季大白菜仍唱主角,种好大白菜,对于稳定市场莱价,提高农民收入有重大的现实意义。1品种选择根据青海东部地区近年的大白菜生产消费情况,秋大白菜一般有早、中、晚熟品种以中、晚熟品种为主,早熟品种抢占市场潮头,其经济效益较高,但由于耐贮性等问题的存在而不宜规模型发展,中、晚熟品种产量较高,上市初始价位偏低但较稳定,并且随着贮藏期的延长而使价位上浮,产生相应的"保藏升值"效果。同时,选择品种的另一重要方面就是其耐贮性,尤其中、晚熟品种的生产耐贮性是品种选择的重要指标之一,一季  相似文献   

4.
以"北京新3号"大白菜为试材,在露地生产条件下,研究了两种聚合物包膜尿素(CRF-Ⅰ、CRF-Ⅱ)及硝化抑制剂结合尿素(DCD)对大白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习惯施肥(FP)相比,CRF-Ⅰ处理下大白菜产量提高了6.40%,CRF-Ⅱ、DCD处理下大白菜产量分别降低了1.48%、2.09%;CRF-Ⅰ、CRF-Ⅱ及DCD处理均能显著降低大白菜叶片中硝酸盐含量并提高VC、还原糖、粗纤维含量。  相似文献   

5.
大白菜田间耐热性的鉴定方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大白菜原产中国,是国内分布最广、种植面积最大的蔬菜作物,素有"国菜"之称.大白菜产量的高低对安定人民生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夏季高温常使大白菜植株生长异常,不能形成有效的经济产量,给大白菜生产带来严重影响.大白菜品种的耐热性不强是导致植株生长异常的主要原因,而能否对大白菜资源材料进行有效的耐热性鉴定和选择是耐热育种的关键.本研究拟探明南京地区进行田间耐热性鉴定的有效方法,以期为大白菜耐热育种和夏季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早春大白菜属于反季节蔬菜,是解决蔬菜"春淡"问题的重要蔬菜品种。本研究主要以重庆市铜梁区为例,介绍早春大白菜的相关栽培技术要点,以期进一步提高大白菜产量与品质。  相似文献   

7.
通过大白菜"2+X"肥效田间试验,研究大白菜优化施肥和补充施肥的应用效果、施肥数量及基、追肥分配比例、施肥时期和施肥方法,表明了大白菜优化施肥、补充施肥在产量方面的表现都优于常规施肥,增产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白菜是北京地区的主要蔬菜作物,随着北京菜地面积的减少,需选育高产量的大白菜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以提高市场供应量提高市场,满足消费者需求.晚熟大白菜杂交种"京农988",在2001-2002年北京市区域试验中,平均单产6 995千克,比对照"北京新3号"增产9.6%.2001-2002年在北京市生产试验中,平均667米2产8 250千克,比对照"北京新3号"增产4.8%.2003年通过北京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京农988"高产稳产,品质优良,抗病性较好,耐储性好,适于北京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9.
吕伟民 《农村科技》2012,(11):34-35
大白菜是和田市重要的冬春食用蔬菜,在大白菜的生产中,秋播大白菜是主要茬次,搞好秋播大白菜的病害防治,提高大白菜的品质和产量,对于稳定市场菜价、提高农民收入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大白菜病害主要有病毒病、霜霉病、软腐病等,因发病快危害重,易造成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所以,在大白菜生长过程中,要严格管理,经常深入田间检查,发现病害及时防治,以免造成严重损失。一、病毒病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通过选取"高山王"、"东阳春王"、"早春一号"、"东阳春圣"四个品种的春大白菜进行对比,在高寒地区进行栽培种植,比较四个品种的大白菜的生长性状、农学性状及产量等特征,选取最适宜高寒地区进行早春栽培的大白菜品种,并探讨最佳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常春藤"生物菌肥对大白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常春藤"生物菌肥在大白菜上的施用技术,进行了本次试验.  相似文献   

12.
大白菜软腐病俗称"翻蔸",是云南省大白菜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该病对大白菜的产量影响极大,发病严重时可造成大面积绝收.  相似文献   

13.
<正>青龙满族自治县大巫岚乡是全县最大的大白菜生产基地,常年大白菜种植面积达2000亩。但长期以来,群众普遍种植自繁自育的普通大白菜品种,不但蔬菜嫩心少、口感差、产量低,而且市场销售价格低,经济效益低。为增加菜农收入,大巫岚乡农业技术推广站从  相似文献   

14.
为了验证"大有牌"生物有机肥在大白菜上的应用效果,采用大田试验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施用生物有机肥的处理下,大白菜长势明显好于其他处理,抗病性增强;产量明显提高,处理2处理4处理3处理1,其中处理2最高,为86634.2 kg/hm2。产量增加幅度在5.03%~20.24%。从差异性分析来看,各处理条件下大白菜产量均达到了差异显著性水平(P0.05),效果显著;大白菜植株内硝酸盐的高低顺序为:处理4处理3处理2处理1。与空白处理相比,提高幅度为18.54%~46.60%,其中常规处理下大白菜植株体内硝酸盐含量最高,为1995.13 mg/kg,生物有机肥处理条件下最低,为1613.23 mg/kg。从差异性分析来看,4个处理之间差异明显,达到了差异显著性水平(P0.05),由此可见,从"大有牌"生物有机肥对大白菜长势、产量和硝酸盐含量的影响来看具有明显的优势,值得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孙莉 《农村科技》2013,(4):46-47
和静县和静镇利用日光温室进行早春茬大白菜、秋延后番茄一年两熟高效栽培,通过合理安排蔬菜茬口,不仅提高温室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而且填补了蔬菜淡季市场,均衡蔬菜供应。早春茬大白菜667米2产量7500千克,产值1.5万元以上;秋延后番茄每667米2产量8000千克,产值1.6万元以上。日光温室每667米2总效益1.2万元。一、茬口安排早春茬大白菜于每年12月中下旬播种育苗,翌  相似文献   

16.
正大白菜为十字花科芸薹属两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我国,是人们经常食用的重要蔬菜。秋冬大白菜是北方地区大白菜栽培的主要茬次,栽培面积大、产量高,是北方地区冬春季蔬菜的主要来源,其生产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蔬菜市场的供应。现将大白菜秋季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测土配方施肥项目要求将技术延伸到经济作物。2010年8—12月,通过在露地建立"3414"试验,摸清大白菜生产上氮、磷、钾肥最佳用量,为建立大白菜施肥指标体系积累数据。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肥料配比对大白菜成品率及产量存在影响,以施纯氮300 kg/hm2、五氧化二磷150 kg/hm2、氧化钾225.0 kg/hm2处理产量最高,通过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建立多元二次方程,确定大白菜在肥力水平偏低的地块最佳用肥量为:纯氮405~420 kg/hm2、五氧化二磷195~210 kg/hm2、氧化钾345~360 kg/hm2,理论产量可达182.16~182.37 t/hm2,高肥力地块应适当降低肥料用量。  相似文献   

18.
大白菜喜冷凉湿润气候,产品耐贮藏,多在秋季露地栽培,贮藏食用至翌年春季,因此,每年夏秋季是大白菜供应的淡季。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夏秋市场对大白菜的需求量越来越大。8~9月,大白菜的市场零售价可达每千克3元左右。因此,大白菜越夏生产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但是,按照传统方式进行露地越夏栽培,菜青虫、小菜蛾为害严重,一般的杀虫剂防治效果不理想,严重时造成有产量而无产值。为提高大白菜生产的安全性,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连续几年利用温室夏伏休闲期覆盖两网一膜(防虫网、遮阳网和旧棚膜)进行大白菜越夏栽培,并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磷肥、磷肥和有机肥配合在油菜和大白菜上的产量(生物量)效应、土壤中磷素的积累状况及磷肥对蔬菜全磷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施用磷肥和有机肥均显著增加油菜和大白菜的产量。随磷肥用量的增加,油菜和大白菜产量按报酬递减率增加,大量施用磷肥时导致油菜和大白菜对磷素的奢侈吸收,随着磷肥用量的增加油菜和大白菜全P量及土壤Olsen-P均显著增加,而油菜和大白菜产量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20.
为验证微生物发酵液对大白菜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采用灌根的方式,分别测定了微生物发酵液不同倍数稀释液对大白菜植株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微生物发酵液1 000倍稀释液灌根处理,能够显著增加大白菜株高、叶片数及叶绿素含量,其产量为97.07 t/hm2,较对照组增产17.06%,大白菜叶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Vc含量均显著升高。由此可知,微生物发酵液1 000倍稀释液灌根处理有助于大白菜生长发育,能够显著提高大白菜的产量和品质,具有开发作为微生物肥料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